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老病多,樹老根多。
【第2句】:【欲知其人,視其朋友】(諺)指要了解某人的為人,看他結交些什么朋友就清楚了。
【第3句】:【不知哪塊云彩有雨】(慣)1比喻不知道誰將有出息、有作為。2比喻情況暫時還不明朗。
【第4句】:毒蛇脫皮——惡性不改
【第5句】:【人多出韓信】(諺)韓信:古代杰出的軍事家,漢初幫漢高帝劉邦建立帝業的元勛。指人多就會出人才。
【第6句】:【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釋義: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縣境內,溪心有兩巨石相對,水流湍急,船只經常遇險沉沒。船過得大悲口,船上裝的鹽才算是貨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險惡,航行艱難。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兩巨石相對峙,上廣下狹,故名,行人乞靈之祠也。諺云:“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
【第7句】:【拾到雞毛當令箭】見“拿了雞毛當令箭”。
【第8句】:絲綢包狗屎——臭氣在外
【第9句】:【秧好稻好,娘好囡好】見“娘好囡好,秧好稻好”。
【第10句】:【人到一萬,無邊無沿】(諺)指人數上萬,氣勢就會非常壯觀。 也作人馬一萬,無邊無岸;人到十萬,徹地連天。 人有一萬,無邊無沿;人有十萬,徹地連天。
【第11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貪婪,自不量力。明代《警世通 言》:“古人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當初貧困之日,低門 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發跡了,反嫌好道歉起來。”
【第12句】:大年三十要賬——催命鬼
【第13句】:【在山靠山,在水靠水】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第14句】:【頂高帽子】見“戴高帽子”。
【第15句】:【 蠓蟲飛過都有影】不可能沒留下痕跡。姚雪垠《李自 成》:“蠓蟲飛過都有影,何況是堂堂圣旨來到,能夠瞞住 誰?”
【第16句】:高山上的筍子一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17句】:野花樹長在石崖上——盤根錯節
【第18句】:【斑鳩不下樹——嗉里有食】(歇)嗉:嗉子,也叫嗉囊,在鳥類食道下部,用來儲存食物的消化器官。比喻人心里有主見。
【第19句】:【時來頑鐵也生光】(諺)人在走紅的時候,事事如意,明明是一塊頑鐵,也會發出光輝。舊指人總是受著命運的支配。 也作時來頑鐵皆光彩,運去良金不發明。發明:閃耀著明亮的光澤。 時來鐵也生光,運退黃金失色。
【第20句】:【黃瓜菜都涼了】(慣)比喻錯過了時機,事情無可挽回。
【第21句】:奶奶背糧食去磨,我奪過來替她背上。奶奶在后面一個勁兒說“累了就放下歇歇”,我卻一直背到磨坊里。奶奶心疼地說:“你這孩子,真是寧讓累死牛,不叫擱住車。”(河南·偃師)
【第22句】:【 揀高枝兒上飛】向高處走,想高攀。清代《紅樓夢》:“如 今沒長翎毛兒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上飛去了。” 浪子回頭金不換謂犯過大錯,吃過大苦,吸取教訓,能 變為極有用的人。浪子,也說:敗子。清代《十二樓》:“不上 十年,都成了氣候。俗語道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但凡走 過邪路的人,歸到正經路上,更比自幼學好的不同,叫做大 悟之后,永不再迷,哪里還肯回頭做那不端不正的事!”
【第23句】:【能者多勞】(諺)指能干的人總比別人多勞苦。 也作能者多勞,智者多憂。 巧者多勞拙者閑。
【第24句】:晚飯時,媽媽叫弟弟吃菜,弟弟不肯吃。媽媽一邊給弟弟夾菜,一邊對弟弟說:“三天不吃青,行路不正經。”(廣東·吳川)
【第25句】:【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釋義:比喻各奔前程,互不相干。例句:余家富連連點頭,“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各種各的,又怎會你跟我生氣,我跟你吵嘴?”
【第26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釋義:比喻人生一世,興衰無常,變化很大。例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單家橋這幾年竟然轉了風水,出現了令人想象不到的變化。
【第27句】:【房檐滴水照道描】釋義:下輩照著上輩的樣子學。例句:說話的婦女學著老頭腔:“……你們壞良心,將來你們的孩子也房檐滴水照道描!”
【第28句】:【睡著的人好喊,裝睡的人難叫】(諺)真正睡著的人一喊就醒,假裝睡著的人再喊也不應。比喻在教與學方面,真正不懂的人好教,有意拒絕的人難以施教。
【第29句】:【早知要尿炕,一宿不睡覺】沒有料到會出事,未能預防,表 示后悔。相關的:怕尿炕,不喝水。李準《龍馬精神》:“你早 知道尿床,一夜不睡覺了!吃那個后悔藥干啥!”
