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雜志上看到一個熟人,可我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不大認識他。
仔細一看,沒錯,照片上是他,只不過從晃晃悠悠變成一本嚴肅了。他的經歷是我所知道的,讀哪個中學哪個大學,畢業(yè)后做了些什么,現(xiàn)在成就如何等等。可當我所熟悉的那些“大事記”,變成富有感染力的細節(jié)敘述時,每句話都在說他,可所有的字句連綴起來,卻又成了另一個人,遙遠而陌生。
哈,文字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它給白蘿卜涂上一抹柔紅輕紗,然后擱進玻璃柜里,打上燈光,那根人所慣見的大白蘿卜,就在朦朧神圣的光環(huán)中,讓你望而卻步。
當然,我不是說我的朋友“假冒偽劣”,人家確實屬于精英才俊一類,不過是平時熟悉慣了,嬉笑怒罵、鮮活生動的一個人,變成了雜志上的青年偶像,便感覺似曾相識卻又反差巨大。
距離產生美那句老套的俗話真不錯,有距離才能產生偶像,崇拜皆因看得見摸不著,想像多于真實。
我的這位才俊朋友,當然也是眾多人心里的偶像,帶著點兒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神秘。生人面前,該老兄不擅言談,一著急說話就不太利落,這一弱點熟人盡知,不想在仰慕者那里就成了靜水深流,成了才學與深沉的象征。更有意思的是,老兄筆下真真假假的那些個敘述,都成了個人生活的真實記錄。
我的一位女友,因為一本書,加入了名人老兄的“粉絲”行列。她念他的文字,然后依靠文字想像他的形象。最為要命的是,另有所謂的“紀實報道”給她以佐證--一本我從來沒見過的雜志,花了整整4頁的篇幅介紹此人,溢美之詞里蕩漾著脈脈溫情,弄得老大不小的女友,在得知我認識該仁兄之后,竟然像不諳事世的小姑娘旁敲側擊地追問:他長什么樣啊,有沒有結婚?他一定很幽默吧,不然為何如此文彩飛揚?甚至說,你跟他說話緊張嗎?
他跟我說話才緊張呢!我在心里沒好氣地回答。不過,有夢總比沒夢好。誰不想平淡庸常的生活,多些激動人心的不期而遇呢?只是,我一直沒有滿足女友希望偶像簽名留念的愿望,那并不好看的“親筆贈言”,不看也罷。
距離能掩蓋所有缺點,也給予想像以豐厚的土壤。隔著他人的描敘,隔著文字,隔著電話線或者網絡,偶像光彩照人完美高大。旗袍搖曳、風情萬種的張曼玉引得多少目光駐足不前,心生向往。要是她天天坐在你的對面,眼見她揉眼睛挖鼻孔,那些個優(yōu)點劣習你一目了然,還會對她心生仰慕嗎?美女也罷,才俊也好,當你洞悉他們所有的優(yōu)點與缺點,知道他們也同你一樣有著凡夫俗子的種種特性時,還會怦然心動、敬仰有加嗎?
一個美女給我講她年輕時候的故事:她們的歌舞隊去演出,一個小伙子場場必看。說實話,公司的歌舞隊不過是自娛自樂,談不上專業(yè)水準,她實在不明白為什么有人竟然如此癡迷。小伙子沉醉的顯然不是依葫蘆畫瓢的“天鵝湖”,而是她這個下凡的“凌波仙子”。
被小伙子的執(zhí)著感動,美女請他吃飯,火辣的四川火鍋,看著自己的“仙子”竟然也像尋常女子一樣,一邊辣得稀里嘩啦擦鼻子,一邊吐著舌頭大快朵頤,小伙子驚得手中筷子掉地,轉身逃離。
太過熟悉的人,燃不起激情。因為存在距離,才希望彼此走近;因為有太多想像,才愿意一探虛實。什么都了如指掌門兒清了,連再看看的念想恐怕都不會有。
所謂同學不戀愛,同事不結婚。知根知底兒的兩個人,很難愛得起來。
掛著鼻涕一起進校門,上課亂說話被老師罰站,考試抄紙條蒙混過關,所有的糗事都被你知道了,還會有探尋追求的欲望嗎?如果說愛情是一種化學試劑的話,它只適應于成分不太清楚的兩張試紙。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人對一望而知的事情是沒有多少欲望的。一個人,你一眼就將他看到底,放心倒是放心了,也就了無生趣,不免厭倦。
愛情就是距離和想像。女人執(zhí)迷于男人的深不可測,男人沉醉于女人的變幻不定。
確實累人,卻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