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西那瓦在1967年出生于泰國清邁市的一個商人家庭,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就是她的哥哥。
英拉的父親是一個勤奮的商人,英拉從小就受父親影響,養成了勤奮勞作和刻苦努力的習慣。還是在讀中學的時候,英拉就用自己賺來的錢開了一家小雜貨店,而母親就是她的“員工”。
那個時候的泰國非常貧窮,在清邁市區有不少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有的甚至還抱著孩子。他們衣食不保,還經常受到別人的歧視。英拉非常同情他們,經常用自己賺來的錢幫助他們。那時候,年紀輕輕的英拉就在心里想,這些流浪者也是泰國人民,同為泰國人民的富人們為什么要歧視他們呢?而本該讓人民安居樂業的政府,又為什么對此視而不見呢?
也就因為這樣,“幫助窮人”這個想法便在英拉幼小的心靈里埋下根。之后,英拉每賺到一分錢,第一個要做的不是給自己或家人買禮物,而是給窮人買食品和衣服。
后來,英拉去了美國留學,歸國后,英拉進入了她的哥哥他信創辦的AIS電信公司任高管。商場中的英拉雖然是一位成功商人,但她身上那種謙和以及富有愛心的品質,注定她在扮演成功商業女性的同時,又扮演著愛心大使的角色。每年,英拉都會拿出很大一部分資金來接濟泰國百姓。從2002年到2004年,她甚至還自主建設了上千套廉價房,以成本價賣給了當地窮人,得到了人們的一片贊揚。
作為AIS電信公司創始人的他信,因為這些事情而多次指責英拉“無端浪費公司資金”,最后,英拉一怒之下離開了AIS電信公司,自己成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這樣就能既不受約束,又可以全心全意地為窮困百姓做事了。英拉經營房地產,根本不是為了給自己牟利,所以除了給公司留下一點必須的周轉資金外,就把房子能多便宜就多便宜地賣給居無定所的窮困百姓。
正因為這樣,英拉遭到了許多地產同行們的排擠,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想要鏟除這顆“眼中釘”,并設法讓銀行限制英拉的貸款。果然,英拉的地產公司在2006年變得舉步維艱,就在快要倒閉的時候,成千上萬的窮人們竟然自發拿出自己省吃儉用存起來的錢,紛紛交到英拉的公司,并且最終幫助英拉渡過了難關。
這件事情讓那些無良的商人們見識到了人民的力量,他們再也不敢對英拉動歪腦筋了。英拉雖然有一個當總理的哥哥,但是她的哥哥并不愿意多為百姓做事,甚至還貪污百姓的錢財。雖然英拉無法改變哥哥,但她自己卻可以做到潔身自好。所以,他信在2006年因受多項指控而被迫下臺時,全家只有英拉沒有遭到指控,這更增強了英拉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他信政府垮臺后的幾年,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民生一直都處于“無序狀態”,民眾開始強烈呼吁英拉參選總理。這些支持者的聲音讓英拉在欣慰之余,也動起了參選總理的念頭。想想自己這么多年的辛苦,不就是希望能為民眾獻出更多的愛心、做更多的事情嗎?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直接參選總理呢?那樣,她能為人民做的事情可能遠不止建造幾幢廉價房!
上一篇:葛志文:以端硯為人生坐標原點
下一篇:去往天堂的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