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蝸牛爬樹——想高升
【第2句】:行軍遇伏兵——出師不利
【第3句】:池塘里的泥鰍——翻不了大浪
【第4句】:火柴盒做棺材——成(盛)不了人
【第5句】:【兩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無所有,一點兒也不剩。
【第6句】:【倆山字兒摞一塊兒——請出】見“兩個山字落在一塊兒——請出”。
【第7句】:水到屋邊帆到瓦——水漲船高
【第8句】:【狗坐轎子——不識抬舉】(歇)本指不識抬和舉,轉指不懂得被人重視、贊譽或推崇。多用來責罵人不知好歹,不懂得接受別人的好意。也作“狗坐轎子——不識人抬”。
【第9句】:【城墻上跑馬——難掉頭】(歇)本指難以掉轉馬頭往回跑,轉指面臨困境,難以退縮或走回頭路。
【第10句】:耕地里背口袋——有種
【第11句】:奔騰的洪水——攔不住
【第12句】:【放過的爆竹——聲勢已盡】(歇)本指爆竹已經失去聲響和勢焰,轉指人完全失去了聲威和氣勢。
【第13句】:【火燒牛皮——自己連】(歇)連:連接(牛皮被火燒化后互相連接在一起),諧“聯”。指自己主動與他人聯合。
【第14句】:【狗攆鴨子——呱呱叫】(歇)本指鴨子發出“呱呱”的叫聲,轉以形容極好。多用來稱贊某人或某事物。也作狗趕鴨子——呱呱叫。狗咬鴨子——呱呱叫。
【第15句】:我潦潦草草地寫完了家庭作業,媽媽看見了說:“這是什么作業呀,鴨子咯嗒泥——糊涂一片!”(河南·新野)
【第16句】:黃瓜熬白菜——色貨
【第17句】:背著手爬泰山——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第18句】:【穿釘鞋走泥路——步步落實】(歇)釘鞋:一種舊式雨鞋,鞋幫用桐油油過,鞋底釘有大帽釘。本指行走時腳步很穩,轉指做事扎實、穩妥。
【第19句】:鵝上臺階——靠猛勁
【第20句】:黃牛反芻——肚里啥貨自己知
【第21句】:【君子成人之美】謂應幫助別人,成全別人。臺灣瓊瑤《月朦朧鳥朦朧》:“又覺得自己做得好漂亮,好大方,好有風度——君子成人之美!”
【第22句】:關節炎遇上了連陰天——老毛病又犯了
【第23句】:拋了錨的汽車——寸步難行
【第24句】:壁畫上的耕牛——不中用
【第25句】:街上賣笛子——自吹
【第26句】:壁上的地圖——江河雖多沒有水
【第27句】:今年竹子來年筍——無窮無盡
【第28句】:世界上最小的橋梁——鼻梁
【第29句】:床底下舉斧頭——有力用不上
【第30句】:柳樹上落鳳凰——遲早要飛
【第31句】:頭上害瘡——頂壞
【第32句】:塞翁失馬——安知福禍
【第33句】:腦門上抹黃連——苦到頭了
【第34句】:【紙糊的燈籠——一戳就破】(歇)用紙糊成的燈籠經不起一戳。形容人或某種勢力十分虛弱,不堪一擊。也作“紙扎的燈籠——一戳就破”。
【第35句】:棋逢對手——不相上下
【第36句】:按路標走——沒錯
【第37句】:【老鼠拉秤錘——盜鐵】(歇)盜鐵:諧“倒貼”。指該收入的一方反而向該支出的一方提供財物。
【第38句】:石獅子灌米湯——滴水不進
【第39句】:從肚臍眼里打電話——心肺之言
【第40句】:電信局的話務員——耳聽八方
【第41句】: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腳
【第42句】:老太太吃奶豆腐——盡挑軟的
【第43句】:貓守老鼠洞——不動聲色;死等
【第44句】:鏡子里瞪眼——自己惡自己
【第45句】:公雞下蛋馬長角——幻想
【第46句】:天安門前的旗桿——正直
【第47句】:吳剛砍桂樹——沒完沒了
【第48句】:甕中捉鱉——十拿九穩
【第49句】:戴鈴鐺的駱駝——后面跟著
【第50句】:土地爺的屁——神氣
【第51句】:【扁擔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時扁擔平放在肩,轉指雙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第52句】:捏著鼻子唱戲——悶腔
【第53句】:稻場打網——撲空
【第54句】:喜鵲老鴰同枝叫——悲喜交加;連喜帶憂
【第55句】:春筍見春雨——日長三寸
【第56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邊】(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層領導。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57句】:九條江河流兩處——五湖四海
【第58句】:【茶壺掉了底兒——光剩下一張嘴兒】(歇)嘴兒:本指茶壺嘴,轉指說話。譏諷人沒有別的能力,只是能說會道。
【第59句】:拿著棍子叫狗——越叫越遠
【第60句】:舞臺上拜天地——痛快一時
