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的是緣分,那么人和人的相處,靠的則就是一份真誠!知己也好,友情也罷,如果你在乎我,我會加倍的在乎你。唯有真心,才不會辜負了彼此的緣分。
【第2句】:【禪心佛語】放棄:除了生命,沒有什么是不能割舍的。壓力:想開了就是動力。豁達:生命本身就是幸福。堅持:在枯葉凋零的時候等待春天。豪放:駕馭自己是一生的功課。感恩:懂得回報是可貴的品格。釋懷:將心事交給清風。
【第3句】:當一個人知道迷惑的時候,并不可悲,當一個人不知道迷惑的時候,才是最可悲的。所以人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面孔,這樣才能超然物外,尋求真我。
【第4句】:【禪心佛語】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得到總要付出的,想想你的付出值不值,如果你覺得值就去做,別理會別人說什么,他們不是你。
【第5句】:【每日一句禪語】人生短暫,活得粗糙一些吧。攬一捧光陰,握一份懂得,穿越一場又一場的生命迷霧。不是沒有憂傷,是我們學會了堅強,不是沒有挫折,是我們學會了面對。每一場經歷都是生活的積累,每一次坎坷都是生命的歷練。
【第6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憤怒,你就吶喊。如果你哀傷,你就哭泣。如果你熱愛,你就表達。如果你喜歡,你就追求。
【第7句】:【佛心禪語】財富有聚有散,權勢有起必有落,可成為功德資糧,也可成為地獄種子,人身有生必有死,只要經歷了就應該成長(超越),否則就是墮落。
【第8句】:【禪語人生】我們都在做夢。晚上做的夢是黑夢,白天做的夢是白夢。晚上的夢很容易醒過來,但是白天的夢很難醒過來。醒過來了就叫覺者,沒有醒過來叫迷者。
【第9句】:《大般涅槃經后分》卷上,應盡還源品至于涅槃,不著涅槃,不起涅槃之想。《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第10句】:【心靈禪語】“如影隨形”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也可以說是一種夸張,現實生活中的“罪福響應”并不是這么確定的,但是壞事做多了一定會遭到報應這一點則是確定不移的。天理應該是存在的。
【第11句】:【佛門禪語】沒有什么美好可以定格。沒有什么黑暗可以永遠。沒有什么錯誤可以讓歷史低頭。一切過往,都是時間的玩偶。原諒吧,自己的,別人的,歷史的,現在的。
【第12句】:【禪心佛語】生活總是需要一份鮮活與不同,別因煩惱不自由,活好自己的存在,改正自己的偏頗和固執,人生活來不容易,理解大家,有你才成大家。
【第13句】: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就一直默默地充當著反面角色,受盡人們的埋怨和厭惡。煩惱,不是用來抗爭的,是用來思考和領悟的。它真正的目的,只是為了鍛煉你,成就你。如果認為煩惱是為了傷害而來,那是自己擺錯了位置。
【第14句】:【禪語人生】信仰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嗔、癡三毒,凈化身、口、意三業,這四件事是佛法的總綱,也是我們修行的起點和終點。
【第15句】:【禪心佛語】隨緣做事,隨緣放下,不留戀。就是準備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能夠隨順因緣而去,不留戀這個世間、不留戀任何東西,那才會沒有遺憾地結束此生。
【第16句】:【禪心佛語】而提到地方佛協,很無奈地總結來看——往往會扮演宗教局在對付僧人時的“打手”角色,其利益通常會和宗教部門、地方政府捆綁在一起,而非盡其本分為僧眾護持和維權。
【第17句】:由此圣教,應知真如唯是一切分別永滅,非實有性,非離非有。。若言真如雖離言說而是實有,即外道我,名想差別,說為真如。如彼真如雖是實有,而就勝義,有、非有等分別不成。(古印度)靖辯《大乘掌珍論》
【第18句】:【禪心佛語】那些不跟隨任何宗教或修行之道的人,由于他們的想法和從宗教角度來看的世界觀有很大的差異,對這些人來說,臨終時最重要的就是平靜、放松,并且很清楚地意識到死亡是一種自然的過程,是生命的一部分。
【第19句】:若心浮動——當念“除覺支”,除身口之過非;用“舍覺支”,舍于觀智;用“定覺支”,入正禪定;攝取散心,令不浮動。
【第20句】:【佛心禪語】茶_苦而后甘,令人回味;酒_綿而后勁,叫人道爽;泉_清而味淡,卻用一生來品出甜。一個知音,如茶如酒如泉,讓人受益一生。
