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本為昆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于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艷”之中,并說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yǎng)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艷,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nóng)民起義軍威震朝廷,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艷。田畹尋得陳圓圓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zhèn)山海關。田畹對農(nóng)民起義軍整日憂心惶惶,便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后,神馳心蕩,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酒過三巡警報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田畹回答,吳三桂即帶圓圓拜辭。
吳三桂在其督理御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讓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進北京后,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占,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nóng)民軍開戰(zhàn)。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李自成戰(zhàn)敗后,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后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nóng)民軍到山西。此時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后獨占云南。
順治中,吳氏進爵云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托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后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后,遂乞削發(fā)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
后來吳三桂在云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后,陳圓圓亦自沉于寺外蓮花池,死后葬于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評論:陳圓圓,我就不說了!就像金庸小說里說的一樣,跟天下第一反賊,天下第一賣國賊,天下第一皇帝上過床的人,我想從古至今也就她一位了。
陳圓圓
1934年生,貴州省文獻研究理事和思州學研究會會長。主編《岑鞏縣志》等5部志書。“思州通”和“陳圓圓研究家”。
一代佳人陳圓圓死后,世傳云南、上海、蘇州都有其墓冢,但惟云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余均缺乏真憑實據(jù)。而今,位于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zhèn)馬家寨,曾經(jīng)隱藏了300余年的明末名姬陳圓圓的墓葬經(jīng)專家學者近些年大量調查,神秘面紗已基本揭開。本報特約記者今年5月和9月兩赴馬家寨,首次對外披露發(fā)現(xiàn)一代佳人墓地的歷史真相。
擔心株連九族,吳三桂后人隱居貴州數(shù)百年,至今仍然諱談“陳老太婆”陳圓圓。
《岑鞏縣志·文物名勝篇》第834~835頁載:“陳圓圓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陳圓圓葬于思州城東北38公里,今水尾鎮(zhèn)馬家寨獅子山上,鰲山寺南端。”另外還有:“……據(jù)考,陳圓圓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系對外保密而隱諱……馬家寨名為馬家,實際居住者全部姓吳,歷來自稱吳三桂后代,如今吳氏已有后裔1000多口。為保護陳圓圓墓,雍正年間立碑之后未進行重修。……據(jù)吳氏相傳,陳圓圓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傘、御字簿、大刀、金銀等物。同時,馬家寨還有《七顆針的壽鞋》、《吳啟華藏身達木洞》、《襄子家屋場》和《馬寶護送陳圓圓》等傳說故事。”
既然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系對外保密而隱諱”。那么,陳圓圓的墓地當初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呢?又怎么論證出來的呢?
在貴州省岑鞏縣馬家寨,有一個地方叫襄子家屋場,歷史資料記載,該地名的來歷是以吳三桂父親吳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并不知道陳圓圓的墓地也隱藏在當?shù)亍?/p>
近日記者采訪了發(fā)現(xiàn)陳圓圓墓的當?shù)毓盼墨I學專家、思州(岑鞏古稱)學學者黃透松。他介紹,1983年,貴州省文化局轉發(fā)國家文物局關于編寫《中國歷代名人名勝錄》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軼聞逸事,文件中點到與思州有牽連的吳三桂、張三豐、田佑恭和李白等人。當時任宣傳部副部長的黃透松第一次正式去馬家寨調查,希望找到傳說中陳圓圓的墓地。
