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命的幸福在身體,身體的強壯在健康。
【第2句】:病鬼開藥店——自產自銷
【第3句】:【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諺)指關鍵時刻落后了一步,就會步步落后,陷入困境。
【第4句】:【 —佛出世,二佛涅槃】佛教稱修行得道而后死亡,叫涅槃。 意即“死去活來”,謂情況達到極限。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只是苦了幾個重要干部,正忙得一佛出世,二佛涅 槃。”
【第5句】:【好鞋不踩臭狗屎】釋義:比喻品行端正的人不招惹思想行為不好的人,不跟他們一般見識。例句:不過,話得往深處說,壞人盡管搖頭擺尾地得意,好人還得做好人!咱們得忍著點,不必多得罪人,好鞋不踩臭狗屎,你明白我的話吧?
【第6句】:五歲的表弟太淘氣了,一會兒工夫就把我舅媽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團糟,舅媽批評了他一頓,可一轉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灑了一地,并弄臟了我的衣服。舅媽氣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來了一巴掌。舅舅說小表弟:“你呀,就是屎殼郎飛到了磨眼兒里——轉著圈兒挨!”(山東·五蓮)
【第7句】:晚上,只要外面有什么動靜,爸爸就會馬上開門去查看。一天深夜,我被爸爸的開門聲驚醒了,第二天我向爸爸說:“你一有聲音就出去看,這院里住著這么多人,難道有人敢來偷東西不成?”媽媽在一旁聽見了,搶著說:“狗都有個睡覺時?!保ㄙF州·印江)
【第8句】:煮爛的鴨子——嘴還硬
【第9句】:【殘物不過半價】(諺)殘損的貨物,要出賣只值原價的一半。指殘缺損壞的物品不值錢。
【第10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第11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第12句】:【害死人看出殯】害人者裝作同情者。明代《金瓶梅》:“你 瞞著我干的好勾當兒!還說什么孩子不孩子,你原來就是 個殺人的劊子手,把人活埋慣了。害死人還看出殯的!”
【第13句】:鞭打千里駒——快馬加鞭
【第14句】:【打了盆說盆,打了碗說碗】(諺)打:打破。指發生了什么問題,就只討論與解決什么問題,不必拉扯別的事。 也作打了盆說盆,打了罐說罐。 打鍋說鍋,打碗論碗。
【第15句】:【燈草欄桿——靠不住】(歇)本指燈草做的欄桿不能倚靠,轉指人不可靠,不能信賴。
【第16句】:【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諺)虧心事:愧對良心、違背正理的事。指平時為人做事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即使半夜有人敲門,也會心情坦然,毫不驚恐。 也作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
【第17句】:板凳倒立——四腳朝天
【第18句】:【好景難長,名花易落】(諺)好景很難長久存留,好花最容易凋落。 指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命的。也指人稱心如意的生活常苦短暫。 也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第19句】:【鄉里夫妻,步步相隨】(諺)指鄉里的夫妻,勞動、生活在一起,過的是日夜團聚的日子。
【第20句】:早晨,我穿好短衣短褲,準備到地里去拾麥子,媽媽卻叫我穿長衣長褲。我說:“麥熟天還穿那么厚?”媽媽說:“莊稼佬兒,不離襖兒。三伏天還凍壞剛出生的小娃娃,寒著呢!”(河南·中牟)
【第21句】:【擺龍門陣】我國西南部四川省等地方言,“擺龍門陣”就是聊天或講故事的同義語。 “龍門陣”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陣的一種比較復雜的陣法。此陣模仿龍的活動方式,有龍頭、龍身、龍尾,攻其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其余部分來接應,變化無窮.高深莫測。所以,“擺龍門陣”這一俗語借指故弄玄虛,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人們平時交談,說:“你那兩下子我還不知道,收起你的‘龍門陣’吧?!焙笠隇楸扔魅藗兞奶旎蛑v故事的內容千變萬化,進而成為四川方言,指聊天講故事。
【第22句】:【 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大處浪費,小處節儉。類似的:大 海潑油,路上撿芝麻/大路上撿芝麻,大缸倒香油/大罐子潑 油,蚊子屁股上挖脂。老舍《青年突擊隊》:“那么多洋灰,沒 人給蓋上,一下雨就全完,可是你去撿釘子?大簍灑油,滿 地撿芝麻!
