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要去外婆家,卻把自行車借給了一位遠(yuǎn)道的同學(xué),只好到隔壁吳叔叔家去借。媽媽見了笑著說:“你啊,真是砍柴賣,買柴燒!”(江西·萍鄉(xiāng))
【第2句】:我雖然讀了許多作文書,可寫作能力并沒有明顯提高,小姨說我學(xué)習(xí)不得法,是“茶壺裝扁食,進(jìn)得去出不來”。(江西·廣豐)
【第3句】:【癩蛤蟆跳油鍋,找死】釋義:比喻自取滅亡。例句:有人說道:“能悶死嗎?”“死不了吧,反正沒他跑的。”曹宗榮說。 “癩蛤蟆跳油鍋,找死。”小石勝利地叫道。
【第4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諺)到運用知識時才恨書讀得太少,事情不經(jīng)過實踐就不知道艱難。指書要在平時勤學(xué)苦讀,事要在實踐中自覺磨煉。
【第5句】:【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諺)哪怕只是一文錢,關(guān)鍵時刻缺了它,能耐再大也會被難住。指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應(yīng)珍惜,莫浪費。 也作一文錢急死英雄漢。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第6句】:粥鍋里煮鐵球——混蛋到底帶砸鍋
【第7句】:機(jī)關(guān)槍打鴨子一呱呱叫
【第8句】:【八月十五睛,正月十五看龍燈】釋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謂中秋日晴,元宵節(jié)就無雨雪,可以看燈了。例句:諺語不是說:“八月十五睛,正月十五看龍燈。”看來,來年的元宵節(jié)就可以把龍燈看個夠了!
【第9句】:拿著鵝蛋走冰路——特別小心
【第10句】:【一個小雞不好,帶壞一籠】(諺)籠里有一只小雞搗亂,全籠的雞都不得安寧。比喻一個人做了壞事,同事們的名聲也受到懷疑了。
【第11句】:【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諺)人不能從相貌上斷定他有多大的作為,就像海水無法用斗來量它的多少一樣。指人的才干、學(xué)識與成就,從相貌上是估量不透的。 也作“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12句】:【把死人說活】(慣)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 也作把死人說活,把活人說死。 把木頭人說活。
【第13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諺)腋(ye):狐腋下的一小片細(xì)絨毛。 一千張羊皮,也抵不上一狐腋下的絨毛有價值。比喻庸人再多,也抵不上一個識見高遠(yuǎn)的人才。
【第14句】:我的弟弟活潑,好動。白天由奶奶看著,可奶奶一不留神,他就跑得不知去向,這時,奶奶便會說:“這孩子,真是個小地仙,一會兒不見走一千。”(河南·沁陽)
【第15句】:【老王賣瓜——自賣自夸】(歇)本指自己夸自己賣的瓜好,轉(zhuǎn)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獎自己人。 也作“老王賣瓜——人不夸自夸”。
【第16句】:【吃筍子剝皮——一層層來】(歇)比喻做事不慌忙,一步步來。
【第17句】:【割頭不過碗大個疤】見“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第18句】:鄰居婆媳兩人為點小事又在吵嘴,奶奶忙趕過去勸解道:“你倆都想開點,天天生活在一起,勺子和碗還磕碰呢。該伸的伸點,該蜷的蜷點,不就好了?”(山西·應(yīng)縣)
【第19句】:關(guān)公不殺曹操——思念舊情
【第20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釋義:不比較不知道差別大。例句:“俗話說,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都是過來人,吃過苦,嘗過甜,有了比較呀!”
【第21句】:【 小戲當(dāng)大戲唱】小事當(dāng)大事做,小事也認(rèn)真做,不馬虎。 類似的:小戲法,大排場。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說他們小戲當(dāng)大 戲唱,不叫農(nóng)業(yè)社,也要和燈塔社比賽!”
【第22句】:【 說謊不瞞當(dāng)鄉(xiāng)人】說謊有人知道底細(xì)。明代《西游記》: “哥啊,常言道:說謊不瞞當(dāng)鄉(xiāng)人。就來弄虛頭,搗鬼!怎么 說降了妖精,就抬轎來送師父,卻又來叫戰(zhàn),何也?”
