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氣是一種深度。別人可以猜測不到你內心有多深,但永遠不要讓別人對你抱有懷疑和敵對心理。做到真正的大氣很難,如果做到就成功了。
【第2句】:要擁有功德法財,就必須廣修“福德智慧”,而“福德智慧”要如何修得呢?要多行布施。
【第3句】:信仰是人生的最寶貴財富;遵行正法,帶來幸福;真理味兒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生活。《經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經》
【第4句】:佛家認為,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潛質,并且為眾生指出了一個美好的愿景:經歷若干年代后,眾生皆可作佛,世界將變成一個沒有煩惱痛苦的佛世界。
【第5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身邊沒有人,就容易寂寞。但一個人心里沒有人,才會空虛。
【第6句】:【佛心禪語】“忍而無忍”是真修行;“忍無可忍”而以牙還牙是凡夫。
【第7句】:【禪語人生】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第8句】:【禪語人生】寫在紙上容易,顯在身上很難。好多的事情,我們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但做起來就不一定容易,好多的事情,我們寫出來也不難,但做出來就很難。
【第9句】:【禪語人生】心若無塵,心中便有驚世駭俗的風景,便是一個至純至美的世界。
【第10句】:【禪語人生】真想就這樣對喜歡的人好,不多想,不求結果,沒有目的,不問往后。就這樣,順著時間的脈絡,日復一日的溫柔下去。
【第11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忙不是身忙,而是心忙。真正的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當你感到忙,覺得累的時候,不是因為價值的迷失,就是因為欲望的過多。
【第12句】:人們對學歷的理解過于狹窄,以為在某個教育機構拿到某個層次的畢業證書才叫學歷,殊不知,只要一個人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他的學習過程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學歷”。
【第13句】:【一日一禪文案】一路走,一路聆聽,讓美好的生命韻律融入每一條脈搏,在靜好的歲月里陪伴我們老去,讓生命的旅程攜帶傾世的馨香,溫婉著一路歡歌.....
【第14句】:佛言:夫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猶在。學道見諦,愚癡都滅,得無不見?!端氖陆洝?/p>
【第15句】:忍而無忍忍就像搬石頭壓在草地上一樣,地下的種子卻依然存在,只是一時無法生長出地面而已。
【第16句】:【禪心佛語】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成功秘籍:通過放棄來聚焦,通過聚焦來沉淀,通過沉淀來造就輝煌。
【第17句】:那種極其困難的環境中,人生樂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況下,人生也絕不會只有痛苦。這就是我悟出的禪機。
【第18句】:【圣經文案】133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梢我的羊,將它們尋見。(結34:11)
【第19句】:【禪心佛語】打開幸福之門有四把鑰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愛,行中有善。
【第20句】:【禪語人生】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而無節制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逆境中灼放出光輝。
【第21句】:【禪心佛語】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第22句】:【禪心佛語】人總是在追逐中感受到匱乏,在處處為自己著想中感到不安,在不情愿和抱怨中產生憂煩。
【第23句】:您剛才提到了幸福感,幸福感確實是稀缺物,人們常說奉獻能讓人幸福,您是怎么看待奉獻的?
【第24句】:當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長處,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誠,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愛。但惜其不如佛法廣大精微,真究竟耳。(民國)弘一《佛法大意》
【第25句】:“虔誠的心”就是敬業精神,對待我們的每一份工作,都應抱以最誠實和敬業的態度。唯有這樣,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就。
【第26句】:【禪心佛語】決定你幸?;虿恍腋5?,不在于你有什么,或你是誰,或你在什么地方,或你正在做什么,而是你怎么想。
【第27句】:法譬如水,能洗凈眾生被污染的心;法譬如藥,藥無貴賤,能應病即是良藥。歡喜心即是一帖良藥。
【第28句】:人身有“生老病死”,心識有“生住異滅”,宇宙有“成住壞空”。佛陀教導我們,透徹此三理四相,了解人生無常。
【第29句】:凡夫眾生,孰能無過?吾人自懵懂無知而至體認世事,不論有心或無心之過錯,皆須
【第30句】:世諦、第一義諦無異也。何以故?世諦如,即是第一義諦如?!赌υX般若經》卷二十四,道樹品
【第31句】:【禪語人生】修凈土法門的人要多讀一讀《普賢行愿品》,可以擴展你的心量。
【第32句】:【禪心佛語】坦率真誠才是做人的真諦,然而謙讓并不是壞事。對別人的謙讓,不必苛求回報,達此境界方得解脫于此煩惱。
【第33句】:【佛家禪語】利用時間體會人生,融會道理,不但能成就自己也能幫助他人。
【第34句】:與其被忙不完的工作所驅使,不如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坦然面對,做得到的就去做,做不到的不強求。
【第35句】:感父母重恩——佛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尤其“人身難得”;既得人身又能安然成長、接受教養,皆是父母恩德。為人子女應知恩、感恩,更要力行報恩。
【第36句】:如虛空本來無動靜,不以明來即明,暗來即暗,明暗自有吉來,虛空原無動靜。煩惱即菩提,其義亦然。迷悟雖即有殊,菩提心原來不動?!逗蓾缮駮U師文案》
【第37句】:【禪語人生】要安于本分,守本分,本分之外的不去鉆營強求。能夠安于本分,內心的煩惱就會慢慢地淡化。
【第38句】:一個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就需心境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因為擁有全部并非就能快樂。有了快樂的心情,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是美好的。
【第39句】: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壇經·般若品第二》
【第40句】:【禪心佛語】發怒時,智慧不起作用;嫉妒時,信仰不起作用;貪婪時廉恥不起作用;背談、詆毀時善行不起作用。
【第41句】:保持一種美麗的心情,采一柱大漠的孤煙映照黃昏的落日,捉一輪渾圓的清月放飛自由的心靈!
