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只要向佛學習、向佛看齊,不要向佛崇拜,不要向佛祈求什么,這就是禪宗的特色。——耕云先生
【第2句】:【人生感悟】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后恢復正常。
【第3句】:【佛心禪語】禪就是虛空。空即智慧,虛即虛懷。若心不留色,一切色便化作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并未執著與色,也未執著于空。
【第4句】:【禪心佛語】如果對于自由生命意義選擇的這么一份信仰還是一個若有若無,或者說是一種謹慎防范,沒有情感投入、沒有智慧要求的這么樣的一種信仰,早就已經不健康了。
【第5句】:【佛家經典禪語文案】偉大的夢想讓成就隨之成長,渺小的希望讓你永落人群之后。相信自己,就必然會做到,一切都由意識掌控。如果自認高人一等,就一定出類拔萃。
【第6句】:佛家認為,智慧有“佛智”,有“俗智”,“佛智”明了生死究竟的圓覺智慧,無掛無礙,“俗智”只是有所知識、有所領悟,仍然存在各種障礙。在俗家人看來很高的智慧,在佛家看來,可能什么都不是。
【第7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無有一心一行空過,不向薩婆若者。《勝天王般若經》卷六,平等品
【第8句】:如我說我而不著我,不著我所,一切諸佛亦復如是,自說是佛,不著而我,不著我所。《華嚴經》卷四十八,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第9句】:【佛語悟道】事理由于事物的存在而存在,意識隨著身處的環境而產生,如果能夠把事物和身處的環境都忘記,心胸就會像千山萬水一樣開闊。
【第10句】:“舍”就是要舍去我們凡夫的心態,要在平等地看待眾生的前提下,發慈心、發悲心、發喜心。
【第11句】:【禪心佛語】嫉妒使親人疏離,朋友仇視以對,不能開放心胸欣賞別人的長處,贊嘆他人的成就。
【第12句】:【禪語人生】我們之所以不能放下,主要是在得失利害方面放不下。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在未來,出現合乎我們意愿的結果。如何才能把這些都放下呢?其實很簡單,從當前的準備工作開始,去創造這個未來。
【第13句】:【禪心佛語】個別佛教徒的行為不良,有些人就非常不理解:“學佛怎么也這樣?”其實,佛法是十分清凈的,關鍵在于人有沒有達到它的標準。鑒于此,佛陀才教導我們:要依“法”不依“人”。
【第14句】:【禪心佛語】金錢化妝你的外表,佛法啟悟你的內在。律己要嚴,待人要寬。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于平凡,卻享受平凡。
【第15句】:心常在靜處與其讓浮躁影響我們正常的思維,不如放開胸懷,靜下心來,默享生活原味。
【第16句】:【禪語人生】眾生罪大毛病便是癡愛,日夜在癡愛中,時刻不能方下。如果把好色之心放在學佛上,時刻不忘學佛,那就很快能成佛。
【第17句】:道體本無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會道。棄卻一真性,卻入鬧浩浩。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慧能大師法嗣·司空山本凈禪師》
【第18句】:三、歸依三寶(一)佛陀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大般涅槃經》卷十八,梵行品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楞嚴經》卷六
【第19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一佛名為“大無畏”,其渡人也,曰“施無畏”。無畏有五,曰:無死畏,無惡名畏,無不活畏,無惡道畏,乃至無大眾威德畏。
【第20句】:【禪心佛語】明了降落傘。雨驟,打不濕鴨子的翅膀;狂風,吹不滅螢火的燈光。人最理智的時候,往往是別無選擇的時候。
【第21句】:禪定,則耽受禪味為凡外,住著寂靜為小乘;而大乘禪定,則在增加日常各種辦佛法事的能力,使之堅忍與有鎮定的功夫。(民國)太虛《中國現時學僧應取之態度》
【第22句】:【佛心禪語】做事情一定要事先設立道德底線,小偷也清楚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偷的。所以說事情萬萬不可做絕,落井下石的事絕對不要干,給別人讓出退路就等于自己前進了。
【第23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心痛的感覺,不是失戀,而是我把心給你的時候,你卻在欺騙我。
【第24句】:【圣經文案】385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
【第25句】:【禪心佛語】如果不根除自己內在的惡,只是對著世上的種種惡行發脾氣,與上述的做法并無兩樣。
【第26句】:【禪語人生】遠離了喧囂繁雜,空谷晨鐘,不是自耳畔響起,而是自心田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青青一線,暗香浮動。一切如花,花如一切。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第27句】:【禪心佛語】豁達的外在體現形式就是寬容。正因為豁達的人有著寬廣的胸襟,所以他們可以容他人所難容之事。
【第28句】:你就是一顆明珠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們的。因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結合在一起了,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
