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的《姥姥語錄》出版發行,她說這本書寫得相當順暢,前后也就二十幾天。簽售當天,倪萍不施粉黛,是真正的素面朝天。
這個當年的中國主持第一旦,當年如此溫婉動人如此美麗大方的女性,終于通過一本樸實的《姥姥語錄》宣布了自己的轉身:她扔下身后千濃萬艷、千是萬非、千光萬彩……走進了真摯夯實看似平淡實則韻味無窮的凡人生活。
倪萍說,她到菜場買菜,賣菜的大媽看到她,忽然就牽手哭了,說:“你怎么這么顯老,是不是過得不好?”倪萍就笑,拍著大媽的手,問:“大媽,我過得不好,能買得起二十幾元一斤的黃花兒魚嗎?”
從街頭時尚女到攤頭買菜嫂,都認為藝人應該永遠光鮮、永遠不老的。否則就是江河日下昨日不再,就是落魄潦倒明日黃花。人世間,有多少人陷入這魔法般的心咒?于是,就有潘迎紫制造的不老神話(那種迎合大眾的不老,看似熱鬧,實質卻多么凄涼),就有某些媒體上暴露的整容后變形的明星的臉……
而倪萍將這些統統放下,她沒有再在容顏上做絲毫的努力。這些放下引起過太多波瀾、熱鬧了許多網絡。人們常常在網上公布她的生活照,一面暴露她大媽式不修邊幅,一面拿她和楊瀾比:楊瀾有好老公、楊瀾永遠在臺前、楊瀾越來越精致富貴……抨擊、惋惜、同情,各種各樣的聲音潮水般往倪萍身上涌——其實,這些潮水只是觀者的一相情愿,從《美麗大腳》到《最浪漫的事》,倪萍的演技得到過公認,如果想在演藝圈發展,她完全可以走得更風光更驚人,只是倪萍選擇了另一條道……楊瀾和倪萍的兩條路,風格迥異,各自選擇不同而已,為什么非要評判孰優孰劣呢?
如果說十年前的《日子》是倪萍自我寫照的一次探索一種嘗試,那么十多年后的《姥姥語錄》就顯示出倪萍走向自己內心的決心,她回到心靈深處了,她放下身姿努力更貼近大眾、更接近自己,這樣她就跟姥姥們融合了,她的心姥姥懂、姥姥的心她也懂!
關于姥姥,倪萍有一個深情的故事。為了讓81歲的姥姥覺得自己還有用,倪萍就謊稱有人想收購瓜子仁,給姥姥找了個剝瓜子仁的工作。然后她買瓜子給奶奶剝。再收購奶奶的瓜子仁四處送人……這樣的舉動,是任何慈愛有孝的孫女都會做的,倪萍就是千千萬萬敬愛老人的孫女中的一個。
知道倪萍這些的時候,我有流淚的沖動。比倪萍帶著兒子一聲不響地捐助地震災區,還讓我想流淚。倪萍經過怎樣的自省、怎樣的曲折、怎樣的思索……才找到這條如此干凈如此偏僻如此尋常又如此綿長如此動人的路呢?她的選擇恰是一次華美蛻變啊!蛻變后的倪萍顯得更親切更平和更大方更令人親近。
我想說:倪萍,轉得漂亮!
上一篇:門外有長者車轍
下一篇:母親教我追隨父親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