在享譽好萊塢的大明星英格麗褒曼眼里,父母的愛情是永遠的理想樣本。
褒曼不到三歲,母親就罹病去世,原本幾乎對母親沒印象的她在父親傷感的回憶里,總能感覺到母親的存在。幼小的心靈充滿無盡的想象,她用自己的方式拼湊出父母浪漫的愛情故事和點點滴滴。12歲那年,父親也去世了,而在褒曼的心里,她渴望長大后的自己也能擁有如父母那樣完美的愛情。
1937年夏,已經在瑞典出演11部電影的褒曼結婚了,丈夫林德斯特倫是一位比她年長9歲的牙醫(yī)。第二年,他們的女兒皮婭出生了。
因為愛,事業(yè)發(fā)展很好的褒曼在生活中事事依著丈夫,比如穿著打扮,一切都以丈夫的意見為主。在外人眼里,她是有名的演員,可在家里,她只是個聽話的小妻子。很快,因為出色的演技,美國著名制片人戴維塞爾茲尼克向她發(fā)出邀請。褒曼喜歡演戲,于是就告別丈夫和女兒來到好萊塢。很快,她在好萊塢越來越受歡迎,丈夫去看她,每次都抱怨美國的生活,甚至當別人介紹他是“英格麗褒曼的先生”時,他也無法忍受。他受不了這樣的落差,對她也越來越挑剔,事事抱怨,再加上長期分離,浪漫的婚姻變成了枷鎖,開始出現裂縫。為了監(jiān)控褒曼,林德斯特倫和女兒也最終搬到美國,可雖然一家團圓,但婚姻實質上已名存實亡。
雖然婚姻不再美好,但褒曼對浪漫愛情的渴求從未停歇過。1945年6月,她在巴黎演出時結識戰(zhàn)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他的勇敢和風趣讓她著迷,可他拒絕婚姻和約束。即便這樣,褒曼依舊沒有退卻,他們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日子。后來,卡帕去了戰(zhàn)場,因踩中地雷而殉職,這段感情也最終落幕。
生命的短暫激發(fā)了褒曼尋找偉大愛情的征程。1948年,她觀看了意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利尼執(zhí)導的影片,被他的寫實主義風格深深折服,于是主動寫信要求合作。起初,他們只是合作伙伴,但日積月累,慢慢萌生愛意。
一年后,已有身孕的褒曼決絕地與前夫離婚,與孩子的父親羅塞利尼結婚。這一次飛蛾撲火的愛情并沒有贏得世人的理解,美國人心中所謂的“圣潔偶像”破碎了,面對媒體和公眾對她的辱罵和唾棄,她被迫離開好萊塢。在與羅塞里尼生活的日子里,他們一共生了三個孩子,合作了數部影片,但這些影片都不成功。事業(yè)上的失敗帶來生活上的裂痕,褒曼渴望觀眾,但羅塞里尼卻禁止她去拍其他導演的戲。更讓她難以忍受的是,丈夫的風流本性開始逐漸顯現,她期冀的浪漫愛情最終以丈夫情婦的懷孕而支離破碎,她又離婚了,為了這段沒有結果的愛情她付出了7年的黃金時光。
下一篇:奧巴馬勸阻女兒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