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Vogue中文版采訪我,要我談談張愛玲的時尚,我無言以對。張愛玲是我喜歡的作家,但她在我心目中,遠遠不屬于時尚。且以她的個性、處世,她也根本不屑與時尚沾邊。
雖出身貴族,但到少女時期已家道沒落,父母離異,這樣的生活陰影很影響張愛玲的個性。用現今時興的所謂“小資”來形容張愛玲,是對張愛玲大大的貶低。如果一定要用一個階層專用名詞來套張愛玲,那張愛玲遠不是“小資”,而是“貴族”。然而眾所周知,在工業化時代,包括中國在內,貴族都是落寞的,而且是不富有的,但他們永遠是自負和驕傲的。貴族,是不屑追逐時尚的。
80年代一次偶然機會,我母親很平靜地拿起我新買的張愛玲的《傳奇》,淡淡地說了一句:“哦,張愛玲,她與我在圣約翰是同學。”
“哎喲,媽,你與張愛玲是同學,你怎么一點也不激動?”
“這有啥好激動的?”
而在張愛玲眼中,那批打扮時尚衣著考究的女同學都是暴發戶之后,她不屑與之為伍,更何況她有一個正宗皇室血統又洋派的姑姑。張愛玲熱衷穿前清遺老遺少的服式,除個性之外,是否也因為,那個時代正是張家的流金歲月?
張愛玲之所以被她的同學們記住,不是因為她的小說——當時受教會學校教育的那一代女孩子更熱衷看英文原版小說——而是在一次公布的英語考試中,她考了第一。這是一種類似現在的托福式的選擇題,很容易做錯。據母親回憶,似有好久沒有人考到張愛玲的考分,是否滿分不記得。分數榜張貼出來后,大家打聽誰是張愛玲,方知道就是那個拒人千里之外、衣著出位古怪的女同學。
至于她的喝紅茶、吃西點,這些只是當時生活質量達到一定層次的比較西化的上海人極普通的生活習慣,算不上什么時尚。眾多張迷愛屋及烏,總想將心目中的偶像打扮得艷光四溢,恰恰張愛玲只有冷光,沒有艷光。最能體現貴族身份的其實不是在其鐘鳴鼎食的盛世,倒在其家道變故仍自然散發出那對已養成的生活方式的執著及追求。
都講,貴族之血是藍色的。所以講,張愛玲的色調是冷色的、低調的、我行我素的。
上一篇:從搖滾先鋒到滄桑慈父的蛻變
下一篇:梁實秋的“釘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