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為個虱子燒個襖】(慣)虱子:昆蟲,常寄生在人和家畜身上,吸食血液,能傳染斑疹傷寒和回歸熱等疾病。襖:有夾里的上衣。為了捉衣服上的虱子,把衣服也燒掉了。 比喻為了小事而造成重大損失。
【第2句】:【夜里想得千條路,早上起來還是磨豆腐】無法改變處境。 磨豆腐,亦可改用其他詞語。相關的:今年發著來年恨,來 年還是掏大糞/今年盼著來年好,來年褲子改成襖。成語: 終成泡影。李英儒《還我河山》:“媽也是要強要樣的人,可 惜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燈花紙還薄。我什么都想過,夜想 千條路,早晨起來還是洗衣服。”
【第3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釋義:比喻各人有各人的愛好。例句:常言:“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大干世界,盡管人們的喜愛各不相同,但卻很難想象哪一個人會喜歡“失敗”。
【第4句】:【踩在一個鼓點兒上】(慣)比喻想法一樣,步調一致。
【第5句】:鍋爐上燒足氣的壓力表——直線上升
【第6句】:3月8日那天,爸爸送了一束玫瑰花給媽媽。媽媽像小孩子似的高興得不得了,但她立即不安地問道:“這束花該能買好些菜了吧?”爸爸笑了:“你呀——就好像一個在臺上表演的模特兒,大家正欣賞得起勁時,你卻打了一個噴嚏!再雅再浪漫的事經過你,都變成柴米油鹽了!”(重慶·南川)
【第7句】:【吃閉門羹】(慣)比喻前去拜訪卻被人拒之門外。
【第8句】:【行得春風有夏雨】(諺)指刮過了春風,才會有夏天的雨水。常比喻人情往來,有所施然后才望有所報。 也作行得春風,指望夏雨。 行春風,收夏雨。
【第9句】:眉毛上吊豬膽——苦在眼前前
【第10句】:【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諺)相隔千里,民風就不相同;相隔百里,習俗就不一樣。指地域不同,民風民俗就互不相同。
【第11句】:【讓禮一寸,得禮一尺】(諺)對別人有一寸的禮讓,就會得到別人十倍的回報。指待人處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會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第12句】:【吃哪行飯,說哪行話】(諺)行(hang):行業。在哪個行業中營生的人,說起話來總離不開那個行業的話題。指人的言談舉止總帶著自身行業的烙印。
【第13句】:【解手】把大小便說成“解手”,這里一定有文章。據《明史》、《文獻通考》等書記載,元朝末年,朝政腐敗,兵燹連年,民不聊生,中原江淮一帶,人們顛沛流離,饑餓死亡者十占六七,大片土地撂荒。為恢復中原經濟,明初官府在山西洪洞廣濟寺設局駐員,征召當地居民,遷徙至冀、魯、豫、蘇、皖、北京一帶。廣濟寺有一棵大槐樹,隱蔽數畝,移民行前紛紛指樹為記,含淚告別故鄉。遷民是強制性的,人們故土難離,用各種方法進行反抗,官兵怕人們半路上逃跑,就把他們雙手捆起來,幾十個人連在一條繩子上,一人要動,牽動全體。這樣,無論是白天行路還是晚上睡覺,如果有人要大小便,就得懇求解差把繩子解開。起初,話說的比較完整:“請大人把我的手解開,我要大(小)便。”后來逐漸簡化,先是說“給我解手”,最后干脆只說“解手”,解差也心領神會,彼此配合默契。到了新的住地,人們開始了新的生活。但“解手”的事在人們頭腦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由于說順了口,甚至比“拉屎、撒尿”好聽一些,所以“解手”一詞就成了人們大、小便的代用詞了。
【第14句】:【鴨子的足板兒——一聯兒的】(歇)本指鴨子的腳趾連成一片,轉指人與人關系密切,聯合在一起。
【第15句】:【叫人不蝕本,舌上打個滾】(諺)蝕本:賠本。稱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損失不了什么,只不過動動舌頭就是了。指見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損失,又能有益于人際交往。 也作“喊人不費本,舌頭打個滾”。 喊人:稱呼人。
【第16句】:【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動手,事情就好辦。成語:眾志成 城。《北京日報》(1982,9,21):“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每 個省市企業、單位,都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為將來的經濟振 興打好基礎,我們的前進步伐就會快多啦!”