【第30句】:【雞蛋碰石頭——白白送死】(歇)指不自量力,作無謂的犧牲。
【第31句】:【上轎扎耳朵眼兒】見“臨上轎再扎耳朵眼兒”。
【第32句】:【十冬臘月的大蘿卜——凍心】(歇)十冬臘月:指農歷十、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臘月),一般是一年里天氣最冷的時候。凍:諧“動”。指思想、感情等發生波動,或產生了某種念頭。
【第33句】:【嘴里念彌陀,心里賽毒蛇】(慣)彌陀:即阿彌陀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念的佛號,表示祈禱或感謝神靈。指人嘴上說的是慈悲的話,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34句】:【吊起騾子講價錢】強行交涉,脅迫就范。類似的:打死狗 講價錢。沈從文《長河》:“不走開,人家會把你爹當王四癩 子辦,吊起騾子講價錢,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伸出手來,‘大 爺要錢’!不把不成。”
【第35句】:【鋼刀再淬火,利刃又加鋼】釋義:淬火:把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浸入冷卻劑急速冷卻,以增加硬度。比喻好上加好,剛強更加剛強。例句:你別看日子不多,他長的出息可真不少!這條硬漢子,一進入革命隊伍的行列,真好似鋼刀再淬火,利刃又加鋼!
【第36句】:【九牛拉不轉】(慣)比喻拿定了主意,誰也無法使之動搖。 也作九條牛都拉不回頭。 九牛二虎也拉不回頭。
【第37句】:【爭一日之短長】(慣)短長:指勝敗、對錯、高低等。比喻決出一時的勝敗、對錯。
【第38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在險惡的形勢下,鎮靜自若。 成語:處之泰然、安如泰山。張賢亮《習慣死亡》:“她說一有 新的情況,她就會掛電話。你應該以不變應萬變,任憑風浪 起,穩坐釣魚臺。”
【第39句】:菜園里的壟溝——四通八達
【第40句】:二嫂同女兒拌起嘴來,女兒的嘴一點也不饒人。二嫂說:“你這個屬鴨子的,煮爛心煮不爛嘴。”(山東·萊西)
【第41句】:【事不經過不知難】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沒有親身經 歷,體會不到難處。《民國通俗演義》:“俗語有云:事非經過 不知難,蘧伯玉年至五十,才覺知非。”
【第42句】:沒牙老婆吃胡豆——軟磨硬泡
【第43句】:刺猬鉆進蒺藜窩——針鋒相對
【第44句】:【鴨子浮水——面上不動暗里在動】(歇)浮水:在水里游。指表面上不露聲色,卻在暗中行動。
【第45句】:照相機對準馬尾巴——拍馬屁
【第46句】:【有奶便是娘】只看對自己有利,不管真假好壞。孫犁《風 云初記》:“姓白的說,我們不管別人說長道短,不怕官家追 捕捉拿,有奶便是娘親,給錢就是上司。”
【第47句】:【子孫不如我,要錢干什么;子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諺)子孫后代不肖,給他們留財產干什么;子孫后代比自己強,給他們留財產又有什么必要。指子孫后代不論好壞,祖輩父輩都沒有必要留財產給他們。
【第48句】:【空手撈白魚】撈,含“撈一把”之意。謂不花本錢而得利。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你們放心大膽地干吧,這是一 本萬利空手撈白魚的買賣。”
【第49句】:一個碟子摔九塊——四分五裂
【第50句】:姐姐嫌自己工資低,想辭掉工作去做生意。爸爸說她:“錢難掙,屎難吃;吹手好當,氣難出。做生意可不是容易的。”(河南·輝縣)
【第51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釋義:運籌:制定策略。帷幄:古代軍中帳幕。在后方制定作戰策略,指揮前方作戰,就能取得勝利。例句:杜耀光得意地說:“人家參謀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還不比我們高明萬倍?”
