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掉鏈子】“掉鏈子”用于調侃人們做事情正在興頭上或關鍵時候,突然卡殼做不下去了,導致事情失敗或無法進行。 “掉鏈子”源于北京口語,具有調侃意味。對喜歡玩單車(自行車)的人來說,都知道車行半路掉鏈子的尷尬。假期三五知己輕裝短打,太陽鏡一戴,單車徑上風馳電掣競技,絕對是賞心樂事,大家爭先恐后踩動腳踏,鏈條拉動車輪飛車之時,突然“喀嚓”一聲,腳丫子再也蹬不動了,那沾滿油污的鏈子突然掉將下來,眼見驢友們載著歡聲笑語遠去,自己卻要下來掛鏈條,本來高昂的情緒頓時一落千丈,像泄了氣的皮球。北京的自行車是上百萬人每日上班上學的主要交通工具,對腳下“私家車”掉鏈子的掃興、尷尬、著急、無奈,體會更加深切。于是北京人展開聯想,發明了“掉鏈子”一詞,真是形象之至。
【第2句】:【東扯葫蘆西扯瓢】借喻說話漫無邊際,閑聊天。成語:東 拉西扯。馬烽《劉胡蘭傳》:“二寡婦見胡蘭不給她開收條, 只好坐在板凳上,和那些等著交鞋的婦女,東扯葫蘆西扯瓢 地扯起閑話來了。”
【第3句】:夜里開火車——前頭(途)光明
【第4句】:穿著拖鞋走路——邁不開步
【第5句】:花完了奶奶上午給我的五角錢,下午我又伸手向爸爸要錢了。“你呀,可真是狗頭上頂不住四兩油,這樣亂花錢哪行?”奶奶搖頭嘆氣說。(安徽·宣州)
【第6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釋義:猩猩:猿類,形似人。能言:指經過訓練,可發幾個簡單的音節。猩猩縱然能說話,也還是禽獸本性。例句:鸚鵡能言,不禽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第7句】:暑假里,爺爺帶小明到很遠的親戚家去。臨走時,太陽火辣辣的像個大火球,爺爺卻帶把雨傘,小明感到很奇怪。爺爺說:“晴帶雨傘飽帶飯——有備無患嘛!”(江蘇·響水)
【第8句】:【兩條腿的人不如四條腿的畜生】人的品質或處境不如動 物。馬烽《劉胡蘭傳》:“這像兩條腿的人干的事嗎?簡直是 些四條腿的畜牲!”
【第9句】:趕雞下河——往死里逼
【第10句】:假銀圓買到豬婆肉——個騙一個
【第11句】:【有眼牙人無眼客】(諺)牙人:也叫牙客,舊時集市上貨物買賣的中間人,現稱經紀人。客:外地來當地購物的客商。指生意場上中間人心中有數,采購客商卻不時受騙。
【第12句】:【提得起,放得下】做事干脆,有力量承擔,也有力量完成、 擺脫。類似的:擱得下,放得開。張恨水《啼笑因緣》續集: “大丈夫作事,提得起,放得下,算了,我忘了她了!”