【第17句】:【渾身是藝難遮冷,滿腹文章不療饑】(慣)指人雖有才華,卻不能養活自己。
【第18句】:【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慣)指沒犯大錯誤,但小錯常犯。
【第19句】:【水豆腐——不經打】(歇)打:本指拍打,轉指打擊。形容虛弱,經不住打擊。
【第20句】:【老鼠鉆到風箱里——兩頭受氣】(歇)受氣:本指受氣流的擠壓,轉指遭受指責、欺壓。指兩方面都受到指責或遭到欺壓。 也作老鼠落在風箱里——兩頭受氣。 老鼠入風箱——兩頭受氣。 耗子鉆風箱——兩頭受氣。
【第21句】:姑姑的兒子來到我家,每逢吃飯總要與我弟弟占桌子搶板凳,爭碗奪勺。爺爺笑著說:“你倆是反貼門神不對臉,一個槽上拴不住倆叫驢啊!”(河南·汝南)
【第22句】:【按定坐盤星】(慣)坐盤星:秤桿上的第一顆星,是秤砣和秤盤呈平衡狀態時秤砣的懸點。比喻拿定主意。
【第23句】:【肉炒熟,人吵生】(諺)肉越炒越熟爛,人越吵越陌生。指人與人之間,貴在相互體諒,最忌稍有不和,便吵吵鬧鬧。
【第24句】:一個雨后的早晨,我走出屋門一看,外面霧蒙蒙的一片,兩米外的東西就看不清。“呀,好大的霧啊!看來今天又要下雨了。”我剛說完,就聽媽媽說:“誰說今天要下雨了?早晨濃霧天,晌午曬死獾。天黃才有雨!”(山東·棗莊)
【第25句】:【光吃炒豆不炸鍋】(慣)比喻光得好處,不付出代價。
【第26句】:【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濕的鞋】見“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第27句】:早晨,我穿好短衣短褲,準備到地里去拾麥子,媽媽卻叫我穿長衣長褲。我說:“麥熟天還穿那么厚?”媽媽說:“莊稼佬兒,不離襖兒。三伏天還凍壞剛出生的小娃娃,寒著呢!”(河南·中牟)
【第28句】:【不管三七二十一】(慣)1指不顧一切。2指不問是非曲直。 也作不問三七二十一。 不分三七二十一。 管他三七二十一。
【第29句】:十天跑完萬里長城——一日千里
【第30句】:【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釋義:做事要睜只眼閉只眼,不可太認真。例句:“……常言說得好:‘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這件事,皇兒你的度量和明智,真還不及皇貴妃喲!”
【第31句】:快考試了,我還有大半本書沒復習。奶奶見了,對我說:“樹高扎根深,根深葉才茂;基礎打得牢,學問攀得高。你正上五年級,一定要刻苦,為將來的學習打基礎啊!”(山西·晉城)
【第32句】:狗吃燙芋頭——吞不下,舍不得
【第33句】:老鼠做道場——哪有正經
【第34句】:【聾子的耳朵——擺設】(歇)擺設:用來裝飾點綴的東西。指人或物形同虛設,沒有實際作用或價值。 也作聾子的耳朵——樣子貨。 聾子的耳朵——擺個樣子。 聾子的耳朵——配相的。
【第35句】:【得理不讓人】釋義:只要有理,就不退讓。形容不好惹,太過分。例句:“哎,梁斗,你也別得理不讓人了!”
