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師之所以叫師師,是因為三歲的時候,父親把她寄名佛寺,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因而老僧認為她很有佛緣,當是佛門弟子,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師師。
李師師長到四歲的時候,其父王寅因為犯罪下獄,后被判處死刑。雙親盡逝,年幼的李師師因而被倡藉李姥收養。當時的社會環境,李師師被李姥收養自然不同于現在的收養,與其說是收養,倒不如說買了回去養著,教授她各類記憶手段,待到年長之時,為李姥賺得錢財金銀無數,大概就像明清之時的瘦馬。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師師一日日的長大,漸漸的開始出挑起來。生得一副花容月貌,皮膚白皙,又得養母教導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端的是色藝雙全。等到李師師出場,一時間名動四方,引得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追逐,成為汴京名妓。
雖不知李師師具體的出籠時間,但張邦基《墨莊漫錄》說: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妓,名著一時。想來在政和年間之時,李師師已經走紅。
李師師不同于其他娼家女子,生的一股媚俗之氣,可能是養母李氏教導的好,也可能是其本身性格決定,李師師為人俠氣爽快,很受當時名人的敬重。
她與著名文人周邦彥、晁沖之交好,詩人晁沖之正值年少,每有會飲,經常招她侑席。還留下了門侵楊柳垂珠箔,窗對櫻桃卷碧紗,系馬柳低當戶葉,迎人桃出隔墻花,看舞霓裳羽衣曲,聽歌玉樹后庭花等著名詩句。
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有關于李師師和宋徽宗的事跡。宋徽宗對李師師極為喜愛,時常出宮探望,亦或者派人將李師師接進宮中,共譜佳曲,留下了許多的風流韻事。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攻破宋朝都城汴京,宋徽宗被俘,李師師自此下落不明。
對于李師師的死亡,存在著以下幾種說法。
有人說金人也曾聽聞過李師師的名聲,因此在攻破汴京之后,曾派人尋找,久尋不得。當時有個奸人,名叫張邦昌,為了討好金人,幾番尋找之下,終于找到了李師師,并將她交給了金人。但是李師師并不想侍奉金人,她大罵張邦昌:告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于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隨后自盡而亡。
還有人說,金軍攻破汴京之后,李師師四處流落,逃往南方。有時候也重操舊技,為士大夫階層獻歌陪酒。漸漸的漸漸的就沒了消息,大半是老死于江湖了。《青泥蓮花記》記載: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向時風態。
還有一種說法是,金軍在攻破汴京之后,李師師被劫掠北上,一路上遭金人折磨,最后嫁給了一個病殘的金軍為妻,就此了結殘生。
還有人說,李師師在金軍攻破汴京的時候僥幸逃過一劫,此后捐獻自己的所有錢財,助宋軍抗金,后在慈云觀出家。當然還有人說李師師后來與大多數妓女一樣,嫁給了一個商人為婦,最后籍籍無名。
無論是那種結局,李師師其艷名才名仍然流傳于世,被后世人與蘇小小、綠珠、柳如是、董小宛、陳圓圓、顧媚、李香君、小鳳仙、賽金花共稱為中國古代十大名妓,無數的才子名士為其留下贊美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