【第52句】:【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慣)聽到、看到了沒聽過、見過的事物。 指所聽所見的事物十分稀罕,以前沒有聽過或見過。 也作“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第53句】:【窮人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富人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諺)窮人家如果有幾家富親戚經常周濟他們,也就算不得真窮;富人家如果有幾家窮親戚經常拖累他們,也就算不得真富。
【第54句】:手拿謎條猜不著——執謎(迷)不悟
【第55句】:【騎馬吃豆包——撒了餡兒】(歇)比喻泄露了機密。
【第56句】:【 如入無人之境】迅猛向前,沒有抵擋。成語:長驅直人。 古華《浮屠嶺》:“猶如一員古代的驍勇戰將,單槍匹馬,縱橫 馳騁,如入無人之境,真是出足了風頭,耍盡了派頭。”
【第57句】:【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見“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58句】:氣溫突然下降,晚上,媽媽匆忙在燈下給我趕做棉衣。爸爸在一旁說:“你就是狗伸舌頭不干活,雞蹺爪子沒奈何。”(注:天熱狗才伸舌頭,天冷雞才提爪兒。)(河南·內鄉)
【第59句】:【老不舍心,少不舍力】(諺)心:思慮。力:體力,力氣。老年人往往喜歡多操心,年輕人往往肯多出力。 也作老不歇心,少不歇力。 少不舍力,老不舍心。
【第60句】:【陰陽不可信,信了一肚悶】(諺)陰陽: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動。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氣悶不舒、心緒難寧。
【第61句】:【豬朝前用嘴拱食,雞往后用腳扒食——各有各的路】(歇)本指豬和雞覓食的方法不同,轉指人各有各的主意、方法或門路。 也作豬往前拱,雞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豬往前拱,雞往后刨——各有各的高招。
【第62句】:屈死鬼進衙門——鳴冤叫屈
【第63句】:【破表——沒準兒】(歇)本指鐘表走時不準,轉指做事沒有把握,不確定。
【第64句】:【 家家賣私酒,不犯是高手】誰都營私舞弊,沒有被抓住,就 算是手段高。清代《憐香伴》:“俗話說得好,家家賣酸酒,不 犯是高手。全要做得干凈。”
【第65句】:【吃豆腐】“豆腐”人人愛吃,可這里所說的“吃豆腐”,你可不要沾邊,繞開它,躲著走。這里所說的“吃豆腐”,與吃不沾邊,是占女人便宜的意思,有時候甚至可以視為“性騷擾”的含蓄說法。雖說不是真吃,但跟食用豆腐暗有關聯。有人認為“吃豆腐”的說法與民間常有“豆腐西施”的戲稱有關:豆腐店老板娘因常食豆腐而細皮嫩肉,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便引得周圍男人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板娘調情,且動手動腳。于是,“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第66句】:肚臍眼里打電話——心腹之言
【第67句】:暑假里,哥哥自學了漢語大專課程,我卻整天和小伙伴玩耍。爸爸戳著我腦袋說:“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你呀,得好好向你哥哥學習!”(浙江·紹興)
【第68句】:這天又下起了雨,奶奶嘆氣道:“唉,月逢初四雨,一個月晴九天;這個月晴天又不多了。”(江蘇·建湖)
【第69句】:【反說反有理,正說正有理】(慣)反面正面都有理。指人狡辯,無論怎么說,自己都有理。
【第70句】:【交華蓋運】(慣)華蓋:古星名。 華蓋運:迷信的人認為是不好的運氣。比喻交了厄運。
【第71句】:【兒孫自有兒孫計,莫為兒孫作馬牛】(諺)子孫后代自會有他們的生活安排,前輩人不必為他們做牛做馬苦苦勞神費力。指前輩人為子孫后代苦心經營全是不必要的徒勞。 也作“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福:福分。
【第72句】:【米粉越磨越細,手藝越做越精】(諺)米粉是磨出來的,磨的次數越多,米粉也就越細;技術是練出來的,練的次數越多,手藝也就越精。 指技藝的提高,貴在熟能生巧。
【第73句】:【門里出身,自會三分】(諺)門里:專業行當。從一個專業行當里出身的,耳濡目染,經見多了,對本行的技藝,自然就懂得一些。指環境會對人產生影響。 也作“門里出生,自帶三分”。
【第74句】:【大人不記細怨】(諺)細怨:細小的怨恨。指大人物心胸寬廣,不把細小的怨恨記在心上。
【第75句】:【閻王也怕拼命鬼】(諺)比喻世間的強人惡人,也都害怕不要命的人。
【第76句】:吃了一團爛麻——心里亂糟糟
【第77句】:一同學從前打架斗毆,無所不干;如今是助人為樂,勤奮向上。他爸爸高興地說:“大樓中的電梯能上能下,沙發中的彈簧可屈可伸。他開始走正路了啊!”(陜西·西安)
【第78句】:【槐花黃,舉子忙】(諺)槐花黃:槐花在農歷七月開放。舉子:科舉時代應試的讀書人。指農歷七月正是舉子忙于應試的時節。
【第79句】:好漢打虎不打貓——找對手
【第80句】:【跛象扯雙車——總沒一邊兒安穩】(歇)瘸腿的大象拉兩個車,總有一個車不安穩。比喻雙方總有一方有所偏頗。
【第81句】:好花插在牛屎上——不合身份;不配
【第82句】:天氣連續降雨,媽媽從地里摘回來許多爛棉桃,媽媽嘆氣地說:“今年全完了,連投資都收不回來!”爸爸卻說:“沒關系,娶媳婦,孬好一輩兒;種莊稼,好壞一季兒。這季兒不行下季兒撈唄!”(河南·西華)
【第83句】:李大叔在院中責備女兒,正好被剛過門的兒媳婦聽見了。兒媳婦誤以為是說她的,一賭氣騎著車子回了娘家。李大叔說:“這真是打馬騾子驚啊!”(山西·屯留)
【第84句】:【當祖宗供起來奉為至尊】祖宗,也說:祖宗牌位。張潔 《沉重的翅膀》:“把大慶那六條當祖宗供起來,然后按這六 條驗收,那么我的廠子生產上不去,工人沒飯吃,你大慶包 不包?”
