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單相思】(慣)本指男女間只有一方對另一方愛慕。比喻辦事情只從單方面的主觀愿望出發(fā),不顧客現(xiàn)實際。
【第2句】:【船到橋頭自會直】釋義:船到了橋邊自然會放直船身過去。比喻事到臨頭,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句:“算了罷!‘船到橋頭自會直’!王八才去趕他媽媽的夜市!打碎了吃飯家伙可不是玩的!”
【第3句】:小軍平日很驕傲。這次考差了,神態(tài)沮喪極了,他爸爸說他“就像老綿羊的尾巴——翹不起來了”。(河南·??h)
【第4句】:【 一人傳虛,十人傳實】以訛傳訛,傳的人多了,會使人信以 為真。十,也說:萬。成語:三人成虎。龔昌盛《沉浮》:“傳 說的人添枝加葉大肆渲染,簡直把王老水子描繪成劍俠一 類人物。一人傳虛,萬人傳實,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p>
【第5句】:我吃罷飯要去上學,伸手又拿了個油卷,媽媽點著我的鼻子說:“你真是缺一米,塞個豆?!保ê幽稀らL葛)
【第6句】: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以大欺小
【第7句】:【吸西北風】見“喝西北風”。
【第8句】:【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諺)分外:格外,特別。仇人相遇,彼此看得格外真切。指仇人之間特別痛恨,一見面誰也不肯放過誰。 也作仇人見仇人,分外眼睛明。 仇人見仇人,眼里起紅云。
【第9句】:【只有糊涂官,沒有糊涂案】(諺)只有判錯案情的糊涂官,沒有毫無線索、不明不白的案件。指案件本身是既成的事實,只在于判案官員的能力高低。
【第10句】:【慣子不孝】(諺)嬌慣的子女不會孝敬父母。指對下一代不能放任與縱容。
【第11句】:【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釋義:比喻祖祖輩輩沒有卑鄙懦弱的人。例句: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人人要活得干凈,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氣!
【第12句】: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四面楚歌:無處逃生
【第13句】:【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慣)形容本領過硬,勇猛非凡。
【第14句】:【背靠背】(慣)指不當著有關人員的面檢舉揭發(fā)問題或提出批評意見。
【第15句】:【兵不厭詐】(諺)厭:滿足。詐:欺詐。用兵打仗,使用假象蒙蔽敵方,作為一種手段,是不厭其多的。 指在對敵時使用欺騙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越妙越好,越多越好。
【第16句】:大姑娘相親——羞羞答答
【第17句】:【沒有擒虎藝,不敢上山崗】(諺)沒有捉拿猛虎的武藝,就不敢到猛虎出沒的山崗上去。比喻沒有高超的本領,就不敢去犯風險,闖難關。 也作沒得斬龍劍,哪敢下東海。 沒有擒虎藝,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龍手,怎能下海洋。 沒有擒龍手,不敢下東洋;沒有打虎藝.不敢上山崗。
【第18句】:【豬八戒摔耙子,不侍候】候、猴諧音。豬八戒不滿意孫悟 空(孫猴子),摔耙子以示不干?,F(xiàn)多用來表示惱火,不愿交 往。馬加《北國風云錄》:“本來想說此處不留爺,還有留爺 處,卻順嘴溜說:到時候豬八戒摔耙子,不侍候這個猴?!?/p>
【第19句】:【打抽豐】(慣)抽豐:分肥,分得利益。指利用各種名義或關系向人索取財物。一說,古時衙役每于秋風起時以做棉衣為由向富戶索款。 也作打秋風。 打秋豐。
【第20句】:【不怕鬧的歡,就怕拉清單】拉清單,借代算總賬。指為非 作歹日后要被清算。孫犁《風云初記》:“不怕鬧的歡,就怕 拉清單,你說的對!”
