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所謂的天才看上去都像是瘋子或者偏執狂很多人把他們作為偶像,卻沒能學到他們成功的真諦:那就是藏在他們粗糙外表下對用戶需求和產品細節的細膩思考。”茅侃侃說道
“浮云,都是浮云。”和成名時一樣,茅侃侃這位“混世魔娃”盡管已經快奔三了,依然還是口無遮攔。但回頭看看2D05年那個總投資3億的真人實景游戲項目Maiov,以及因此而將初中文憑的他迅速捧為青年偶像的媒體熱潮,其實真的挺“浮云”的。
絕大多數人都希望出名、希望被關注,外向的茅侃侃更不例外,“當時感覺非常好,沒有任何準備一切就突如其來,莫名其妙就有了,就被炒成那樣了,但現在想想沒什么意義”。
沉寂下來,這兩年他還用業余時間寫了兩本書,教那些資歷尚淺的同齡人要“像戀愛一樣愛工作”,告訴那些同樣有創業沖動的年輕人,創業就是“去西天取經”。
“創業的道路就像唐僧爺爺西天取經一樣,歷經千難萬險,八十一難只多不少!我的成功不可復制,但是我的失敗你卻可以借鑒”《在那西天取經的路上》里,茅侃侃用特有的、又絮叨又有點貧的“茅式語言”說。
“被創業”的煩惱
同被列入“80后四大創富新貴”的李想評價道,茅侃侃是個天才型的人,但是他很難把自己層出不窮的天才創意商業化,他需要一個合適的創業伙伴。茅侃侃對自己的評價甚至更清醒。他坦言自己并不適合創業,更適合做個“高級打工仔”,貌似有點小偏執。當年創辦時代美兆也只是“事兒趕事兒”的“被創業”。他自動戳破了曾經為他帶來無數關注的“兩小時撬動3億”的融資神話:“如果真拿到3個億,你們就只能在看守所或者經濟犯罪紀錄片里見到我了”。
他也不諱言時代美兆終歸失敗的原因,除了之前已審批通過的場地被用于奧運場館停車場的不可抗力,還有他在設計產品時的技術主導型思維,輕視了“伺候用戶”的重要性,以及他靈氣有余、耐性不足的脾氣秉性。
在他看來,創業的成功如同意外懷孕般偶然且無可復制。比起成功者的經驗,他更喜歡看失敗者是如何掉進坑里的,也樂意把自己掉坑里再爬起來的經驗——和盤托出,以警示后來者。因為,“從坑上跨過去的經驗很難借鑒,怎么繞著坑走才是最有學習價值的”。
茅侃侃熱衷的還是技術和開發。雖說他在22歲前,就把技術、銷售、管理、包裝和推廣摸了個遍,但直到今天才明白自己天生就是做開發的,完全做不了營銷的事。他說:“能噴、愛玩和能把東西賣出去是兩碼事。”
熱鬧過一陣的Majoy官網早關了,實景游戲沒搞成,反倒成了設備供應商。技術研發初期畢竟做完了,就有激光槍部分產品可以銷售,于是就開始去賣所謂真人CS的東西。媒體那陣的炒作幫過小忙,茅侃侃每天接到100多個加盟電話,但便宜了加盟商,比如沈陽一個老板,免費的廣告效應,讓他幾年來賣了幾萬套設備,而茅侃侃公司的設備由于成本過高,只出手幾千套。
回想起來,茅侃侃認為自己是“被創業”,向往給人打工的生活。“我高中退學后就工作了,一直是起床后別人給我發錢,感覺挺好的;這幾年一起床我給別人發錢,特別痛苦。”
適時裝孫子,不做真孫子
在尋找投資人的漫漫征途上,茅侃侃總結自己成功“找錢”的經驗就是,“任何一個不想裝孫子的創業者都不是一個好創業者。”縱使你身懷絕技志向遠大,在好運來臨之前,裝孫子都是必經階段。
但裝孫子不是放棄一切做人的底線,而是學會謙卑和尊重。“因為天性使然,每個人在表達自己的創業計劃時,都容易添油加醋,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幾乎所有人的問題,但我們要盡可能克制這個毛病。面對且標投資人,實話實說和真誠是根本的前提。對外吹一些牛,是人之常情、行業規則,然而面對投資人,一定要坦誠相待,這是為了合作的基礎。如果對投資人都藏著掖著,過度包裝,往往不會被人垂青,而且即便暫時騙過去,將來一旦出了閃失,沒人能救得了你。”
“每一個創業者都對自己的未來深信不疑,但是要讓投資人對你有所青睞,最好還是敗敗火,低調才是王道。但是目前在中國,創業者遇到個很尷尬的局面,就是仿照美國的模式,未必在中國將來獲得成功,但是一定是更容易拿到錢,在中國想做所謂純粹的技術創新或者產品應用形式上的創新,一定是拿不到錢的。”
每當茅侃侃跟境外的風險投資機構去講的時候,一定得找到一個國外有的類似的東西做參照,說成“我就是美國或歐洲的X×”才行。因為在西方投資者的眼里,中國還是偏山寨型的創業才可能成功,這是一直愛在技術發展前端琢磨事兒的茅侃侃多年以來無奈的經驗。
“麥霸”的K歌人生
現實里的茅侃侃,是有房有車有錢貪玩卻也能說能練的年輕人。他曾在一次公共論壇上,拉攏潘石屹來摻和自己的真人實景游戲項目,并開玩笑抱怨自己現在還住不上房,“不過,和任志強的國企一樣,他公司有錢和他有錢是兩回事,讓他自己多掏點錢買兩套房試試,還不如普通炒房人呢”。
他平時常常開著輛奧迪A4四處轉悠,但因常在夜店喝大,只好選擇坐車。
茅侃侃的生活中,完全不存在固定的作息,睡起來就帶著大家搞開發,在年底產品需要推出預覽版前加緊干活,并為將來的發展提前儲備一些人力和物力資源。
工作一結束,他就拉著朋友奔向夜店,“特別愛唱K,絕對的麥霸,一屋子的人都不用唱了,光聽我通殺了,民歌我都能唱,但也不能說驕奢淫逸吧,喝酒唱歌而已”。茅侃侃很喜歡VIX,因為上一個談了3年之久的女朋友就是在那認識的。
“婚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和搭幫過日子的事兒,而創業是上到關心公司發展,下到關心員工生活的事,其細致程度和瑣碎程度勝過婚姻。”這是茅侃侃寫在博客上的第一條名言。這其實也是他所出的書《像戀愛一樣工作》中的內容,“摘出來先丟到網上看看會不會挨罵,丟人的話就趕快讓出版社改”。
茅侃侃的確很愛寫書,即便再重要的事,他還是想先把書賣好,“那產品技術門檻太低,不敢說,要不別人又說我瞎忽悠。等著把這書賣好再寫小說,現在寫小說肯定沒人看,大家都等著我說怎么創業怎么戀愛”。
“換句話說,用最高效率爭取到投資,以最佳實踐考慮市場的發展細節,把用戶伺候舒服了,“偏執”到底,才是天才在創業中最需要做的事。”茅侃侃笑著說。
12年的摸打滾爬,在逐漸摸索中,他明白了:創業僅僅有天才是不夠的,僅僅關注把技術和創新做到多牛也是不夠的,真正的關鍵是要從生活中留心用戶需求的細節,設身處地按照他們的習慣來設計產品和服務。
上一篇:“哆啦A夢”之父的夢想
下一篇:宋志剛:讓打倒我的成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