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載激情創業,比亞迪由一個20人的作坊式電池企業,成長為全球擁有20萬員工,橫跨IT、汽車、新能源三大產業。從最早的外租廠房到在廣東、北京、陜西、上海、長沙等地擁有11大工業園,并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印度、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設分公司或辦事處。敢于創新,比亞迪的超凡成長得益于廣東深圳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得益于與改革開放、民族復興的時代主旋律。在王傳福的帶領下,比亞迪正成長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供應商和中國最具增長潛力的新銳汽車品牌,致力于實現“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電動汽車”三大“綠色夢想”。比亞迪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慈善,用新能源技術改變人類生存環境,解決人類面臨的日益嚴峻的能源和環境危機,從而造福全人類。
用智慧破解國外技術壁壘
十幾年前,昂貴的“大哥大”剛剛普及,勢將開啟一個不可估量的充電池市場,嗅到先機的王傳福以電池技術專家的身份辭職,懷揣借來的250萬元創辦了比亞迪,涉足電池業。
當時在電池業主要與日本競爭,日本企業為了獲取競爭優勢,把電池生產門檻提高到自動化生產線的標準,“一條生產線日企要價一兩億美元,對我們來說想都不要想。但是我們又想做,結果只能摸索走自己的路。”
生產電池極片沒有日產的分割機,王傳福便設計了夾片,由工人用裁紙刀切割,獨特的“人+夾具=機器人”的模式;沒法做到真空無塵的生產車間,便制成真空無塵的密封箱,工人僅把手伸進去就可以操作……中國特色和企業家的智慧,使比亞迪邁開了寶貴的第一步,并成功控制了產品質量。
1995年下半年,王傳福試著將產品送給臺灣最大無繩電話制造商大霸試用。極高的品質,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引起了大霸濃厚的興趣,毫不猶豫地將給三洋的訂單轉給了比亞迪。
得益于深圳經濟特區給企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空間,以及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比亞迪在IT行業高速發展。目前其鎳電池、手機鋰電池、手機充電器產銷量全球第一,手機按鍵全球出貨量第一,手機外殼出貨量全球第二,穩居全球第一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地位。日本電池業壟斷世界的時代過去了,王傳福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電池大王”。
打造民族汽車新品牌
在進軍手機電子產業的同時,比亞迪更大的戰略意圖開始顯山露水。
2003年,王傳福力排眾議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開始征戰汽車業。此舉使比亞迪飽受爭議,股東、基金方面都有很大的質疑,公司在香港股價下跌近半,沒人敢相信,一個做電池的企業怎么有膽去做汽車,王傳福的新考驗如影隨形。
和制造電池的方式一樣,王傳福的汽車生產線也主要是靠自主創新研發,試圖借鑒在手機電池領域的成功模式,來打造一個新的汽車王國。從不墨守成規的王傳福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就是自己發展供應鏈,即“垂直整合”。他甚至顛覆了認為汽車業就應該走專業化生產、分工,大規模生產的傳統觀念,認為比亞迪汽車發展之路要另辟蹊徑。
在收購秦川汽車之后的幾個月里,王傳福迅速收購了北汽集團的一家模具廠,成立了北京比亞迪模具有限公司,接著,比亞迪將生產觸角伸向整車,在上海布局整車研發中心,在深圳布局發動機研發和生產中心。
比亞迪的“垂直整合”向汽車產業鏈的上下游全面延伸,自主生產發動機、底盤、模具、整車電子、內飾甚至車漆。比亞迪內部人士開玩笑:“我們造玻璃和輪胎之外的汽車所有東西。”這種整合,給國人帶來物美價廉的轎車,深受市場歡迎。
電動汽車搶占國際高端
無論是電池還是傳統汽車,比亞迪所走過的都是借助中國低成本優勢的傳統產業之路。在深圳這片不斷鼓勵創新、呼喚企業家使命的熱土上,王傳福不甘民族產業步人后塵的局面。突破口在哪里?就在全球方興未艾、各有千秋的新能源產業上。“投資新能源就是投資未來。如果說上一輪產業革命是信息技術的話新一輪產業革命就是能源革命。”王傳福說。
2003年在正式進軍汽車業的同時,比亞迪已經悄然成立了電動汽車研究部門。比亞迪不斷地加強技術研發,通過自身強大的電池技術、汽車整車研發能力以及產業垂直整合能力,確定了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地位,引領全球汽車工業發展革命。
企業家的創新和雄心,在深圳贏得厚重支撐,得到廣東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多次到比亞迪調研,支持比亞迪自主創新發展;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等市領導也多次前往考察,對比亞迪三大綠色夢想予以關心和支持。在電動汽車發展上,2010年7月,深圳市政府出臺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國家補貼基礎上對雙模電動車追加3萬元地方補貼,對純電動汽車追加6萬元地方補貼。同時,政府正在積極推動電動汽車充電配套設施的完善、電動汽車相關標準的制定等,為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掃清障礙。