【第42句】:【禪心佛語】生活中的人們也總是在追逐,追逐愛情,追逐金錢,追逐地位,追逐名利;貧窮的追逐富有,富有的追逐快樂,快樂的追逐長生不老。
【第43句】: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第44句】:【禪語人生】也許我們做不到如來拈花,迦葉微笑般從容淡定,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著去嘗試“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祥”。
【第45句】:節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順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第46句】:【佛善良禪語】事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事情看破,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點心,其余只是接受。
【第47句】:【禪心佛語】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最圣潔的心靈,它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第48句】:給別人留多少余地,自己就擁有多少騰挪的空間。要自由地舞蹈,就不妨給別人的余地留大一些。
【第49句】:真正的朋友,是在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真正的感情,是心在下雨的時候,甘愿為你撐傘的人。這個世上,能為你留到最后的人是最少的,更是最好的。
【第50句】:【禪心佛語】輪回的緣起,是無明,也即愚昧、我執、貪欲。當這些緣停止,叫做緣滅。這時候輪回也會停止,從此以后徹底沒有生老病死的痛苦,這就是解脫。
【第51句】:大家都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庭。然而,溫暖的家庭并不在于財產的富裕、家族的高貴和社會的地位,而在于奉獻愛心、相互包容和彼此關懷。
【第52句】: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無法成就事業、學業與道業。修行必定要能堪忍無量的苦,無忍決不會有所成就,是故“忍”為修學佛法的重心。
【第53句】:【禪語人生】因為人都有自我的一面、自私的一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容易,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卻很難,所以與人相處不易,了解別人更難。
【第54句】:【佛心禪語】把自己看輕,絕非輕易所能做到。它是光明磊落的心靈折射,它是無私的心靈反映,它是正直、坦誠的心靈流露。
【第55句】:【禪語人生】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業除魔,方可獲得幸福,方可修身成佛。
【第56句】:揚善懲惡,雖是老幼皆知極為平常的道理,但80歲老翁歷經年久,也未必能做到。對身為地方長官的白居易來說,知道這個道理尤為重要。
【第57句】: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第58句】:【禪心佛語】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佛不度佛,將心覓佛不識佛。
【第59句】:【禪語人生】一本深刻的書,卻多半要在仔細讀完后才領會它的深刻。一個平庸的人,往往只要談幾句就可斷定他的平庸。
【第60句】:【禪語人生】要先確立大方向和遠目標,為眾生設想,為長久打算,然后放開心胸待人,腳踏實地處事,這才是真正的開放。
【第61句】:【禪心佛語】為了批評世界及指正他人,我們生活才過得繁忙障礙,才會筋疲力盡。
【第62句】:【禪語人生】一,要有慈悲心。二,試著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三,要有智慧,就是了解自己所感知的東西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到的,并不是實相。
【第63句】:許多問題并非急務,拖一拖,冷一冷,沒什么大不了,卻可以使當事者的情緒冷卻下來,自己看清問題的要點,那么,一場可能的爭辯也避免發生了。
【第64句】:【圣經文案】187所以,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第65句】:【禪心佛語】人生要喘兩種氣:一種是生命之氣,一種是精神之氣。人生要會兩件事:學會掙錢,學會思考。人生的兩個基本點:糊涂點,瀟灑點。
【第66句】:【佛家禪語】因為過于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于是對死亡既沒有作好任何準備,對來生也毫無把握正確的方向。
【第67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要讓修行與生活保持零距離、沒有距離,那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禪,禪生活”。
【第68句】:【佛語摘抄精選】猶如伐木,片片漸砍,一時頓倒,亦如遠詣都城,步步漸行,一日頓到。(《禪源諸詮集都序》)
【第69句】:世事冗如麻,空門路轉賒。青松林下客,幾個得歸家?共唱胡笳曲,分開五葉花。幸逢諸道友,同上白牛車?!斗ㄑ荻U師文案》