【第23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辦】(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規定的章程辦理,不徇私情。
【第24句】:【娶個媳婦,過繼出個兒】(諺)過繼:把自己的親生子給別人做兒子。指兒子娶了媳婦就疏遠了父母,等于把兒子過繼給了別人。
【第25句】:梭子兩頂頭——尖對尖
【第26句】:豬食盆里雞伸頭——亂插嘴
【第27句】:【站在鍋中間,看見鍋沿沿;站在坡尖尖,看見天邊邊】(諺)人站在鍋當中,只能看到鍋沿;站在坡頂,就能看到天邊。指人看問題,立足點高了就眼界開闊,看得很遠。
【第28句】:【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諺)1指澆花要澆到根上,枝葉才會茂盛,花朵才會鮮艷;教人要重在思想教育,思想開通學習才會自覺。 也作“教人教心,澆花澆根”。
【第29句】:【 藝多不壓身壓身】指成為負擔。技能多沒有壞處。壓, 也說:礙。姚雪垠《李自成》:“藝多不壓身。日后你們要是 不愿跟著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馬賣解,餓不了肚 皮?!?/p>
【第30句】:【黑狗吃食,白狗擋災】(慣)吃食:這里指偷食。比喻懲罰錯了對象,冤枉了人。
【第31句】:【官場如戲場】(諺)官場的事,就如同演戲一樣。舊指官場榮辱不定,恩怨無常,一切都像是暫時的表演。
【第32句】:【孤犢觸乳,驕子罵母】(諺)犢(du):小牛。獨生的牛犢吃奶時會頂撞母牛的乳房,嬌寵的兒子會辱罵自己的娘親。指嬌生慣養的后代不會孝順父母。
【第33句】:【將是將才,帥是帥才】人的才能各有不同。將才是實干 家,帥才是戰略家。張潔《沉重的翅膀》:“按選勞模的標準, 選車間主任是不夠的,有人能當個頂好的勞模,可不一定能 當個好干部。將是將才,帥是帥才,對不對?”
【第34句】:爺爺要澆花時,一會兒叫奶奶去幫忙拿水壺,一會兒又吩咐奶奶去放水。奶奶不耐煩地說:“你呀,吹簫還讓別人幫你捺眼,自己凈圖省事!”(安徽·宣州)
【第35句】:拉弓要膀子,唱曲要嗓子。
【第36句】:【此一時,彼一時】此語比喻時間、條件改變,情況也隨之改變。原作“彼一時,此一時”。形容人的境況居多。如京劇《鎖麟囊》中富豪之女薛小姐因水災流落他鄉,巧遇奶媽,奶媽到舍粥之處為她舍來一碗稀粥,她卻說粥是飯后之物,如何當飯吃。奶媽說:“此一時,彼一時,你湊合著點吃吧?!?此語源自《孟子·公孫丑下》,記述了在戰國時,孟子離開齊國到別的地方去,弟子充虞在路上問他:“以前我聽你講過‘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今天您怎么看起來有點不高興呢?”孟子回答說:“彼一時,此一時,我現在正為天下紛亂擔憂,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后人將“彼一時,此一時”顛倒過來,比喻時過境遷,情況發生了變化。
【第37句】:賣西瓜的碰到賣王八的——連滾帶爬
【第38句】:【請字兒不曾出聲,去字兒連忙答應】(慣)主人的“請”字還未說出口,客人就連忙答應說“去”。指迫不及待地盼望別人邀請。
【第39句】:【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諺)手能抓住,嘴卻無法掩住。偏指人人都有傳播消息的自由,不論采取什么嚴密的措施,也禁不住信息的交流。
【第40句】:【半截身子入土】(慣)已經活了半輩子。比喻人已年老,余生無多。 也作“黃土埋了大半截”。
【第41句】:【當地螻蛄當地拱】(諺)螻蛄:昆蟲,善拱土,吃農作物嫩莖。指螻蛄只在它生長的地面上拱土。比喻作案的壞人總離不開本鄉本土。
【第42句】:鸚鵡的嘴巴——會說不會做
