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并不被眾人看好,他的相貌曾被視為他演藝生涯的缺憾,過于帥氣的面容似乎成了一種原罪,人們談論他時,很愿意忽略他的演技和努力。和相貌原罪配套的,還有他的性格問題,他永遠面帶笑容,永遠善良溫厚——我曾在一個頒獎現場見到他,和那些走下舞臺就收斂笑容的明星不一樣的是,即便在休息室,在無人注意的時刻,他依然面帶微笑長達半個小時,笑容像是長在他臉上,是他皮膚的一部分。
這種性格,被視為他縱橫娛樂圈的最大障礙,不僅因為,這是一個非常的領地,更因為,銀幕需要的是一種非常的性格,影評人談論他時,總覺得他“不夠”,他欠缺偉大演員的戾氣、深邃、瘋魔勁。
自然要去尋找所謂端倪,所謂印跡。最終我們看到的是相貌、運氣之外的東西。趙薇宣傳新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黃曉明拄著雙拐出現,他和她的友誼,被人們概括為“有一種友情,叫趙薇黃曉明”;接受柏邦妮采訪,他給她的印象是,和人說話的時候,總是專注地盯著對方,談話中間,非常注意對方的情緒和細節——例如電話的響動,告別之后,他一直目送對方走到很遠。在談話中,他談到自己更愿意看見別人的長處與優點,因為“見好”是一種能力,“我覺得能見好的人,是感性的人,是藝術家。能見壞的人,是理智的人,是企業家。既能見好,又能見壞的人,兼具感性和理性,是領袖,是政治家”。
好得不尋常,溫和得有點妖異,而保持這種“好”的場所,是一個詭異迷離的名利圈。這是他佇立在我們視野里的原因還是答案?我們無從辨別。但顯然,在重重的因果迷霧中,在荒莽人世間,他在無數選擇中,選擇了“見好”,而這個世界也以“見好”予以回報。
上一篇:蕭紅:我以我筆對抗孤獨
下一篇:從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