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聽小貓釣魚、龜兔賽跑的故事。后面又聽《西游記》、《水滸》的故事。再后,名人故事,歷史故事、神話故事、科幻故事等等。但就是沒有我們——草民自己的故事。
像孫悟空西天取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關羽的大刀82斤,也不是每個人都輪得動的。
我想知道歷史上的某個朝代的人是什么樣的生活形態,他們是怎么生活的?他們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生活得好不好?為什么會是那樣的生活?太多想知道的事在故事里找不到答案。
我們的生活,經濟條件和社會形態,我們知道,多年以后,后人們會知道嗎?
這是一冊當代人的故事。每個故事是真實的,都有故事原型。是想通過故事,留下這一代人、一個時代、的記錄。如果不記錄下來,很快就會被歷史所湮滅。這是不應該的。
這冊故事里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沒有大的人物。盡是些平凡的、普通人。大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然而他們的生活卻代表了這個時代最大的生活層面,看了故事,就知道他們就是這樣生活的。
所描寫的故事,在這個時代之前沒有過,以后也不會再有。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環。如果沒有這一環,歷史將不會連貫,將會出現斷層。
為什么會是那么生活的?故事背后,有其社會的、歷史的淵源。正因為這些淵源,它注定是獨特的。
故事里,呈現了人的各種性格與情感。在這一點上,又與其它時代的故事有相通之處。只是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呈現了不同表現方式。
每個故事,都是一滴水。從不同側面反映這個時代、這些人的奮斗、麻木、喜悅、痛苦、掙扎和無奈等等,匯集一起,就會把這個時代看清楚一些。
至于為什么會有這么個特殊的年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不同,就交由后人來解釋了。
這是個悲劇式的年代。人們在生活在溫保線以下,勞動強度又在人的承受力之上。沒有精神和文化生活。即便是這樣的生存環境,他們憑著自己的才智、能力、性格、機遇、認知等等,上演了一幕幕人間悲喜劇。有努力打拼的、有懈怠隨性的、有成功后而苦盡甘來的、也有一輩子苦苦掙扎的。
看這些故事,親切,有些就發生在就像自己身上一樣。
寫自己的故事,看自己的故事。故事是歷史,這些故事所反應人文、社會珍貴的,如果交由后人來寫,肯定會少些原汁原味。
還是自己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