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了解生死之后,我們要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在這個社會上,人與人是互相對待的,我們今天的成就,是眾人付出心力的結果。人生最重要的是發揮我們的良能,假如每個人都抱著:我來人間是為了學圣人、利群眾的心理,就能時時樂在生活中。
【第2句】:你不喜歡的東西,可能正是別人的至愛;你如獲至寶的東西,別人可能棄如敝屣。不要以自己的好惡揣測人家的好惡,也不要因人家的好惡左右自己的好惡。
【第3句】:【佛心禪語】“達摩祖師的小弟子跑到山上,是去休息了,是去快樂了。真正的高僧,真正的智者,應該懂得休息,懂得享受快樂。一個僧人,如果連自己都快樂不了,也就是連自己都沒有度好。既然連自己都沒有度好,又怎么去度人呢?”
【第4句】:【禪心佛語】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志才是成敗的關鍵。只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那片光明也會孜孜引路,如愿而歸。如果找到了心靈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樣都不要放棄。
【第5句】:人生四字:“緣空悟善”。一緣:世間萬物皆有相緣,緣是機遇,緣是達觀;二空:空是智慧,包容寬恕,虛懷若谷,海納百川;三悟:悟為慧根,啟發心智,世事洞明皆學問;四善:心懷悲憫,心存感恩,積善行,幫助別人。
【第6句】:【佛家禪語】執著是苦惱的根源,放下執著,才能獲得自在。于放下執著,有些錯誤的認識,將放棄誤認為放下,結果是修行越久,越會脫離生活。面上自以為是放下,實際上是執上加執,迷上加迷。下并不等于不能有任何執著,而是因人而異。下好比爬樓梯,后放前追一般。為修行有次第,所以放下也須有次第。
【第7句】:生活的禪法,就在于清澈、溫與、客觀的認識自我,那么人生路上的所有煩惱,何嘗不是一種找找目標的線索與應該經過的途徑,有許多人害怕孤獨,那么心地的狹隘與挑剔,恰恰就活成了一種尷尬的孤獨,選擇快樂,是一種對命運的自信,更是一種誠實。
【第8句】:如今很多人不遵守因果規則,追逐名利、無惡不作。這時我們應修持忍辱,感激他人對我們的傷害。《金剛經》中的忍辱仙人,遭受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大苦難,他不但絲毫沒有嗔恨心,反而對國王生大慈悲心說:“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因為你是我最大的恩人,沒有你,就不能成就我的忍辱波羅蜜。”這是忍辱的力量。
【第9句】:【禪語人生】心地的平和,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生命的儀式,生活里總免不了被那些忽來忽去的問題所困擾,甚至被那些已經過去的煩惱卷土重來,懂得去欣賞生活,但不是煩惱的守候者和擁有者,人生這一場迎來送往,送走那些過往,迎接那些未來。
【第10句】:細雨迷蒙,已不須記得是幾度秋涼。時光薄如云水,舊事且隨清風。既已從昨天的巷陌走出,再無謂那些擦肩的背影。以后的歲月,半爐香,一盞茶,幾卷經書。光年似水,日子如禪。
【第11句】:不足歌終日忙碌只為饑,才得飽來便思衣。穿好衣,當思織女之勞;吃飽飯,要念農夫之苦。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海瑞漾清風,壯心填海;天祥存正氣,苦膽憂天。
【第12句】:在大地上行走,身上不必怕惹灰塵,眼里不必怕進風沙。心干凈了,身上自然不臟,眼睛自然不迷。在大地上行走,值得信賴的引領者是自己的心靈。
【第13句】:【禪心佛語】情景無異,不同的則是人、是心情。好心情,會讓陰雨連綿的日子出現陽光;好心情,會讓枯萎的花朵絢麗開放;好心情,會讓無路也踏出一條新的出路。心情好的人會彬彬有禮,退讓再三,化干戈為玉帛;心情不好的人會火上加油,引來橫禍。
