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具神通及智慧等威勢:僧寶具足六通不可思議威德自在,能成辦自他諸利益。
【第2句】: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敵人,行善與作惡的時候,自己是自己的證人。”
【第3句】:年輕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將所學的文字應用于實相般若,以聲音呼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事理圓融,方是學佛的真諦。
【第4句】:【禪心佛語】痛而不言。話,妙在說與不說之間。無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疼痛和慘痛。
【第5句】:【禪心佛語】如是眾生,若遇大善知識,教令坐禪,覺悟無心,一切業障盡皆銷滅,生死即斷。
【第6句】:不要把((金剛經》單純地看作佛經,它還是一本智慧之經,讀通了((金剛經》,你的智慧就通了。不信去試試看。
【第7句】:【禪語人生】我們現在心里煩惱不清凈,就像池塘里的水渾濁不清。為什么會渾濁呢?因為有魚在游動,把清水攪起來了。心中哪來的煩惱?因為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沒有煩惱。
【第8句】:【禪心佛語】俗話說: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可俗話又說:姜還是老的辣。
【第9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有水的胸懷,就不畏流言。如果你有水的寧靜,就無視紛擾。
【第10句】:【禪心佛語】對自己想要的東西保持克制,對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毫不遲疑地拒絕。善于拒絕的人,仿佛乘的是人生直通車,能活出人生的高效率與更精彩。
【第11句】:【佛語摘抄精選】善惡之源,皆從心起;邪念因緣,能生萬惡;正觀因緣,能生萬善。(《神宗就嘉集》)
【第12句】:講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僅是社會對個體的外在要求,同時也是個體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內在需要,是自覺自愿的,而非外在強制的。
【第13句】:【禪語人生】心態決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動決定生存的狀態。要想活出尊嚴,展現不凡,只有改變觀念,敢于和命運抗爭。
【第14句】:禪就是生活,以禪來凈化生活,落實“覺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禪,以生活來體現禪的功能,落實“奉獻人生”的理念。
【第15句】:【禪心佛語】您不要一直不滿人家,您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您自己。
【第16句】: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何謂至行?日:庸行。何謂大人?日:小心。
【第17句】:【圣經文案】143說,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拿2:2)
【第18句】:但無一切心,自然合大道。應用在臨時,莫分妙不妙。——《寶峰云庵真凈禪師偈頌下》
【第19句】:【禪心佛語】所謂命運就是在這千轉百回的輪回中,一句話就足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第20句】:佛學修行不能日行千里,沒有速成的捷徑,若無耐心、恒心,且沒有誠意,便不能有所修為。只有內心充滿堅定的成佛愿力,再付出踏踏實實的行動,才能真正成就佛法。
【第21句】:【禪心佛語】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
【第22句】:在家菩薩若得自在,為大國主,擁護民庶猶如一子,教離諸惡,修行善法。《優婆塞戒經》卷三,攝取品
【第23句】:【禪語人生】我們死后能不能燒出舍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生能不能發大菩提心真實弘揚佛法救度利益眾生。
【第24句】:【每日一句禪語】別把自己想的太偉大,要知道,在別人的世界里,不管你做的多好,你都只是個配角而已。我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也就是自己的心,你讓它疼了一次又一次。
【第25句】:古人道,活計隨分做,生死如推磨。一口氣不來,總是他人個。誠哉是言也。——《天如和尚文案》
【第26句】: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明)澫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27句】:【禪語人生】用感恩的心、用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
【第28句】:【禪語人生】整日裝在別人套子里的人,終究有一天會發現,自己以變得面目全非了。
【第29句】:【禪語人生】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業除魔,方可獲得幸福,方可修身成佛。
【第30句】:佛是沒有煩惱的人,佛是歡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無私奉獻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體現出來了的人。
【第31句】:不依靠任何人而獨立生存的人是沒有的,包括佛在內,因為沒有了眾生就沒有了佛。
【第32句】:【禪心佛語】花蕾知道自己很卑微,所以不停地孕育、成長,直至綻放,吐露出艷麗和芬芳。
【第33句】:《賢劫經》歸納了多種形式的“忍辱”,都是人們在事業、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能不能“忍辱”,就看各人的修養了。
【第34句】:【禪心佛語】外在的境界不斷變化,我們的心卻仍然活在對過去的記憶中,用過去所產生的想法看待當下,這是造成痛苦的原因之一。
【第35句】:如何讓別人相信?也是要“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將自己縮到最小,小到放在別人眼底決不會刺眼,還能鉆到他的心中,獲得他人的信任。
【第36句】:【佛心禪語】以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都是內心的障礙;能去我執,才能輕安自在。
【第37句】:所謂修行,即“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常存慚愧心勤勉精進。如修學而不精進,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沒有慚愧心;心無慚愧者,行為必然不端,遑論修心養性?
