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在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系無人不知的著名故事。
有一名中年男子在他患抑郁癥期間說了一段撼人心扉的話:
“現在我成了世界上最可憐的人。如果我個人的感受能平均分配到世界上每個家庭中,那么,這個世上將不再會有一張笑臉,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好起來,我現在這樣真是很無奈。對我來說,或者死去,或者好起來,別無他路。”
這名中午男子就是亞伯拉罕林肯,作為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也未能幸免于抑郁癥的折磨并且這種絕望困擾了他一生。雖然林肯能夠預見自己的未來,知道自己會成為最受世人景仰的總統之一,但這絲毫不能減少他的抑郁。抑郁癥是如此之頑固,它甚至可以毫無阻攔地闖入人們的生活,無論這個人擁有怎樣的成就、社會地位、教育水平、財富、宗教信仰或文化。任何人都有患上抑郁癥的可能性。
抑郁癥困擾世人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著作中就曾有人提及抑郁癥患者,這些抑郁癥患者中有很多是歷史名人,包括國家元首、藝術家、作家、神職人員和科學家,當然,還有普通人。然而,幸運的是林肯最終走出了抑郁的狀態,否則我們也不會看到后來名垂青史的一位偉大總統了。
智慧點睛
對于有抑郁心態的人,所有這些憐憫都不能穿透那堵把自己和世人隔開的墻壁。在這封閉的墻內,人不僅拒絕別人哪怕是極微小的幫助,而且還用各種方式來懲罰自己。在抑郁這座牢獄里,擁有抑郁心態的人同時充當了雙重角色:受難的囚犯和殘酷的罪人。正是這種特殊的心理屏障——“隔離”把抑郁感和通常的不愉快感區別了開來。盡管在抑郁的牢獄里你是孤獨的,但抑郁也不單純是孤獨感,它還是一種隔離,這種隔離改變了你對周圍環境的正常感覺。
抑郁被稱為“心靈流感”。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普遍情緒,抑郁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而且較長時間的抑郁會讓人悲觀失望、心智喪失、`精力衰竭、行動緩慢。患了抑郁癥的人長期生活在陰影中無力自拔,只有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走出抑郁的陰霾,重見燦爛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