【第61句】:爸爸媽媽談廠里的事兒,我也插了嘴。爸爸說:“大人說話,小孩子插什么嘴。割一塊肉搭根骨頭——讓人討厭。”(福建·南平)
【第62句】:綠豆掉進芝麻里——總覺得自己大
【第63句】:刀尖上翻跟頭——不怕死;好險;冒險;危險
【第64句】:貴州驢子學馬叫——南腔北調
【第65句】:炕頭上貼灶王爺——不是畫(不是話)
【第66句】:清水拌石子——合不攏
【第67句】:【古墓里搖鈴——和哄死尸】(歇)和哄:哄騙。死尸:死人。古墓里搖鈴欺騙死尸。指騙人。
【第68句】:【狗咬骨頭——干咽唾】(歇)原指想吃卻吃不上,轉指心里很想要,卻到不了手。也作“狗咬骨頭——空咽涎唾”。
【第69句】:【花生剝了殼——好賴算個仁】(歇)仁:花生仁兒,諧“人”。指好歹當個人來使用。
【第70句】:穿著汗衫戴棉帽——不相稱
【第71句】:【一根筷子吃面條——單挑】(歇)指自己單獨干或獨自一人生活。
【第72句】:搟面杖插到雞窩里——搗蛋
【第73句】:人生舞臺上扮演搖籃角色的人——老師
【第74句】:村里的二牛總是虐待自己的父母。鄰居李大爺說:“房檐水,照窩窩地滴就是哩。待他自個老了,兒女們十有八九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張嬸也在一旁插言道:“這叫上梁不正,下梁會歪,看樣樣兒,都看會了。”(甘肅·平涼)
【第75句】:【敲邊鼓】“敲邊鼓”比喻從旁協助,幫人說話。這個俗語源自打擊樂——鼓樂。敲邊鼓,是音樂表現手段之一。敲鼓,可以敲鼓心,也可以敲鼓邊,兩者音色不同,音量不等,可以造成鮮明的對比。為了表現主題的需要,可以通通通地敲得電閃雷鳴,也可以篤篤篤地敲得蹄輕馬疾,這才能體現出作品的飽滿和豐富。京劇中有二出戲特別突出擊鼓場面,一出是《擊鼓罵曹》,另一出是《抗金兵》。兩出戲都有敲鼓邊的動作,尤其是《抗金兵》中的巾幗英雄梁紅玉“擊鼓助戰”一場戲,演得淋漓盡致,敲鼓心和敲鼓邊結合,敲得錯落有致,節奏明快,鼓舞士氣,一鼓作氣,戰勝了金兵。鼓樂以敲鼓心為主,輔以敲鼓邊,音樂感更強,效果更好。所以,用“敲邊鼓”比喻幫人說話,十分形象。
【第76句】:棉花槌打驢——不痛不癢
【第77句】:【牛皮燈籠——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轉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也作“牛皮燈籠——外頭不見光,內里亮堂”。
【第78句】:【關公放屁——不知臉紅】(歇)關公: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面如重棗,是一個紅臉漢子。臉紅:本指臉面發紅,轉指害臊、羞恥。指人不知羞恥。常含責罵意。也作“關老爺放屁——不知道臉紅”。
【第79句】:大木匠鋸板——推來推去
【第80句】:老子納妾兒宿娼——上行下效
【第81句】:【鋦碗的丟了眼鏡——這個碴兒你找不著】(歇)碴兒:諧“茬兒”。指挑不出毛病,找不出差錯。
【第82句】:船上打傘——沒天沒地
【第83句】:抱緊肚子裝飽漢——空虛
【第84句】:【褲襠里放屁——兩岔】(歇)褲襠:兩條褲腿相連之處。指兩個人走岔了或兩人想在兩處。也作“褲兜子里放屁——兩岔”。
【第85句】:多喊的貓兒——抓不住老鼠
【第86句】:狼吃東郭先生——恩將仇報
【第87句】:大河里的水旋渦——遲早要隨大流
【第88句】:【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釋義:做生意不能講個人交情。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賬上找齊!——賬可是一筆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何況他跟這個“黃毛”算什么交情?簡直是他身上的一塊牛皮癬,想起來就癢。
【第89句】:媽媽說我寫字潦草看不清,爸爸說:“他的字是木工的道,自己的號——自己清楚,別人不知道。”(河北·廣平)
【第90句】:口含糍粑——難開腔
【第91句】:【腳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也作腳上的泡——自己走出來的。腳上的繭子——自個兒走的。
【第92句】:晁蓋的軍師——吳(無)用
【第93句】:寫文章怕落筆——肚里沒貨
【第94句】:田埂上修豬廄——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95句】:麥芒掉進針眼里——巧上加巧
【第96句】:老母豬鼻子里插蔥——裝象
【第97句】:鏡子里的影子——空虛
【第98句】:百只麻雀炒一盤——嘴多
【第99句】:腿肚上縛大鑼——走到哪兒響(想)到哪兒
上一篇:佛語文案精辟人生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