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教的真理猶如明燈,將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并啟迪心靈的智慧。跟著真理的腳步,讓我們來一趟菩提之旅吧。這一定是一個寂靜與安詳的旅程。
【第2句】: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永嘉證道歌》
【第3句】:【禪心佛語】說話浮躁的人,如刀刺入。而智者的舌頭,卻能成為醫人的良藥。
【第4句】: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時間,來看待身邊的人或事,善始善終,在卑微時,安貧樂道,慷慨大度;在顯赫時,不嬌不狂,瀟灑人生。
【第5句】:【禪語人生】珍惜上師,珍惜傳承,珍惜法寶,珍惜人身,珍惜緣分,珍惜光陰。
【第6句】:【禪心佛語】如果不把自己內心的我執三毒倒掉,善知識現前,對你是沒有用的。
【第7句】:人們除了迷惑,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缺點,而凡夫之人又有誰不迷呢?所以覺悟自己最當緊,沒有必要做別人生活的導演。
【第8句】:【《贊罵歌》】罵得好!罵的妙!黃金千兩買不到,不但不損我毫毛,功德從此日日高。
【第9句】:功德的意思是內能自謙(自信)、外能禮讓(信人),想修養到內謙外讓,就要下功夫。
【第10句】:【禪語人生】有先見之明,是一種智慧。有自知之明,是一種成熟。有知人之明,是一種素養。
【第11句】:【禪心佛語】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如此的深厚,做兒女的應該及時報恩、行孝。
【第12句】:卑門持戒生天上,勝族毀犯墮幽冥,摩登持戒亦生天,仙人破戒人諸獄。“四十華嚴”卷十七
【第13句】:【圣經文案】267在我父的家里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14:2)
【第14句】:想著怎么害人家,難免就要想著防止被別人害,既是兩害,為什么還要害?
【第15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旅途,從來就是悲歡交錯,風雨疊加,需要的是自己內心的陽光和堅強,豁達與療傷,生活每一天都在嶄新的向前,給人生多點幾個贊,勝過諸多埋怨。
【第16句】:生死之中,實有樂受,菩薩摩訶薩以苦樂性不相舍離,是故說言一切皆苦。《大般涅槃經》卷十二,圣行品
【第17句】:【禪心佛語】如果不穩重,修行就成了半途而廢,就像燒水才燒到五十度又冷下來,冷到二十度再繼續燒,燒了三十度又冷下來,這樣燒燒停停、停停燒燒,就永遠都燒不開。
【第18句】:【佛心禪語】挑水擔柴,無非是道;行住坐臥,無不是禪。禪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禪。一個人不把生活照顧好,禪安住在什么地方呢?
【第19句】:菩薩于眾生給施所須,應念其恩。若惡心瞋心不念恩報恩者,犯重垢罪。若懶惰不報,犯輕垢罪。《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第20句】:人們往往無法逾越欲望這條鴻溝,甚至會因為過強的欲望而毀滅了自己。人心難滿,欲無止境,人們就這樣在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第21句】:【禪心佛語】風再大,也會停;雨再大,也會歇;喜再狂,也會散;悲再痛,也會淡。日子雖不盡如人意,終究還是要過,既然哭著也是過,笑著也是過,何不笑著過呢。
【第22句】:【禪心佛語】佛法不是反對、摒棄一切追求,而是要讓一切追求在道德的規范下得到合理的實現。
【第23句】:悟是不能完全用語言及文字表達和形容的,譬如你吃了一顆糖,感覺很甜美,這甜的滋味只有吃過的人才能知曉,沒有吃過糖的人是不易體會的,“悟”是自證自覺的境界。
【第24句】:對于已經發生了的事實,既然已經無法改變了,那我們就承認現實,接受現實,除了認命以外還是認命,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了,這也是最明智之舉。
【第25句】:【圣經文案】505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啟21:6)
【第26句】:【禪心佛語】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第27句】: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28句】:【禪心佛語】佛性者,即覺性也。但自覺覺他,覺知明了,則名解脫。故知一切諸善,以覺為根;因其覺根,遂能顯現諸功德樹。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觀心,可名為了。
【第29句】: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是一種平凡的生活,因為只有在平凡中,真正的幸福才得以存在。
【第30句】:【佛家禪語】以認識煩惱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煩惱讓安定的心穩同,以根除煩惱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31句】:【佛語悟道】說實話是第一戒律,說實話是升入天堂的梯子,再小的實話也有大的意義,說虛妄不實的話要下地獄。
【第32句】:一個人生存處世,就應該有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廣闊胸懷。樣做人才能瀟灑自如。
【第33句】:【佛心禪語】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靜坐,有一個人愁眉苦臉地長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開示。不久,佛陀睜開眼來,問道:“你有什么事?盡管問吧。”
【第34句】:相生,不一定就好。愛也是一樣,只有符合孩子正常需求的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
【第35句】:【禪心佛語】菩提心發出來了,修什么法都能達到圓滿,一切佛都是一體,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第36句】:耽著三昧,退失佛法;執取善根,退失佛法。《華嚴經》卷五十七,離世間品
【第37句】:【禪心佛語】突破了之后,接下來就是第四個階段靈光獨耀,開悟了。心地朗然,靈光獨耀,那就是開悟了。
【第38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雜阿含經》卷十四,第347經,《中阿含經》卷二