【第23句】:【驅(qū)羊入虎口】(慣)把羊往老虎嘴里趕。比喻讓人白白去送死。
【第24句】:【活人眼里伸拳頭】(慣)比喻太欺負(fù)人了。
【第25句】:姐姐上班第一個月,就把剛發(fā)的工資給弄丟了。媽媽知道后嘆氣說:“唉,真是財神爺擔(dān)不得大功勞。”(山東·在平)
【第26句】:屬駱駝的——馱重不馱輕
【第27句】:【鴨子的足板兒——一聯(lián)兒的】(歇)本指鴨子的腳趾連成一片,轉(zhuǎn)指人與人關(guān)系密切,聯(lián)合在一起。
【第28句】:【喝墨水】(慣)比喻有文化、有知識。 也作“喝墨汁”。
【第29句】:【病牛來到屠戶家,自己來送死】釋義:比喻自尋死路、找死。例句:“什么同志!花言巧語騙人,想不到還敢來,這真是病牛來到屠戶家,自己來送死!”沈中說。
【第30句】:李大伯家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yǎng),現(xiàn)在是對爹敢罵,對娘敢打。鄰家老奶奶感慨地說:“真是養(yǎng)不教父之過呀!打從小起,他李大伯對這孩子就是放手心上怕跌著,含口里怕憋著。還說什么樹大自然直,就這么個直法?”(山東·榮成)
【第31句】:寶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眾中。
【第32句】:【滄海不能實漏卮】(諺)滄海:大海。實:裝滿。漏卮(zhi):破漏的酒器。指大海里的水再多,也裝不滿一只破漏的小酒器。比喻積存的財物再多,也經(jīng)不起無休止的揮霍浪費。 也作大海不禁漏卮。不禁:經(jīng)受不住。 江河不滿漏卮。江河:長江大河。不滿:裝不滿。
【第33句】:哥哥在學(xué)習(xí)上很下勁兒,有人卻對他說:“你家那么有錢,還學(xué)知識干啥?”哥哥認(rèn)真地說:“家有黃金用斗量,不如自己本領(lǐng)強(qiáng)啊!”(河南·南召)
【第34句】:【說一句,是一句】(慣)指說出來的話實在、有分量、算數(shù)。 也作說一句,算一句。 說一句話,算一句話。
【第35句】:【關(guān)著門兒家里坐,禍從天上來】見“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第36句】:【桑木扁擔(dān)——寧折不彎】(歇)桑木質(zhì)地堅硬,做成的扁擔(dān)即使被壓斷了也不會彎曲。形容人性格剛強(qiáng),寧死也不屈服。
【第37句】:小蠶吃桑葉——星半點
【第38句】:【搶風(fēng)揚谷——秕者先行】(歇)搶風(fēng):迎風(fēng),頂風(fēng)。秕:子粒不飽滿。比喻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倒占了先。
【第39句】:趕集不帶錢——看熱鬧
【第40句】:大水沖過龍王廟———家人不認(rèn)一家人
【第41句】: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腳
【第42句】:我們錯了一道應(yīng)用題,李老師為我們又出了一道類似的題,結(jié)果,我們第二天交上去后又錯了。老師說:“你們啊,只知道從家到學(xué)校的路,卻不認(rèn)識從學(xué)校到家的路啊!”(江西·上饒)
【第43句】:【風(fēng)不吹,樹不搖】釋義:風(fēng)要是不吹,樹不會搖動。比喻事出有因。例句:馬長勝說:“風(fēng)不吹樹不搖,說你有缺點,也不是平白無故的。”
【第44句】:【事不過三】(諺)指凡事不宜重復(fù)三次。也指一件事情可以一敗再敗,到第三次就會見效。 也作事不過三,過三難辦。 事不過三,事難過三。
【第45句】:火燒嶺上找螺頭——難尋
【第46句】:【有智吃智,無智吃力】(諺)指有知識的人靠知識生活,沒知識的人靠體力生活。
【第47句】:金彈打麻雀——不惜代價;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第48句】:玫瑰在花園里開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長;樹木從泥土中吸取養(yǎng)分,英雄從人民中得到力量。
【第49句】:【只要種子落地,到頭會有收成】(諺)指只要把種子播在土地上,遲早會有收獲的。
【第50句】:【戳穿西洋鏡】(慣)西洋鏡:也叫西洋景,民間文娛活動的一種裝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動若干畫片,觀者從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畫片多為西洋畫。比喻揭穿假象或謊言。 也作戳破西洋鏡。 拆穿西洋鏡。
