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乾隆二十五年,在山西洪洞的黃河岸邊上,發生了一場水災。大水沖倒了乾隆常來駐蹕的名剎普濟寺,大水過后,寺里又遇到盜匪搶掠,劫走了名塔“舍利塔”的工程圖。一時間,名剎無圖,無法重建。乾隆急下密詔,令在寺中研修寺院名錄的京城才子余興仁密查此案,早日追回工程圖,以便重建“舍利塔”。
余興仁乃前明邊關大將的后人,曾官拜禮部侍郎,是乾隆看得起的文人之一。為完成大清名剎寺院名錄,他在普濟寺內住了一年多。這次晉中大水損失不小,這座千年古剎也未能幸免,大水之后,山西富人商賈當即要捐錢修建,可即將開工時卻發現埋在舍利塔下的三顆定塔寶珠也失竊了,以致普濟寺無法起修。幾天前,余興仁剛剛回到京城,為完成皇上的密令,他馬不停蹄地返回洪洞。臨走時皇上密賜他一張皇宮里留存的“普濟寺”工程圖。
在趕往洪洞的路上,余興仁打開行囊取出一把“唐琴”。這把“唐琴”是他秘密從京城帶出來的,乃是名妓四大金枝之一王紅玉所贈。
王紅玉體態豐盈,相貌美麗,性格安靜,不喜歡喧鬧,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在最初遇到二十七八歲的余興仁時,用此琴彈了三日三夜,臨別以寶琴相送,足見情誼之深。
余興仁帶著仆人一行路過太行山下,卻碰到了土匪,為首的是一年輕女子,騎在棗紅馬上,披著紅色披風,很是威風。此人正是雪華山上女匪首梅娘。梅娘紅布包面,隔著一丈之遠,難辨真容。
余興仁抱拳施禮,問她要多少銀兩。
梅娘仰天一笑,說:“金銀對我來說有如糞土,要想活命先留下‘唐琴’。”余興仁哪里肯從。于是,雙方廝殺起來。梅娘一伙人多勢眾,只幾個回合就輕輕松松取了“唐琴”,揚鞭而去。
余興仁剛回到普濟寺,就有人來報,說寺外的鎮寺之寶大鐵牛又讓人盜去。真乃屋漏偏逢連夜雨。余興仁急火攻心,一下子就病倒了。
這天,余興仁在屋內喝藥,只見貼身仆人王三來報,說洪洞知府劉能劉大人來見。這劉大人急急來訪,想必有要事。余興仁忙把這位大人迎到客廳,讓丫鬟上茶。這當口劉大人哪有心思品茶,剛落座就把鐵牛失蹤之事說了出來。這兩天余興仁一直在思考,那么大的鐵牛怎么會一下子就沒了?是誰盜走了?盜走它干什么?
余興仁把自己的想法對劉大人說了,一連串的問題弄得劉大人也不知從何回答。
劉大人說:“就是因為不知道這些才來請教你,你怎么倒問起我來了?”
余興仁仰頭一笑:“我想這并非一般小賊所為,能在守城士兵的眼皮底下盜走幾千斤重的大鐵牛,可見本事不凡。”劉大人忙說:“你說的這些我也知道,眼下要緊的是要找出是誰盜走了大鐵牛,大鐵?,F在在什么地方。”
余興仁坐在太師椅上,喝了一口茶,說:“這事難辦呀,我是奉皇上密旨而來,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定能知曉事情真相。”劉大人聽后搖搖頭,莫名其妙地笑了笑。
送走這位劉大人后,余興仁忙吩咐貼身仆人王三牽出他的棗紅馬,說他要外出一下。走出院門,便飛身上馬,朝南邊太行山下飛奔而去。
一袋煙的工夫,余興仁快馬來到山前二峪谷的風林院。這風林院是一座書院,建在半山腰的高臺之上,地勢險要,大門正對著山下唯一通路,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早在唐朝時,名人司空圖就在這里讀書,建起這座書院?,F在主人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妙齡女郎,名叫柳姑,她收留幾十個姑娘,在此讀書習武,在這一帶很有名氣。
守門姑娘認識余興仁,就放他進來。柳姑在院中練劍,十幾個姑娘圍在四邊,見到余興仁,柳姑趕緊迎了過來,微笑道:“你真是稀客,怎么有空來到山上!”