【第43句】:星期六晚上,我們全家在看電視。9點鐘的時候,媽媽讓我上床睡覺。我故意閉著眼睛,身體斜靠在沙發上,裝作睡著的樣子。媽媽說:“小華,你把這串香蕉吃完吧!”姐姐湊趣地說:“好吧!”我一下子從沙發上跳起來,一看,根本沒有香蕉。媽媽說:“我早知道你是水仙不開花——裝蒜呢!”(河南·滑縣)
【第44句】:只差幾天就要升級考試了,我這才慌了手腳,早晨學,中午學,晚上很晚了還在學。奶奶說:“孩子,一鍬挖不出一眼井,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干什么事都要一步一個腳印,把工夫下在平常才行?!保ê颖薄ぢ谷?/p>
【第45句】:【捧臭腳】(慣)指對人極力巴結、討好、吹捧。
【第46句】:我的弟弟活潑,好動。白天由奶奶看著,可奶奶一不留神,他就跑得不知去向,這時,奶奶便會說:“這孩子,真是個小地仙,一會兒不見走一千。”(河南·沁陽)
【第47句】:爛泥坯子貼金身——壞了胎
【第48句】:【風里言,風里語】私下非正式的議論。成語:風言風語。 海外張愛玲《沉香屑》:“可是你知道世人的嘴多么壞,指不 定你還沒到家,風里言,風里語,倒已經吹到你爸爸耳朵里 去了?!?/p>
【第49句】:【有粉不往臉上搽】(慣)粉:指搽在面部的細粉狀化妝品。比喻不顧臉面,不要體面。
【第50句】:【麻布袋上繡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紋圖案的襯托面,轉指基礎。指基礎太差或品質太次。 也作“破麻袋繡花——底子差”。
【第51句】:【水米不打牙】(慣)指沒吃飯、沒喝水或沒飯吃。 也作水米不沾牙。 水米沒打牙。 水米沒沾牙。
【第52句】:【參謀一群,當家一人】(諺)對問題出謀劃策的人可以有很多,但歸納意見、作出決斷還要靠一人做主。指遇事需要集思廣益,但最后必須主事人拿定主意。
【第53句】:星期天,我在家煮湯圓吃。煮第一遍沒熟。正準備煮第二遍,婆婆看見了說:“回鍋不熟一世生。別再煮了。”(廣西·南寧)
【第54句】:爸爸總提防我結交品質不好的同學。他說:“學壞沒有種,就怕別人拱。”(安徽·臨泉)
【第55句】:【天字第一號】“天字第一號”是人們十分熟悉的一個俗語,當要表達最高、最強的意思時,往往會用到它。可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卻常常望文生義,認為古人崇拜天,天是最大的,因此,“天字第一號”就是最大的。實際上,在古代“天字第一號”并不是代表最大的,而是排在最前邊的,位置在第一號。那么,這“天字第一號”的說法是如何來的呢? “天字第一號”源自《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黃”,“天”字是整篇《千字文》的第一個字?!肚ё治摹肥怯脕斫虄和x書識字的一篇韻文(可參看三畫《千字文》的來歷),它由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組成,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蒙學讀物。自從《千字文》產生后,因為它的普及率和知名度極高,古代若用較大數字排列編號時,往往采用《千字文》,因為它沒有重復的字。宋真宗崇信道教,命人編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裝在四百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順序編號,起于“天地玄黃”的“天”字,終于“宮”字。所以人們又稱其為《大宋天宮道藏》。另外,明朝的“大明寶鈔”上的編號也是以《千字文》來排序的。還有,明清時期舉行科舉考試的貢院的考棚也用《千字文》來排列,第一排是天字號排,天字號排的第一個號房就是天字第一號。原來如此。
【第56句】:【 羊群里跑出駱駝來】指突出,優秀。類似的:谷子地里長 出一棵高梁。成語:出類拔萃。清代《紅樓夢》:“如今你還 了得,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你又會做文章了!”