【第21句】:【禪語人生】修道的人,不是見到誰就把面孔板起來不理人,這是沒有禮貌的。所以出家人、在家人都應該學著對人有禮貌。你沒有禮貌,那就是沒有文化,總要文質彬彬的,不要那么粗野。
【第22句】:【禪心佛語】人生若能活出個自我,也就自然不和周邊環境攀比了,也不會在意別人如何評價我了,生命也就變的單純樂觀了,此時不在天堂又在哪里。
【第23句】:【禪心佛語】旅人正在疑惑之際,忽然從前方傳來驚人的咆哮聲,一只老虎緊逼而來。看到老虎,旅人頓時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來時的道路拔腿逃跑。
【第24句】: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時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第25句】:博弈耽嗜酒,游輕著女色,費喪于財物,是名墮負門。女人不自守,舍主隨他行,男子心放蕩,舍妻隨外色,如是為家者,斯皆墮負門。《雜阿含經》卷四十八,第1279經
【第26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流年似水,光陰似箭。活著的每一年,不管辛酸還是甘甜,精彩還是平庸,都是一種經歷。慶幸,閱歷讓我們懂得了舍得,歲月讓我們學會了珍惜。欣慰,世事繁雜,我們情懷依舊;歲月滄桑,我們追夢依然。
【第27句】:悟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向最高的地方去找,不從平易的地方去覓;向外去找,不朝自己內心發掘,因此,便迷入悟中,為了追求悟,又陷入迷中去了。——耕云先生
【第28句】:若知唯識現,離于心所得,分別不現前,亦不住其性。是時攀援離,寂然心正受。《大乘密嚴經》卷上,妙身生品
【第29句】:【禪心佛語】給予,說到底,你給予的是什么?是對方心理上的需要。這是我作為一個宗教師的體會。讓我說個故事吧。
【第30句】: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第31句】:若有菩薩將護惡人,不能治罰,令其長惡,惱亂善人,敗壞正法,此人實非,外現詐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終,與諸惡人俱墮地獄,是故不得名為忍辱。(陳)慧思《法華經安樂行義》
【第32句】:【禪心佛語】人生中永遠不要弄破四樣東西:信任、關系、諾言和心,因為當它們破了,是不會發出任何聲響,但卻異常的痛苦。
【第33句】:我回答她:“你目前的功夫只是‘忍’而已,還沒達到‘吞下去’的地步;其實,真正的功夫不只是吞下去,還要能夠消化掉才是真功夫。”
【第34句】:【禪語人生】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練出來的,我們遇到一次違緣,能增長一種智慧;遇到一次障礙,能提高一個層次。
【第35句】:【佛心禪語】年齡:老年人往往更加幸福。隨著歲月的流逝,老年人逐漸學會了抓住使其幸福的事情,放棄容易產生麻煩和不幸的事情。
【第36句】: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于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維摩經》卷上,弟子品
【第37句】:苦諦是四圣諦之一,也是最關鍵的一諦。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盛。
【第38句】:你的深情,始終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種一束心香,在風中,只因,你是我今生最美麗的遇見,回眸婉約醉三千,紅塵繾綣,一生等一人。
【第39句】:《三乘佛教如何同步修持》一一(顯密圓融)我們的行為,要做到小乘的行為:少欲知足、謹慎取舍。我們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眾生。我們的見地,要達到金剛乘的見地:悲智雙運、輪涅不二。
【第40句】: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盡是托生之處,切須在意。——《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41句】:云何是法?法者是心法,心法無形,通貫十方。目前現用人信不及,便乃認名認句,向文字中求,意度佛法,天地懸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文案》
