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人家祭過了先人,賜給家丁們一壺酒。家丁們看壺里的酒其實太少,如果每一個人嘗這么一小口,那多沒意思呢,還不如讓一小我喝,讓他喝個利落索性。可是到底讓誰喝呢?有人想了個法子,對大師說:“我看這么辦吧,我們來角逐畫蛇。誰先畫好,壺里的酒就讓給誰喝。”大師都贊成這么辦,就在地上畫起蛇來。有一小我先畫好了,他看到他人還低著腦殼在畫,就說:“你們還沒畫好呀,看吧,我還來得及給蛇添上四只腳哩!”他左手拿起酒壺,右手又在地上畫起來。他還沒把四只腳畫齊,有小我也把蛇畫好了,就搶過他手里的酒壺,幾口把酒喝干了,對他說:“蛇原本沒有腳,你干嘛要給他添四只腳呢?”“弄巧成拙”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這個成語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跟“弄巧成拙”一個樣;想矯飾一下本事,反而把工作弄壞了。故事中的阿誰人就是如許,他已把蛇畫好了,為了添四只腳,反而沒喝到酒。另外一個意思跟“無中生有”相仿,蛇原本沒有腳,硬要給他添上四只腳,這不是過剩的嗎?是以還有人用“蛇足”來比方沒有需要的過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