【第13句】:【前人田土后人收】(諺)前輩人開墾或購置田地,后輩人獲得田地的收益。指前人創業,后人繼承,歷來如此。 也作前人田地后人收。 前人田土,后人收留。
【第14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俗語啟示人們只要目標專注,具備鍥而不舍的精神,沒有翻不過去的山頭,沒有辦不成的事情。語出宋代祝穆的《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日:‘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棒。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你磨鐵棒做什么?”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棒這么粗,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棒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到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成就了詩仙之名。
【第15句】:【心跳在口里】(慣)心都快蹦出來了。形容心里非常緊張或害怕。 也作心蹦到嗓子口。 心提到嗓子眼了。 心跳到嗓子眼兒上。
【第16句】:廁所題詩——臭秀才
【第17句】:【兩口子】“兩口子”指夫妻,如“小兩口”、“老兩口”。源出清代。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某縣有個才子叫張繼賢,他與惡少石萬倉之妻曾素箴一見鐘情,后夜夜來往。不料,石萬倉因酗酒過度而亡。石家人懷疑是曾素箴所害,便告到官府里,硬說是“奸婦害本夫”。官府也不問個青紅皂白,就將張繼賢和曾素箴抓進大牢,問成死罪,從府里押解到京城。一個偶然的機會,乾隆皇帝看到了張繼賢的供狀,見文筆不俗,十分驚訝,便親自到獄中,看望張繼賢的相貌,試過了他確實有才,遂起惻隱之心。乾隆下江南時,途經微山湖,逗留過幾天,熟知那里的地理環境,便御批張繼賢發配臥虎口,曾素箴發配黑風口。張、曾二人來到“兩口”之地,依然情不斷、心相連。今天他去黑風口,明天她來臥虎口,你來我往,自由自在,故被人稱為“兩口子”。據說,被稱為夫妻的兩口子,就來源于此。
【第18句】:我一聽到別人吃東西的聲音就饞得直流口水。有一次,我正在做作業,忽然聽到媽媽吃東西“咔咔”地響,連忙跑過去。媽媽見了哭笑不得:“你呀,真是螞蟥聽不得水響。這蘋果我才咬了一口,你就趕來了!”(湖南·長沙)
【第19句】:【 笑破不笑補,笑過不笑改】破了能補,過而能改,會得到諒 解,不會被嘲笑。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不補還行? 笑臟不笑舊,笑破不笑補!”
【第20句】:【篩子喂驢——漏豆】(歇)豆:作牲口飼料的豆類作物的種子,諧“兜”。指財產都揮霍光了,露出窮相。
【第21句】:【哈巴狗】“哈巴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它乖巧、玲利又聽話,能通人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正因如此,有時把巴結上司的人稱為“哈巴狗”,頗為恰當和形象。那么哈巴狗的故鄉在哪里呢?它產自東羅馬,唐代中國史料稱其為“拂菻”。據《舊唐書·高昌傳》載:“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長尺余,性甚慧,能曳馬銜燭,云本出拂菻國。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文中這種聰慧的“拂菻狗”屬于尖嘴絲毛犬,曾經是希臘妓女和羅馬主婦的寵物,而高昌所獻這對“拂菻狗”則成為中國“哈巴狗”的小祖宗。從唐朝起,國內逐漸有人豢養“哈巴狗”,最初一兩百年間,這種時髦而且昂貴的寵物,只限于宮廷喂養。大約在唐朝后期,哈巴狗開始流人民間,隨著哈巴狗一窩一窩地成倍繁殖,后來也進入尋常百姓家。
【第22句】:【矮子群里撥不出將軍】(諺)指從平庸或素質低劣的群體中難以選出優秀的人才。
【第23句】:【三公后,出死狗】(諺)三公:朝廷最高官位的合稱。死狗:借指人群中的敗類。三公的后代,往往出敗類。指養尊處優的環境容易使人墮落。
【第24句】:傳送密件——不可開交
【第25句】:【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諺)筲(sha。):水桶。指不騎馬就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不打水就不會把桶掉到水里。指凡干事情總不免會出差錯。
【第26句】:拔不倒子坐車——充人
【第27句】:【小舢板去撞大船】釋義:小舢板:用槳劃的小船。比喻以弱試強。例句:他們要同陳魷刺作對,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
【第28句】:《三字經》橫著念——人性茍(狗)
【第29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釋義: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陽歷九月初七或初八。處暑時節不見雨,白露到了也枉然。指雨不及時,收成無望。例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看來,今年咱們這七寨溝里的三百多口人得挨餓了。
【第30句】:【毒蛇口中吐蓮花】(慣)蓮花:荷花。比喻陰險毒辣的人偽裝慈善。
【第31句】:【不怕路遠,只怕志短】(諺)比喻只要有志氣,有決心,就不怕艱難困苦。
【第32句】:【攢錢好比針挑土,花錢好比浪淘沙】(諺)攢錢:積蓄錢財。浪淘沙:大浪沖擊沙岸。指積攢錢財像用針挑土一樣艱難緩慢,花費錢財像大浪沖沙一樣容易快速。
【第33句】:捂著耳朵偷鈴鐺——自己騙自己
【第34句】:【相打無好手,相罵無好口】打罵是失去理智的行為。香港 阮朗《蒼天》:“你們可要聽話,吵架不是好事,相打無好手, 相罵無好口,古有明訓,要記住!”
