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家禪語】行善是本分、付出無所求,不執著“善有善報”,自然輕安自在。
【第2句】:【禪心佛語】生養小孩的權利中,也包括了為他們奠定健全品格的責任。
【第3句】:【禪心佛語】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
【第4句】:【禪心佛語】清凈,不是斷絕欲望,而是心地無著。布施,不是拱手全送,而是積極分享;學佛,不是研究知識,而是踐行智悲。
【第5句】:【佛心禪語】師父說:“內心無惡則無苦,你既然內心有痛苦,說明你的內心就有惡存在。請你將你的痛苦略說一二,我來告訴你,你內心存在著哪些惡。”
【第6句】:【禪心佛語】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那都是一種旅行。
【第7句】:今生,遇一生緣,守一段情,注定,與文字結緣,與禪心相戀。奈何,落花有意,清風無情。緣初不相識,緣盡不相認,執筆封心思,只為曾有的那段碎碎戀。
【第8句】:【佛心禪語】昨天是一張廢棄了的支票,明天是一筆尚未到期的存款,只有今天是你可以支配的現金。
【第9句】: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懂得運用財富的智慧,是人生步步行進的資糧和根基。擁有了這些,做人就會知道滿足,懂得珍惜。
【第10句】:一念一天堂,一念一地獄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這個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惡,會結地獄的果。
【第11句】:慈悲是智慧的具體展現,它源于對一切生命互為依存這一事實的認識。慈悲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時甚至要舍己利人。
【第12句】:【禪心佛語】粗者與人斗力,愚者與人斗氣,慧者與人斗智,智者與人斗志。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第13句】:菩薩常樂思審語、時語、實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調伏語、隨時籌量決定語。是菩薩乃至戲笑,尚恒思審,何況故出散亂之言。《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14句】:【經典佛語】“大王。不要這么說。作福是不嫌多的,你怎么能說已經功德圓滿了呢?為何說作福不嫌多呢?因為眾生的生死輪回,實在長遠得難以計算。
【第15句】:【禪心佛語】世出世間、有為無為,全在于自己的精進努力。沒有自然的釋迦,也沒有天生的彌勒。
【第16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有些并不是煩惱,人們也把它當成煩惱。
【第17句】:【禪心佛語】沒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沒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無味的,沒有自我和喪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別人的扭曲與是非。
【第18句】:“人”應與時競,把握時日,爭取時間,莫讓時日一天天荒廢。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中、分毫聚集而成就;唯有恒心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
【第19句】:【禪心佛語】人生各有追求,但都不弱上述五點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追求,因此提出一談。
【第20句】:如果我們去除心中的雜念,用心體會當下的這一刻,就會發現在這一刻沒有任何思緒,無知無求,達到了一種無心自在的境界。
【第21句】:【禪心佛語】佛陀建議,無論行動、飲食或觀看,都不要讓渴愛喧賓奪主。活在世間而不為世間所污染,清楚覺知這個世間,不要讓心被渴愛所淹沒。換言之,要放下。
【第22句】:【禪心佛語】如果每一天、每一時的工作中,都這樣觀想,都這樣發愿,那么,這一天工作做下來,所做的功德不可勝數啊。
【第23句】:有些事,你真別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別看懂,看懂,傷情。人生,就是一種糊涂,一份模糊,說懂不懂,說清不清,糊里糊涂,含含糊糊。
【第24句】: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間善法的觀念,有所求而做,那就成了有漏善法;以無所求的心去做,就是無漏善法。
【第25句】:【禪心佛語】去掉我執我愛的最好辦法就是發慈悲心,愚者為自己,智者為別人。
【第26句】:【禪語人生】燕子以自己辛勤態度,銜泥筑巢,它成功了;而浮云終不能遮蔽天空,它始終過著流浪的生活。這是自然物象形成的兩種不同態度的結局,人生也是這樣。
【第27句】:【佛心禪語】佛陀就問他:“那么你的想法呢?要留下來,還是回去?”周利盤特說:“我很想跟隨佛陀修行。”
【第28句】:【禪語人生】在此鄭重懇請社會大眾:用腳投票,堅拒惠顧“假西天”。
【第29句】:【禪語人生】我這人就是這脾氣,只要別人不理我的,我不會再硬著臉皮去打擾。你的態度決定我的態度,你若對我沉默,我也只好對你冷漠。
【第30句】:【禪心佛語】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最圣潔的心靈,它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第31句】:【禪心佛語】看上一個人要一分鐘,喜歡一個人要一個小時,愛上一個人要一天,忘掉一個人要一輩子。
【第32句】:【禪心佛語】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是最幸福的,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
【第33句】:【佛心禪語】不要糾纏過去。如果你老是回味上一章節,那你就沒法翻開生活中新的一頁。
【第34句】:佛家有語: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
【第35句】:佛說:人有美德,我虛心學習;人有惡行,我小心規避。我追隨“善知識”,自修成佛。
【第36句】:【禪語人生】智慧是什么?它只知道自己能夠了解的事物很少,看到他人的過錯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第37句】:大凡既具備善讀書、肯吃苦的秉性,又有一身闖勁并極為自信的人,多不安分。
【第38句】:【佛心禪語】因緣成熟果報自然現前,那是因為之前早已種下了前因,才有今天的果。試問,潛在的因你種下了嗎?你種的是什么因?
