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詩人駱賓王在(《討武曌檄》一文中,竭盡全力羅列了武則天的二十大罪狀,把她罵了個狗血噴頭。武則天得知后,找來檄文認真閱讀了一遍,不僅沒有發怒。反而對駱賓王的文才大加贊賞。她還責怪宰相:此人有如此之才,而使其流落不遇,乃宰相之過也。駱賓王的直言固然可貴,而武則天的胸襟和雅量,使許多須眉丈夫自愧不如。她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并不是偶然的。
1930年初,戲劇家陽翰笙請茅盾為自己的長篇小說《地泉》再版作序。茅盾直言不諱地說:你的書是用革命公式寫成的,要我作序,我只有毫不留情地批評它。陽翰笙笑了笑說:批評也是好事。仍然固執地要求茅盾寫序。茅盾推辭不掉,就在序中不講情面地批評說,這部小說從總體上來看,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敗的作品,因為它描寫人物運用的是臉譜主義手法,結構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語言上也是用標語口號的言詞來表達感情的。茅盾把文章交給他后,覺得自己的批評如此尖刻,陽翰笙一定不會用。沒過多久,再版《地泉》出版了,茅盾打開一看,他那篇批評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里面。茅盾捧書良久,不禁嘆道:雅量,真是雅量!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1941年,徐悲鴻客居重慶教書,曾請求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商承祚評論他的畫作。商承祚取四張紙來評論徐的作品:一稱吊死鬼的美人,說徐畫人頸過長;二稱三條腿的馬,說徐畫每匹馬皆有一條腿出問題;三稱狐貍尾的貓,說徐畫貓尾下垂,用筆過于夸張;四稱甘蔗的竹子,說徐畫中的竹表現不出竹之勁潤而粗如蔗。徐悲鴻聽后大笑不已徐曰:我到重慶以來,聽到的都是一片贊揚聲,未聞批評意見,更未聞尖銳的批評意見。今日君有話直言,提出這樣好的尖銳的批評,得益匪淺,此誠謂知友也!
一個敢直言,一個有雅量,如此稟性相照,如此寬宏氣度,實在令人敬佩之極。因為時下能說真話能直言的人太少了,而這種雅量更是日漸稀缺。平時我們聽到更多的,是一些名人、官員為一點雞毛蒜皮鬧得沸沸揚揚,他們的屁股別人摸不得,容不下別人說個不字,即使是自己錯了,也硬撐著,不僅不認錯,反而理直氣壯、恬不知恥地反唇相譏、指手畫腳,動輒還法庭上見。如此胸懷,真是悲劇。
那么,一個人如何聽得了直言擁有雅量呢?這三點是必須的:一是平等的待人態度。不自認為高人一等,保持一顆平常心,平視他人,尊重他人;二是寬闊的胸襟。心胸坦蕩,虛懷若谷,聞過則喜,有錯就改;三是寬容的美德。能夠仁厚待人,容人之過,而不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其實,在雅量的背后,實際上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素養和品行。
佛家有典故說:釋迦牟尼佛功德圓滿,有人卻妒性大發,當面惡意中傷他。佛祖笑而不語,待那人罵完,佛問:假如有人送你東西,你不愿意要怎么辦?答:當然是歸還了。佛說:那就是了。于是,那人羞慚而退。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故事的喻義,不是在勸告人要像佛祖那樣多些雅量嗎?
上一篇:和奧巴馬做鄰居
下一篇:雄鷹小時候也叫,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