【第29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拴小船的木樁對小船道:哈。怎么樣?你失去了自由。小船:你也失去了自由。禪師:一心想拴住別人的人,自己也被拴住了。
【第30句】:蓋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屬悟,又何可迷?如今說迷,只是不了自心本無一物,不達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礙,故說為迷。——《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31句】:【佛語摘抄精選】惡人害賢者,猶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四十二章經》)
【第32句】:福盡而死是真理,故當惜福少享福。有人說: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花,不把錢花光享受,不是白賺錢了嗎?
【第33句】:【禪語人生】學會彎曲不是妥協,而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忍讓。學會彎曲不是倒下,而是為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
【第34句】:【禪語人生】直下承擔,我就是佛,我要發菩提心,但是無菩提心相,無相,為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無菩提心可得,發而無發,無發而發,是名菩提心。
【第35句】:【禪心佛語】是以莫造愛,愛憎惡所由。已除縛結者,無愛無所憎。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
【第36句】:【禪心佛語】什么東西都不是你的,你只不過是那個暫時保管的人。“我的”這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即使生命,也不過是自己暫時使用一下罷了,到了時間,自有人會收走曾經給你的一切。
【第37句】:【禪語人生】一個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變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們最終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向,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拼搏。
【第38句】:問:“何為不思議?”答:“心不思,口不議。心不思,心如,心離系縛,心得解脫。口不議,色如,色離系縛,色得解脫。”——《大乘無生方便門》
【第39句】: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今夜一眾,盡是他鄉之子,因何不歸?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寶峰云庵真凈禪師住洞山文案》
【第40句】:【圣經文案】288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
【第41句】:【禪心佛語】位尊無功,言而則輕。口厚無勞,人之不悅。人者仁也,不仁非人。食有勞,口有功,能取賞。
【第42句】:一個人如果能夠養成“寬以待人”的優良品德,就一定可以在同他人的相處中,嚴格要求自己,寬容地善待他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第43句】:【佛家禪語】三寶加持的陽光下成長的我,由于獲得恩德善知識的正確引導,堅定地認知心中本來具足愛心的明燈與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輪回的黑暗。
【第44句】:我們生活在塵世中,什么人都可能遇上,什么事都可能碰上,會有人說你好,也會有人說你不好。但只要我們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就不必執著于他人的評判。
【第45句】:恒秋:人這一生能力有限,但是努力無限,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心態陽光的人,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用正能量激發自己,也感染身邊的朋友,你陽光,世界也會因你而光彩。
【第46句】:世間與出世間并不是兩回事。一切從對立的心態出發,就是生死,就是世間;若能心包太虛,煩惱即刻成菩提,世間也就是出世間。
【第47句】:【圣經文案】246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第48句】:【君子成人之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孔子說:君子可以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正相反。
【第49句】:【禪心佛語】缺錢是經濟狀態,貧窮則是一種心態——你可以一文不名,但你的心不能貧窮。
【第50句】:真正的圣人,既強又柔。他的強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柔能調伏眾生,剛能堅強己志。
【第51句】:【佛心禪語】理解:(地獄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你的心和由心生出的欲望和痛苦。欲望越強烈,痛苦就越強烈。當內心寧靜如一塵不染。地獄者,非地獄,是名地獄。)
【第52句】:禪悟人生:禪師在白板上點個黑點,問徒弟:這是什么?徒弟們異口同聲:一個黑點。禪師笑了:只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沒看到?