【第1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該擁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千萬別擁有別人的夢想,因為別人的夢想一旦加諸于你身上時就成了期待。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奮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希望。當我們不再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時候,我們就真的強大了。
【第15句】:【禪心佛語】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淡名,淡利,無爭,無奪,心素如簡,人淡如茶。一切自然了,一切脫俗了,一切入了幽遠自在的意境了,方為一盞無味而至味的茶。
【第16句】:【禪語人生】心清水月現,意定天無云。靜下來,聽自己的心聲;心清凈,照見萬物的實性。如佛一般。看透,處處都是生機;看不透,處處都是困境。拿得起,處處能擔當;拿不起,處處都無力。放得下,處處都是大道;放不下,處處都是迷途。想得開,處處都是春天;想不開,處處都是艱難。想要幸福的生活,從修心開始。
【第17句】:【讓你受用一生的5條小智慧】①一個人雖然可以選擇許多路,但不能同時走兩條路;②一步登不上高山,但一步不慎,卻能從懸崖上掉下來;③向昨天要經驗,向今天要成果,向明天要動力;④寧肯與好人一起咽糟糠,也不能與壞人一起吃筵席;⑤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個里程碑,都刻著兩個字“起點”。
【第18句】:【禪語人生】只看到佛教大德們在繁華地帶、隆重場合華麗現身,但在農村和山區那些貧困靜默的地帶,卻幾乎看不到他們的蹤跡。長年累月下去,中國最廣闊的佛教陣營就會如此不翼而自失。
【第19句】:【一日一禪文案】品茶,真可謂“人生百味,茶亦百味”。品茶的時候,個中三昧,各自不同。第一道,淡淡清香中略帶苦澀;第二道,濃烈至醇中蘊含甘甜;第三道,則似伊人遠去的身影,在路的盡頭那欲說仍休的唇齒之間留下裊裊回味。
【第20句】:【禪心佛語】慧能門下有四十余名弟子,其中以南岳懷讓和青原行思兩支特別繁盛。在行思一支,到后世分為曹洞宗、云門宗和法眼宗;在懷讓一支,到后世分為臨濟宗和溈仰宗,應驗了達摩傳法偈中所說的“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預言,至此,禪宗在中國蓬蓬勃勃地興盛了起來。
【第21句】:以佛心駕馭欲望,以禪心修身養性;以佛心寬容待人,以禪心謹言慎行;以佛心保持平和,以禪心靈活應變;以佛心勤勉奮進,以禪心保持謙卑;以佛心贏取成功,以禪心化解失敗;以佛心感受快樂,以禪心摒棄煩惱;以佛心度己,以禪心度人;以佛心看透世事,以禪心隨緣而行。
【第22句】:【禪心佛語】和風細雨,謙恭溫良的嗓子一條。貧富平等不會掛霜的臉皮整張。沒有包裝,能見陽光的仁義多放。凡事隨緣春秋不移的包容來些。大方一點,用自己的心作鍋。謹慎三刻,用別人的事作水。得失不驚的眉梢引藥。去掉是非的舌頭來嘗。經歲歲年年,須慢煎細熬。若療效不佳,準忘了積德。
【第2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事看淡了,就會簡單,情看淡了,就會釋懷。緣看淡了,不悲聚散,是非看淡了,計較變淺。成敗看淡了,順心自然,得失看淡了,自在坦然。生活如何要看我們有怎樣的心態,活著就應該快樂。走過,經過,嘗過,還是平淡最美;聽過,看過,想過,還是簡單最好。
【第24句】:【禪心佛語】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能生智,智者之所以不惑,除了學問,更重要是心靜。想要把這個世界看清,先要沉淀自己的心。心亂一切亂,別讓一顆小石子擊碎心智。
【第25句】:【禪心佛語】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時候,執著于一件事或一個人,常常是自己一廂情愿的付出,全然不管對方態度,以為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會有自己所期望的回報。殊不知,有些事情,只有等你漸漸清醒了,才明白它是個錯誤;有些東西,只有等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而時間會告訴你一切真相。