【第21句】:鵝毛落水——漂浮
【第22句】:千口唾沫淹死人。
【第23句】:【耳朵里起繭子】聽得太多,磨成繭子。表示聽膩了。魯 迅《故事新編》:“這一類不甚可靠的傳聞,是誰都聽得耳朵 起繭了的。”
【第24句】:【路在口邊】(諺)指出遠門不認識路,勤動嘴問人就會知道。也指勤動嘴向人請教,生活前景就不會迷茫。 也作路出嘴邊。 路在嘴巴上。
【第25句】:【飯飽肉不香】(諺)指飯吃飽后就沒了食欲。借指物品多了,就不那么稀罕貴重了。
【第26句】:【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見“單絲不成線,孤樹不成林”。
【第27句】:我村一家的東西被偷了,爺爺說:“這真是馬有轉(zhuǎn)韁之病,人有旦夕禍福!”(河南·滑縣)
【第28句】:電扇吹漁網(wǎng)——漏風
【第29句】:夫妻倆唱小調(diào)——唱一和
【第30句】:【軍令重如山/軍令如山倒】軍事命令必須嚴格執(zhí)行。袁靜 孔厥《新兒女英雄傳》:“軍令重如山?。〔宦犞笓],還能打 仗?”
【第31句】:緊著褲帶數(shù)日月——難過
【第32句】:【 好心不得好報】好心得不到感激,反而落不是。成語:以 怨報德。海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你這人!我好心沒好 報!我跑來是想侍候你們兩位小姐過那破吊橋呀!”
【第33句】:吃過黃連喝蜜糖——苦盡甜來
【第34句】:【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指訴訟言辭既經(jīng)記錄呈遞,即 無法更改。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我問能不能向?qū)徲崋T 討回看看。崔老搖搖頭,說有句俗話叫一字入公門十牛拉 不出。”
【第35句】:【膽小不得將軍做】(諺)膽小怕事的人做不了將軍。指只有膽量大的、敢作敢為的人才可以領兵打仗。也泛指膽小的人成不得大事。 也作膽小的得不了將軍位。 膽大做將軍。
【第36句】:【冷手撾不著熱饅頭】(諺)撾(zhua):抓。饅頭:饃饃。指冰冷的手難抓熱饃饃。比喻時機不到辦不好事,或方法不對頭難辦成事。 也作冷手難抓熱饅頭。 冷手抓不住熱饃饃。
【第37句】:【東風吹來往西倒,西風吹來往東倒】(慣)形容人立場不堅定,哪邊勢力大就倒向哪邊。
【第38句】:【魚兒蹦到沙灘上】(慣)比喻陷入絕境。
【第39句】:【理怕來回想】(諺)指來回多想,道理才能確立,真理才會出現(xiàn)。
【第40句】:【賣慣了私鹽走慣了硝】(慣)比喻做慣了違法的事。
【第41句】: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勸不得
【第42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第43句】:【餓眼見瓜皮——不管好歹收攬下】(歇)譏諷人貪婪,不分好壞都要占有。
【第44句】:【扯下水】見“拉下水”。
【第45句】:夜里開火車——前頭(途)光明
【第46句】:啄木鳥治樹——全靠嘴硬;入木三分
【第47句】:八十老公公挑擔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48句】:【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見“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
【第49句】:這天的飯好香?。∥野淹胧⒌脻M滿的,邊走邊撒,差點燙傷了手。媽媽看見了急忙接過碗,沒好氣地說:“茶七飯八,盛滿肯撒?!保ê幽稀?nèi)鄉(xiāng))
【第50句】:我吃飯前總不愛洗手,爸爸說:“吃的干凈,少生疾病。機器不擦要生銹,人不衛(wèi)生要短壽。應該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才對。”(重慶·榮昌)
【第51句】:【京劇】“京劇”是中國的國劇,是國粹。它源于徽劇和漢劇。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壽,召集全國各地著名的戲班進京賀演。壽慶之后,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愛,繼續(xù)留京獻藝。1830年,湖北楚調(diào)(漢?。┮策M入北京,漢劇和徽劇出于同源,因而時常合班演出。漢劇是西皮調(diào)的唱腔,徽劇以二黃調(diào)為主,這兩種腔調(diào)同臺演出,取長補短,并不斷汲取當時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戲曲的精華部分,同時又根據(jù)觀眾的要求和北京的語言特點,創(chuàng)造南北觀眾都能接收的戲劇語言——韻白。這樣京劇便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由當初的“皮黃”改稱“京劇”。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到同治、光緒年間(1862年-1908年),京劇已經(jīng)在全國盛行開來。京劇藝術(shù)比其他劇種更突出了戲曲集中、概括、夸張的特點,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體系和統(tǒng)一風格,表演時具有鮮明的色彩和強烈的節(jié)奏感。京劇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視,出現(xiàn)了“老生三杰”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后來又出現(xiàn)“老生新三杰”譚鑫培、汪秋芬、孫菊仙。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開始變得重要了,出現(xiàn)了“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各行當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劇流派。
【第52句】:【老公雞披蓑衣——嘴尖毛長】(歇)蓑衣:一種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說話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責罵意。
【第53句】:趴在屋頂上瞧人——把人看矮了
【第54句】:【 兵無糧草自散】極言軍隊給養(yǎng)的重要。也指做事要有物 質(zhì)基礎。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兵沒糧草自散。難道 能讓弟兄們餓著肚子散伙么?”