【第51句】:【刀山敢上,火海敢闖】釋義:形容非常勇敢。例句:“如果這樣魁梧的小伙子,能碰上一個好樣的帶頭人,準(zhǔn)能造就成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英雄好漢……”
【第52句】:【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見“百樣通,不如一樣精”。
【第53句】:【開口是銀,沉默是金】能說會道,是好;寡言少語,有時更 有分量。李英儒《女游擊隊長》:“記住點!蛤蟆能言,人人 討厭;金雞一聲,家喻戶曉。開口是銀,沉默是金。蚊蟲遭 扇打,只為嘴傷人。同志們對你沖口而出,出口傷人,向我 提過不少次了。”
【第54句】:【一車多礙轍,船多擦邊】數(shù)量太多,互相妨礙。李準(zhǔn)《冰化雪 消》:“我沒有什么說的!反正車多礙轍,船多擦邊。”
【第55句】:【冤家】“冤家”一詞,原意為怨家,指仇人。現(xiàn)在指愛的親昵之稱,是反語,如同情人之間女子說情郎“你真壞”一樣。“冤家”一詞源自唐代,唐張薷《朝野僉載》有“此子與冤家同生”之句。到了宋代,“冤家”這個詞,通過“不饒人”這一語義成分,從所仇轉(zhuǎn)為所愛,表示似恨而實愛的感情。如黃庭堅《晝夜樂》詞:“其奈冤家無定據(jù),約云朝又還雨暮。”《董解元西廂記》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渾如天樣遠(yuǎn)。” “冤家”的這種含義,在“冤家”一詞的運用過程中得到了豐富。宋蔣津在《葦航紀(jì)談》中對“冤家”的這種豐富含義作了總結(jié):后閱《煙花記》有云:“冤家之說有六:情深意濃,彼此牽系,寧有死耳,不懷異心,所謂冤家者一;兩情相系,阻隔萬端,心想魂飛,寢食俱廢,所謂冤家者二;長亭短亭,臨岐分袂,黯然銷魂,悲泣良苦,所謂冤家者三;山遙水遠(yuǎn),魚雁無憑,夢寐相思,柔腸寸斷,所謂冤家者四;憐新棄舊,忘恩負(fù)義,恨切惆悵,怨深刻苦,所謂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觸景悲傷,抱恨成疾,迨與俱逝,所謂冤家者六。”“冤家”的這六重含義,無不傳達(dá)了男女之間那種又愛又恨,又疼又怨,纏綿悱惻的復(fù)雜感情,難怪古往今來的戀人都愛以“冤家”相稱了。 “冤家”一詞,除了指心愛的人外,還指心愛的東西。如《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個小帕兒來。道:‘就是這個冤家,雖不值錢,是一個北京人送我的,卻不道禮輕人意重。…
【第56句】:【說曹操,曹操就到】(慣)指非常湊巧,正提到誰誰就來了。 也作口說曹操,曹操就到。 講著曹操,曹操就來。
【第57句】:【桃李滿天下】桃李,指結(jié)出的果實。指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 姚雪垠《李自成》:“他想,黃、葉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黃 更是當(dāng)代大儒,海內(nèi)人望,不惟桃李滿天下,而且不少故舊 門生身居顯要。”
【第58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釋義:比喻還有本事更高的人。例句:地球人無能為力的事,竟由f也f門—語道破。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第59句】:【羝羊觸藩——進(jìn)退兩難】(歇)羝羊:公羊。藩:籬笆。語本《易·大壯》“羝羊觸藩,贏其角”。 贏:通“累”,纏繞。本指公羊角夾在籬笆縫里,進(jìn)退不得,轉(zhuǎn)以形容處境困難,不能前進(jìn)也不能后退。
【第60句】:【茂林之下無豐草】釋義:茂密的樹林里,草長不旺盛。例句:地上除了雜生的一些小蘆箕草外,什么也看不到,光溜溜的。好似才打掃過一樣。走到這里,梅梅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語:茂林之下無豐草。
【第61句】:【膛地雷】(慣)比喻冒險。
【第62句】:【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由別人代為說出心中所想。清 代《兒女英雄傳》:“直挨到這個分際,還是繞了這半天彎兒, 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話擠話,兩下里對擠,才把句話擠 出來!”