【第26句】:【禪心佛語】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古今事業必成于實。這是低調者做事的原則。低調的人能腳踏實地,著眼現實,不斷提高執行力。他們能做到真正地靜下心來,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這樣,即使暫時身處底層,也最終能成大事。
【第27句】:【禪心佛語】佛法要弟子遠離“悔箭入心”,這是執著,執著于自己的缺點和過失而走不出來,一味否定自己,喪失希望和力量;如理的懺悔是放下,看到了過失,決心改正它,把自己從惡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反省過失不是為了打擊自己,而是為了更好向前。
【第28句】:【禪語人生】一曰為人求“善”。萬事皆空善不空。上善若水,與人為善。懷善心,行善事,積善德,做善人,乃可長久。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第29句】:【禪心佛語】人生譬如燒香,隨著情和欲,竭力追求名聲顯著,遺憾的是終究逃不出香盡名滅。又如海灘上沙子堆積的建筑,轟然倒塌,枉功勞形。歡喜也罷、懊惱也罷,大限來臨時,回首望去,天地間惟余一縷青煙。生死不可悲,可悲的是,人往往被自己盲動的欲望導演,才出幻夢,又入幻想,勞碌奔波,苦惱一生卻不知。
【第30句】:人生一輩子,有時想想,還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閑事。沒有一樣是你帶來的,也沒有一樣是你能帶走的,來這世上游一回,一切的擁有只不過是借來的,總有一天必須連本帶利還回去。不如一切隨心,一切隨緣。
【第31句】:上學的時候,讀徐霞客游記,讀嵩山華山太與山,閱錢塘江九鯉湖鄱陽湖,都是山一程水一程的美,立志長大了也云游四海三山,后來才明白世事非所愿,山水隱于胸。既然不能徒步四方,輕舟天涯,那就讓我在我的小院里,種流年,植清風,養水蓮。一路歲月,聽風來,看蓮開,淡淡清清,禪意光陰吧。
【第32句】:【禪心佛語】困境并不是絕境,勇敢面對才有辦法可想,逃避也躲不過。你看,石巖里的小花,突破困境,所以搖曳豐姿;湍流中的小魚,逆流而上,展現活潑生機。吾人應擴大心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縛,才會健全茁壯。
【第33句】:生活已經很累,不要過于嚴肅給自己加碼。這世上沒有處理不好的關系,只要你愛笑、真誠、將心比心的對待他人。試想下沒有人愿意聽一個人重復的抱怨自己多累多煩躁多不幸。
【第34句】:學會低調,取舍間,必有得失。人生是一場博弈,心胸豁達開朗的人,凡事看得高遠,生命有止,精神無止;擠不進的世界,不要去硬擠,難為了別人,也是作賤了自己;做不來的事情,不要去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是會事半功倍。
【第35句】:【禪語禪語的微博】人生知止而樂。“樂不可極,樂極生悲;欲不可縱,縱欲成災;酒飲微醉處,花看半開時。”天道忌盈,業不求滿。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不生內變,必招外憂。人生在世,做人不必苛求,做事不必完美,享樂不可享盡。為人做事懂得適可而止,對別人是一種寬容,對自己是一種余地。
【第36句】:走過春的繁榮,見過秋的蕭瑟,便不再害怕季節的更替,而是更能以自然的心態來欣賞不同季節里特有的風景;享受過成功,遭遇過挫折,便不再害怕人世的沉浮不定,而是更能以從容的心態來對待不同經歷所帶來的悲喜;經歷過繁華,品嘗過落寞,便不再畏懼劇終人散的寂寞,而是更能以坦然的心態來面對緣聚緣散的結局。
【第37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寬容,就有多少歡樂。痛苦與歡樂都是心靈的折射,就像鏡子里面有什么,決定于鏡子面前的事物。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負擔,負擔越多,人生越不快樂。計較的心如同口袋,寬容的心猶如漏斗。復雜的心愛計較,簡單的心易快樂。
【第38句】:【禪語人生】我們是否也能像這位老人一樣,有這分心拿出掃把去掃馬路呢?不但外面要清凈,更要清凈我們的心地,記得要常常拿起心靈的掃把,好好地清掃自己的心。
