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臺的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這不僅因為他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然而,霍英東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
他的祖籍是廣東番世界創業實驗室禺,但是從他的祖父開始,全家就離開了陸地,長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稱為“舢板客”,甚至貶稱為“水流柴”,“家仔”。
1923年,霍英東就出生在這樣的舢板上。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釗,后來改叫霍官泰;抗日戰爭爆發后,年輕氣盛的他自己改名英東,意思是要“英姿勃發于世界的東方”!
霍英東的父母靠著一只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霍英東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他的父親因為翻船被淹死了。
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尸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蠔,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霍英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可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那幾年中,霍英東簡直像俗話說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過,早年的艱辛和挫折,并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取得了經驗,積蓄起力量,等待著機會,他堅信自己總有崛起的一天!
賺到第一筆大錢
香港的“土地爺”
“海沙大王”
霍英東還有個美稱叫“海沙大王”,也來自他在經營上的創新。上世紀60年代,香港實業界人士很少進入淘沙業,因為它需要的勞力多,投資大,而獲利相對較少。但霍英東從建筑業的廣闊前景預見到淘沙業也必將有大發展,所以大膽地吃起了這只“螃蟹”。1961年底,他花費巨款,從泰國進口了一艘大挖泥船,命名為“有榮四號”。香港經濟起飛后,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紛紛拔地而起,對建筑材料黃沙的需求量極大,霍英東的淘沙船隊因此財源滾滾,成了他的又一株“搖錢樹”。
富貴不忘回饋社會
2004年雅典奧運會后,獲得金牌的中國體育健兒訪港。霍英東給來訪的金牌選手總計大約2800萬港元的重獎。
記得霍先生曾經作過這樣的解釋:“捐贈體育項目,并非僅僅由于我本人喜歡體育運動,而是基于體育運動本身對于國家進步,民族興盛的重要作用。”他扳著指頭給我算了一筆賬:“國家每年撥予教育的經費達四百多億人民幣,撥予體育僅十多億。當然,相對于11億人口,還遠未能說教育經費已經足夠,但海外華人、港澳同胞之中,捐資興學的人士畢竟比襄助體育者多得多。因此我尤其愿意在體育方面,貢獻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這么多年來,霍英東向國人所捐贈的巨款中,有五分之一直接捐贈予體育項目。
下一篇:訪李雪健: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