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城輝高中時就創辦校內獨立雜志,大一時開辦第一家公司做校園Q版明信片,在大二時干脆休學創業。其創辦的“禮物說”給喜歡創意的年輕人提供有用的禮物推薦,僅上線5個月就做到了1000萬元的月交易額,獲得紅杉資本300萬美元的投資。
“我覺得我應該是‘創造者’,在從無到有地創造改變生活的東西。我們做事情,不是為了錢。我們這代人創業,是為了興趣。”
要做中國的扎克伯格
短發,黑框眼鏡,不會語出驚人,溫城輝看起來就是大學里的一個普通男生。但是翻看他的履歷,又會發現,他實在叛逆得徹底。
“為什么非得休學呢?等不了畢業嗎?”這樣的問題,溫城輝面對了無數次。
“我已經在應試教育上浪費了太多時間,我想專注做我喜歡的事。”他喜歡的事,是成為中國的扎克伯格。
大一時,他看了部電影,電影是講述扎克伯格的《社交網絡》。“看完之后,我非常激動,當時希望能夠和他見一面就好了。”電影中創業的熱忱、改變世界的夢想,在溫城輝心里播下了種子,也是扎克伯格讓溫城輝下定決心走一條自己的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沒有必要非得和別人走一樣的路。”
他遞交了休學申請書。“阻力是很大的。首先是政策上不允許;其次是父母和老師覺得我是誤入歧途,而同學們則認為我是壞孩子。休學是想告訴大家,我不是玩票,我不是一時沖動,我有決心。這就是我的事業。”
“我希望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禮物說要做中國第一家上市的禮物公司,最大的禮物王國!”溫城輝信心滿滿。
如今,溫城輝已經看了6遍《社交網絡》,他夢想著能有一部自己的傳記電影。
為什么要做“禮物說”?
溫城輝說:“我有個喜歡的女生要過生日,我到淘寶上搜索‘禮物’,結果出來的商品我都不喜歡,就萌發了自己做一個禮物推薦App的想法。”
“送什么”這個在百度上有上億個搜索結果的煩惱,長期以來就是用戶心中巨大的痛點。禮物說會推薦你給極客男友送一個智能盆栽,給愛熬夜的室友送一盒斯里蘭卡紅茶,給天蝎座老媽送一幅手工木版畫,給吃貨閨密送一個迷你甜甜圈機……憑借著溫暖的禮物創意推薦,禮物說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里就積累了500萬下載用戶、200萬注冊用戶。未來禮物說還會推出社區功能,讓用戶幫助用戶策劃更多的禮物創意,讓用戶和用戶互相取暖,告別孤獨。
目前禮物說有24名成員,幾乎都是90后。在公司,男生都是暖男,女生都是萌妹子,大家不會吵架,有問題靠溝通,出了事大家都會主動承擔責任,更不會有辦公室政治。
在禮物說,每天都是在過節,每天會為大家準備水果等小禮物,會給每個成員精心策劃生日會,遇到圣誕節這樣的節日更是會有大驚喜。2014年圣誕節,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就記錄下了他們的圣誕狂歡:每個人互送禮物,手拉手唱著歌,在寒冷的冬日里溫暖著彼此。
創業者注定孤獨
溫城輝也有彷徨無措的時候,也有無處傾訴的委屈。對于他而言,創業讓他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創業者是生來孤獨的。有很多事甚至不能對最親近的人說,而且做得越大,越是如此。曾經稍微親密一些的員工,都會隨著規模的擴大,逐漸變得疏遠、變得有距離了。”溫城輝感嘆道。
如果沒有休學創業,溫城輝現在也已經畢業。然而,如今他與他的同學已經奔跑在兩條不同的軌道上。“我與他們基本上沒有什么聯系了,偶爾有點交集,也聊不到一塊兒。”如今,溫城輝的大學同學大都選擇了進入銀行,或者是當了公務員。
“上帝是公平的,得到的時候,總要放棄些東西。我現在和年輕的90后也沒有什么話聊,我們關注的點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溫城輝已經不太像一個90后,“是我心態老了,創業會把人催熟。”他又調侃好朋友余佳文:“像他那樣,是因為苦吃得不夠多。過幾年,就會變的。”
如今,溫城輝反而和年長他許多的創業者更有話聊——他和德邦物流的崔維星、晨光文具總裁陳湖雄成了忘年之交。崔維星也覺得和這個90后在一起有的聊:“和他交流沒有代溝。他對傳統商業很熟悉,對商業的邏輯和本質把握得也很準。”
“其實是因為有共鳴。”溫城輝這樣解釋,“我們都是從傳統商業模式中走過來的。創業初期,企業哪有什么核心壁壘,哪有什么非你不可的優勢。能夠咬牙堅持,并一點點做大,才能走到現在。每個創業者背后都有好多看不見的心酸。”
與這些前輩交流,溫城輝受益匪淺:“看到這么多優秀的人創業成功,我就更有信心往前走了。”
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溫城輝覺得,90后都有點理想主義。“我以前特排斥‘創業者’這個詞,我覺得我應該是‘創造者’,在從無到有地創造改變生活的東西。我們做事情,不是為了錢。我家鄉有很多生意人,開幾個小店,一輩子安安穩穩,那才是生意。我們這代人創業,是為了興趣。”
盡管不是為了錢,但創業確實讓溫城輝賺到了錢。“最初賣明信片,我們就賺到了100多萬元。現在的禮物說,‘雙十二’一天的銷售就有數百萬,月交易額更是成功突破了1000萬元。”溫城輝說起這些,頗為驕傲。
溫城輝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概括他的人生理想。修身,是做好自己;齊家,是顧好小家;治國,是管理好公司;平天下,是希望能夠盡自己所能,影響和改變世界。“我希望能夠讓教育更公平,新聞更自由,法制更民主——是不是太大了?”他反問記者,又自言自語道,“總要有點理想吧,萬一實現了呢?”
“我一開始賣明信片的時候,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我媽說我‘掉進錢眼兒里’了。我做到10家學校時還沒人理解,大家說‘你折騰吧’;我做到100家學校時,投資人還是覺得太小。可是哪有什么事是一下子就能做大的?什么事不都是從小做起的嗎?理想也是如此。”
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要有追求理想的行動。“創業者要學會自我修煉。我上大學最常干的事情就是賣完明信片,回到宿舍,別人在那里打游戲,我在那里看書。休學后,室友說你人走了,卻給我們留下一座圖書館。”
溫城輝不僅自己讀書,也要求團隊成員讀。“我們團隊最大的福利就是買書可以找我報銷,而且一定要多買,不看書的要做檢討。每周都有分享會,分享各自的讀書心得。”
“很多創業者會抱怨沒有時間。怎么會沒有時間?我們淘汰鼠標,使用快捷鍵操作,一個動作可以省3秒,每天就不知道省多少時間了。很多事情并不難做到,關鍵還是看你有多想做到。”
上一篇:姚明——動力來自目標
下一篇:流瀲紫:80后小女人的清宮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