【第35句】:【哪兒不澆油,哪兒不轉】照顧不到即失靈,不能正常工作。 《人妖之間》:“但是哪個單位不請客送禮呢?哪兒不澆油哪 兒不轉,至今還是通用原理嘛。”
【第36句】:【老鴉嫌豬黑】釋義:比喻只知嫌惡別人的缺點毛病,不知自己的缺點毛病也和別人一樣。例句:俗語道:“……老鴉嫌豬黑,烏龜笑鱉跛。”
【第37句】:【順著毛兒摸撫】愛動物(貓狗等),得順著毛。借指遷就 迎合,或利用特點。類似的:跨順毛驢。成語:因勢利導。 西戎《蓋馬棚》:“倔毛驢,順著毛搓,叫干什么都行,要是沖 著他,天王老子也不依!”
【第38句】:【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有權有勢,就能發號施令。清 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三天成殮之后,龍光就自己當 家,正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陸續把些姨娘打發出去, 有給她一百的,有給她八十的,任她自去擇人而事。”
【第39句】:雞毛撣子——凈招灰
【第40句】:背著哈哈鏡走路——不怕后人見笑
【第41句】:【不見了羊,還在羊群里尋】釋義:比喻在哪里丟的就到哪里去找。例句:如今這個老唱凈的又叫成班,說:“不見了羊,還在羊群里尋。我想府上還寄著我的箱籠,領去還弄出戲罷。”
【第42句】:海瑞見皇帝——拼著一死
【第43句】:【高梁稈子架秋千,太軟】釋義:形容人膽小,軟弱。例句:那些不成器的東西,要說搶個東西,抓個人兒嘛,還對付。要說打仗,那可真是高梁稈子架秋千——太軟。
【第44句】:躲過野牛碰上虎——個更比一個兇
【第45句】:小冬的爺爺過去總愛數叨東家長西家短,近來話少多了,小冬問爺爺這是為什么。爺爺嘆口氣說:“唉,今晚脫鞋,不定明早還穿不穿哩,還管那么多閑事干嗎?”(河南·方城)
【第46句】:【船到橋,直苗苗】(諺)指船行到橋頭,船身自會直直地隨著水流通過。比喻凡事用不著心急,事到臨頭,自會有解決的辦法。 也作船到橋頭自會直。 船到江心自會直。 船到灣頭自然直。
【第47句】:張大娘雖然說話刻薄,卻樂于助人,大伙兒都說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冷面子熱心腸”。(貴州·金沙)
【第48句】:【豁唇騾子賣了個驢價錢——吃虧就在嘴頭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著裂開。指入吃虧是因說話不注意。
【第49句】:【貞潔女子街上走,板壁縫里出妖精】(諺)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貞潔女性,尋歡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貞潔,并不在于是否在公眾場合露臉。
【第50句】:麥忙假里的一天,我幫媽媽去收割小麥。媽媽對我和姐姐說:“快點干啊,緊收的莊稼,水中的買賣。”(注:怕陰雨天麥子發霉生芽。)(河南·商丘)
【第51句】:早上,媽媽叫我起床,我求媽媽讓我再睡一會兒,媽媽嘆口氣說:“瞌睡沒本,越睡越狠。”(甘肅·臨夏)
【第52句】:山鷹的眼睛——尖銳
【第53句】:拉磨的驢——瞎轉
【第54句】:【礅葫蘆摔瓢】釋義:礅:把東西重重地放下。指人心中不滿,摔摔打打,拿器物出氣。例句:兒子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知道想媳婦,老子沒給他說個來,墩(礅)葫蘆摔瓢,總是不好出氣,當爸爸的心里過不去呀!
