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北京的第一天認識的第一個人,就是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廣祿。
那天,為了一部農村電視劇的創作,應劉導之約,來到北京,汽車經過五個小時的奔波,在北京新發地長途客運站停了下來,我手提著行李走出車站,連忙給劉導打電話聯系,劉導告訴我,已經派人到了車站,并給了我一個手機號碼,讓我和他聯系。
我站在車站的門口處,觀察著來往的行人。不停的打著劉導給我的手機號碼。
這時,只見一個人從我面前經過,在不停的打量著我,我也仔細的看了看他,他年齡在五十開外,穿著樸素,身上斜背著一提包,看上去似曾相識,又不知道在哪里見過面。
他看我沒有和他打招呼,便離開我走進了車站里面去,一會兒,他又從里面出來,這時我正好打電話聯系,他走上前問我,:“你就是從山東來的紹慶老師吧?”
我點點頭說:“是啊,你是……”
他高興地走上前,握著我的手說:“我也是劉導約我來的,我叫安廣祿。”
經他自報家門,我這才想起來,原來在故事中國網上,我看到過他的照片,怪不得看起來有點兒眼熟。
我們說笑著,來到了接我們的面包車上,開車的是一位姓劉的師傅,一路上,他一邊開車,一邊和我們談論著北京的人文地理,名人掌故,又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才到達目的地。
在劉導家中,安頓下來之后,都互相做了介紹,也相互了解。我知道,他也是故事中國的寫手,他發表過許許多多的故事,有時候我還給他寫上個評論,現在是陜西省作家寫協會會員,剛出版了一本故事集,題目是警示大故事,由陳忠實題寫書名,劉星為其寫序。他拿出兩本書,送給我和劉導每人一本,并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晚上,閑來無事,我打開《警示大故事》仔細得看起來,全書分《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傳奇故事》《奇案故事》《當代故事》五個部分,八十八篇,這些故事或來自史著,或來自古人筆記,或來自民間傳說或來自當代生活,這些故事片篇篇精彩,令人愛不釋卷,有許多故事明明是可以想見的結局卻一波三折,山窮水復,柳暗花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的許多故事,曾被故事會,故事世界、民間文學等刊載,也多次被《讀者》,《特別關注》等刊物轉載。
白天我們一塊搞創作,晚上有時候在討論,有時候看看電影,有時候聽聽劉導的意見,有時候談論談論家事,有時候議論一下寫作的體會。
我們相處熟悉了,談起來和無拘束,各抒己見,家長里短,天南海北,無話不說。當談到寫作體會時,他說:“有錢難買個歡樂,步入老年,老有所樂,寫點兒文章,留下點兒文字,是一大樂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慚愧,也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則平生之愿足矣!”
我為他這種高尚的情操而感動。是啊,正如他說的那樣,“生命的價值在于不斷的追求和進取,在文學這塊田野里辛勤耕耘,雖苦猶樂。”
我們雖然相處的時間很短,但是,卻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