【第42句】:有人喜靜,將心靈托付給明月靜水;有人喜鬧,將心靈放逐至清風海浪;有人情深,將一生都沉浸在情愛里,為不能掌控的聚散,做著疲憊的心傷;有人情淺,游走在紅塵的風景里,永遠都那么風輕云淡。
【第43句】:【禪心佛語】供水不像供其它東西,其它供品需要用辛苦和金錢換來,而供水不需要那么多辛苦,不需要什么金錢就可以做到,所以供水沒有舍不得的心,供養的誠心比較到位。你的心能如水一般的清凈就是到位了。
【第44句】:【禪心佛語】得與失不是敵人,而是兄弟,如影隨形;得與失不是對立,而是統一,彼此依存。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在得失中度過,所以不必為自己得到的什么而沾沾自喜,更不必為自己失去的什么而黯然神傷。
【第45句】:【禪語人生】我曾來過,只是你忘記了過去,你曾離開,只是又忘記了回來,心與心境,迷與悟的游戲,愛與被愛,執與迷的顛倒,而慈與悲,是善與慧中的收獲,元宵吉祥。
【第46句】:【禪語人生】只要一個人擋在他自己的路上,一切似乎都擋住了他的去路。自己的心是最大的障礙,也是最大的距離。
【第47句】:【禪語人生】有個叫鐵眼的年輕和尚,發誓要用募捐來的錢筑造一個佛的金身。這件事雖然功德無量,但是困難太大了。然而,鐵眼和尚一旦立下了宏愿,就絕不退縮。
【第48句】:【經典佛語】有時候,很迷茫的去看前方,明明知道那片海沒有你在,卻還要固執的踏上火車去追逐那個有你不了解的愛,害怕總是真實的存在,精彩的孤單總是陪伴著我們終究該明白,不能再在原地徘徊,不能再固執的守著不...
【第49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意義不僅在于你是否活著,而在于你是否思考過。如果把生活當做一堂功課,你是否真正了解過。經受著生活的痛苦和快樂,有許多經驗也恰恰是在淚水中獲得,命運的價值就在于你正在做什么?或哭著,或笑著。
【第50句】:【佛心禪語】不管怎樣“守護”,我們所愛的一切都會改變、消失,“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月有陰晴月缺,此事古難全”,這是鐵的規律。
【第51句】:日與夜雖然一半一半,但日為動,夜為靜,白天人們工作,夜晚便休息安臥。善與惡雖然一半一半,但善的要發揚,惡的要抑止。
【第52句】:【佛道禪語】佛說,心外無物,是舍是求,只于你一念間。或許,急于追求最后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或許攻于心計最終把自己弄得世俗平庸。不如,看透,心靜,鎖份清幽于生命處,且歌且行。
【第53句】:【禪語人生】心的真正本質就僅僅是我們當下本來的狀態,它是我們無所造作的自然狀態。我們太習慣于將概念強加于事物之上的造作生活,以至于回歸到我們自身的本來狀態變得很困難。
【第54句】:五四以來的中國大學逐漸走向空中樓閣。大學是人的大學,要想建設一流大學必須從娃娃抓起,沒有一流的人怎么會有一流的大學?北大、清華曾經培養出來的曠世奇才都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都是一流的人才。
【第55句】:助人,多利,善人最快樂,若能轉物即如來,春至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樣平。——宋·白云守端
【第56句】:人生欲壑難填,惜福讓我們懂得勤儉節約,更加珍惜自己當下擁有的一切。少一些攀比,就不會放縱自己的欲望。學會知足常樂,便能讓心靈達到一種從容而淡定的境界,便能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
【第57句】:【禪心佛語】為什么中國文化重視無我之境呢?顯然這是一種超越生死的宗教智慧。如果說在佛教形成之前,中國文化就是超越生死的,那么傳統文化中本來和佛法相默契的求道智慧,則在這首詞里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第58句】:【禪心佛語】海說:你來到我身邊,以為看到了海,但你并沒有看到我。其實,你看到的我只是表面,真實的我必須要你深入探索。
【第59句】:【佛心禪語】小和尚愣怔了一陣,終于明白了師父的開導自責而歉疚地說:“對不起,師父,是我錯了,今后一定注重個人修養,學會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錯或少犯錯。”
