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驚見李云迪在韓國首爾音樂會上,奏著奏著斷片兒了,跟不上指揮和樂團,不得不中斷重彈。我以為自己眼睛花了。這次演奏,是他拿手的《肖邦第一協奏曲》,應該是他斬獲大獎的曲子。
我剛才上網搜了一下,估計李云迪的公關團隊發了通稿,你會看到頭一頁百度都是“李云迪遭黑躺槍,發聲明誠懇致歉”。我忍不住嘆口氣。你不發生這樣嚴重的失誤,旁人怎么黑你?已經是現在的結局了還不忘辯解。自強的要務是不自欺。我根本沒看出道歉的誠懇,因為李云迪都沒提到他“疏而忘學”。
我看過老師病到失聲,還掛著“小蜜蜂”講課;也看過演員高燒,還冒雨背臺詞演戲,沒聽說過因病忘記本行的。忘記,只能說明一點:你不熟悉。
我特地回頭查了李云迪得獎那年,2000年的比賽現場視頻。你都不敢相信那是今天的李云迪,從樣貌上說,真的是沒有經過包裝的有機產品,絕對沒有現在帥氣霸氣,但彈奏得感情充沛,人也陶醉。
業精于勤。N年前我表妹有道高中數學題不會,問數學博導的偶得爺爺,爺爺戴著老花鏡看半天,說:“把你課本拿出來我翻翻。”表妹訕笑,你是大數學家,怎么連高中題目都不會做?爺爺誠懇答:“基礎題好久不做了,公式忘光了。我做你的數學題,其實并不比你靈巧。”
今天我也遇到尷尬,在上課記筆記的時候,我窘迫地發現,我不會寫陪葬的“葬”字。
我們都曾深奧過,其實并不是18歲的我們比現在更有智慧,而是“無他,唯手熟爾”。
業荒于嬉。我上次看到有關李云迪的報道,是黃曉明的婚禮,他從肖邦鋼琴大賽的評委席上請假,像明星一樣擠進頭條。
我認識的不少成功人士都苦于如何將自己短暫的成功轉化為永恒。就好像彗星一生的夢想就是成為恒星。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在巔峰的位置上停留許久。究其原因,很多人功成名就以后,如報復般將過去所受的苦用享樂彌補回來。
古人將人的進階分為三個等級:爹媽給的叫聰明,自己學習的叫智慧,比智慧更高的是天機。如何從智慧跨越到天機?那不僅僅是學習能解決的,那需要修煉。所謂的修煉,就是指“斷其欲,窮其身,苦其志”。因為“嗜欲深者,天機淺也”。要做到斷欲,首先就要能夠沉下心來潛心研讀和練習,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清心寡欲,離群索居。比方說,巴菲特成名的時候都六十多了;比方說張瑞敏直到今天都每周閱讀兩本書;比方說梅麗爾·斯特里普沒有出現在國際時裝周。
沒有持續學習的能力,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儉以養德的宏志,最終,大多數人,都是流星。
看過太多的流星,絕大多數都不會記錄進歷史,除了自己會記得自己曾經舉世矚目或當紅過。
如果自己能夠坦然接受自己來過、紅過、消失過,那也是極好的生活。就怕心理上還不能承受,生活上又擺脫不了奢靡,短暫的轟動之后,留給自己的是遺世漫長的痛苦。有多少人,就這樣沉淪了。
“靖潛處以永思兮,經日月而彌遠。”走最苦的路,看最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