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千劫所作,極重惡業,若能至心,一懺悔者,如是重罪,悉皆滅盡。《金光明經》卷一,懺悔品
【第2句】:【禪心佛語】冒險專家的樂趣并非來自危險本身,而是來自他們使危險減至最低的能力。
【第3句】:【禪心佛語】或許,我們只有經過人生的荒涼,才能抵達內心的繁華。如果你不曾擁有,你永遠也體會不到失去的心碎;如果你不曾失去,你便永遠無法明白擁有的珍貴。
【第4句】:讀書趁年輕,臨老始看經。有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道義無今腳起,病從口入。
【第5句】:【佛心禪語】《維摩經》上面講,“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一切法本的根本是什么?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無住。所以,無住是一切法的一個總的規律、總的形態。
【第6句】:【禪心佛語】九十、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第7句】:【禪語人生】偉大的信仰,是我解脫的鑰匙。虔誠的魂魄,是我擁有的財富。
【第8句】:【佛心禪語】太橋旦曾堪布:經常有學生問:輪回的本質是痛苦。人生既然是苦的,又怎么能樂觀起來呢?
【第9句】:佛經中謂“菩薩十地”云:歡喜地——謂菩薩智理與佛同齊,徹見大道,盡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名歡喜地。
【第10句】:生活象看預告片,總是為看不到前面的情節而惋惜,為看不到后面的結局而猜想,而無法專心的去看現在的那段情節,與其去思前想后,倒不如去享受這現有的精彩。
【第11句】:時勢造英雄,最高溫的火爐才能制造出最純的黃金,最狂暴的風雨才有最明亮的閃電。——海濤法師
【第12句】:怎么才能得到快樂?只要放棄滿腹的牢騷,摒棄虛偽的喬裝,放棄對金錢的渴望,放棄對權勢的窺探,你會發現快樂隨之而來,懂得放棄才能收獲快樂!
【第13句】:【禪心佛語】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人能貶低我們。如果我們堅強,逆境就沒有什么不良影響能夠打敗我們。
【第14句】:【佛心禪語】不依止善知識,就不能成就,沒有上師就沒有佛,一切諸佛都是依止上師而成佛的。
【第15句】:【禪心佛語】佛說: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第16句】:清靜心是入道的鑰匙,現世的眾生一是內心太荒涼,二是內心大庸塞,即荒涼又庸塞何以成人?何以入道?
【第17句】:【禪語人生】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得想辦法和什么樣的人混在同一層面,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自然就能交易,可惜有人一輩子都沒有整明白這點事啊。
【第18句】:【禪語人生】我們認為實有的外境,其實是各自善惡習氣的展現,雖然我們會感知到外境,但是那只是我們內心的展現。
【第19句】:做人不能太精明,做人不可真糊涂。讓精明人糊涂一點,讓糊涂人多一點精明,這世界才有可能達到和諧。所謂智者,就是有辦法將精明人說糊涂,將糊涂人說明白的那種人。
【第20句】:一切有漏法,無量無邊因;一切無漏法,無量無邊因。《優婆塞戒經》卷一,悲品
【第21句】:唐荊川云:“須要刻刻檢點自家病痛,蓋所惡于人許多病痛處,若真知反己,則色色有之也。”
【第22句】:涅槃一切行無常,生者當有死,不生不復滅,此滅最第一。《增一阿含經》卷十八,四意斷品
【第23句】:【佛心禪語】自性就是一個完全自然的狀態,完全放松,沒有任何所求,來也自然,去也自然,順其自然,不取不舍,無求無欲,保持一種安祥的狀態。
【第24句】:【禪心佛語】佛教所說的破除執著,照見五蘊皆空,不是要去消滅客觀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變我們主觀世界的觀念。
【第25句】:【禪語人生】有自尊心而無自信心的人,等于一座房屋有棟無梁,它的維系力必然很脆弱。
【第26句】:【禪語人生】有了朋友的相伴,有了知己的相知,你的生命才會出現藍藍的白云天。
【第27句】:【佛心禪語】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長成大樹,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結出果實。
【第28句】:明者有四不用:邪偽之友,佞諂之臣,妖嬖之妻,不孝之子。《佛說孛經抄》卷一
【第29句】:【禪心佛語】開悟在于放下自我執著,打坐只是身體不動,如果內心思緒洶涌如波濤起伏,或如躲在黑山鬼窟,無所事事,坐得再久,也是白費工夫。
【第30句】:我們常常會懷戀兒時的快樂時光,并非兒時沒有煩惱,而是兒時的我們把一切的一切都看得那么淡然,根本沒把煩惱放在心上。
【第31句】:【禪心佛語】沒有德行的美貌,轉眼即逝,可是在你的美貌中,有一顆美好的靈魂,所以你的美常在。
【第32句】:【佛心禪語】人生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卻能自我拓寬生命寬度與厚度。
【第33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事物蓬勃發展時已埋下凋零的種子,萬物凋零中亦醞釀著重生,有誕士居安思危,發生變故,則能堅強忍耐等待否極泰來。
【第34句】:【禪心佛語】人靜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第35句】:【禪語人生】無論才能、知識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于事。
【第36句】:每個人都應該時時自我訓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必須善加分辨是非,親近并學習良善賢者。