【第39句】:【經典佛語】“布施有度,細水長流”,人生如果能夠把握“度”的關節,自然萬事順暢,心態祥和。
【第40句】: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人們因此生出愛與恨、悲與苦,于是眾生之間便產生了聯系,或和睦相處,或相互斗爭。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糾結的根源。
【第41句】:【禪語人生】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與事。
【第42句】: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南岳懷讓禪師法嗣第二世·洛京佛光如滿禪師》
【第43句】:【佛家禪語】行善的果報是幸福與快樂,作惡的果報是憂慮與痛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果報是不可以用來相互交換的。
【第44句】:學佛的人不能有這種見解,我們一定要超脫人與事,對彼此之間不同的觀念及習慣,要超然地對待。
【第45句】: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作者無所有,諸佛之所說。如機關木人,能出種種聲,彼無我非我,業性亦如是。《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46句】:【禪心佛語】佛陀從各種面向教導我們,但也教我們要避免邪道惡法,因為邪道與惡法是墮落和毀滅的肇端。
【第47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生活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死板不變的結局。通過修行,一步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方向,轉化內心的煩惱與痛苦。內心開闊了,處處都是路。
【第48句】:【佛家禪語】欲望使人失敗,無私令人成就;煩惱使人痛苦,覺醒令人快樂;執著使人束縛,放下令人解脫;無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證悟。
【第49句】:【佛語摘抄精選】器雖粗弊,不可便棄,各有所貯;愚賤不肖,亦不可棄,各有所用。(《佛說孛經》)
【第50句】:【禪心佛語】人世間,唯有“寬容”的世界,才能是和諧美麗的,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寬容,成熟于寬容,才能具有那種,可以容納萬事萬物之高尚胸懷。
【第51句】:【禪心佛語】奉勸諸賢及早修,光陰似箭去難留,寒來暑往催人老,不覺青絲成白頭。
【第52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時常會出現一些無明的不開心,其實沒什么,只要不是沒完沒了就好。
【第53句】:【禪心佛語】如果你從不珍惜,就不要后悔;如果你從不試著去理解,就不要憎恨;如果你沒有親自經歷過,就不要妄加評論。
【第54句】:娑婆世界苦難偏多,人事萬般雜亂,無量艱難困厄,皆由眾生頑劣剛強,造就亂世禍殃,導致家國不安。
【第55句】:【禪心佛語】如果所知一切皆是如實而知的話,就沒有任何事物能干擾那澄澈清明的心了。
【第56句】:【禪語人生】我們人為什么有病?就因為平時不注重健康。少行淫欲,多做運動,就是健康的根本基礎。你若一天到晚行淫欲,不守規矩,你身體永遠不會健康的。
【第57句】:【禪語人生】想掙錢的人不少,能掙到錢的人不多。有本事的人掙錢都難,一般的人掙錢更難。
【第58句】:【禪語人生】照顧自己的本來面目,清清楚楚的靈知靈覺,這就是無上密法,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么密了。
【第59句】:當主敬存誠,于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印光法師)
【第60句】:【禪心佛語】佛說: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61句】:【禪語人生】占有別人的東西等于在吸收別人的業障、布施給別人的東西等于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第62句】:【禪心佛語】師悲心廣大,為受災群眾和偏遠山區捐款超千萬元,并主持捐建多所希望小學。于培育后昆,傳棒退位,也給佛教界新老交替做出了良好榜樣。
【第63句】:【佛心禪語】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無價值。
【第64句】:【禪語人生】逸情興趣而盎然,心態寧靜而寬暢,視野高曠而悅志,豁達樂觀而安康。
【第65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來世,我們只有一世,何苦相互煩惱;如果還有來世,我們再次相見,何必煩惱相約;或許你還質疑著來世的存在,但我卻在質疑今世存在的意義。
【第66句】:【禪語人生】在當前信仰缺位、道德滑坡的社會現實面前,我們作為實踐道德生活的宗教界人士,要特別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之所在。
【第67句】:【禪語人生】于一法中,而生種種見,如此功業,由行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證,無有是處。
【第68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擁有正念時,我們靠近了佛法。如果我們擁有正念,我們便會看到無常,我們將見到佛陀,并且超越輪回的痛苦。
【第69句】:【禪心佛語】三三、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第70句】:【禪語人生】我能為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為你吃東西。各人吃飯是各人飽,各人生死是個人了。
【第71句】:【佛心禪語】※心的變化,是最高超的魔術師的表演,看起來那么神奇奧妙,任誰也辨認不出來。當我們真正明白了,才知道其實沒有什么復雜的,都是它變的。
【第72句】:【禪心佛語】佛法中所倡導的所有修行法門都告訴我們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第73句】:【佛心禪語】大家都很疑惑,也無法了解:為何阿伯才四歲?老人這才把工作暫停下來,解釋道:“若是算時間,我已七十八歲;若是算真正有用的人生,我真的才四歲。”
【第74句】:【佛心禪語】如果還有明天,你將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么說再見?