【第55句】:【燕子含泥壘大窩】釋義:比喻積少成多。例句:“咱們不是正缺柴嗎,咱就要求上山打柴:咱的竹杠都是些空大竹,可以把竹節打空,裝上米,帶上山去。這么著人多點,次數多點,‘燕子含泥壘大窩’,就能把糧運上去。”
【第56句】:閨女穿著奶奶的鞋——老樣子
【第57句】:【張家長,李家短】“張家長,李家短”這一俗語意思是特指那些喜歡說閑話的人。與張家李家并無關連,如同張冠李戴、張三李四一樣,都是一種借代。但在源頭上與張家李家并不是一點瓜葛也沒有,“張家長,李家短”就源自張獻忠與李自成。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后,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雙雄并峙,互爭雄長。在民間流傳有“張家長,李家短”的俗語,張獻忠為此很欣喜,認為這句話是在說自己的實力很強大,能長久。李家的戰斗力不行,是短命的,預示著自己必將戰勝李自成,取代明朝坐上皇帝寶座,因而樂不可支。其實這只是張獻忠的一廂情愿罷了。歷史便是最好的證明,事實上張家李家都不長,張獻忠一天皇帝也沒做上,李自成只做了四十多天的皇帝。
【第58句】:班主任老師常說:“學習要一步一個腳印,知識才會牢固,不要‘雨下地皮濕,風吹塵又起’。”(江蘇·鹽城)
【第59句】:殺雞割破膽——自找苦吃
【第60句】:【硬叫掙死牛,不叫打住車】(諺)遇到難行的路,寧可把拉車的牛掙死,也不能讓車停住。比喻在關鍵時刻,寧可人作出犧牲,也不能讓事業受損。
【第61句】:【 吹喇叭,拾轎子】當吹鼓手、轎夫。指捧場,制造輿論。 語序亦可換置。成語:鳴鑼開道。《天怒》:“報紙登的是大 款、歌星、企業家、私人老板,電視也是如此,全給他們抬轎 子,吹喇叭,這是不正常的。”
【第62句】:借靈堂哭自己——另有傷心事兒
【第63句】:【打著燈籠也難找】釋義:形容極好或少有,難找到。“難找”又作“難尋”、“碰不著”、“尋不到”、“沒地方找”、“沒處找去”、“找不著”等。例句:我就會對她說:“丫頭!這樣好心腸的小伙子,打著燈籠也難找,他越是冷淡你,你越該熱他。丫頭!你就跟定了這個小伙子吧!沒錯!”
【第64句】:【 怕跌跤,先躺倒】形容沒有信心,預先認輸。或說:怕打 倒,先臥倒。秦兆陽《說媒》:“不如干脆把樹花嫁給本村一 個窮癟了的老實光棍漢,鬧平分時他可以當防空洞,平分以 后他可以幫助她家干活,女兒也有了終身依靠,正是一舉三 得。這正像俗話說的:怕摔跤先躺倒。”
【第65句】:【打皮科兒】(慣)指開玩笑,逗笑。
【第66句】:【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你活我死。此 為省略式.進一步的省略式為:“不是你(他),就是我”,意即 拼命。成語:不共戴天。蕭軍《八月的鄉村》:“這年頭非干 不行。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 兇!”
【第67句】:鍘刀剃禿頭——拿腦袋開玩笑
【第68句】:【要就掏出心來,要就拿出刀來】謂愛憎分明。古華《金葉木 蘭》:“我們瑤家自來弱小,但很少向惡人低頭。有旬老話 講:要就掏出心來,要就拿出刀來!”
【第69句】:【獅舞三趟無人看,話說三遍沒人聽】(諺)三:泛指多數。重復多次舞獅,就沒人愛看;重復多次說話,就沒人愛聽。指說話沒有新意,一味重復,必定惹人膩煩。
【第70句】:【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諺)未為:不算,算不上。指人世間安定快樂的生活遠比黃金更寶貴。 也作“休道黃金貴,安樂價更高”。
【第71句】:【臘月天賣涼粉——不趕個時候】(歇)涼粉:一種用綠豆粉等制作的涼拌食品,一般在夏季食用。指某人、某事物或某種現象出現的時間不適宜。
【第72句】:【看棋只看車馬炮——不識相】(歇)相:本指象棋的棋子“相”(或“象”),轉指相貌、姿態。指不會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第73句】:【休道黃金貴,安樂價更高】見“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第74句】:【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釋義:比喻一天不如一天,事情向壞的方面發展。例句:風里雨里,酸甜苦辣,這些年總算熬過來了,孩子也大了,自己也老了,還有一身病,真像人家說的那樣: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
【第75句】:【官大不壓鄉鄰】(諺)指官位再高,回到故鄉也不宜在鄉親面前擺官的架子,要官的威風。 也作“官大青樹林,不壓鄉里”。
【第76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釋義:比喻人的個性不同。例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就像天底下沒有相同的樹子,也沒有一模一樣的人。
【第77句】:羊群里跑出頭驢來——哪里來的野種
【第78句】:【一淵不兩蛟】(諺)淵:深潭。 蛟:蛟龍。一潭深水中,不能同時容得兩條蛟龍。比喻在同一處地域里,不能同時并立兩個實力相當的人物或集團。
【第79句】:【貓不急不上樹,兔不急不咬人】釋義:急:急迫,發急。比喻人在緊急的情況下會做出冒險的事來。參見“人急懸梁,狗急跳墻”。例句:他也有點底虛,白斌是個無賴,貓不急不上樹,兔不急不咬人。真要是捅火了他,也是不好招架的。
【第80句】:【頭上長角,身上長刺】長角,好斗。長刺,碰不得。指在十 年動亂中專事打砸搶的一些青年人。劉心武《班主任》:“不 要僅僅注意到“四人幫”培養出了一小撮頭上長角、渾身長 刺的張鐵生式丑類,還要注意到,有多少宋寶琦式的畸形兒 已經出現!”
