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來,美國所有的總統清一色都是白皮膚的男性,美國兩大政黨甚至從未提名過擁有非洲裔背景的黑人參加總統競選。
而在好萊塢大片里,未來的美國總統卻經常是一位黑人,這些意象表達了美國人潛意識中對黑人總統的一種認可和期待。如今,電影中的事情真的發生了。3年的國會參議員,7年的伊利諾伊州參議員生涯,民主黨內國會眾議員初選的一次敗北,民主黨全國大會上的一次精彩演說,兩本政治類暢銷書,這就是47歲的巴拉克·奧巴馬所有的政治履歷。然而就是他,在2008年11月從容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
在全球范圍內,奧巴馬也贏得了廣泛的輿論支持。在世界經濟飽受華爾街金融風暴侵襲的時刻,奧巴馬的當選不僅被看做一場美國總統歷史上“顏色”的革命,更被人們賦予了拯救經濟、改變未來的重大期望。此刻讓我們回望奧巴馬的白宮之路,或許能夠更好地了解他出身寒微卻努力拼搏的人生,他改變命運的堅強與智慧,他不懈奮斗的勇氣……
身世復雜的“街頭混混”
黑人在美國遭受歧視不是一天兩天。奧巴馬和他的家人在得克薩斯州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種族歧視。那時他外祖父斯坦利是個家具推銷員,同行告訴他,黑人顧客和西班牙裔顧客只能在正常營業結束之后才能光顧本店,而且就算他們買了家具,也要自行解決運輸問題。對這類人本店概不負責送貨。他外祖母馬德琳在銀行工作,同事也曾告誡她,對于黑人看門人,不要用先生這類尊稱。
奧巴馬的父親老巴拉克是夏威夷大學的第一個非洲籍學生,主修經濟學。大學期間他協助組織了國際學生聯合會,并擔任了第一任主席。就在大學的俄語課上,他與白人女性安·鄧漢姆不期而遇,她就是奧巴馬的母親。盡管夏威夷處處體現著美國的“熔爐”特點,但在那個年代,白人婦女和黑人約會還是鳳毛麟角,若能喜結連理,那就更是天方夜譚了。因此,當丈夫將她和兩歲的兒子拋在身后,一意孤行地去哈佛研究生院求學時,她快樂的天性遭受到沉重的打擊,他們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頂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的頭銜,畢業后的老巴拉克回到肯尼亞,擔任政府經濟學家。
在那之后,老巴拉克·奧巴馬只回過夏威夷一次。那時,奧巴馬已經10歲。在和妻兒一起度過短短的一個月之后,老巴拉克又回到了肯尼亞。這短短的幾周給10歲的奧巴馬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從此,他開始對一些問題敏感起來,比如他的身世,家族的歷史,還有自己將來要做怎樣的人等等。
在夏威夷最好的私立中學普納克,只有3個黑人小孩,奧巴馬是其中之一。因為膚色與學校里的大多數同學不一樣,他開始產生嚴重的身份認同危機。為了尋找自信,奧巴馬經常吹噓說自己的父親是非洲的王子。由于對復雜家庭的不理解,他在恣意放縱中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他經常逃學,游蕩在夏威夷的海灘和街頭,嘗試用大麻和酒精麻醉自己的失落。他曾回憶說:“當時,我與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煙酒、大麻……我希望這些東西能夠驅散困擾我的那些問題,把那些過于鋒利的記憶磨到模糊。我發現我了解兩個世界,卻不屬于其中任何一個。這樣下去,我幾乎會淪為吸毒者、大煙鬼,這也是黑小子通常的最終下場。當然,讓我感到興奮的并不是這些,我并不想以此證明自己是個墮落成性的黑小子。至少在當時,絕不是這樣。”
好在他的“街頭混混”生活并沒有持續多久。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之后,奧巴馬認同自己是一名黑人的身份,決心痛改前非。中學畢業后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國際關系。此時的奧巴馬已經“浪子回頭”,開始像個“修道士”般地專心于學業。
多元文化背景成就“人氣之王”
大學三年級時,奧巴馬將自己的專業定位于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大學4年,他并沒有住學校的宿舍,而是在校外同其他人一起租房住。那是在紐約東區94號街一座沒有電梯的公寓,曾經有一段時間,室友是一名巴基斯坦人,鄰居是波多黎各人。“就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各種種族和社會階層間的沖突此起彼伏,就連浴室里的涂鴉,也是有關種族斗爭和反猶太人的。”在這樣的多元文化環境中,奧巴馬度過了“一段高強度的求學過程”。
在紐約剛過完他21歲生日后的某一天,早餐時分,奧巴馬接到一個電話,是他在內羅畢的姑媽打來的,在電話里他得知父親遇車禍身亡。奧巴馬隨即打電話告訴母親,母親頓時淚如雨下。
奧巴馬在《我父親的夢想》中寫道,自己當時對父親的過世并不覺得多么難過。直到一年后的一天夜里,他與父親在夢中相見,父親告訴自己他一直都很愛他,這時才真正感受到痛失父愛的悲傷:醒來之后我還在哭,這是我第一次為他掉淚,也是為我自己,我是父親的守護者,更是他的兒子。我打開燈,拿出他以前寫給我的信。然后我意識到,也許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雖然他很少出現在我的生活中,但他的堅忍不拔卻時刻影響著我,給我支撐,教我成長。
但事實上除了這些優點,奧巴馬的父親對生活并不是很負責任,還酗酒。
