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曾國藩,被政界人士奉為“官場楷模”。一生講究“廉”。這要從曾國藩第一次被道光皇帝召見說起。
那時,已是庶吉士出身的曾國藩,在翰林院實習期滿后,早已囊中羞澀。由于沒錢送禮,他在忐忑不安中苦等了六個月,才等到吏部的引見文書。
召見的那天,道光皇帝先把曾國藩的履歷看了看,然后隨口問道:“曾國藩,你抬起頭來,朕有話問你。”
曾國藩急忙抬起頭來,心卻是怦怦亂跳。他雖眉清目秀,但偏偏長了一對三角眼。道光皇帝對長三角眼的人素來反感,因為他的印象中,歷朝歷代的反王們都長著三角眼,所以這種人非婪即狠,難成大器。
道光皇帝突然問曾國藩,做官的第一要義是什么?曾國藩說:“學生以為,做官的第一要義無非是個‘廉’字。”
曾國藩的對答讓道光皇帝很意外。“持平公允不重要嗎?比方說你斷官司,不持平不公允,怎么能服人呢?朕交辦的事如何能辦好啊?”
曾國藩回答說:“皇上教訓的是。但學生以為,做官以不要錢為本,官員不廉無以持平,不廉更難談公允。”
道光皇帝又問曾國藩:“要是讓你到地方上去做知縣,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曾國藩說:“開民智與清訴訟,當是重中之重。”
“這倒新鮮!”道光皇帝笑了笑,用手指著曾國藩說:“放著錢糧不管倒要開民智,你給朕說說,如何要先開民智啊?”
曾國藩忙說:“開民智是為了讓百姓懂法守法。民智不開,百姓勢必愚昧,地方上的治安斷難良好。而錢谷都是有記載有數字的東西,早晚清理,效果應該一樣。”
“照你所說,百姓知法才能守法。朕問你,乾隆朝和位至將相,參與制定了許多法令,可到頭來他仍然犯法。這應該怎么解釋呢?”
聽了這話,曾國藩全身一抖,額頭冒出冷汗。他強迫自己鎮定下來,思索了一下說:“犯官和知法但目中無法,眼里只有銀子。官員不廉已是犯了王法,禍滅九族當是他咎由自取。從古到今,官員墮落自貪字始!”
道光皇帝不再言語,提筆在曾國藩的履歷上批了一行字:“面相不雅,答對卻明白,能大用。即日起實授翰林院檢討。”曾國藩不到30歲,就成了清朝的實缺從七品官員。
曾國藩以“廉”字為做官之道,不貪錢,不愛財,勤儉樸實,實在令人欽佩。他痛恨把做官當作發財的終南捷徑,譴責通過做官積聚財富留給子孫的行徑。
曾國藩不但在家書中訓誡幾個弟弟生活節儉,自己也首先帶頭做到。在朝為官幾十年,他沒有像其他官員一樣染上官宦習氣,平日的飲食起居,一直遵守著寒素的家風。
曾國藩講究“廉”,才使他有了后面的巨大成就,終成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