余興仁說:“才幾十天沒來,怎么就成了稀客?我找你有要事商議。”
柳姑把余興仁迎進書房,坐定之后,早有一位姑娘端上他喜歡的毛尖香茶。余興仁開門見山地說了大鐵牛丟失之事,柳姑聽后,說:“那幫狗官整日里欺壓民眾,花天酒地,連這都看不住,真是一幫酒囊飯袋。”
余興仁知道柳姑心里有氣。當年柳姑之父任洪洞城知縣,愛民如子,勤政敬業,不料受貪官之害,含冤而死。留下八歲的柳姑,寄養在余興仁家中,二人青梅竹馬,親如兄妹。
長到十八歲后,柳姑非要離開余家,拜在風林院紅娘門下,做了入院弟子。不幾年,她琴棋書畫、刀槍拳劍樣樣精通。白天讀書習武,夜晚就飛檐走壁,殺富濟貧。
柳姑與余興仁互有情意,余家幾次提親,卻都讓柳姑婉拒了,說等她為父報仇后,那時再談婚論嫁,所以,余興仁一直苦苦地等著。
氣歸氣,柳姑還是詢問了大鐵牛丟失的細節。
余興仁告訴她,因為這大鐵牛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又是山西之地的鎮河之寶,大鐵牛丟失后,必須上報皇上。皇上怪罪下來,當地知府及總兵大人都沒好果子吃,更重要的是皇上會減少下撥救災銀兩。柳姑問:“是不是讓大水沖走了?”余興仁一想,覺著也有可能,不過他還是請柳姑幫忙查一查,萬一是哪方盜賊盜走了呢。
二
余興仁為此徹夜難眠,尋思寺內三顆定塔寶珠失盜、大鐵牛丟失是何人所為。夜過子時,余興仁入神地翻看案卷,只聽“嗖”的一聲,一支飛刀插在余興仁的書桌上。
“誰!”余興仁飛身躍起,開門出屋,見一個黑衣人一閃而過,朝外跑去。
余興仁緊隨其后,追到野外的一棵大樹下,黑衣人停了下來,轉身拱手說道:“余大人真是好身手。在下對余大人的功夫早有耳聞,你幼年在少林寺學藝,乃是一流武林高手,今夜一見果名不虛傳。”余興仁一聽是個甜美的女子聲,反問:“姑娘夜闖寺院,把我引到這里,必有要事!”
黑衣女說:“不愧為皇上身邊的紅人,引你出來,是告訴你,寺院有內賊,你要提防,這佛塔下的三顆定塔寶珠和工程圖我們已有線索,只是目前還不敢斷定。”余興仁迷惑不解道:“姑娘是何人?為何要替我追這圖?”黑衣女冷冷地說:“我不是在幫你,是在幫千年不倒的名塔,事情有了眉目后,我是有條件和你交換的。”說完一閃身走了。
次日,方丈告訴余興仁,寶圖丟失之后,大盜小賊、武林各派、名院小廟,都派人查尋此圖。因為此圖一到手,在哪都可建塔,塔成之后,再建寺院、收弟子,做寺院統領,聚天下靈氣。聽完這話,余興仁驚出一身冷汗,這還了得,這名塔可不是亂建的,從古到今,寺院關系國運風水,尤其是這舍利塔,更是寺院中的精髓,如讓心術不正之人盜去,亂了民間佛心。到那時不就全國大亂了嗎?
洪洞知府劉能又一次來見余興仁,二人院內小坐,余興仁故意不提工程圖一事,只與他品茶閑談。劉能急了,告知此來有要事相商,想讓這座名塔移到百里之外的劉府之地劉官谷修建。既然此塔己毀于大水,重修之地移于劉官谷再好不過了,一來那里山高谷深,不怕水淹;二來大商人余先生有銀子,他是晉商大戶,家財萬貫。
余興仁覺得知府劉能的心中計謀深,若不同意,得罪了地方;若同意了,得罪皇上。于是余興仁笑了笑說:“只是這個舊地址皇上看好,屬風水命脈,名塔建于此,為拴住黃河以免移道殃及民田。”最后,余興仁還是謝絕了劉能的好意,并告之當務之急是尋到寶圖。
誰知劉能回去之后,四下秘密尋找寶圖,并以高價許諾,要先尋此圖,在劉官谷高臺之上重修名塔。方丈著急地問余興仁:“余大人,佛塔之地,不可亂移,你看此事咋辦?”
余興仁心里也很著急,但人家有錢,可暗地高價收寶圖,而朝廷又沒撥給過多的銀兩。方丈說:“干脆咱也貼出告示,明收寶。”
余興仁一拍腦門:“對呀,咱雖沒錢可有朝廷法令,明收寶圖理所應當。余興仁當即草擬一張告示:“有捐獻名塔之寶圖者,朝廷有重銀答謝,方丈收為俗家弟子。”
說來也怪,鎮河大鐵牛神秘失蹤后,洪洞城內外連遭不幸,一月之內黃河水又沖過來幾次,城南神秘失火,燒掉了百年寺院,城北民房倒塌,一時間人心惶惶,謠言四起,民心不寧,早有人上報朝廷。余興仁心里很著急,只好找來好友黃云龍秘尋失蹤的大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