【第81句】:皇糧國稅——免不得
【第82句】:公雞下蛋馬長角——幻想
【第83句】:魚兒得水,鳥兒投林——有了自由
【第84句】:【老樹枝,轉不過彎來】釋義:比喻執迷不悟。例句:咱老孫頭是老樹枝,轉不過彎來,還跟高國權挨肩兒打唧唧。傻狗不識臭,不曉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第85句】:【好戲在后頭/有好戲看】戲曲演出,一場有好幾出戲,常將 好戲排在后面,以穩住觀眾。謂事情剛開頭,還沒有結束, 熱鬧或麻煩的事情還在后面。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 “你先別打退堂鼓。不信,你就走著瞧,咱這個家,好戲還在 后頭呢!”
【第86句】:會計的表格——道道不少
【第87句】:【吃大鍋飯】(慣)比喻實行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不管干得如何,報酬、待遇都一樣。
【第88句】:我和好友小敏吵了一架,從此誰也不理誰了。這件事被媽媽知道了,媽媽對我說:“珠寶不如好友,金銀不如知己;萬兩黃金好買,一個知己難得。做人要心胸寬闊,待友要熱情誠懇。去和小敏和好吧!”(寧夏·固原)
【第89句】:好花插在牛屎上——不合身份;不配
【第90句】:一天,村里來個賣葡萄的,要價一元錢一斤,大家嫌貴,可他卻說:“一元錢,不算多,買不著汽車和摩托;兩元錢,不算貴,拉不回冰箱和冰柜。”(河北·黃驊)
【第91句】:【東西】“東西”合成一個詞的時候,“東西”非東非西,它指的是物品。來源于朱熹與他人對話的一段妙語。在南宋,朱熹和盛溫如都是大學問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溫如,正巧在街頭相遇。朱熹見他手里提一只新編的竹籃,便隨口問道:“拿這籃子去干什么?”盛溫如回答道:“去買東西。”朱熹聽后便開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為己任,為何不買‘南北’,只買‘東西’呢?” 盛溫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和火我這竹籃是不能盛的。而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木和金裝在籃里卻不要緊,所以,我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啊!” 盛溫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說,解釋了買“東西”的道理,從此傳開,“東西”一詞使用至今。
【第92句】:鬼曬太陽——無影無蹤
【第93句】:【火車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諺)火車不是靠人推著跑的,牛皮不是靠人吹著漲的。指大話、空話無用,有真本領、干出成績來才能使人信服。 也作“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
【第94句】:【樹正不怕月影斜】(諺)比喻自身行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語的惡意中傷。 也作樹正何愁月影斜。 樹正不怕影子斜。
【第95句】:我玩了半天,手很臟,就對奶奶說:“奶奶,幫我洗洗手。”奶奶說:“真是啊,好手好腿,不如一個好嘴。”(河南·開封)
【第96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諺)指扁擔是個寶,靠它能維持一生生計。
【第97句】:【無風就下雨】(慣)比喻沒有任何先兆,事情就發生了。也比喻不告知對方,就采取行動。
【第98句】:閻王打判官——鬼打鬼
【第99句】:老鼠抬轎子——擔當不起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適合當個性文案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