【第57句】:【遠女近地家中寶】(諺)遠女:遠嫁的女兒。近地:離家近的地。家中寶:指丑妻。舊指遠女少生閑氣,丑妻不惹是非,近地種收方便,是農家過平安日子的基本條件。
【第58句】:鄰居婆媳兩人為點小事又在吵嘴,奶奶忙趕過去勸解道:“你倆都想開點,天天生活在一起,勺子和碗還磕碰呢。該伸的伸點,該蜷的蜷點,不就好了?”(山西·應縣)
【第59句】:【一登龍門,身價十倍龍門】相傳為大禹所鑿。河水險急, 魚不能上溯,能上溯則為龍。比喻有了某種資格,就提高了 身價?!侗本┤請蟆?1982,3,28):“聯想到近來戲曲界一些 拜師收徒的事,這當然是好的。但要真教、真學才好。如果 拜了師,行了禮,什么也沒學到,只圖虛名,又有什么必要 呢?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我們大可不必去羨慕它?!?/p>
【第60句】:【天牌壓地牌】天牌地牌是賭具“排九”中的兩張牌,天牌 大于地牌。借指以大壓小。清代《兒女英雄傳》:“就算老爺 委屈了奴才吧!主兒就是一層天,天牌壓地牌的事,奴才就 委屈,又敢說什么!”
【第61句】:木碗里扎猛子——不知深淺
【第62句】:【松花蛋】松花蛋是大眾美食,俗稱皮蛋,切開以后,蛋清像松香一樣晶瑩剔透。關于它的起源,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江南三江口河埠頭住有夫妻二人,男人姓厲。夫妻二人都年過半百,靠擺茶攤過日子。他們家養有兩只母鴨,鴨子一天下倆蛋,非常準時。可是好景不長,鴨蛋竟然拾不到了,夫妻倆十分煩悶。十幾天以后,他們收拾茶具,還像往常一樣,把剩茶倒入屋外的桑樹灰堆里。忽然看見灰里露出了圓滾滾的東西來,拾起一看,正是他們要找的鴨蛋。原來,鴨子把蛋下到桑樹灰里了??墒沁@鴨蛋在桑樹灰里埋了這么些天,又天天澆剩茶葉,是否已經壞了呢?他們磕開一個蛋,只見蛋清已經變成黃褐色,像水晶一樣,蛋黃也變成綠瑩瑩的實心蛋。一嘗,這蛋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這就是最初的松花蛋。以后加工制作的松花蛋也離不開最初的原理。
【第63句】:【周身是刀沒一把利】(慣)比喻滿腦子的主意、點子,卻沒有一個能頂用。也比喻所學的知識多而雜,沒有一門是精通的。
【第64句】:【百能百巧百受窮】(諺)在技藝上樣樣能樣樣巧的工匠,沒有不受窮困的。指技藝貴在精一,不在多能。
【第65句】:【虎瘦雄心在】(諺)瘦:瘦弱。比喻志向高遠的人,縱然年老體弱或遭遇坎坷,銳氣不會減退。 也作“虎瘦雄心在,身死骨不倒”。
【第66句】:水田里的螞蟥——你不找它,它找你
【第67句】:【新官上任三把火】此語比喻新上任的官員總是要先做幾件有影響的事,以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膽識,與“下馬威”異曲同工。這個俗語源于三國時期的火戰。據《三國演義》所描述,諸葛亮27歲出山當了劉備的軍師,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三次用火攻戰勝曹兵。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諸葛亮借來東風火燒赤壁,號稱83萬的曹兵慘敗,華容道隨曹操逃出去的僅剩十八騎。這“三把火”使諸葛亮名聲大震。當時,人們把這三把戰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引申為“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68句】:【說不清,道不明】(慣)指難以用言語表達清楚。 也作“說不清,道不白”。
【第69句】:【拔出蘿卜帶出泥】牽扯到別的麻煩。泥、你諧音,又指牽 涉到對方?!段膮R報》(1984,5,10):“不揭彭的問題,說明自 己也有問題,怕拔出蘿卜帶出泥。”
【第70句】:【拿著金碗要飯吃】釋義:比喻有好的條件不利用,卻受窮或求助于人。例句:我說:“盤山哪!你們真是拿著金碗要飯吃,這幾座山場,能放多少牛羊啊!”