【第60句】:【禪心佛語】另外,打坐也可以改變不良脾氣,解決生理上的一些問題。譬如,八成的抑郁癥患者,會有自殺傾向。絕大多數的抑郁癥,并不是吃不飽、穿不暖造成的,而是心理問題造成的。
【第61句】:【佛心禪語】不管是誰,人類也好,天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只要覺悟了四圣諦,他就是一位圣者,一位佛陀真正的弟子。
【第62句】:【佛家經典禪語】“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惟有寬容大度,才能莊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第63句】:有人說:好好愛自己。假如“愛自己”就是全心全意關注自己,那就是把憂愁請進來,把快樂趕出去。愛自己的最好方式只是愛他人,除此別無妙法。
【第64句】:【禪心佛語】每一種美,都會有一雙眼睛能看到;每一個真相,都有一雙耳朵會聽到;每一份愛,總會有一顆心會感受到。
【第65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唯勤修法身慧命,始能上報四重恩——佛恩、親恩、師恩及眾生恩,下濟三途苦——地獄、畜生、餓鬼之苦。
【第66句】: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前已經成佛了,可是他老人家慈悲心太重,為了教化沒有恒遠心、沒有堅強心、沒有誠懇心的眾生,在雪山苦修六年,,示現成佛。
【第67句】:【禪語人生】有時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時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說出來;有時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就保持了沉默。
【第68句】:功德:所謂“自高”,即貢高我慢。人若貢高就會輕慢他人,結不凈緣。凡夫難免都有輕重不等的我慢習氣,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不要過于挑剔,應盡量欣賞他人的優點;對自己則不可自滿,若是自滿則易產生貢高之心。
【第69句】:【禪語人生】歇一歇,不要翻來覆去地做同一件事。什么時候該深呼吸?就是你沒時間深呼吸的時候深呼吸。如果你繼續做你現在所做的,你就只能收獲你現在所收獲的。有時,你需要站遠一點,這樣才能看得更清楚。
【第70句】:【禪語人生】我們能夠看到的光,只是光譜上的一小部分;我們能夠聽到的聲音,只是聲波中的一段頻率;我們能夠知道的生命,也只是輪回里的一個小階段,其余的我們既看不見,也聽不著,但卻都是存在的。
【第7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取舍,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選擇;要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不久就成為你的行動,小心你的行動,因為它不久就成為你的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不久就成為你的品格。
【第72句】:【佛心禪語】聽到老和尚這么說,小沙彌感到很懺悔。當他又生起菩薩心時,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說:“師父,這次我是真正發心,要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心大愿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進。”
【第73句】:【禪心佛語】謙虛固然好,但謙虛過度,就是懦弱。因此,面對人生的各種抉擇,要知道何時應該謙虛、何時應該張揚,從而靈活應對,游刃有余,促使自己快速達到個人職業發展的巔峰。
【第74句】:有及非有,二俱遠離,法相所攝真實性事,是名無二。由無二故,說名中道。(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
【第75句】:【佛心禪語】現在的年輕人,正因為沒有經歷孫悟空所歷練這么多的一百天,才會禁不起、耐不住,被太多的理由、太重的我執迷失了自己。如上述那許多的一百天,會訓練我們的力量,加強我們的意志,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呢?