【第53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中會經歷種種困境,也會得到社會各方面的幫助。我們要常存感恩之心,要珍惜眼前的一切,要知道滿足。知足者常樂。懂得滿足的人才會有幸福,不知滿足的人永遠痛苦。
【第54句】:【佛心禪語】不憂不懼、精進奮發,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執著,是除惱第一秘訣。
【第55句】:【禪心佛語】看完了上述的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悟呢?也許你平常生活中,就曾經遭遇到類似的事情,而你當時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第56句】:功德的累積:功德的成就,由內修起。內修而后表現于外,就有所得。得者,德也。修養功夫的完成稱為“德”。
【第57句】:學誠法師:無論念佛的圣號,還是菩薩的圣號,真正的“功德”都是指我們內心的悲智成長。猶如不管跟隨這個老師還是那個老師學習,其目的都是幫助我們自己的成長。
【第58句】:【佛心禪語】做人如鐘,鐘的品質有四個特點:實事求是,不報假時;與時俱進,不停分秒;堅持規律,不縮不冒;埋頭苦干,不事張揚。這是一個實事求是,一個踏實實干者的具體行為表現.
【第59句】:【佛心禪語】空中,落葉飄零;眼前,秋風凝霜。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第60句】: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滅,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壇經·宣詔第九》
【第61句】:【禪語大全】佛教不是悲觀,而是中觀。所謂中觀,就是如實的觀照世間的實相,真誠地面對,不自欺,不逃避。佛教不談放棄,而是放下。所謂放下,是指放下內心的執著,并不排斥現實中正當的努力。
【第62句】:【佛心禪語】愛別人就是愛自己。我們每個人的都在接受著生活的錘煉。讓自己更厚道一些,更善良一些,在理解別人的同時完善自己。我們祈望幸福,其實被別人信任,也是一種幸福。
【第63句】:當面臨死亡的時候,靈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歸宿,取決于具德善知識的正確引導,而不是肓修瞎練;靈魂是否能選擇光明的前途,取決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第64句】:【禪心佛語】每一種美,都會有一雙眼睛能看到;每一個真相,都有一雙耳朵會聽到;每一份愛,總會有一顆心會感受到。
【第65句】:【禪心佛語】完全的智慧有四部份:智慧,正當做事的原則;正義,公平處理公私事的原則;堅忍,不避艱難的原則;節制,壓抑欲望,淡泊自持的原則。
【第66句】:站在時光的彼岸,回看此岸的光陰,茫茫人海,每一場相遇,都是一場美麗;每一場離散,都是一場放逐。人生是一種承受,我們要學會支撐自己。
【第67句】:【禪語人生】修行并非只是參悟什么、得到什么,而是時時放松平靜、身心統一和諧、保持覺照(警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如何去做,出手便知結果,這才是一流的髙手。
【第68句】: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青原惟信禪師》
【第69句】:【禪語人生】原來,在雪竇禪師心中,自己只是一名云游僧,無欲也無求,掙脫世俗的誘惑,拋卻名利的紛擾,雖默默無聞卻終成正果。
【第70句】:【佛心禪語】不論你的地位有多崇高,你必須一直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永遠是無知的。」
【第71句】:【禪心佛語】風起花落,兩不染,各安然;緣起緣滅,有定數,何憂怨。風雨兼程,演繹慈悲喜舍;淡然微笑,邂逅隨遇而安。
【第72句】:時光越老,人心越淡。輕輕的呼吸,淺淺的微笑。生活,平平淡淡不悲不喜不驚不擾,這樣就好。
【第73句】:何因緣故諸法自性無?佛言:諸法和合因緣生,法中無自性,若無自性,是名無法。《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四,道樹品
【第74句】:【禪心佛語】大道本來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
【第75句】:凡欲出離生死,先須知苦,苦若不知,不免認苦為樂。即認苦為樂矣,則終莫返,一迷永迷,出離何期?——《紫柏尊者全集》
【第76句】:問:“弟子聞金和尚說無憶、無念、莫妄三句法門,是否?此三句是一是三?”師曰:“無憶名戒,無念名定,莫妄為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宗教箴言錄》
【第77句】:路,坎坷難走,需學會擔當,心,人人都有,卻人人不識。心,生生世世、永永遠遠跟學隨我們,我們卻常常忽視它。宇宙間一切萬象,人生中一切際遇,莫不是由這顆心所變現、所幻化。