【第38句】:【禪語人生】有個僧人辛辛苦苦參禪二十余年,慧忠禪師看他一直任勞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對他有所報答,幫助他早日開悟。
【第39句】:【禪心佛語】實干興教,空談誤眾。不求完美,不求精是不道德的體現。行動是成功的保障。
【第40句】:我們要以長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長取人則天下無可棄之人,以短取人則天下無可用之人。
【第41句】:【禪心佛語】放下批評。不要去輕易批評與你不同的人和事。我們都希望被人愛和理解。
【第42句】:“定”是靜心攝念,寂定而不散亂。若息慮靜緣,則心念不生不滅,無煩惱之染著。
【第43句】: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一一打理,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對容顏易逝的長吁短嘆上,不如細致地經營生命中每一塊園地,在生命的終點翹首回望,你會看到一路繁花似錦。
【第44句】:【圣經文案】274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8)
【第45句】:【禪語人生】只有學會和自己做朋友,才有可能和別人做朋友。即便不能和別人成為朋友,也不用害怕,因為你永遠都會有一個忠實的朋友——自己。
【第46句】:【佛家禪語】悟與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與你同體光明,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來不去。
【第47句】:【禪心佛語】生活在于改變,改變自己的生活需要勇氣,改變自己的目標更需要勇氣。改變并不一定意味著成功,但成功一定伴隨著生活的改變。
【第48句】:【禪心佛語】而那牽絆我們的渴愛,具有將人的理性和智慧全部焚燒、殆盡的強大力量。不將它消除,就永遠也得不到人心的寧靜和真正的幸福。
【第49句】:【禪心佛語】好的愛情,戰得勝時間,抵得住流年,經得起離別,受得住想念。
【第50句】:【禪語人生】我肩頭的擔子很重,需要大家來幫我分擔。盡管我的身體差,然而我的信心卻絕對不差,這分信心也就是來自諸位的支援。
【第51句】:【禪心佛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要做什么事?——這三問被人們稱為三大人生哲學問題。
【第52句】:【禪心佛語】佛曰:若諸菩薩為化眾生,常入聚落,不擇時節。或至寡婦、淫女舍宅,與同住止,經歷多年。若是聲聞所不應為,是名調伏利益眾生。
【第53句】:【禪心佛語】事看擔當,逆境看襟懷,喜怒看涵養,行止看膽識。有點忙碌是個福,免得無聊;受點誹謗也是福,免得驕傲。交友要先淡后濃,先疏后親。
【第54句】:【禪心佛語】當你靜下心來的時候,點一盞油燈,聽著天籟之音,對面的花不知不覺中,已經綻然開放,一切是如此時美妙。
【第55句】:【禪心佛語】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第56句】:【禪心佛語】佛曰:大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第57句】:【禪心佛語】和別人相處是逃不開的生活法則,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人生命題。
【第58句】:【禪語人生】有愛心的人,處處給人溫暖;有私心的人,處處給人冷漠。
【第59句】:芳華輕逝,淚灑菩提,我們每一天都在憧憬未來的美好,擁禪心渡慈航,如花似玉的年華,轉眼如云煙消失的無影無蹤,淚珠紛紛落下,悲傷著你的悲傷,痛苦著你的痛苦。
【第60句】:【禪心佛語】金錢買不到幸福。很多我們渴望的東西都很昂貴。但那些真正讓我們滿足欣慰的,確實免費的,他們就是愛、笑聲和飽含激情的工作。
【第61句】:【禪心佛語】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第62句】:【禪語人生】真正修道人,“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不要做鏡子,專照人家,不照自己。
【第63句】:占便宜的事讓給別人,吃虧的事自己承當,乃上人之象征。宋崗波巴《寶鬘集》
【第64句】:當觀色無常,。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雜阿含經》卷一,第1經
【第65句】:【禪心佛語】佛教所講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學佛的最高行門。沒有具備慈悲心,修行任何法門,都不能與菩提心相應的。
【第66句】:其財施者,如寸燈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猶若日光照四天下。《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上
【第67句】:一切世間人,作罪事易,為福事難;一切學士,作福事易,為道事難;為道復易,解道者難;說道者易,行之者難。《五苦章句經》
【第68句】: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于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于敏感。在生活磨難面前,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于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洛克
【第69句】:【禪語人生】一心追求名聲與財富的人絕對不會了解因果,即使相信因果也不是正確的因果觀。
【第70句】:【佛心禪語】佛教小故事,一個人有了煩惱,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第71句】:平淡中見奇趣,淺近中具哲理,表達了一種十分超脫的人生態度。當我們面對生活的亂麻而煩惱叢生時,不妨想想這位皆大歡喜的彌勒佛,便能以微笑面對世界了。