【第39句】:蠟燭說它比太陽更明亮,太陽不會為自己辯護。土塊說它比泰山更高大,泰山不會回應。
【第40句】: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
【第41句】:困惑和煩惱的根由是什么呢?當我們認真反觀自心時,會發覺它們本來沒有根由。既然無縛,自然也就無解。知道了無縛無解,又還有什么煩惱或痛苦能令我們畏懼呢?
【第42句】:【佛心禪語】問你自己有沒有愚癡?是不是一通一切通,無所障礙?“真空無人我,大道無形相。”
【第43句】:【禪心佛語】人們常常畏懼命運的不可抗拒,那是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被命運扼住了咽喉。
【第44句】:【禪語人生】只有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別的沒有什么障礙。不相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45句】:【禪心佛語】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第46句】:【禪語人生】我們面對利益是加快腳步多搶一點,還是放慢腳步讓別人先享用?我們一定要有覺悟,不取非義之財,在利益面前,養成自覺性就是覺悟的開始。
【第47句】:【禪心佛語】如果情況不好,就別掩飾。偶爾的崩潰也無礙。沒必要總是假裝堅強,沒必要證明一切安好。
【第48句】:【禪語人生】修行要尋訪善知識,不尋訪善知識而能夠開悟者,萬人中難得一人。
【第49句】:【禪語人生】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人活一世,也就求個心的安穩,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第50句】:【四大原則】無論做什么,都要學會運用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這四大原則,因為我們周圍的人、事、物都屬于大自然的組成部分。
【第51句】:不出惡言,不罵惡人惡口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
【第52句】:【佛心禪語】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第53句】:【禪語人生】心之佛非世人眼之佛,禪道玄機非文可立,但悟其心。求禪心非故弄玄虛,其真理莫過于自然歸一。佛本無相,實乃心也;求佛見本心,尋回自我,如此而已。
【第54句】:【佛心禪語】嘈雜紛亂的塵世里趔趄獨行,尋找心靈中那方凈土,將俗世的欲望、喧囂浮華拋盡,天穹蒼茫,風稀月明,獨守一懷淡泊在空靈。
【第55句】: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僅是空口談愿,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永遠都無法滿“愿”。
【第56句】:【禪心佛語】很早以前,有一位國王覺得自己不幸福,就派宰相?找一個最幸福的人,將他幸福的秘密帶回來。
【第57句】:【禪心佛語】地以靈為貴,站以高為貴,坐以平為貴,恩以報為貴,工以巧為貴。
【第58句】:【禪心佛語】冒險專家的樂趣并非來自危險本身,而是來自他們使危險減至最低的能力。
【第59句】:稻田里難免有稗子,不能因為稗子就不種田;出門難免遇雨,哪能因為怕遇雨就不出門?是農民,種好田是本分;是旅人,該上路還得繼續上路。
【第60句】:【圣經文案】136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8)
【第61句】:愿盡未來一切劫,普為苦惱諸群生,滅除生死使無余,得佛究竟諸安樂。“四十華嚴”卷二十一
【第62句】:而把握空閑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當未來年紀大了,不管是體力還是智力都比不過年輕人了,還是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閑。
【第63句】:鶴夢巢寒,耿耿蒼林之月;龍吟夜永,依依枯木之云。諸禪德,正恁幺時,無生滅,絕來去。一《宏智禪師廣錄》
【第64句】:多增一分真我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禪、念佛等,都是為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第65句】:【禪心佛語】狗盼生雙翅,雞盼成鳳凰,總想活出一個不一般,結果活了一場片兒湯。懂得去生活,并不是讓你把生活活成一場無規矩的奢望。
【第66句】:【佛心禪語】金融風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風暴;景氣不好不必驚慌,怕的是人心不安。
【第67句】:【禪心佛語】決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對人生的態度;決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對事業的作為。我們的今天由過去決定,我們的明天由今天決定。
【第68句】:進云:“如何是境中人?”師云:“貧家女子攜籃去,牧童橫笛望源歸∥’——《楊岐方會和尚文案》
