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巴金受邀競爭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廣為流傳,據稱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主席團的王海龍從紐約致信作家趙本夫,稱該團2007年4月10日起草并通過了致巴金的邀請及致敬信,懇請他接受邀請,角逐諾貝爾文學獎。巴金家人近日卻告訴記者,巴金及其家人對此事并不知情,他們甚至推測:“這可能是造出來的消息。”
巴老的女兒、《收獲》雜志副主編李小林在和記者通話時說,巴老即使獲得提名,也決不會參加。
李小林特別指出了兩點:一,炒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消息毫無意義;二,如果確實有邀請巴老參加評選的有關信函,《鐘山》雜志社也應該先得到巴老的同意,再考慮刊發。她說:巴老早就說過,他是為中國人寫作的,對獲什么獎一點都不感興趣。她強調說,每年有幾千人獲得這個提名,最后只選一個,炒作這種消息毫無意義,中國人沒有必要在乎這個獎項。
李小林同時也提出質疑:為什么給巴老的邀請及致敬信不直接寄到上海作協?為什么不通知巴老的家人?由此她認為,“這很可能是一場鬧劇,或者別有目的。”
據《重慶晚報》報道,90余歲高齡的巴金現在上海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其家人表示外界無法與之聯系。對應邀競爭諾貝爾文學獎一事,巴金本人和家人根本不知道,也從來沒有收到過邀請及致敬信。其家人同時表示,從70年代開始就有人要提名巴金競爭諾貝爾文學獎,而每年都有幾千人被提名,沒有人會把這當回事。
發布這條消息的作家趙本夫說,他與王海龍有多年文字交往但從未謀面,當初接到這件事時他覺得很突兀,但這是件好事,他似乎不應該推掉。
趙本夫說,王海龍等在美學者成立這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主席團,是因為不能忍受西方對中國作家群的漠視。這個委員會已報請瑞典皇家學院并取得了回執。即這個提名委員會的提名資格是被確認的。趙本夫表示,邀請是權利,同不同意是巴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