【第36句】:【挖好肉,補爛瘡】(慣)比喻用有害的辦法臨時解救危急。
【第37句】:驚蟄后的蜈蚣——越來越毒
【第38句】:我問奶奶在人很多的場合下,想放屁又不敢,該怎么辦。奶奶笑了笑說:“有屁你就放。屁是武郎神,不放憋死人。”(河南·博愛)
【第39句】:這幾年,我家漸漸富起來。奶奶喜滋滋地念叨:“吃大鍋飯時,咱這兒房子破,地皮薄,耗子進家要挨餓;現如今,可是倉不漏底,房不漏雨,鞋不夾腳,衣能遮體。吃不愁,喝不愁,‘大哥大’懷里摟,日子是越過越有甜頭啊!”(安徽·蕭縣)
【第40句】:【慣子不孝】(諺)嬌慣的子女不會孝敬父母。指對下一代不能放任與縱容。
【第41句】:【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刀把子親】(諺)藝:專指習武行。刀把子:習武人手握的刀柄。指人和人即使不熟,但只要同是習武的,便會使人親熱起來。也泛指只要是同行,就有同情心。 也作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刀柄親。 人不親藝親,藝不親祖師爺親。祖師爺:創建武藝行的鼻祖。
【第42句】:【 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以相同的方法來對待。清代《紅樓 夢》:“這個正好,就叫做‘巧姐兒’好。這個叫做以毒攻毒, 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依我這名字,必然長命百歲。”
【第43句】:【嘴里念彌陀,心里賽毒蛇】(慣)彌陀:即阿彌陀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念的佛號,表示祈禱或感謝神靈。指人嘴上說的是慈悲的話,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44句】:【把死人說活了】善于說話。死人,也說:木頭人。馬烽 《劉胡蘭傳》:“咳,你這兩片嘴呀!真能把死人說活。”
【第45句】:【報喜不報憂】只說好的,不說壞的。臺灣瓊瑤《人在天 涯》:“留學生的習慣,報喜不報憂,他不肯告訴家里,也不肯 找大使館幫忙,那時候,只有我和憶華在照顧他。”
【第46句】:【蛇入竹簡——曲性猶在】(歇)曲性:彎曲的本性。本指蛇爬行時總是身體彎曲前進,轉指人的壞本性還在,改變不了。
【第47句】:墻上畫的美人兒——你愛她不愛
【第48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釋義:長期生活在外,最后總希望回到家鄉。例句:“常言道,樹高干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不大;若還長大了,少不得尋根問蒂,怕不認我做外公么?”
【第49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諺)囤:盛放糧食的器具。指節約糧食,要在糧滿囤的時候節省,不可等到囤中存糧快見底的時候。泛指一切財物的節約貴在平時。 也作“囤尖省才是省,囤底省一場空”。
【第50句】:【張和尚的帽子,抓給李和尚戴】釋義: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張冠李戴。例句:你老東西聽明白:那是竹子錢!我賣竹子給你們紙廠的錢!莫張和尚的帽子,抓給李和尚戴!
【第51句】:【孔夫子打呵欠——滿嘴文氣】(歇)指說話文縐縐的,書生氣十足。常含責罵或譏諷意味。
【第52句】:【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釋義:比喻無能為力,白著急,沒有辦法。例句;到時候棉花種瞎了,錢花了,人工白貼了不用說,別的莊稼也誤了種,打不下糧,賠了錢,社員們鬧意見,誰負責?還不是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
【第53句】:【下雨往屋里跑——淋不到】(歇)淋:諧“輪”。指輪不到。
【第54句】:【刑傷過犯,終身之玷】(諺)玷(dian):玉上的斑點。指人一旦觸犯法律,受到刑法的制裁,就成了終身洗刷不凈的污點。
【第55句】:電視電話——耳聞目睹
【第56句】:【沒有打著蛇,倒讓蛇咬了一口】(慣)比喻沒能懲罰對方,自己反倒受了傷害。
【第57句】:三叔看到村里一些人靠投機取巧發了財,心里也癢癢的。爸爸勸他說:“莫怨自己窮,窮要窮得干凈;莫羨他人富,富要富得磊落。”(河南·扶溝)
【第58句】:【吹牛皮不貼印花】釋義:比喻說大話不費力,不花錢。例句:嫂子說:哼!說兩句大話壯壯膽吧!吹牛皮不貼印花,你能考上,我頭朝下走三年!