在一次演講中,奧巴馬特意強調了他的非洲血統,“如果我代表美國的外交政策和美國人的權力,我能做出謹慎的決定,我將以智慧、清醒的方式處理緊急事件、危機以及美國在世界中遇到的機會。如果美國人民知道白宮里的總統有一個還住在湖邊茅屋里的祖母,他那有一半印尼血統的妹妹嫁給了加入加拿大國籍的中國人,那么他們一定會認為,這個總統對美國的世界角色和人民生活會有更深切的理解,這種想法絕對是正確的”。作為白人家庭長大的黑人孩子,融合了非裔、亞裔和白人家庭的多元文化背景,奧巴馬復雜的身世是一個傳奇,這使他成為一位學會適應不同世界的實用主義者,他的傳奇經歷使他善于彌合分歧,團結支持者。競選戰略家指出,奧巴馬形象清新,是民主黨近年來少見的“人氣之王”,他很容易就能跨越鴻溝,人們喜歡親近他,和他在一起。
1983年,奧巴馬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剛畢業時,他試圖成為一名社區團體的領頭人,希望自己為了社區活動忙碌,可是并沒有成功。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兩年后他做出一個驚人的選擇,到陌生的芝加哥,受聘于一家民權組織,以1.3萬美元的年薪做起了社區組織工作,負責與芝加哥教會合作搞慈善活動。在芝加哥這塊美國黑人的聚集地,奧巴馬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他同有教會背景的社區發展計劃組織一起,致力于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條件,修繕社區的道路、照明設施、房屋,協調勞資關系,而且一做就是3年。1.3萬美元年薪的工資水平在當時的美國屬于“窮人行列”,然而奧巴馬認為這是他“曾受到的最好訓練”,他后來還把這段時間定性為一種“尋根式”的精神覺醒。
一場演講造就“政壇黑馬”
正是這段社區服務的經歷使奧巴馬決心從政,而且定位相當清楚,就是要競選地位盡可能高的公職,而要勝任這樣的公職必須要有為公眾服務的知識和能力,于是,他決定報考哈佛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第一學年年末,奧巴馬憑借其出色的成績和一次論文比賽脫穎而出,被選為《哈佛法律評論》的編輯,繼而被選為該學術期刊的主席、全職主編。這個位置通常被視為法律專業學生畢業后進入美國最高法院當法官秘書、進而步步高升的敲門磚。但1991年奧巴馬以優等生身份畢業后,卻選擇了芝加哥一家專門受理民權訴訟的小型律師事務所工作,開始了多年的“窮人代理人”生涯,同時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兼職講授憲法學。
1996年,奧巴馬憑借其社區工作經驗和這些工作給他帶來的社會影響,從芝加哥南部的海德公園區入選伊利諾伊州議會,這是他首次從政。然而奧巴馬真正成為政治明星,卻是在2004年7月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當時,他還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州議員,卻被推選出來做全黨的“基調演講”,闡述民主黨在總統選舉中的綱領和政策。此演講通常由民主黨內極有政治前途的新星發表。1988年做“基調演講”的人就是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克林頓。奧巴馬不負眾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并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由此一講成名。許多媒體更是把奧巴馬的演講和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的著名演講做比較,很多人因此認識并記住了這張年輕的黑色面孔。
兩個月后,奧巴馬又以70%的高票當選為聯邦參議員。奧巴馬的俊朗形象和一流口才,加上美國人對以小布什為領軍人物的新保守主義、新帝國主義的內外交困局面的失望,導致奧巴馬所提倡的“變革”深得人心。關于奧巴馬的各種論調勾起了許多人對往事的回憶,其中的感覺混合了對約翰·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的懷念。
復雜坎坷的成長經歷,讓奧巴馬特別關注美國社會底層的生存狀態。從政以來,他喊出了很多社會下層民眾的呼聲。奧巴馬一家是所有美國參議員中最窮的。2004年,為了獲得競選國會參議員的經費,奧巴馬一家甚至把公寓拿出去抵押了。他還自稱是唯一一名要自己報稅的參議員。當了多年“窮人的代理人”,奧巴馬積攢起雄厚的民意資本。奧巴馬成功地樹立起清廉、為百姓著想的形象。從社會底層依靠一己之力奮斗的個人成長史,加上他雄辯的口才,燦爛的笑容,俘獲了眾多美國人的心。奧巴馬在年輕人、少數族裔、底層平民和自由派中都有不少支持者。
奧巴馬的成功既源于美國社會的歷史格局,也源于他真正深入聯系民眾、社區工作的經歷,讓奧巴馬深刻理解了美國的底層社會和民眾,培養了一種親民思維。事實上,藍領階層和社會底層選民是決定這次美國大選最重要的社會力量。美國人民尤其是底層人民有理由相信,一個能夠放棄高薪為社區服務多年的法學博士,極有可能成為可靠的領導者。也正因如此,奧巴馬讓美國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像奧巴馬一樣,他們也都相信夢想可以超越種族和膚色。而夢想,也許就起飛自當下的選擇中。
上一篇:放松出精品
下一篇:充當臨時服務生的競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