遺憾的是,當?shù)乇姸嗟膮侨鸷笕艘恢路磳_這段歷史,幾經(jīng)周折,也不愿意透露他們稱之為“陳老太婆”的陳圓圓埋葬在哪里。
其后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吳三桂兵敗后,想留下吳家之根。后世子孫為免遭誅滅九族,逃難隱藏,才世代隱居此處。族人不愿‘出賣祖宗’。”
陳圓圓墓暗藏鄉(xiāng)間,神秘對聯(lián)透露王妃身份。陳圓圓后人創(chuàng)“聶”字。
黃透松等調查者在尋訪的過程中,在馬家寨一名吳三桂后人的一處墓碑上,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副奇怪的對聯(lián):“阭姓于斯上承一代統(tǒng)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阭”字不知到底是“阮”還是“院”字,怎么讀都不通,不知道隱含著什么意思。
也許是黃透松等人的誠懇打動了吳家后人,經(jīng)過反復做工作,吳三桂的一個直系后人吳永松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顧慮,告訴他們:“阭”字是“隱”字的簡化,是吳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沒這個字。表示后世隱藏此處。
終于,在打消了顧慮的吳家后人幫助下,調查者得以在寨右邊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陳老太婆”陳圓圓的墳墓。
碑上陰鏤“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涂氏。孝孫男:仕龍、仕杰。楊氏。曾孫:大經(jīng)、大純……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塊碑文都是繁體字,只有一個簡化的“聶”字。
吳永松老人解釋說:“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吳門”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對外也可解釋為吳家。“聶”用的是雍正年間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為隱蔽造的。陳圓圓本姓邢,后跟養(yǎng)母姓陳。邢有右耳,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雙”字的繁體上邊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位席”顯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個字連起來正好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
眾多證據(jù)證實陳圓圓墓。為紀念護送陳圓圓的大將馬寶,將居住地取名馬家寨。
尋訪到陳圓圓墓葬之后,眾說紛紜。但專家經(jīng)過研考堅持覺得馬家寨之說充分。因為吳氏擔心誅滅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這是應該理解的。
專家的解釋是:第一,吳氏秘傳對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馬家寨后裔現(xiàn)已有1000多人口,還在解放前吳氏就已在社會上講明自己是吳三桂的后代。而在解放前,社會上乃至民國時期的教科書都講吳三桂是賣國賊。處于受人鄙視的社會壓力下,有人竟敢公開說是吳三桂的子孫,必然是出于一種親情;如果不是吳三桂的子孫,又何必去背黑鍋?而且今巖下楊氏原來是追查吳三桂后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報朝廷,至今吳、楊兩姓還有仇恨,互不往來。
第三,據(jù)長房十一世秘傳人吳永鵬講,陳圓圓和吳啟華是吳三桂的愛將馬寶秘密從衡陽保衛(wèi)護送,沿沅水、龍鰲河而到達達木洞(馬家寨背后山中、鰲山寺山麓)隱居一段時間,以鰲山寺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馬家寨一帶蘆葦?shù)亍楦兄x和紀念馬寶大恩大德才取名馬家寨,讓子孫后代永不忘記。其實全寨姓吳,沒有一個姓馬。
馬寶墓的對聯(lián)“重壘土瑩人祖即己祖,復修石臺若翁如吾翁”便說明了問題。這里講的來源說法,與一些史載陳圓圓的晚年軼事不合,但與印鸞章編著的《清鑒》十分吻合。
《清鑒》載:“先是三桂婿胡國柱。見清兵壓境。國勢日逼。密謀降清。馬寶阻之。不聽。馳告三桂。值中秋節(jié)。三桂方擁歌姬。與所嬖陳圓圓。臨軒玩月。聞變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氣噎仆地遽絕不復生。三桂既死。馬寶等既與諸將。迎三桂孫世番于云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發(fā)喪。擁柩歸云南。”
馬家寨地處偏僻,其后裔未必能見到此種書籍,可秘傳人介紹陳老太婆從衡州秘進思州的背景、路線如此吻合,也說明了陳圓圓魂歸思州的真實性。
第四,吳氏秘傳講的一些事與當?shù)孛袼子挟悺C貍鞣Q家史為“御字簿”,而當?shù)孛耖g稱為“家譜”、“族譜”、“宗譜”、“堂記”等,大不相同。還秘傳有“皇傘”,交給吳××家世代保管,后因家貧拿來當被子蓋而毀,見者不少。又金杯銀筷被吳××家拿到野牛山親朋家收藏而失,被偷賣了。兩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繡球,1958年當廢鐵賣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馬家寨吳氏男人個子高大,同吳三桂身體魁梧類似。有人說是基因所致。
背景故事
吳三桂與陳圓圓
陳圓圓是明末清初傳奇式人物。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率山海關守軍投靠清軍,幫助了清王朝的建立。
吳三桂的“紅顏”即為愛妾陳圓圓,因為她被李自成(或說劉宗敏)掠走之后,吳三桂一怒之下引清兵入關,中國的歷史由此改變。陳圓圓成為改朝換代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