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似乎是一個魔咒。很多作家獲得諾獎之后,創作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原因有的來自外界,就是事務太多,但這還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他內心深處的變化,就是在意識里規定了自己下一部作品一定要有上乘表現,一定要比過去的作品更好。對此,有一個關于岳陽樓的故事對我啟發頗大。
現如今,當人們假舟車,游江南,來到岳陽樓前,可以看到郭沫若題寫的“岳陽樓”三個金色大字匾額。遠遠觀去,它堪稱岳陽樓整個精巧外觀的靈氣所聚,點睛之筆。當初,毛澤東同志批示郭沫若為岳陽樓題字時,郭沫若寫了數百幅“岳陽樓”的字,并從中挑選了覺得比較好的三幅,寄給了毛澤東。可是,毛澤東卻選中了郭沫若寫在信封上的“岳陽樓”三個字。大家知道毛澤東是公認的書法大家,眼光獨到,造詣很深。由此讓我想到,在最放松的狀態下,才能出名篇。
我曾經遇到過一種游戲之筆,就是在創作長篇小說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小靈感,于是就信筆寫了一個小短篇,結果長篇沒寫好,短篇卻成了精品。這種例子在我個人的創作當中有過好幾次。所以,今后能否寫出好的作品來,關鍵還是在于自己內心深處放松不放松、解放不解放。
上一篇:功夫的原理
下一篇:奧巴馬:演繹美國夢的白宮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