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確有與眾不同的燦爛:有過無比風光的巔峰時刻,有過星辰黯淡的被審查階段,也有精彩自在的晚年起跑。
章士釗的女兒,毛澤東的英文教師,喬冠華的夫人……她的身份,一直讓人們津津樂道。
從前的外交部五朵金花之一,參加第一次聯大會議的代表,尼克松訪華、中美會談的翻譯,她的故事,也讓人們對她充滿興趣。
巔峰時刻
1963年,28歲的章含之隨父親章士釗參加了毛澤東的70壽宴,被毛澤東欽點為他的英語老師,從此不知不覺中開始背離研究文學教書育人的人生軌道。
文革開始后,由于內心的困惑和對現實的不理解,她給毛澤東寫過兩封信。第一封被批示要“經風雨,見世面“,第二封,則讓她開始接近政治漩渦的中心。
1971年,毛澤東說,“中國需要女外交家,我看你就可以,能說能寫,還很有勇氣。“一聲令下,章含之由北京外國語學院進入外交部。
從科員起步,經科長、副處長、處長火箭攀升,一直官至亞洲司副司長,她見證了一系列歷史事件: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席聯合國大會,中美建立外交關系會談,并參與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談判等。短短3年內,章含之像煙花一樣快速地升騰在外交部。
但是一場戀愛打亂了毛的安排——38歲的章含之與60歲的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戀愛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戀愛,讓章含之放棄了這次通往權力階梯的飛躍。據她的猜測,這在后來給他們的政治生命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1974年夏至1975年夏,是章含之回憶中最美好的日子。1974年,喬冠華擔任外交部部長,而她本人也是1973年~1975年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副代表之一。這是他們的巔峰時刻,用她的話說,那時候喬冠華已經站在“世界的巔峰”。
然而風云突變,1976年,他們被懷疑為“四人幫”的外圍勢力,被隔離審查。這一年,是她“最不愿意回憶的一年”。從此,他們夫婦遠離了政治中心。
我在哪里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知道章含之不是因為她的精彩過去,而是因為她近些年的高調生活。
從1993年開始,《我與喬冠華》、《那隨風飄去的歲月》、《風雨情——憶父親、憶主席、憶冠華》,她寫的書,一本又一本,關于歷史,關于愛情,關于親情,本本暢銷,文字唯美深情,打動了許多人。
2002年6月,《跨過厚厚的大紅門》出版。廣州、上海、天津,她拖著換過兩次腎的身體,出席各處的簽售會。該書一印再印,有時甚至一周印兩版,銷量高達30多萬冊。
整理過往是部分,她獨立的生活同樣精彩。
看到了奧運契機,她引進美國、瑞士等國外的教育資源,在上海開設酒店管理學院,教授英語口語和西方外交禮儀,并一度出任校長。
她甚至回圓了小時候的演員夢,在女兒洪晃和朋友拍的電影《無窮動》中,扮演一個木訥的女管家老張,不溫不火的表演和敬業的精神得到了導演和觀眾們的稱贊。
她也經常出席電視和網絡訪談節目,談中美關系、英語教學、章喬之戀,甚至談時尚、貴族之類的熱門話題。
也許是因為上個世紀90年代生病從鬼門關走了一遭,才使得她變得明白,也變得如此積極。她說自己,從前只知道父親、丈夫和女兒,突然有一天明白了,開始問“我在哪里”?
在去世前不久,她已經開始寫一本自己的英文自傳,只可惜傳記未竟,人已魂歸天國。
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
晚年的章含之在接受采訪時說,“我這一輩子,想做的事情,一樣都沒做成。沒想過的事情反倒發生了很多。”她把這歸結為“紅顏薄命”。
在那個全國人民都穿著灰色、咖啡色、藍色的時代,她始終是異樣的色彩。
她從千篇一律的制服中設計出自己的款式,將方領改圓領,將制服掐腰。
她還是一個浪漫至深的人,多次提到自己受到《簡·愛》的影響。小時候迷戀《簡·愛》的廣播劇,甚至成為演員的粉絲;大學里愛演話劇,連研究論文都是關于勃朗寧姐妹;談戀愛的時候,把喬冠華的話與羅徹斯特的話對照起來;還有為了愛情放棄了首位女大使的瘋狂。
但真的是命運嗎?
晚年的她,似乎看得淡泊了,她說羨慕老同學著書立說桃李天下,懷疑自己當初選錯了道路。
可她怎么可能淡泊呢?年輕的時候,她激進得要造父親的反,“要與代表舊社會的父親脫離關系”;曾為毛澤東的英語教師和多次參加聯大的輝煌經歷,即使在她白發如霜的時候,也沒法讓她淡泊。
也許正是這股要強勁,給她帶來很多的非議。
不過,應該也是這股勁,幫她渡過一次次難關。一個跟她同時代的外交官說,“她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關于她的非議,有不少是建立在不太實際的比較(與喬冠華第一任夫人龔澎)的基礎上。也許是她比較性情,不太適合政治,何況那個時代又那么復雜。”
上一篇:把“挑剩的”拍成最想要的
下一篇:梁鳳儀,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