科技推動慈善
科技造福人類
王傳福為公司取名“BYD”,意思是“BuildYourDreams”,“成就夢想”。在積極推動“電動汽車”綠色夢想發展的同時,比亞迪“儲能電站”、“太陽能電站”的發展也令世界矚目。
能源無色無形,電能如何儲存是世界性難題。王傳福卻找到了解決方案。
“基于鐵電池核心技術,比亞迪儲能電站滿足能源存儲、削峰調谷的需求,通過均衡用電,解決智能網在建設中的儲能難題,形成對智能網的技術支持,同時又可以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功率波動進行平滑。”比亞迪儲能電站可以把用電低谷期富余的電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的時候再拿出來用,減少電能的浪費。
太陽能電站方面,比亞迪采用獨創的技術和工藝,大幅度降低了太陽能應用成本,力爭在未來3年-5年內讓太陽能發電獲得與煤電相當的成本,解決了一直嚴重制約太陽能產業發展的硅片生產供應問題,加速了太陽能發電普及過程。
在為社會創造財富與價值的同時,王傳福領導的比亞迪一直不忘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在歷次國內救災與扶貧活動中,比亞迪公司及個人累計捐款捐物近億元。而在投身新能源產業的同時,王傳福本著“科技創新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科技慈善理念成立了比亞迪慈善基金會。比亞迪把在新能源產業上的探索和發展,作為企業的夢想和責任,傾力打造“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電動車”三大“綠色夢想”,解決人類日益嚴峻的能源和環境危機,用科技創新改變人類大的生存環境,造福全人類。
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基于比亞迪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成果,把比亞迪的太陽能技術、鐵電池儲能技術、LED綠色照明技術等進行集成,開發出“綠色家庭能源系統”。2010年,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向西藏無電戶家庭捐贈1000套“綠色家庭能源系統”,第一批已經成功安裝并投入使用,成功解決了部分西藏無電戶家庭的用電需求,同時對環境沒有任何破壞。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將把捐贈“綠色家庭能源系統”作為重點常規項目長期開展,并積極擴展科技慈善領域,用科技創新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
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在項目選擇和項目運作管理上采取貼心式自營管理。比亞迪慈善基金在捐錢捐物的傳統慈善形式基礎上,注重向感情關愛延伸,因為慈善對象大都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維持生存的物質保障,更需情感關懷。比如,比亞迪救助孤殘兒童,不僅僅讓他們能夠生存下來,而是要給他們正常的生活和尊嚴,“比亞迪兒童福利院”應運而生,比亞迪慈善基金會不僅全額出資,而且還提供專業的料理、醫療等服務,讓這些孤殘兒童重感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重建生活希望。
資助貧困學生是比亞迪慈善基金會的又一重點領域。比亞迪資助貧困學生,不僅定期給他們提供完成學業所需要的學雜費用,更希望通過比亞迪的關愛,幫助這些學生學有所成,健康成長。所以比亞迪為每一位資助對象安排一位比亞迪的員工作為“聯系老師”,“聯系老師”會與這些學生保持長期的溝通,鼓勵積極面對生活,專心學習,還“一對一”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教育改變人生。
擁有20萬員工的比亞迪,人口規模幾同中小城市。王傳福作為當家人,常把“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資源”掛在嘴邊,放在心上。先后投巨資興建綜合文體中心,極大地豐富了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創辦亞迪學校,以良好的教學質量,低廉的收費,妥善解決了員工子女的讀書難問題;興建規模龐大的亞迪村,為員工提供舒適、經濟實用的住房。
發展永無止境,創新也永無止境。“比亞迪堅信,在克服世界能源危機,實現綠色地球夢想的道路上,一定會涌現出一批創新的技術、偉大的企業,在這當中,一定會有中國技術、中國企業的一席之地。比亞迪愿意為此而不懈奮斗!”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王傳福作為企業家代表的發言擲地有聲,在全場久久回響。
上一篇:兩只帽徽的軍帽
下一篇:郭曉冬:我有我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