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名琛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字昆臣,湖北漢陽人,同時也是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官至兩廣總督擢授體仁閣大學士。葉名琛在歷史上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些人說他是賣國賊,有些人說他是高尚的愛國主義者。
葉名琛后世評價的爭議,源于當年他在面對英國侵略時的態(tài)度。時人稱其為六不總督,因為他對待英國,實施的是六不政策,即不戰(zhàn)、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因為他在對待英國的消極態(tài)度,為時人所唾棄,特別是兵敗城破后,好似將所有過錯都歸咎于其一人。
時人大多叱罵他,而史書中也說他:粵人憾其誤國,為之語曰:不戰(zhàn)、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之罕有。葉名琛的為官人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前,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被英軍俘虜囚禁之時。
葉名琛的為官人生,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為分水嶺。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前,他是咸豐帝重視的肱骨之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他就是受世人唾罵的六不總督,皇帝不重視,士子譏諷侮辱。
葉名琛一直以來,都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了鎮(zhèn)壓起義運動之上。當時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葉名琛用罰極重。對于叛亂之人,凡是被葉名琛俘虜,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在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fā)的時候,葉名琛就像一個殺人狂魔。
時人記載,當時官府每天都會將活捉的起義軍士,拉到菜市口去斬首。而當時葉名琛最多的時候,一天將近斬了一千個人的腦袋。其余時候,也是平均每天七八百的起義軍,被判處死刑,拉到菜市口斬首示眾。無論俘虜人數(shù)多寡,葉名琛也不過于多問,迅速的下達死刑的命令。
僅僅是六、七、八三個月的時間,葉名琛處決的人數(shù)就達到了一萬五千多人。剛從美國回來的容閎寫道,天啊!這是一種什么景象!血流遍地,街道兩旁,無首的尸身堆積如山,等待掩埋,但卻并沒有任何準備清除的跡象。土地已完全被血水滲透,散發(fā)出污穢惡臭的氣味,以致周圍兩千碼左右,都被籠罩在這種傳播瘟疫的濁氣之下。
對于太平軍的殘酷對待,鎮(zhèn)壓太平軍的嚴苛,使葉名琛受到咸豐帝極高的重視。將他的官位一升再升,最后升至兩廣總督。葉名琛就是憑借著他對太平軍的殘酷鎮(zhèn)壓,在咸豐帝占據(jù)重要位置,時局動蕩之時,還能穩(wěn)坐兩廣總督七八年之久。
葉名琛給自己定的為官最重要的職責,就是鎮(zhèn)壓農民起義,所以在對待外國人的時候,常常抱有僥幸心理。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葉名琛所實習的不戰(zhàn)、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政策,就是他這種為官心理的最好體現(xiàn)。但是此時的他,已經不能憑借對人民,繼續(xù)受到皇帝的重用了。
因為對英軍的僥幸心理,葉名琛最終被英軍俘虜,成為晚清被列強活俘的級別最高的官員。因為官員級別很高,被被擄到停泊在香港的英艦 無畏號 上后,并沒有受到英軍的虐待,甚至因為他凝然的氣節(jié),軍艦上所有的軍官都很尊敬他。在軍艦上生活了四十八天之后,葉名琛被英國關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而被押解囚禁到加爾各答的葉名琛,在吃完自己所帶食物后,堅決拒食外國人的食物,最終活活餓死,表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正如他自己所作的那首詩一樣,他的心在自己的故鄉(xiāng),他的忠在即的君主,當離開了自己重視的地方之后,又何懼一死呢?鎮(zhèn)海樓頭月色寒,將星翻作客星單。縱云一范軍中有,怎奈諸君壁上看。向戎何必求免死,蘇卿無恙勸加餐。任他日把丹青繪,恨態(tài)愁容下筆難。
上一篇:凡爾納拒絕“植入廣告”
下一篇:愛迪生的讀書妙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