【第71句】:【 有天沒日頭】沒日頭,看不出時間,也陷于黑暗。指失去 準則,越出常規。明代《初刻拍案驚奇》:“說話的,若如此, 真是有天沒日頭的事了。看官,天網恢恢,疏而不漏?!?/p>
【第72句】:瓦屋蓋蒿草——匿屋(物)
【第73句】: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整天大魚大肉,還真吃得讓人發膩。這不,奶奶采來榆錢兒,給我們蒸榆錢吃。我說:“奶奶,真好吃?!蹦棠陶f:“二月清明榆不老,到了三月老了榆。想吃,我明天再蒸。”(河南·內鄉)
【第74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釋義:路遠才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時間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例句:“……這會兒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就弄明白。我也不用多說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吧?!薄?/p>
【第75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慣)洞庭山:在太湖中,屬吳江縣,有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盛產橘子。比喻人忘本,得到了好處卻忘了這好處的來源。
【第76句】:【肥漢相博——落得一聲兒喘】(歇)肥:胖。博:同“搏”。相搏:摔跤。指肥胖的人摔跤,累得直喘氣。也指勞而無功。
【第77句】:爸爸買回一斤糖果,說是給媽媽吃的,我卻先吃了起來。媽媽見了說:“依了婆婆名,媳婦卻吃得牙齒疼?!保ńK·海安)
【第78句】:我既想學唱歌,又想學彈琴,還想學畫畫、踢足球、打乒乓球。結果,什么也沒學好。爸爸說:“全面發展是好,但要想取得成就,就得瞄準一個目標,專心致志。莫學籮筐千只眼,要學紅燭一條心?!保ê稀ひ骊枺?/p>
【第79句】:十字路口行走——四通八達
【第80句】:【 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嫌人多嘴,說話不合適。李曉 明等《平原槍聲》:“是聽人家的,還是聽你的?少說兩句也 不會把你當啞巴賣了!”
【第81句】:媽媽讓我買一瓶醬油,我卻買回來一瓶醋。媽媽說:“你呀,真是耳朵大,把心丟了。”(河北·唐山)
【第82句】:哥哥剛從警校畢業,練就一身好本領。有一天,他帶我上街買東西,兩個流里流氣的小伙子故意找哥哥的碴兒。哥哥說:“你們別沒事找事,我也是東山跑過驢,西山找過虎,見過點陣勢的?!彼麄儾宦?,伸手打了哥哥一拳,哥哥說:“你們真是瘋狗咬太陽,不知道天高地厚?!闭f著,三腳兩拳,打得他們抱頭鼠竄。(河南·許昌)
【第83句】:【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慣)1形容陷入困境,毫無辦法。2形容地勢險要,無路可走。3形容無法逃脫。 也作上天沒路,入地無門。 上天天無路,入地地無門。 入地無門,升天無路。
【第84句】:喜鵲落滿樹,烏鴉漫山飛——吉兇未卜
【第85句】:【水過千網魚不盡,鐵經百煉必成鋼】釋義:比喻經過艱苦斗爭磨煉會變得非常堅強。例句:水過千網魚不盡,鐵經百煉必成鋼。像梁永生這個從財主、官府、日本鬼子結成的羅網中間過來的人,一旦投入革命的大熔爐里,經過戰斗實踐的千錘百煉,必將成為一塊響當當的好鋼!