【第59句】:我問奶奶:“解放前咱們村窮,解放這么多年為什么還窮啊?”奶奶說:“那時候,窮是受地主老財的壓迫;這時候,窮是生孩子太多。你看家家戶戶的小孩,都像那秋葫蘆晚瓜,一嘟嚕倆仨。”(河南·上蔡)
【第60句】:【兩雄不俱立】(諺)兩雄:兩方都是強有力者。俱立:并立,同時存在。指勢均力敵的兩方強者,不能同時存在,總有一方吞掉另一方。 也作兩雄不并立,兩賢不并世。 二虎不能同山,兩雄不能并立。
【第61句】:媽媽給哥哥買了一條褲子,我一看嚷嚷著也要媽媽給我買一條。媽媽說:“人家打鑼,你跟著拍镲,凈湊熱鬧。”(海南·萬寧)
【第62句】:【國有王法,廟有清規】(諺)王法:國家設置的法律。清規:寺廟里處罰犯規者的條文。指國家有大法,寺廟有清規,都必須依照執行。
【第63句】:【奶媽抱的孩子,是人家的】只是經手,不屬于自己。《劇 本》(1986,6):“兄弟,怎么樣?這把土兒還沒攥熱乎兒,就 奶媽子抱孩兒,人家的啦!”
【第64句】:【孩子哭了,抱給他媽】事情由主管者處理。尤鳳偉《中國 一九五七》:“不交待立刻去向隊長匯報,孩兒哭抱給他娘。” 好漢作事好漢當自己做事承擔全部責任。馬烽西戎 《呂梁英雄傳》:“好漢作事好漢當,決不連累你們。”
【第65句】:【 發一回水,澄一層泥】大水過后,沉淀的泥土可以肥田。 比喻經過事變,會增長見識。劉彥林《春風得意》:“發一回 水,澄一次泥.經一回事,長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真 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66句】:【真理越辯越明】(諺)指真理不怕辯論,越辯論越明白清楚。
【第67句】:害了芝麻打跟斗——碰到茬子上了
【第68句】:晚上,做完作業我感到有點餓,就跟媽媽要求到外面買點好吃的。媽媽說:“外面很冷,穿厚點兒。”我說:“沒事兒。”媽媽笑著說:“為了嘴饞,不怕受寒。”(河南·衛輝)
【第69句】:【拿斧的得柴火,張網的得魚蝦】(諺)手里有斧,就能砍得柴火;河里張網,就能撈到魚蝦。指在哪方面投入,就會在哪方面得到回報。
【第70句】:老奶奶的針線筐——雜七雜八
【第71句】:【歪嘴和尚念不好經】謂有缺點,有毛病,做不好事情。韓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歪嘴和尚還能念出好經?銅鎖 這回,又上了他的當了。”
【第72句】:趙國的和氏璧——價值連城
【第73句】:【甜哥哥蜜姐姐】(慣)形容用甜言蜜語討好對方。
【第74句】:【先給杠子,后給麩子】(慣)麩子:小麥、大麥等磨成面過篩后剩下的麥皮和碎屑。比喻對人又打又拉。
【第75句】:霧中照相——路線不明
【第76句】:【先說斷,后不亂】先把話說明確,以免發生糾葛。明代 《金瓶梅》:“官人在上,不當老身意小。自古先說斷,后不 亂。”
【第77句】:【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了解人的思想不容易。 劉紹棠《含羞草》:“過去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 心,如今可是都知道誰是什么變的了。”
【第78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諺)手既然伸進魚籃,就非沾上魚腥氣不可。比喻人既然已經插手辦事,就不必顧慮重重。
【第79句】:【敬酒不吃吃罰酒】(慣)比喻對別人好言相勸或抬舉不理睬,被逼迫或受到懲罰時才肯答應。 也作賞酒不吃吃罰酒。 請酒不吃吃罰酒。
【第80句】:【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諺)指世間的一切好事,從來很難順利實現,就像瓜一樣,成長期間一直很苦,到熟時才會甜。
【第81句】:【抬杠子】(慣)比喻無謂地爭辯或頂撞。
【第82句】:【天字第一號】(慣)舊時常用《千字文》文句的字來編排序號,“天”是《干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的第一字,“天字第一號”就是第一的意思。后借指最大、最好或最突出、最重要的。
【第83句】:【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諺)1指澆花要澆到根上,枝葉才會茂盛,花朵才會鮮艷;教人要重在思想教育,思想開通學習才會自覺。 也作“教人教心,澆花澆根”。
【第84句】:【同是天涯淪落人】釋義:都是沉淪流落天涯的人。比喻處境相同。例句:她想用自己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去影響那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大姐夫,要他振作精神,鼓起勇氣,朝前看,重建新生活。