【第55句】:【圣人門前賣字畫】(慣)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
【第56句】:【得罪了土地爺,養(yǎng)不活小肥豬】(諺)民間傳說,土地爺專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惱了土地爺,就養(yǎng)不活小豬。比喻要辦成事,必須處好有關方面的人事關系。
【第57句】:【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慣)形容奄奄一息,即將斷氣。
【第58句】:【日久知人心,路遠知馬力】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第59句】:【六月里蚊子——叮死了】(歇)叮:諧“釘”。指眼睛死死釘住想要的東西。
【第60句】:【瞎貓碰死耗子】(慣)1比喻偶然獲得或事有湊巧。2比喻碰運氣。 也作瞎貓撞著死老鼠。 瞎貓碰到死老鼠。 瞎貓碰見死耗子。
【第61句】:過秤亂加碼——不公平
【第62句】:【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諺)山是固定的,不會轉(zhuǎn)動,但圍繞著山轉(zhuǎn)的路卻是可以隨意鋪修的。比喻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也作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石頭不轉(zhuǎn)磨轉(zhuǎn)。 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河不轉(zhuǎn)水流。
【第63句】:【揭底就怕老鄉(xiāng)親】(諺)揭底:揭開見不得人的老底。指老鄉(xiāng)親最知底細,要揭發(fā)老底,最有效的還是知情的老鄉(xiāng)親。
【第64句】:我們錯了一道應用題,李老師為我們又出了一道類似的題,結(jié)果,我們第二天交上去后又錯了。老師說:“你們啊,只知道從家到學校的路,卻不認識從學校到家的路啊!”(江西·上饒)
【第65句】:茶館里的買賣——滴水不漏
【第66句】:【明月不常圓,好花容易落】(諺)落:凋謝。比喻美好的景象往往保持不了多久,稱心如意的事情往往為時很短。
【第67句】:捉螞蚱喂老虎——難飽
【第68句】:【二則二,一則一】見“一是一.二是二”。
【第69句】:拉弓不放箭——虛張聲勢
【第70句】:打官司的上堂——各執(zhí)一詞
【第71句】:【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想要又好又省,想要人們努 力工作,卻不給條件和報酬。馬烽《三年早知道》:“真是又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你又要我們多澆地,又不多給 水。”
【第72句】:奶奶用了多年的龍頭拐杖被我弄壞了,我請爸爸又給買了一根新的。奶奶卻并不高興,說:“砸爛舊缸賠新缸,新缸沒有舊缸光?!保ńK·邗江)
【第73句】:【 愁死沒人給樹碑】發(fā)愁也沒有用處。王統(tǒng)照《山雨》:“你 別老向木頭心眼里鉆,把精神打起來!你愁死難道還有人 給你樹碑不成?”