【第69句】:佛陀曾教我們理財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養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第70句】:人生無常,很多事情難以預料。過去的是雜念,應該在時光的河流中淘盡。未來的是妄想,應該用淡然的心等待。
【第71句】:【禪心佛語】命運把人拋入最低谷時,往往是人生轉折的最佳期。誰能積累能量,誰就能獲得回報;誰若自怨自艾,必會坐失良機。
【第72句】:【經典佛語】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老子》)
【第73句】:【禪語人生】小事情往往令人苦惱,你可以躲過迎面沖撞而來的大象,卻避不了蒼蠅的侵擾。
【第74句】:【唯美古韻】坐望于季節的末端,畫一卷滄海桑田,聽一曲萬水千山。吟一闋思念無邊,夢幾回淺笑迷離間。一縷菩提,一缽梵音,待禪意參透,紅塵一笑,淡漠如煙。
【第75句】:【佛心禪語】辦:想做成事,光用“力”不行,還得左右都有“點”表示。
【第76句】:【佛心禪語】見人有錯,要“尊重的提醒”;受人指正,應“感恩的接受”。
【第77句】:謂空無我所顯真如,有無俱非,心言路絕,與一切法非一異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二
【第78句】:【佛道禪語】佛教微博經典:一片葉,落在哪里都是歸宿。一朵花,開在哪里都是芳香。一個人,走到哪里都是生命。一顆心,想到哪里都是情愫。佛說:隨緣放下,心安是家。
【第79句】:【禪心佛語】將自己陷于罪惡中的是常人;為自己的罪過煩憂的是圣賢;夸耀自己罪過的是魔鬼。
【第80句】:往生凈土,須要真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去。(明)蓮池《蓮池大師文案》
【第81句】:善的緣起,當我們在紅塵迷途中彷徨往復,不知路在何方時,你可知,有一盞心燈一直在照亮你?
【第82句】:悟之乃煩惱即菩提,迷之則北轅而適楚。其漸也,積僧祗之劫數,猶如輪回;其頓也,如屈身之臂頃,旋登妙覺。——《大乘頓教頌并序》
【第83句】: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誠然,平常心不是“看破紅塵”,不是消極遁世;相反,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平常心是積極人生。
【第84句】:所謂后報,就是說今生所造的業沒有現世報,也不受再生報,而要經過很多生之后才有報應。
【第85句】:【佛心禪語】※心的變化,是最高超的魔術師的表演,看起來那么神奇奧妙,任誰也辨認不出來。當我們真正明白了,才知道其實沒有什么復雜的,都是它變的。
【第86句】:【禪語人生】也許一分鐘足以改變自己,這叫重生。也許一天足以顛覆自己,這叫改變。佛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佛陀。命是什么,就是人生過程。
【第87句】:【禪語人生】遠路從近處開始,大事從小處開始;很近的路,你不走也會感到很遠,再遠的路,晝夜兼程也會覺得很近。
【第88句】:【佛心禪語】無理辯三分者失顏,得理不讓人者失尊。得理者讓三分,其理何止增三分,其尊何止增三分。無理者辯三分,其減何止三分?
【第89句】:【禪心佛語】假如風雨來襲時,有人不修屋頂,不裝門窗,而奔向戶外,對著風雨咆哮,命令風往右吹,雨往左移,我們一定會說這個人是個瘋子。
【第90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心生懊惱,會囤積煩惱;心甘情愿,則能歡喜付出。
【第91句】:時光不能倒著走,失去就別再回頭。有緣惜緣,真心相對,不離棄,更不拋棄;無緣放下,淡然一笑,別強求,更別后悔。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第92句】:【禪心佛語】什么叫做緣起無自性?緣起就是世間都是條件所構成的,沒有永恒性、沒有長久性。
【第93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們總是執著于追求那遙遠的、朦朧的美麗,而遺棄了生活中那些真實的、觸手可及的美麗。
【第94句】:如郁金花,雖然萎悴,猶勝一切諸雜類花,正見比丘亦復如是。雖毀禁戒,不壞正見,以是因緣,名福田僧。《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報恩品
【第95句】:【禪心佛語】抬得起頭,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始終保持樂觀進取心態。
【第96句】:【禪心佛語】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第97句】: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北齊)慧可禪師《景德傳燈錄》卷三
【第98句】:【佛心禪語】不除內心貪嗔癡而拼命念佛欲求往生凈土,那是不可能的事。
【第99句】: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貪、嗔、癡”。有此三念,故爭長論短,永無休止。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撩翻你的少女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