【第70句】:【禪心佛語】你接受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接受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第71句】:每個人的改變要由其自身來完成,不可能也不需要由別人代替。所以并不需要改變任何人,而只需要幫助需要改變的人。
【第72句】:一阿那波那門,二不凈觀門,三慈心門,四因緣門,五念佛三昧門。此五法門,通攝一切諸禪。(隋)智額《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三
【第73句】:宗教與人生:凡是“宗教”,都是為了教育眾生而設立于人間,其宗旨是為引導大眾得到心靈上的平靜,安于自己的崗位,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這也是世人需要宗教的原因。
【第74句】:【佛心禪語】表達無滅的佛道:佛道無上誓愿成,眾生無邊誓愿度;我們要使法輪常轉、佛光普照,必須使佛道不斷地現前成就。
【第75句】:【佛語摘抄精選】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泥犁經》)
【第76句】:佛陀曾說過:“我接受凡世人與我爭論,我不與凡世人爭論?!边@兩句里充分呈現了佛陀的大愛和我們凡世人的愚昧無知。佛陀就像慈母,我們凡世人就像得自閉癥的小孩。
【第77句】:【禪語人生】在佛弟子的心中有一種佛法,在不是佛弟子的人心中也有一種佛法,而此兩種佛法的共同點便是擁有了生命,因為每個人的生命中就有佛法。
【第78句】:茍生無恥,如鳥長喙,強顏忍辱,名日穢生。廉恥雖苦,義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曰潔生?!斗ň浣洝肪硐?,塵垢品
【第79句】:【圣經文案】13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贖罪。(利17:11)
【第80句】:【禪心佛語】行己恭。責躬厚。接眾和。立心正。進道勇。擇友以求益。改過以全身。
【第81句】:【禪心佛語】心廣周法界細入微塵非有非空無內無外不一不異非有色非無色。
【第82句】:【禪語人生】以污染心說話、身行,則苦就跟隨其人,如車跟隨挽車的牛一樣。
【第83句】:【禪語人生】知我所短,用我所長。矯正自己比矯正別人更有效果。不想改變自己的人,是沒有前途的。偉人在出爐一個方案之前,先否認了自己的九十九個方案。
【第84句】:【禪心佛語】每個眾生都有善的種子,若以聞思修佛法來激發,它就會發芽,生長,結果。
【第85句】:【佛心禪語】不能將心待悟。將心待悟,永無悟期。要把全部心力放在做功夫上,不管悟與不悟,功夫照做不誤。這樣才是參禪人的本色。
【第86句】:【禪語人生】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與事。
【第87句】:不負債及慳,斯名為下樂;有財行布施,此名為中樂;身口意業凈,智慧樂多聞,此則為上樂,慧者之所行?!斗鸢隳鶚劷洝肪碇?/p>
【第88句】:人見歡喜者,前生見人歡喜故;人見不歡喜者,前生見人不歡悅故?!斗鹫f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第89句】:托風捎去天涯的問候,在季節的轉角做了最后的告別。一幀清寧里,誰會收到,誰會撿起,誰又會把它丟在風里,已無需知曉。念已成禪,綠蘿打濕衣襟,依舊蔥蘢著生長。
【第90句】:【佛心禪語】最難打開的是心門,可一旦打開,你會看見陽光燦爛的世界,熱情明媚的自己。生活是場修行,活的是一種心境。
【第91句】:【禪心佛語】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對于沒有學過佛法的人,很難正確地認識。
【第92句】:【禪語人生】只要懂得因緣法,認識因緣的存在,處處種好因,時時結好緣,人生必能無往不利、所到亨通。
【第93句】:每個人都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對根器上乘的人,可以高標準、嚴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只能低標準、嚴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要求太高,往往是致亂的原因。
【第94句】:【禪語人生】以拾為有,則不貪;以忙為樂,則不苦;以勤為富,則不貧;以忍為力,則不懼。
【第95句】:從社會看,家庭親情、天倫之樂的享受是愈來愈淡薄了。老年人既得不到子孫的照顧,而年輕人也忘失了孝道的義務,彼此之間感情愈見淡薄。
【第96句】:【禪語人生】我相信,上帝在讓我們經受挫折的時候,也一樣賜予了我們堅強,面對挫折,只要有毅力和勇氣,走過荊棘,一定能邂逅鮮花滿地,沐浴陽光的生活。
【第97句】:【禪心佛語】人除非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則就不能做到他可能做到的事。
【第98句】:生活中若是迎面遇上了阻礙,不必驚慌,也不要躲避。阻礙是一種賜予,它能促使人進步、蛻變、新生。要正視每一道阻礙,心懷感恩地跨越。
【第99句】:若修行者離貪瞋癡而求如空,當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為修行之者。何以故?貪瞋癡等一切煩惱即空故。《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
上一篇:句句精華,簡短經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