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88歲的多麗絲·萊辛陪著生病的兒子回家,剛下出租車就發現街道兩旁站滿了攝影師。
“又拍肥皂劇了!”這位英國“祖母級”作家嘟嚷了一句。她所居住的倫敦北部的漢普斯特德地區,歷來受電視劇制作商的青睞:在這一排排外表上看上去并不惹眼的磚瓦小樓中,不僅大詩人約翰·濟慈曾經住過,還有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故居。
不過,這一次的主角是老太太本人。在記者的一片尖叫聲中,老人懵懵懂懂獲知自己成了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成為有史以來第11位獲此殊榮的女性作家。
“噢,我還真把這事兒給忘了。”這位文壇宿將先是一臉驚詫,隨即恢復了往日的幽默。“30年來,我的名字每年都出現在候選名單上,你不可能每年都對它保持興奮。”
“這次他們大概是覺得,這個人已經夠老了,很快就要死了,再不給她,以后也許就沒有機會了吧!”上樓休息了片刻,萊辛坐在自家門口的臺階上對記者說。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瞿世鏡形容她是“勞動人民”。1989年,作為英國學術院的客座教授,瞿世鏡拜訪過萊辛。與之前他所接觸的“如紳士淑女般”高雅的作家不同,多麗絲·萊辛的衣著簡單而樸素,這與她尖銳犀利的筆調截然不同。
“我對婚姻并不在行”
這一系列的故事與作者本人的經歷十分吻合。1919年英國人萊辛出生于波斯(如今的伊朗),她的童年在南羅得西亞(現在的津巴布韋)度過。14歲輟學后,她先后當過保姆、接線員和白領工人。這位面孔頗似英格麗·鮑曼的姑娘,早年熱衷于參加反對殖民主義的左翼政治運動。由于尖銳批評南非和南羅得西亞的種族隔離政策,上世紀50年代,她被禁止踏入這兩個國家。
在她近乎90年的人生中,惟一不曾中斷的就是寫作。由于中學學業終斷,她只能自學。從倫敦打包寄來的書籍成為她的教材,其中有狄更斯、吉h林的小說,以及拿破侖的掌故。為了讀書,萊辛甚至主動加入一個左翼社團。因為其成員可以擁有大量的書籍。
萊辛一生有過兩段婚姻,都在非洲開始和結束,自此沒有再婚。她曾調侃:“我對婚姻并不在行。”1949年,30歲的萊辛帶著一個兒子移居英國,據說一貧如洗,全部家當就是皮包中的一份小說草稿。這正是使她后來一舉成名的《青草在歌唱》,該書因揭露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和種族矛盾引起強烈反響。
由于傾向“左翼”,上世紀50年代,這篇處女作介紹到中國時被翻譯成《野草在歌唱》。譯者介紹說:“萊辛的誠懇、樂觀主義,以及那種想要用藝術促進社會進步、國際友誼和世界和平的愿望,使她獲得了廣大讀者的敬愛。”
而至今,這位多產作家已經出版了數十本著作,包括小說、詩歌和劇本等等。今年年初,她的小說《裂縫》問世。年近九旬的萊辛,津津有味地涉足起了科幻。
上一篇:豬倌經歷開啟影帝之路
下一篇:老師!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