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賽寧生在鄉村,是大自然賜予他靈感,哺育他成為詩人。幼時同舅舅夜牧,到河畔飲馬。月光灑下一片銀輝,月亮靜靜浮在水面。馬兒飲水時像要將水中月吞下,而月兒又從馬嘴里滑出……看到這幅神奇畫面,他高興得跳起來,后來便寫出“馬兒將月亮一飲而盡”的詩句。
葉賽寧從師范學校畢業后,來到首都彼得堡。在布洛克等名家的提攜下,他的詩陸續見諸報端,成為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
1916年世界大戰,葉賽寧應征入伍。上級讓他寫歌頌沙皇的詩,正如他所言:“我的心不會說謊。”他因不肯從命而受到懲處。二月革命爆發,他脫離軍隊,積極參加革命活動。
1917年葉賽寧同拉伊赫結婚,兩個月后迎來十月革命。他懷著狂喜寫下許多歌頌革命的詩篇。當時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倆同許多年輕人一樣,精神飽滿地工作。這是他最幸福的時期,寫出許多驚人詩句:“天空是一口大鐘,月亮是它的鐘舌。我的母親是祖國,我是布爾什維克。”“舉起粗壯的手臂,摘下太陽當作金色的大鼓。”
葉賽寧歌頌革命,但并不理解無產階級革命的性質。當時蘇維埃政權面臨巨大困難,嚴峻現實粉碎了詩人的浪漫幻想。詩人十分苦惱:“歷史正經歷著一個扼殺活人個性的痛苦年代,正推行著遠非我所想象的那種社會主義。我的心靈疲倦極了,沒有任何語言能表達我此刻的痛苦。”
葉賽寧開始酗酒,甚至打架斗毆。拉伊赫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他。
1921年飲譽全歐的舞蹈家鄧肯來莫斯科創辦舞蹈學校。葉賽寧慕名前去拜訪,兩人一見鐘情。
1922年新婚的葉賽寧和鄧肯飛抵柏林。不久兩人之間產生裂痕。感情易變,是葉賽寧的致命弱點。他曾狂熱愛過鄧肯,可是共同生活后,這位迷人的舞蹈女神在他眼里逐漸失去魅力。不久便結束了同她的羅曼史。
在異國,葉賽寧的思鄉之情卻與日俱增,他拼命喝酒,以酒澆愁。在巴黎他出版了一部詩集,并構思詩劇《惡棍的國度》,創作這部詩劇的動機是參觀了紐約交易所產生的。
回國后,葉賽寧通過西方社會同蘇聯的對比,激發了愛國主義熱情:“只有在國外我才徹底明白這個道理,為把世界從絕望的市儈風氣中拯救出來,俄國革命做出了多么偉大的貢獻。”
出國旅行成了葉賽寧思想轉變的重要契機。一度沉淪的詩人從精神危機中得到解脫,開始悔恨過去的放蕩:“在藍空飛翔時,親愛的小鳥,請轉告父老們,說我已不再墮落。”
1924年,葉賽寧創作了一系列書信體抒情詩,有《給母親的信》、《給一位女子的信》等。運用書信體裁,真誠坦率地傾訴衷腸—這是葉賽寧的創舉。
《給一位女子的信》是致拉伊赫的。拉伊赫帶著孩子嫁給著名導演梅耶荷德。葉賽寧非常懷念她和那雙可愛的兒女,他悔恨交加,經常默默流淚。在這首詩中,他寫出自己今日的新生,并對前妻充滿真摯的祝愿。真誠是葉賽寧的最大特點。阿·托爾斯泰稱贊他的詩“像用雙手從心中捧出撒向四處的一顆顆珍珠”。
的確,他總是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將自己的一切感受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甚至連一些無人知曉的個人隱私也坦率地公之于世,然而不幸的是他的一片真情沒有得到一些人的諒解,他們認定他是個酒鬼、流氓和頹廢派。
1925年葉賽寧寫了一組以冬為背景的詩,這是他的絕筆作。一次酒醉,他侮辱了某大人物,對方揚言要起訴。妹妹勸他住進醫院,因病人可不受審,他只好同意。
住院不久他便擅自離開,帶著全部手稿、書籍和對新生活的計劃遷往列寧格勒。幾天后,在一次抑郁癥發作時,年輕才子自縊身亡。也有人說詩人不是自殺而是他殺,其死因仍是個謎。
上一篇:錢父人前不教子
下一篇:別把臉皮厚不當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