【第37句】:安心不可向外馳求,不可脫離當下。迷失也好,覺悟也好,煩惱也好,清涼也好,道不遠人,都在當下。
【第38句】:【圣經文案】327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下)
【第39句】:藉婆衫子拜婆年,禮數周旋已十分。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大川禪師
【第40句】:【禪心佛語】假如一個人手未負傷,他碰到蛇的毒液也不會有問題,健康的手,毒液對他并無危險。自己不制造惡,惡對他就沒有毒害。
【第41句】:眾生若不需要彌陀無條件的救度,也就罷了;眾生若需要彌陀的救度,就沒有人能夠阻攔。
【第42句】:為人父母者,只能盡養育之責,而無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給予的模式成長。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八苦,真的很苦嗎?抑或是那顆小小的枇杷糖,入口苦澀最后卻甜蜜清涼,回味悠長。
【第44句】:【禪心佛語】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第45句】:【禪心佛語】黃鼠狼說:夜里可以想方設法偷雞吃,白天則要轟轟烈烈地去給雞拜年。
【第46句】:人要學會與自然天地宇宙對話,向天地佛陀祈請。正如水能夠感知愛的信息,自然萬物都能感知愛的信息,并將它轉化成一種推動世界的力量,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47句】: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心造,無心自解脫。
【第48句】:禪在哪里?禪不在書本上,禪不在禪堂里,禪不在深山古寺里,禪就在我們每個人舉心動念的當下。
【第49句】:【佛心禪語】跋陀禪師評價僧稠禪師的成就說:“自蔥嶺以東,禪學之最,汝其人矣。”不辭艱苦地修行,僧稠禪師終獲成就并得到了跋陀三藏印證。
【第50句】:【禪心佛語】如果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長,有朝一日人置身于惡劣的逆境之中,就會被逆境的洪流所淹沒,就不會從逆境的洪流之中破繭而出,繼續自身的生存狀態。
【第51句】:【佛心禪語】第二條:在人之上時,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時,要視自己為人
【第52句】:歷坎坷,經曲折,人生之路無假設。天堂地獄隨業造,各具因緣都沒錯。大道通天,腳底踩著,悔什么?
【第53句】:【禪心佛語】所謂的生命,只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這個過程稱為“輪回”或“生死輪回”。
【第54句】:【佛心禪語】※好好地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樣才能解脫,才能成就。
【第55句】:好事不如無事,何謂無事人?面對此問,十有八九之人未開口時,心意識已謗佛謗法了,無事人絕非沒有事、不做事。什么是無?
【第56句】:【禪心佛語】佛說: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第57句】:【佛心禪語】這時耳邊響起了釋迦牟尼平靜而洪亮的聲音:“如果想污染清靜的東西,或者想陷害心無邪念的人,罪惡反而會傷了自己。”
【第58句】:顯大機,明大用,得夫俱表,是非杳忘。絕塵絕亦,透聲透色。重重無盡,事事圓融。——《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59句】:應該有能力,誠懇,正直,說話和氣,態度和藹,不傲慢。《經集》第青樹林,第八章《仁慈經》
【第60句】:【禪語人生】有了生命價值永恒性的觀念,就有了對人的言行負責任的思想做基礎,人類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證。
【第61句】:【禪心佛語】沒有耐心的慈悲心是不會成功的。世上還有什么力量比慈悲心的力量大呢?誰不會為慈悲心讓路呢。
【第62句】:【禪心佛語】內心沒有覺照的人,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也做不成事,惟有內心變成覺照,無明才會消失,輪回才會停止。
【第63句】:采花著日中,能存幾時鮮?放心自恣意,命過復何言!《佛說尸迦羅越經》
【第64句】:王陽明曾說:“防山中之賊易,防心中之賊難。”看待事物要站在人本的立場、客觀的立場,以一顆公正的明心,不刻意揣測,也不認死理,較真兒。真理也要靈活運用。
【第65句】:【禪語人生】只要懂得因緣法,認識因緣的存在,處處種好因,時時結好緣,人生必能無往不利、所到亨通。
【第66句】:【禪語人生】我們生活中有樂有苦,行善而生樂,行惡而生苦。我們要明白善與惡。
【第67句】:【禪心佛語】都是背了太多的心愿,流星會跌的那么重;都是藏了太多的謊言,我們分手才會那么傷。
【第68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誰都無法預計未來,但是人們只要有相互的信任與真誠,才能夠更好的延續未來的美好。真誠讓我們更加地近距離親信和信任,世界就會更加的和諧了。
【第69句】:【佛心禪語】不懂得“換位”,就會以自我為軸心,凡事以“我”為出發點,而忽略或不顧他人的“在場”,做出損害他人實則損害自我之舉。
【第70句】:【禪語人生】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的比較煩惱。
【第71句】:如法管理王為臣民主,常以慈愛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法句經》卷下,道利品
【第72句】:【圣經文案】130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么話,你都要說。(耶1:7)
【第73句】:富有的人若不懂得善用財富,也會被社會人群所遺棄。其孤獨與寂寞,恐怕比窮困的人還痛苦!
