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隨著一聲哇哇啼哭,他出生在希臘風光旖旎的克里特島。小小年紀的他,總喜歡拎個竹籃,在離家不遠的海灘撿貝殼玩耍。
一次,幾位女游客沐浴著夏日陽光,眺望著遠方美景,一時又齊聲哈哈大笑。好奇心促使他走上前去,想搞明白她們在說啥。
小家伙,能送幾只貝殼嗎?雖然一個字也沒聽懂,但他思忖了一會兒,樂呵呵地遞上兩枚漂亮的貝殼。游客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給了一美元作為酬金。他手舞足蹈,因為從內心理解了晦澀的外文。自此,去海灘成了他每天的期待,慢慢地,他也能聽懂一些復雜的外國話。
這天,他隨手從家里拿了本書,如約去了海灘。他完全沉浸在書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回到家時,母親心急如焚,厲聲呵斥:上哪兒了?在海灘看德語教科書。將信將疑的母親決定考考他。讓母親又驚又喜的是,他嘴里竟迸出了幾句拗口的德語。他還信誓旦旦地說:從明天起,我要天天去跟游客學語言。
孰料,晚上,他躺在床上無法入睡,痛得嗷嗷大叫,因為整天的曝曬,讓皮膚嚴重受傷。母親耐心地給兒子擦藥,兒子卻一直喋喋不休,冒出一句:學語言這么苦,明天不去海灘了。
母親眉頭一皺,鄭重其事地說:你不想去海灘,媽不反對但如果你想學更多語言,去很多地方游玩,就需堅持興趣。
他似懂非懂。但幸運的是,他似乎被母親描繪的未來吸引住了。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便起床,又來到那片熟悉的海灘
自此,他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讀高中時,他已熟練掌握了英語、意大利語。慢慢地,他理解了學習語言的真諦:深入語言背后的文化,就能更快地掌握一門外語。
他儼然一個修行者,全身心地沉浸在與語言相關的事情中。上世紀80年代,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土耳其語,打破人們眼中的語言藩籬,他來到伊斯坦布爾最大的清真寺參觀,在那里傻傻地觀看祈禱儀式??磩e人怎么做,再笨手笨腳地模仿兩個月后,他就能說上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語了。
1994年,他被歐盟三大機構之一的歐洲議會聘為翻譯。接下來的幾年,大多數來歐洲議會演講的國家元首,都由他擔任翻譯。他就是歐洲議會里名副其實的明星翻譯家伊科諾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他是歐盟唯一可以準確翻譯重要中文文件的翻譯家。
他成了傳奇人物,總被記者追問:是什么秘訣,讓您精通42種語言?
他總會提及兒時撿貝殼的往事,然后微笑著說:我始終堅持語言興趣,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你能取得多大成就、理想能走多遠,往往取決于你興趣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