【第76句】:希望的源頭不是夢想,而是現實希望不是奢望,希望是對自我的清晰定位,奢望則是一種看不清自我的盲目自大。
【第77句】:【佛家禪語人生】百味人生,雖然我們不可能都嘗遍,但是,一定要時刻準備著,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心態,微笑生活,樂觀面對,縱然挫折來臨,我們也能輕松的撥云見日,切不可怨天尤人。
【第78句】:【禪語人生】在佛陀的悟道中,真實地認識到,生死中,痛苦和快樂,其本質是苦的,快樂,也只是苦得到暫時解決,是無常的。
【第79句】:慈悲別人,康樂自己;尊重別人,敬重自己;寬容別人,豁達自己;隨喜別人,富貴自己;幫助別人,天助自己;平等待人,富足自己,你交出什么,就得到什么;因果使然。
【第80句】:【禪語人生】我需要的只是一塊磚頭,一塊扔向社會的一塊磚頭,錢有屁用,錢能讓我學會什么?我要的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本領,到那時,錢自然就有了。
【第81句】:【禪心佛語】懂得選擇才能得到:如果你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千萬別忘了選擇,因為只有選擇才會給你的生命不斷注入激情;也只有選擇才能使你擁有把握自己命運的偉大的力量;也只有選擇才能把你人生的美好夢想變成輝煌的現實。
【第82句】:改革開放以來,前三十年讓一部分國人先富起來了。據行者觀察,現在已經進入拐點期,要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共同致富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主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落實和驗證鄧小平理論。
【第83句】:【禪心佛語】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性格;不是成功而是價值;不是認識多少人,而是在離開人世時,有多少人認識了他。
【第84句】:你以為永遠也走不盡的長路,其實也許是一座有頭有尾的短橋;而你以為過后即可拆掉的一座小橋,也許是一段你一生也走不盡的長路。
【第85句】: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得放寬時且放寬,積些陰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順知退,好景須留日后看。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第86句】:【禪心佛語】佛陀開示后,弟子們個個慶幸自己能過著佛化的生活,不為苦、樂所惑,尤其對于“不受第二支箭”的譬喻,個個心有戚戚焉,自此更加惕勵自己切莫放逸,以免受到第二支箭的苦。
【第87句】:【佛心禪語】我們要聽到大風吹過峽谷,才知道那就是風。我們要看到白云浮過山脈,才知道那就是云。我們要愛了,才會知道這就是愛。我們也要恨了,才知道,恨也是因為愛。--郭敬明《夏至未至》
【第88句】:【禪心佛語】神是光光明明,亮亮堂堂的;佛是無明無暗,來應去凈的;人是要思道求道的;因果世界不思道也不求道,遇著事就互相攪擾。但人是因果生的,所以要由人而為神,由神而成佛,才算到目的。
【第89句】:【禪心佛語】簡單兩個字,滲著智慧,透著靜好,是清水滌心的純凈;是心素如簡的恬淡;是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單似禪。
【第90句】:很高興最近頭一次看到134個國家參與了為保護地球而發起地球熄燈一小時的活動,千萬根蠟燭被點燃。無私的愛心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的同時,帶給眾生慈悲的溫暖,又發出智慧的光明,并遣除一切眾生的癡暗。
【第91句】:不管環境多么縱容你,你都要對自己有要求,保持一種自律的氣質。或許它暫時不能改變你的現狀,但假以時日,它回饋給你的一定讓你驚喜。對自己有有要求的人,總不會過得太差。一邊隨波逐流,一邊抱怨環境糟糕的人,最沒勁了。
【第92句】:【禪語人生】因此,佛法教導我們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不要被自己蒙蔽,不論外在的境界如何變化,情緒都不會受到牽動,那么,就可以斷除煩惱了。
【第93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完全用不著的,比如名利、貪心、虛榮、嫉妒等。這些,都是負擔,應該果斷地刪除它。就像電腦中的垃圾文件一樣,及時刪除,操作才能順利進行。
【第94句】:【禪心佛語】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七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忠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方便不拘多少,中國長壽秘訣。
【第95句】:【禪語人生】之后,彌光老和尚法體在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六指鎮石觀音寺坐缸三年有余,其比丘弟子為之守孝,從始至終打理一切。
【第96句】:【禪語人生】吳淡如說:“一個現代人,如果確定自己很認真、很努力,卻常常覺得自己被排擠、被利用、被欺騙、不受重視或被攻擊,通常是因為不太了解人性運作的關系。”因此,想成就人生的幸福生活,無論如何都需要了解人性。
【第97句】:【佛心禪語】保持自己對生活的幾分清醒和客觀,就算是對生命的一種禮貌,不攀緣,不嫉妒,不自大,就讓生活成為一面鏡子,不要讓煩惱造成對命運的遲鈍,把生活活成一場從煩惱當中的突圍,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人生剛剛好。
【第98句】:【禪語人生每日一禪】何謂圓照?前念已滅,后念未生,正恁幺時,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謂照。圓者,非著力,非不著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圓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凈無比,遍體清涼,便是本來面目。
【第99句】:什么事是重要的呢?什么事都不重要,只要你想得開。不能在小事上糾纏,該過去的就要讓它過去,尤其是不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