【第63句】:【人忙神不忙】(慣)指當(dāng)事人著急,被求助的人卻不著急。
【第64句】:媽媽經(jīng)常指導(dǎo)我修改作文,她說:“這作文嘛,開頭要像鳳頭一樣漂亮俊秀,中間要像豬肚飽滿充實,這結(jié)尾則要像豹尾結(jié)實有力。”(山西·晉城)
【第65句】:【和尚無兒孝子多】(諺)指和尚雖然無兒無女,但受著眾多的善男信女像孝子一樣的供奉。
【第66句】:【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周瑜設(shè)苦肉計,打黃蓋, 使他假裝投降曹操。借指做事一方受損,出于自愿。或說: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愿。類似的:愿挨的嘴巴不疼。老舍 《駱駝祥子》:“有急等用錢的,有愿借出去的,周瑜打黃蓋, 愿打愿挨!”
【第67句】:老貓教虎——留一手
【第68句】:【衣不壓眾,貌不驚人】見“人不壓眾,貌不驚人”。
【第69句】:【蛇逮老鼠,要獨吞】釋義:比喻想一個人占有,不讓別人沾邊。例句:趙聚財酒醉心上明。李鴻云這么一說,他可就著急了。哈哈,你原來是蛇逮老鼠,要獨吞。一直對李鴻云不放心,果然來了。
【第70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釋義:餓死不能做賊,冤屈也不告狀,勸人忍受。例句:“從小時,俺爹就教導(dǎo)我:‘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衙門口是好進(jìn)的嗎?”
【第71句】:【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釋義:無房無地,形容非常貧窮。例句:僅剩的三間茅草屋也被黃老拐奪去抵了債,他們爺孫倆已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了。
【第72句】:春天的毛毛雨——貴如油
【第73句】:【家將敗,出妖怪】(諺)指家庭將要衰敗時,往往會出現(xiàn)離奇古怪的事。也指國家將耍衰敗時,往往會出現(xiàn)非常怪異的人事現(xiàn)象。
【第74句】:【烏鴉叫不祥之兆】烏鴉,俗稱老鴰,是一種常見的益鳥,“烏鴉反哺”是出了名的。這么好的鳥類,人們反而嫌棄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們對它的生活習(xí)性的誤解,烏鴉長得一身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叫聲難聽,喜食腐肉,又總在寒冷的冬天和曠野里出現(xiàn),形成一幅枯木寒鴉的凄涼景象,故人們就把烏鴉與悲慘氣氛聯(lián)系起來。人們?yōu)榱速H斥烏鴉,還給它編了一個故事。傳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個文人叫公冶長,他能聽懂鳥語。有一天他在樹林里看見一只烏鴉,烏鴉對他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狼拖羊,快點去,莫慌張,你吃肉,我吃腸,腸子掛在樹枝上!”公冶長趕到南山,果見一惡狼拖著一只羊。他把狼趕走了,把羊帶回家。由于興奮過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腸給烏鴉掛在樹上。記仇的烏鴉發(fā)誓報復(fù)他。后來,烏鴉又唱了同樣的歌騙公冶長去另一個地方,公冶長趕去一看,原來是強(qiáng)盜剛殺了人的作案現(xiàn)場。正當(dāng)他嚇得要走開時,公差來了,把他捉去了公堂。這件事傳出去之后,人們都知道公冶長坐牢是被烏鴉害的。從此,就認(rèn)為烏鴉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第75句】:【先下牛毛沒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諺)指陰雨天,開始是牛毛細(xì)雨,這雨肯定下不大;雨后下著牛毛細(xì)雨,這是天不放晴的預(yù)兆。
【第76句】:【單相思】(慣)本指男女間只有一方對另一方愛慕。比喻辦事情只從單方面的主觀愿望出發(fā),不顧客現(xiàn)實際。
【第77句】:【五體投地】現(xiàn)在比喻對某人、某些人佩服到極點。那么“五體投地”中的“五體”是指什么呢?它源自何處?原來,“五體投地”是古印度的一種表示虔誠的行禮方式,后被佛教所沿用。“五體”又稱“五輪”,指兩膝、兩手掌、頭頂。“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的意思。其具體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佛教認(rèn)為,行禮時,“五處皆須至地,虔誠作禮。”因“常以此五處至地禮敬三寶,當(dāng)將來成佛之時,五處皆有千輻輪相顯現(xiàn)。”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通常是佛和菩薩,以表示皈依的虔誠。很多佛教信徒在前往寺廟禮佛時,都行五體投地大禮。