【第74句】:一天,剛學電子琴沒幾個月的一錕對媽媽說,他想學繪畫。一旁的爺爺聽了說:“孩兒,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毒。你還是先把琴學好吧!”(河南·焦作)
【第75句】:【君子不吃無名之食】釋義:君子不平白吃人食物。例句:“你不說明,我也不吃。常言說得好:君子不吃無名之食。”
【第76句】:【看到繩子都是蛇】(慣)形容過分膽小謹慎。
【第77句】:吃了一團爛麻——心里亂糟糟
【第78句】:我做事懶散慣了,怎么也改不了。媽媽生氣地說:“你呀,真是天塌下來當被蓋,干一點兒事,就累得像提不起來的稀面團,真缺乏鍛煉?!保◤V東·化州)
【第79句】:【枇杷黃,醫(yī)者忙;橘子黃,醫(yī)者藏】(諺)枇杷皮色發(fā)黃時是夏天,這時瓜果桃李齊上市,疾病多,醫(yī)生忙;橘子皮色發(fā)黃時是冬天,市上沒了瓜果,疾病少,醫(yī)生閑。指夏季人們亂吃瓜果,容易生病。
【第80句】:【牡丹不帶娘家土】(諺)牡丹:牡丹花,人稱富貴花,艷麗豐滿,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娘家土:特指牡丹移植之前的原地土。指移植牡丹,必須把根部原帶的泥土洗干凈,才能移植成功。
【第81句】:【話不說不透,燈不撥不明】有話應該說清楚。類似的:話 不說不明,鑼不敲不響/鐘不敲不響,燈不點不亮/鐘不敲不 響,話不說不明/木不鉆不透,理越辯越明。西戎《行醫(yī)事 件》:“黃先生,話不說不透;燈不撥不明,你聽我細細告訴 你!”,
【第82句】:服務員端茶——和盤托出
【第83句】:【打攛鼓兒】(慣)指在一旁攛掇、慫恿、幫腔。
【第84句】:大麥芽做飴糖——好料子
【第85句】:坐著飛機放聲唱——高歌猛進
【第86句】:西瓜掉進油缸里——又圓又滑
【第87句】:我看到媽媽做那么多的菜,伸手就要抓。媽媽急忙攔住說:“哎!你可是九寸九的嘴——不夠一吃(尺)喲!”(山東·蒼山)
【第88句】:期中考試妹妹得了全班第一,爺爺提醒她說:“走路怕腳軟,學習怕驕傲。你可不能原地踏步,要向前走?。 保ê幽稀矗?/p>
【第89句】:【作幌子】(慣)幌子:舊時店鋪門外懸掛的所賣商品的標志。比喻假借某種名義。
【第90句】:【挨一拳,得一著;挨十拳,變諸葛】(諺)諸葛: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以足智多謀著稱。指人受到挫折不要緊,只要善于總結(jié)教訓,挫折越多,越能增添智慧,增長才干。
【第91句】:【焦了尾巴梢子】(慣)焦:干枯,轉(zhuǎn)指斷絕。尾巴梢子:比喻子孫。 譏諷人斷子絕孫。 也作“焦尾巴”。
【第92句】:我把做好的家庭作業(yè)拿給爸爸看,爸爸看了夸獎說:“豇豆莢子下面條——清清爽爽的,做得真好!”(江蘇·泰興)
【第93句】:【變戲法的瞞不過打鑼的】(諺)打鑼的是變戲法的合伙人,變戲法的一舉一動,打鑼的最清楚。指凡瞞人的事情,總哄不過知情者。
【第94句】:【百人之堡,干人不能攻】釋義:堡:城堡。一百人防守的城堡,一千人也難攻下。比喻地理形勢的重要。例句: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勢便也。
【第95句】:【烏狗吃食,白狗當災】(慣)烏狗:黑狗。黑狗偷吃了東西,卻懲罰了白狗。比喻懲罰錯了對象。 也比喻代人受過。
【第96句】:看著天摸著地——眼高手低
【第97句】:【年糕】“年糕”是春節(jié)必備食品,進入臘月二十幾,家家戶戶蒸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說起年糕,這里面還有一個既美麗又凄楚的傳說。春秋時期,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幫助吳王強兵富國,稱霸一方。國家強盛起來以后的吳王產(chǎn)生了驕奢輕敵思想,開始大興土木。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闔閭大城”,建成后,大宴眾將群臣。唯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后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后,如果國家遭難,民饑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惫缢希樽玉阍庹_陷身亡,吳國被越國橫掃而滅。這時都城糧斷,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yōu)榱算懹浳樽玉愕墓兣c忠烈,就在春節(jié)這一天家家吃年糕。
【第98句】:【掛幌子】(慣)原指在店鋪門外懸掛所賣商品的標志,比喻某種跡象顯露在外表上。
【第99句】:兔子看人——紅眼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