【第85句】:【狼腿拉到狗腿上】(慣)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
【第86句】:【捋虎須】(慣)比喻冒險去觸犯強者或有權勢的人。 也作捋老虎須。 撩虎須。
【第87句】:【迅雷不及掩耳】釋義:形容特別快,措手不及。例句:顯然,敵人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壞他們的組織、破壞政治犯們堅持下來的絕食斗爭,要把他或者還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第88句】:【蛇鉆窟窿蛇知道】(諺)窟窿:指蛇藏身的洞。比喻人對自己所做的事心知肚明。
【第89句】:【順風行舟船易翻】(諺)比喻人在順境中行事,往往多的是得意,少的是警惕,失敗就很難免。
【第90句】:錐子藏在鐵盒里——不露鋒芒
【第91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釋義:比喻碰到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辦法對付。“砍柴”又作“打柴”。例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到哪說哪。生死福禍有個天命管著哪!只要這會兒不被打死,到時候,咱哥倆就在一起混,你聽我的,不會叫你吃虧。
【第92句】:【看不見自己的后腦勺】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后腦勺,也 說:后頸窩、脖子后面的灰。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后 腦勺上長瘡,自己看不見以為別人也看不見,那才笑話咧。”
【第93句】:【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做事會得到相應的效果。或說:種 麻得麻,種豆得豆/種果得果,種瓜得瓜。明代《古今小說》: “假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是因,得是果。不因下種,怎 得收成?好因得好果,惡因得惡果。”
【第94句】:【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釋義: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縣境內,溪心有兩巨石相對,水流湍急,船只經常遇險沉沒。船過得大悲口,船上裝的鹽才算是貨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險惡,航行艱難。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兩巨石相對峙,上廣下狹,故名,行人乞靈之祠也。諺云:“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
【第95句】:【人貧智短,馬瘦毛長】(諺)人窮困,受著經濟的掣肘,就顯得智謀不足;馬瘦了,肌肉不豐,毛就顯得又長又亂。指貧窮能使人智謀受到限制。 也作人貧志短,馬瘦毛長。志:志氣。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第96句】:提著醋瓶要飯——窮酸
【第97句】:下了十八層地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第98句】:【撒拋尿自己照照】(慣)拋:同“泡”。譏諷人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缺乏自知之明。 也作撒泡尿,把自己的影子照照。 一撒泡尿照照臉。
【第99句】:【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諺)指舊時女兒一出嫁,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再也不能收回來一樣,從此不能再算是娘家的人了。 也作嫁出門的女,潑出門的水。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潑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