【第75句】:【佛家禪語】身體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質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貧窮。
【第76句】:【佛心禪語】佛陀說:「已經開始過靈性生活的人,就等于已把光帶進幽暗的屋子里,黑暗即刻被驅散了,只要堅持這種生活,你們的內心,一定能成為一個光明世界。」
【第77句】:【禪心佛語】千萬別把牛皮吹“破”了,自以為是往往會弄巧成拙,玩花花腸子是做不成生意的,有真本事的強者,“吹牛不破天”。
【第78句】:因緣果抱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都不是靜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緣果抱都是隨生命主體的作用而變化。
【第79句】:口頭說法喋喋不休,身心卻毫無行持和體驗,這種說教,就象是鸚鵡學舌一樣,實在毫無意義。(宋)岡波巴《寶鬘集》
【第80句】:【禪心佛語】如果你心胸狹窄,甚至惡念叢生,你就會懷疑身邊的每個人,覺得世界上全是壞人,時時小心,處處提防,自然活得很辛苦。
【第81句】:【自造前程】每個人的心都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把自己雕刻成魔。
【第82句】:【禪心佛語】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第83句】:【佛學經典文案】佛日: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慶。——《無量壽經》
【第84句】:【禪心佛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凡事欠三分是一種智慧,它能讓你無論身處什么境地都能保證游刃有余,有一定的轉圜的余地。
【第85句】:我創辦“慈濟功德會”、修學佛法,一生中奉行的道理無他,唯有“為佛教、為眾生”,這就是我體悟的真理,我一生都沐浴在這“為佛教、為眾生”的真理中。
【第86句】:【佛語摘抄精選】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習善得善,亦如種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法句經》)
【第87句】:【禪心佛語】老是戰戰兢兢怕失去什么的人,一定不能體會到人生的喜悅。
【第88句】:而是心者,無內外中,無系縛解脫。《大寶積經》卷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
【第89句】:【禪語人生】心靈的寧靜,是一種超然的境界。世界始終都在處于永不停息的變動之中,無論身邊的世界如何變化,能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保持心靈的寧靜才是一種真正的寧靜。
【第90句】:從親昵中產生恐懼,從家室中產生污穢。《經集》第青樹林,第十二章《牟尼經》
【第91句】:盡我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哪怕結果證明被騙也沒有什么,就當自己本來就欠人家的,是一次人生債務的償還。
【第92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擁有一次生命,沒有誰的生命比別人的更尊貴,也沒有誰的生命比別人的更卑賤。
【第93句】:【禪語人生】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第94句】:每個人心中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它發光。所以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而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
【第95句】:世間熙攘喧囂,因此世人心生浮躁。在喧囂處為自己留一份清靜,不時從熱鬧的俗世中退回來,調和內心,就能在紛擾中安頓自己。
【第96句】:【禪語人生】庸者依賴命運,弱者靜觀命運,智者改變命運;命運不是等待,而是人為把握;命運不是天意,勇者創造命運;與其讓生命生銹,不如讓生命發光。
【第97句】:【禪語人生】小善不積,無以成圣。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第98句】:一個人做錯事是難免的,但是若一而再、再而三地說“錯話”,就不可原諒了。
【第99句】:如是比量,即能及時反省。有錯立刻改過,使惡念息滅;已做好事使其日日增長,善念速生。
上一篇:佛語禪心文案看哭的不止我一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