【第78句】:【經典佛語】“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歸”。要想贏得人心,必須善于把握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點。人性如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第79句】:不必要急于去解釋那些誤解與成見,這世間又有多少人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與認可呢,學會隱忍,學會釋懷,學會安詳,由它風雨摧,心地存柔軟。
【第80句】:【禪心佛語】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愛才有度。一個人的寬容,來自一顆善待他人的心。
【第81句】:【禪心佛語】世間上的很多理念,往往只能盛極一時,然后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褪色,但有一種理念,放諸四海而皆準。它就是人類真正的愛,也叫慈悲。
【第82句】:【禪心佛語】佛法是事理圓融,世出世間圓融,古今圓融,一切障礙來自主觀的分別與執著。破除執著,一切圓融。
【第83句】:【禪心佛語】對人真誠,要有聰穎,而不等于愚癡的善良;對人包容,要有原則,而不等于對他人放縱。
【第84句】:【禪心佛語】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覺他的優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第85句】:禪就存在于紅塵中,所謂最深的紅塵,不過是提供了一個清靜的修禪道場。紅塵中,懂得放下,懂得慈悲,覺悟。做到明心見性,不貪念,不執拗,是為參禪。
【第86句】:【禪心佛語】第一個小故事:格西班大師是古時候噶當派的大成就者。在獲得成就以前,他和我們一樣是一介凡夫,心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自私之心。不同的是,他時時刻刻都在觀察自己的心。
【第87句】:【禪心佛語】或者可以不見,或者可以相見,若是終究離散,不如此生不見;或者可以相惜,或者可以相離,若是煩惱相對,有如此生未見。
【第88句】:【圣經文案】12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出20:7)
【第89句】:【禪心佛語】人這一輩子,年輕時所受的苦,都不過是一塊跳板。人在跳板上,最難的是跳下來之前,心里的掙扎、無助。但愿所有的負擔都將變成禮物,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未來迷茫的路。
【第90句】:【禪心佛語】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未來,你一定要面對他、接受它,你沒有辦法抗拒,誰都沒有能力去抗拒死亡。
【第91句】:【佛心禪語】當今時代的人們所遇到的問題,并非是饑餓寒冷、居無定所,而是精神崩潰、心靈空虛。我們缺乏的不是物質文明,而是精神良藥。
【第92句】:【佛心禪語】把做人做事和交友結合起來更能看清你我他。在做事(學佛)中交友,在交友(學佛)中做事,做事交友兩不誤。友情是最重要的財富之一,是生活的必須品,是生活質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第93句】: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法然具足薩婆若,心數心王遍剎塵。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日本)空海《即身成佛義》
【第94句】:【禪心佛語】路途崎嶇坎坷,大可不必跳下別人無心設置的陷阱。多活一點給自己看吧,很多人事與你毫不相干。
【第95句】:上山、下山同樣是累,不過方向相反。為佛法做事.為世間做事,同樣都要費心費力,但一個超升,一個墮落。
【第96句】:正確的佛法,是以智慧引導眾人,但是,多數人對于真理良言偏不順耳,因而視正法為畏途,敬而遠之。
【第97句】:制非防惡親,慈愍在他親,利人益彼親,同事齊己親,此親乃可親,智者所附近,親中無等親,如慈母親子,若欲親可親,當親堅固親,親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
【第98句】:《菜根譚》有云:“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這樣的境界才是將一切放下之后能夠感受到的。
【第99句】:【禪心佛語】佛曰: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上一篇:鳳凰視頻優選佛心禪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