【第39句】:【禪心佛語】人類的想法總是很矛盾,人們急于成長,然后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金錢換取健康,又用金錢去救助健康。人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存在的幸福生活。因此他們既不活著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臨死時,又仿佛他們從未活過。
【第40句】:【佛心禪語】《佛說般舟三昧經》云:勿念惡,勿念善,勿念嗔,勿念喜,勿念坐,勿念起,勿念行,勿念止,勿念經,勿念法,勿念是,勿念非,勿念舍,勿念取,勿念想,勿念識,勿念斷,勿念著,勿念空,勿念實,勿念輕,勿念重,勿念難,勿念易,勿念深,勿念淺,勿念廣,勿念狹,勿念父,勿念母,勿念妻,勿念子。
【第41句】:生命的態度決定著生命的質量,生命的過程是一團亂麻的傷痛,還是一彎清新的溪流,就在于用生活的樂觀去鼓勵自己在煩惱面前的惆悵惘然,讓生活向光明的程度改變,創造心地氛圍,安然的拓展,活出生活的一份生機與心地的幾分氣度,由與入禪,把生命活成一條慈悲智慧與氣的生命主線。
【第42句】:平常心就是從不平常的事物中,發現至美。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常思人之美,不以一省掩大德;常思己之過,醫好心病心生樂。
【第43句】:誘惑是人生路上的蝴蝶,很多人都被它美麗的翅膀迷住了雙眼,從而誤人歧途,忘記了自己的路。所以在這個充滿誘惑的年代,要始終堅持自己的操守,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能喪失了原則和立場,更不能讓欲望無限制地膨脹。
【第44句】:【佛心禪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片云,就悠閑地飄游在高高的藍天,卷起和舒張都那么順其自然;是一滴水,就暢快地流動在江河湖海,哪怕是小溪和山泉,也能體味到快樂和開懷;是一條魚兒,就安心地在水中游弋,從不羨慕鳥兒的飛翔;是一只鳥兒,就自由地在天空翱翔,從不探詢水底魚兒的去向。
【第45句】:人生的四個態度:【第1句】:能走多久,靠的不是雙腳,是志向,鴻鵠志在蒼宇,燕雀心系檐下;【第2句】:能登多高,靠的不是身軀,是意志,強者遇挫越勇,弱者逢敗彌傷;【第3句】:能做什么,靠的不是雙手,是智慧,勤勞砥礪品性,思想創造未來;【第4句】:能看多遠,靠的不是雙眼,是胸懷,你裝得下世界,世界才會容你。
【第46句】:【禪心佛語】洞山悟道,只是悟了自己,并沒有悟出什么大道理。所以真正的開悟,就是認知、肯定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完成了生命的覺醒。
【第47句】:【禪語人生】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第2句】:福報不夠的人,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總能看到美好。【第3句】:修行是點滴的工夫,需要日積月累。【第4句】:在順境中修行,你永遠不能成佛。【第5句】: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第6句】:寬恕才能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第7句】: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第48句】:一個人如果沉浸在傷感里,再多的美好來臨,也很難讓幸福在心底里綻放。面對生活的種種傷害,我們需要做的是,讓過去的坑快點填平,時時掛念的還是如何讓自己多一些快樂,能單純的與傷感揮手道別,就不要糾結著,否則,幸福會被拒之門外。
【第49句】:五、信:“不妄言者,不慕信而信揚。”開口動舌無不是業,“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所以應謹守口業,言而有信,方能受人敬重。且要不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圓融是非、排解糾紛;因人、時、地而說合宜的話語,則理圓、事圓、人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