【第85句】:【地肥茄子嫩】(諺)土地肥沃,長出的茄子就鮮嫩肥大。比喻基礎好,就容易出好的成果。
【第86句】:【 萬金油干部】上海以前出產過“萬金油”,又稱“老虎油”, 即今之清涼油。不能治大病,卻可以治多種小病。借指沒 有專長的干部,而又可以在任何部門勉強任職。王蒙《湖 光》:“我算是一事無成的萬金油干部哩!反正是除了婦聯 主任以外,我什么工作都干過。”
【第87句】:【入田觀稼,從小看大】(諺)想知道農作物的收成,到田里看看莊稼的長勢就可推斷出來;想知道一個人將來的成就,從他小時候的行為表現上就可推斷出來。指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預兆。
【第88句】:【無事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見“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第89句】:外婆看看天上的鯉魚鱗似的云朵,又看看地上曬著的谷子,高興地自言自語起來:“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廣西·河池)
【第90句】:【多吃飯,少開口】安穩過日子,少說話,不要惹是生非。 茅盾《子夜》:“不要鬧!不要鬧!多吃飯,少開口,你們不曉 得這句古話么?”
【第91句】:【老虎掛上念佛珠——想變著法來吃人】(歇)念佛珠:佛教徒念經時用來計算次數的成串的珠子,也叫佛珠、念珠、數珠、串珠。指壞人想變化手法裝成好人來傷害人。 含責罵意。
【第92句】:【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種意見不一致,行動不協調。 成語:各自為政。類似的: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各拉各 的弦兒,各唱各的曲兒/各打鑼鼓各唱戲。陳登科《赤龍與 丹鳳》:“唉!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弄得本縣神魂顛 倒,摸不著門道,不知依誰是好。”
【第93句】:【拿著一把汗】見“捏一把汗”。
【第94句】:風吹墻頭草——哪邊風火哪邊倒
【第95句】:六月的蚊子——叮死了
【第96句】:奶奶給小弟穿棉褲,小弟鬧著喊熱,奶奶說:“要想暖,椿頭大如碗。”(河南·沈丘)
【第97句】:【狗掀門簾全靠嘴】釋義:比喻沒什么本事,只會說嘴。“門簾”又作“簾子”。“靠”又作“憑”。例句:大寶說:“他是狗掀門簾全靠嘴,誰不知道他和錢萬利穿著一條褲子,一個窩窩撒尿。”
【第98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一俗語多指心甘情愿。也指故弄玄虛,不可能實現。此俗語源自商、周交替時期。商朝末期,商紂王無道,周文王決定討伐昏庸殘暴、民心盡失的商紂王,便留心物色一位有才能的軍事指揮者來輔佐自己。一天,周文王帶著他的兒子到渭水北岸去打獵,看到一個老翁在渭水邊釣魚。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魚鉤是直的,而且離水面有二三尺。老翁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愿者上鉤。”這時,一個樵夫走近他,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那老翁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文王見狀大為驚奇,就下車,與之交談。得知他叫姜尚(又叫呂尚,“呂”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個精通兵法布陣的高人。周文王喜出望外,便誠懇地請他一起回宮。此后,姜太公釣魚、文王訪賢廣為傳誦,遂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俗語。
【第99句】:門上的封條——扯不得;莫扯
上一篇:最新俗語經典歇后語,句句戳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