【第74句】:【佛心禪語】徒弟們面面相覷,紛紛猜測師父的腳程到底快到什么地步,這時才有一個徒弟默默站出來,向昭善禪師叩首說:“師父,我知道了,我跟您去。”
【第75句】:【禪語人生】有天你會發現,當初選擇這座城市搬到那座城市最令你感動的,不是選擇了某個人或某份工作,而是那種敢于改變生活方式的勇氣。
【第76句】:【禪心佛語】什么叫人生的正能量?包容,生活不能缺少包容,高高低低,沉沉浮浮,我們缺少包容那么面臨的就是摩擦,抵觸,煩惱。
【第77句】:【禪心佛語】然貪嗔癡亦無實性,但據眾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見貪嗔癡性即是佛性,貪嗔癡外更無別有佛性。
【第78句】:【禪語人生】心,包裹在肉體里,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伸手觸摸也不過只能感受心的律動,而心中想什么,心需要什么,心知道,我們知道,別人不知道。
【第79句】:【禪語人生】因為你我無始以來,被七情六欲所迷,從朝至暮,總是在聲色之中過日子,所以沉淪苦海。
【第80句】:不該聽的事不要去打聽,不該說的話不要說出口,不該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亂想。
【第81句】:釋、道、儒是一種人生信仰,每個人亦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去與之結緣。盡管如此,我們依舊是塵世里一株風中搖擺的蓮,每一天都在沉迷,每一天都有如夢醒。
【第82句】:【禪心佛語】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名生四趣者。無有是處。何以故。如是經典乃是無量無邊諸佛之所修習。
【第83句】:【佛心禪語】「失去」的本身,并不真的那么可惜。可惜的是,「擁有」的時候,沒有認真對待。
【第84句】:【禪語人生】欲望有一項特性,就算我們覺得已經滿足它了,它還是會一再出現,而且一次比一次強烈。那些自甘墮落在欲望陷阱里的人,就有點像口渴的人喝海水:愈喝愈渴。
【第85句】:而看看她們雙手雙腳的指甲,都經過美容師修剪,修得又細又長,涂抹得非常紅艷,因此不愿用手做家事、洗衣服,工作時還要戴手套、擦護手膏,深恐雙手粗糙生繭。
【第8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長相差并不是過錯,每個人都應該真實地面對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最終被別人認可是實力而非容貌。
【第87句】:【禪心佛語】沒有一件你喜歡的東西可以永久持有,也沒有你討厭的事會緊跟著你不放。
【第88句】: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89句】:【禪語人生】我們不必去羨慕明星的集萬寵與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縱橫捭闔;不必去刻意追求榮華富貴。平凡的人生,也有一番別開生面的景象。我們要甘于平凡。
【第90句】:一個人心中有了“疑網”,別人若想走進你的心中,立刻就被疑網隔開,如此非但無法建立互信的感情,甚至會彼此猜疑爭斗。
【第91句】:【禪心佛語】大部分的夢多因恐懼而生,尤其生性膽小、焦急、疑慮心重的人,常會因恐懼而夢到被猛獸追逐、惡人迫害的情形。
【第92句】:【禪語人生】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首先要幫助別人,哪怕是一句話,一個禮貌動作。
【第93句】:【禪語人生】要調心,少欲知足是法寶,一切隨緣是妙方。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隨緣,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氣和。
【第94句】:【禪語人生】聞惡,不可即嗔,恐為讒夫泄忿;聞善,不可即親,恐惹奸人近身。
【第95句】:【禪心佛語】你做每件事情,都必須清楚、醒覺地去做,當你了解透徹,便不再有任何的必要去忍耐或強制自己了。
【第96句】:【禪心佛語】莫把庭花類此身,庭花落后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處,三界茫茫愁煞人。
【第97句】:【禪心佛語】若人懷有是心,怨恨不得止息。若人不懷是心,怨恨自然止息。
【第98句】:【佛心禪語】所謂“舍得,舍得”,就是有所舍才會有所得。該舍的時候就要舍,而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去并不一定沒有意義,獲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第99句】:【禪心佛語】佛教還是要提倡正信,行善,布施,放生,修行等弘法利生方式去服務社會而獲得福慧,不要過份的執著外在的形式,去貪心少欲知足。
上一篇:佛文案過的話-佛語禪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