【第72句】:有的人活著,并沒有真正活過,因為他們活在一個個虛假的概念中;只有悟道的人,體驗過永恒只是瞬間、瞬間即是永恒,才真正清醒地活過,活在永恒的大自然中。
【第7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感恩,就有多少福;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第74句】:自力修行,揚湯止沸,使盡解數,全無效果;他力救度,釜底抽薪,不動聲色,鍋冷灶涼。
【第75句】:【禪心佛語】慧緣上師說:禪是大智慧,是人類的寶藏。因為禪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第76句】:【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僅是空口談愿,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永遠都無法滿「愿」。
【第77句】:【佛心禪語】不是你有了條件才能夠成功,而是你想成功才創造了條件。
【第78句】:七老八十,身體老邁,不堪驅使,只念一句佛,說得過去。年紀尚輕,以一句佛為幌子,打著念佛的旗號偷懶,說不過去。
【第79句】:【禪語人生】因緣所生的法,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空,就無生,就無所有,就不可得。
【第80句】:【佛家禪語】當今時代的人們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識與理論,而真正缺乏的是對i寶的無偽信心與對因果的深信不疑。才是我們無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第81句】:【禪語人生】障礙:不要輕視小惡,以為我不會受報應,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滿的。愚笨的人不斷的做出微小的壞事,日子久了,整個人就充滿邪惡。
【第82句】:【佛家禪語】不因他人辱罵而生氣,受人夸贊而高興,叫做“平常心”。
【第83句】:我不與世間諍,世間與我諍。。若如法語者,不與世間諍。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雜阿含經》卷二,第36經佛言
【第84句】:【禪心佛語】成就佛果需要集資凈障,顯密二乘中集資凈障最勝修法為奉獻七支。
【第85句】:【禪語人生】我們的心,都是“他”在,而不“自”在;他在就是人雖在,可是心不在。
【第86句】:【禪語人生】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第87句】:【禪心佛語】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第88句】: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與兒孫;若要十分都使盡,遠報兒孫近在身。
【第89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煩惱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煩惱中流,離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這個過程都在我們當下的一念完成。
【第90句】:【禪語人生】真正能夠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滿人身,這是生生世世修來的,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錯后以后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不要輕易的放棄。
【第91句】:【禪心佛語】失敗后對失敗宜等閑處之,可思而不可憂,更不可懼;成功后對成功不可忘乎所以,可悅而不可狂,更不可肆,狂生險,肆生衰。
【第92句】:【佛心禪語】作為一個修行人,身口意里面的意很重要。磕頭、念經、持咒是修行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內心沒有生起煩惱,每個念頭都不是惡,這才是修行真正重要的意義。
【第93句】:【禪心佛語】凡關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歸正軌,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貪口腹,見利忘義,則殺心不起。殺機若息,劫運潛消矣。
【第94句】:只要向佛學習、向佛看齊,不要向佛崇拜,不要向佛祈求什么,這就是禪宗的特色。——耕云先生
【第95句】:困難是磨刀石,善良是指路燈,心懷人間真善美,奉獻他人寬心胸,人生道路越走越暢通。拼搏付出吧,真愛無悔,大愛共鳴。
【第96句】:【禪語人生】擁有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何種心態面對這一切。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何種動機來做這些工作。
【第97句】:生死一體:悟后覺得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
【第98句】:失落身外之物,而不致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會獲得更多的機會;不曾失落任何東西的人,卻會因為找不到自我,而終至失去一切。
【第99句】:【禪語大全】掬一杯淡茶,捻一縷清風,把憂傷攤開,將心放逐,在微笑中淡然。不去在意紛擾,不去憂慮明日,放下一切執念,素心如簡,待蓮花開盡后,便是清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