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錐編》是錢鐘書先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寫作的古文筆記體著作,除了文學之外,還兼及幾乎全部的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在寫作的過程中,他每天都要翻閱大量的古代文獻,考證其是否真實。在看到成語“破鏡重圓”的來歷時,《太平廣記·楊素》和隋代笑話集《啟顏錄》里都有記載說銅鏡“墜地分兩片”,他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古代的鏡子是用銅磨制而成的,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用玻璃制成的,摔在地上是不會碎成兩塊的。
錢鐘書是一個在學術上愛較真兒的人。銅鏡摔在地上會不會碎呢?空想是得不出真實的結論的。想到這,錢鐘書就拿起一面自己珍藏的古銅鏡,重重地摔在地上。不對呀,銅鏡沒有碎成兩塊,而是完好無損,莫非是自己摔得不夠重,還是自己隨意拿的這面銅鏡太厚?他索性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十幾面古鏡都拿出來,一個個地朝地上狠勁地摔,摔得滿地都是。結果,沒有一面被摔出裂痕來,于是他認為古銅鏡并非這么脆弱,他把自己體驗的過程,寫在了《管錐編》里。
“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惫湃岁懢艤Y這樣說是很有道理的。凡事求真,不牽強,不附會,不人云亦云,這恐怕是錢鐘書成為一代學貫中西的大師的根本原因吧。
上一篇:巴金不知諾貝爾文學獎受邀角逐一事
下一篇:郭敬明與他的成功強迫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