【第86句】:一著輸.著著輸;三著不出車,滿盤都要輸。
【第87句】:【走得正,行得端】(慣)形容行為正派,光明磊落。 也作“走得直,行得正”。
【第88句】:【債臺】人們形容借錢多數額大且無力償還為“債臺高筑”。借債為什么用臺來形容呢?這源自一段中國歷史史實。戰國時候,周王室日益衰微,名存實亡。末代天子周赧王軟弱無能。雖然貴為天下之主,卻不能左右各國諸侯,毫無實權。秦國卻日益強盛,有覬覦天下之野心。周赧王十分恐慌,欲抗秦卻力不從心。恰在這時,接到楚孝烈王聯合各國一同出兵抗秦的倡議,便同意楚王的倡議,出兵抗秦。但是,國庫早已空虛,軍費一時難以籌措,周赧王只好硬著頭皮向豪門富戶商借,并且立下借據,寫明戰后加利償還。然而,天子令下,響應起兵的只有楚國和燕國。拖了三個月,仍然不見別的諸侯派兵,只得偃旗息鼓,不了了之。這時候,借款給周王室的豪門富戶紛紛要赧王還債。赧王拿不出錢來,不敢見他們,于是躲在一座僻靜的高臺上。這座臺,后來就被稱為“債臺”。
【第89句】:【有心采花無心戴指】愛好而不利用。劉紹棠《漁火》:“但 是也看得出,藏書的主人是有心采花無心戴,滿櫥滿架的線 裝、精裝、平裝書籍,都常年沉睡?!?/p>
【第90句】:【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廢】(諺)沒有先例的,不可隨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隨便廢止。原指舊時衙門辦案,以有無先例為依據;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無例不興,有例不廢”。
【第91句】:【小子不吃十年閑飯】見“男孩子不吃十年閑飯”。
【第92句】:【冷練三九,熱練三伏】(諺)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93句】:【嘴上貼封條】指不準說話,或保持沉默。海外陳若曦《二 胡》:“爸爸自從摘了右派帽子后,嘴巴貼了封條,見人先矮 三分。”
【第94句】:【來者不善,善者不來】(諺)來的人不會懷好意,懷好意的人不會前來尋事。指對惡意尋釁的來人,要加倍防范。 也作“善者不來,來者不善”。
【第95句】:因生意不好,舅舅開的百貨商店倒閉了,這兩天,他又琢磨著想開個飯店。舅媽在一旁愁眉苦臉地說:“壺中無酒難待客,盤子無菜難壓桌,大風刮倒了梧桐樹,叫咱從哪兒弄錢再開張呢?”(山東·陵縣)
【第96句】:【大柵欄】“大柵欄”是北京舉世聞名的一條街。到了北京,不逛大柵欄是一種遺憾。那么,緣何叫它“大柵欄”呢?據考證,“大柵欄”始建于明代永樂初年(1403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最初名叫“廊坊四條”。清乾隆年間,京城各街道為防賊盜,都在街口修建柵欄,晚間關閉,白天開啟。廊坊四條由于店鋪眾多,實力雄厚,所建柵欄在京城也算最大最漂亮,因此“大柵欄”這個名稱漸漸取代了廊坊四條。該地區的商業“發端于明,發展于清”,北京著名的老店如同仁堂、瑞蚨祥、內聯升、馬聚源等云集于此。當年,曾有“頭戴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蹬內聯升,腰纏四大恒(指當時大柵欄內的四大銀號)”之說,其名聲長盛不衰。
【第97句】:六月里做棉襖——早準備
【第98句】:【碰瓷】“碰瓷”是泛指一些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原是北京方言,后流行全國各地。碰瓷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起源于清末,那時候有一伙人為了詐人錢財,專門抱著瓷器去路邊撞馬車。與馬車發生碰撞后,這伙人就故意把瓷器摔壞,一窩蜂一樣圍住車主要求賠償。說那瓶是他爺爺的奶奶的二舅媽的大姨那代的古董,值多少多少銀子。于是車主就被狠宰了一把,要不然就甭想脫身而去。瓷器碰馬車,就叫碰瓷。另一種說法,認為“碰瓷原是古玩業的一句行話,意指個別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易碎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借機訛詐。可憐被“碰瓷”者氣受了,錢花了,還得抱回一堆碎瓷?,F如今,“碰瓷”又死灰復燃,而且花樣翻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多發生在汽車身上。他們不是抱著瓷器撞汽車,而是行人或自行車故意撞汽車,造成汽車撞人的假象,訛人錢財。在北京、廣州等地甚至還出現了團伙作案的“職業碰瓷黨”,更有甚者他們還利用汽車碰汽車訛詐更多的錢財。實際上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
【第99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慣)比喻玩弄權術,反復無常。 也作翻手為云覆手雨。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