【第78句】:【人不出門,不長見識】(諺)指人要想見識廣,必須走出家門。
【第79句】:【陰溝里翻船】(慣)陰溝:地下的排水溝。比喻在不該出事的地方遭到挫折或失敗。
【第80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釋義:比喻當(dāng)面對人熱情,背后卻陷害人。“盆”又作“把”。例句:我告訴姐姐,一輩子別見他才好。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第81句】:爸爸經(jīng)常叫媽媽做這事做那事,可自己什么也不做。媽媽說:“光說不做假把式,連說帶做好把式。說到底,你還是假把式。”(四川·渠縣)
【第82句】:媽媽要我做事,我不肯。媽媽說:“哼,養(yǎng)豬可以吃肉,養(yǎng)狗可以看家,養(yǎng)你卻不知做什么?”(湖南·湘潭)
【第83句】:【水趁魚,魚趁水】釋義:比喻互相需求,互相利用。例句:李家和在田,這本是個水趁魚,魚趁水的事。在田沒有那一身好活路,這還不是個明白事,李鴻云的人,割了他的腦袋你能沾他光?
【第84句】:近視眼打靶——目的不明
【第85句】:六月的云——捉摸不定
【第86句】:【一句好話三分暖】見“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出唇六月寒”。
【第87句】:我養(yǎng)你牙大.你養(yǎng)我牙落。
【第88句】:【寒貓不捕鼠】(諺)指受餓受凍的貓無力捕捉老鼠。比喻饑寒交迫下的病弱的人,難以承擔(dān)正常人的勞動任務(wù)。
【第89句】:菜園里的壟溝——四通八達(dá)
【第90句】:【 沒理攪三分】不講理,耍賴。成語: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攪,也說:占。趙樹理《鍛煉鍛煉》:“誰給提意見,馬上跟誰 鬧,沒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第91句】:【山高皇帝遠(yuǎn),各人顧眼前】釋義:比喻各人顧自己,誰也管不了。例句:爸爸,話說多了一包水,又不是賣打藥。管她地委的中央的,山高皇帝遠(yuǎn),各人顧眼前,砍!
【第92句】:螢火蟲打架——明對明
【第93句】:炕頭上貼灶王爺——不是畫(不是話)
【第94句】:啞巴做夢——說不得
【第95句】:佛爺臉上刮金子——刻薄;細(xì)索求:淺薄
【第96句】:【倒霉】“倒霉”指事不順利或運氣壞。倒霉一詞源自江浙一帶的方言,原作“倒楣”。 “倒霉”一詞產(chǎn)生的時間并不算長,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候,八股取士制度嚴(yán)重地限制了廣大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的發(fā)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fēng)甚盛,所以一般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不容易的,“范進(jìn)中舉”雖是小說中人物,卻是當(dāng)時真實的寫照。為了求個吉利,江浙一帶有個習(xí)俗,學(xué)子們臨考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樹起一根旗桿,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楣”。考中了,旗桿照樹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下,叫做“倒楣”。后來,以訛傳訛,把“倒楣”寫作“倒霉”。
【第97句】:【嘴是嘴,眼是眼】(慣)比喻分清誰是誰非,毫不含糊。
【第98句】:【廳上一呼,階下百諾】見“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99句】:【物極則反,人急計生】緊急之際,人被逼想辦法應(yīng)付。成 語:急中生智。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物極則反,人急 計生。趙壽忽地轉(zhuǎn)起一念,便道:爹莫慌,我自有對付他的 計較在此。”
上一篇:佛曰靜心禪語網(wǎng)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