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是莒縣閻莊東劉官莊的,我姓虢,家鄉人都讀“gui”,字典讀“guo”。從我上學起,就鮮少見到同姓的。說起這個姓,還是有一定來歷的。
從小父親就告訴我,我的老老爺爺就埋在浮來山上,老家是從山西洪洞縣老槐樹底的,祖上的名人有清朝時的虢汰,虢汰因與和坤狼狽為奸,最后都被皇上給殺了,在滅九族時,從外地逃過來避難的。走到東劉家官莊村就住下了。因為姓虢,祖上才得以留下,像姓尹的就沒有被留下而走了。現在虢姓到了九世了吧
母親從小就告訴我,她的老家是北京濟州老槐樹底。因為地陣,發大水的原因,我的老老姥爺和族人們一起南下避難,到處都是荒蕪人煙,有一種紅頭蒼蠅,咬人一口,人就得死,沒有辦法,必須的走。有一部人走到今天莒縣的牛莊就停下不走了,有一部走到了今天龍山的段家溝就不走了。我的老老姥爺走到了現在莒縣閆莊段家山溝就不走了。還有的走到了安莊的段家泥溝不走了,還有走的更遠。所有姓段的居住的地方,大部分以段字做村子的開頭。現在段山溝村的段姓到了二十多世了。
最有趣的是,我姥爺村的西邊村子老官莊村也去了姓段的,卻沒有留下后代就過世了。她的母親就去段山溝要個兒子,好留個根,去要了好幾次,都不給。最后,趁人不注意,她的母親拿著鐮刀與她的父親一起把我的老老姥爺,即后來的段三公搶跑了。本來我的老老姥爺要去要回的,但看到三公在老官莊受到小少爺的待遇,自己家孩子卻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再說孩子六個都是雙胞胎,就給老官莊留個后吧,就沒有要回來。現在去段山溝村的老林上,可以看到兩個段大公的墳墓與墓碑;兩個段二公的墳墓與墓碑;只有一個段三公的墳暮與墓碑,另一個段三公的墳墓在老官莊村。每到清明季節,凡是段山溝段姓包括老官莊段姓都來給這些老祖宗上墳,他們每一個的墳墓都很大,有好幾分地呢。
段山溝村民風淳樸,小時候父母在外逃荒,我有時就讓父親給送到舅舅家呆些日子。舅舅家門口對著大隊(村委會),一次幾個小孩因為爭桃,妗子就說洗干凈臉去大隊,大隊的人就給桃,我就去了,真給桃,去幾次都給。回家后告訴母親,母親說那是你的遠房舅舅。現在段山溝村西還有碾,還可以用來碾東西。還有好幾個井,泉水一年四季不干,特別的甜。在母親年輕時,外莊有去段山溝村推石頭的,走到井邊,必須要裝水喝,因這泉水比別的莊的水要好喝。段山溝村的要是在外面跟人打架,所有段山溝的人都上去幫忙,就是平常在家打破頭的,也上去幫忙。我村的人就不行了,不倒幫著打架就不錯了。
我家以前在外面逃荒了幾年才回我們村的,那村里人就欺負我家,小孩子搬石頭去我家砸門,跟我們小孩子打架。大人們也看不起我家,分給我家的地都不讓我家種,據為己有,特別是這一姓虢的,還都是一個老祖呢,跟我舅舅莊比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前幾年外邊虢姓有來縣城找到姓虢的續家譜,虢姓每家都湊了錢,大多數虢姓男的都去喝酒了,卻不告訴我父親,這不是有偏見嗎。尋根問底本來是好事,可是卻帶個有色眼鏡,尋與不尋又有何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