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木頭上釘釘子——個個有鉆勁
【第2句】:我們老師最痛恨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他常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一個人連老人都不孝敬,就枉披一張人皮了!”(陜西·旬陽)
【第3句】:【看不見自己的后腦勺】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后腦勺,也 說:后頸窩、脖子后面的灰。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后 腦勺上長瘡,自己看不見以為別人也看不見,那才笑話咧。”
【第4句】:【 想過河又怕濕了腳】做事有顧慮,怕不利。類似的:又想 過河,又怕脫褲子。姚雪垠《李自成》:“經過這一夜暢談,特 別是自成已經流零出挽留之意以后,他知道他要么就入伙, 要么就斷然拒絕,不容他想下水又怕濕了腳。”
【第5句】:【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釋義:指北方一些地區,十月里天氣還像春天一樣溫暖。例句:俗話說:“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可在北方,時進初冬,能吃上這又甜又酸的大柿子,也真算得上新鮮物了。
【第6句】:【無家鬼送不了家人】見“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第7句】:【牛頭不對馬嘴】(慣)比喻胡言亂語、所答非所問或所說的兩件事對不上茬兒。 也作牛頭不對馬面。 驢唇不對馬嘴。
【第8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釋義:空話說的次數多了沒人相信。例句:“諺語有云: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嘴筒子過分圓滑通達,反倒要暴露出說話人的本相。”
【第9句】:【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諺)市:古時處決死囚的場所。古時富貴人家的子弟犯了死罪,可用錢財贖命。指在金錢萬能的社會里,連死罪也可用錢贖免。
【第10句】:媽媽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愛惜東西,說是“靠山也不能枉燒柴”。(河南·信陽)
【第11句】:【寺】佛寺遍及中國各地,它是中國佛教僧人聚居和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門寺”等。那么,“寺”是怎么來的呢?最初的“寺”并非佛教活動場所。寺,《說文》云:“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人員,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因此,“寺”原來并非指佛寺,而是一般的官署。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為“寺”,即所謂“三府九寺”。 “寺”作為對佛教僧侶基本生活和活動場所的稱呼,與鴻臚寺及其掌管的事務有關。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因為鴻臚寺是招待四方賓客的國家賓館,非僧人久居之地,后來另建居所,取名“白馬寺”。這也是中國最早的第一座寺院,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隋唐以后,寺作為官署名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筑的專用名詞。
【第12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見“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13句】:地頭的韭菜——去了一茬又一茬
【第14句】:【耳朵磨出了繭子】(慣)繭子:趼子,手掌或腳掌的某些部位因摩擦過多而生成的硬皮。形容對某些話聽得太多而厭煩。 也作耳朵都聽起繭了。 耳朵眼兒聽得長繭子了。
【第15句】:【 醬油不吃要吃醋】醋味酸,指產生嫉妒心理。陳登科《淮 河邊上的兒女》:“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劉小狗子醬油不吃, 要吃醋呀!”
【第16句】:女兒在婆家受了委屈,回娘家直哭。王大媽心疼地抹眼淚:“唉,正月的寶,三月的草;兒在娘家是塊寶,在婆家就成了草啊!”王大伯見狀,不滿地說:“到山砍柴,見河脫鞋。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哭什么!”(甘肅·岷縣)
【第17句】:【錢能生利,窮能生窮】(諺)錢財能將本生利,富者自然會越來越富;窮人毫無周轉能力,在困境中不免越陷越深。指經濟上完全陷入被動,就很難擺脫窘困。
【第18句】:【拍馬挨了踢,上勁崩了弦】(慣)比喻想討好人卻遭人冷待,想干好事卻辦成了壞事。
【第19句】:【一年二年,與佛齊肩;三年四年,佛在一邊】(諺)敬佛的人,開始對佛尊敬,一兩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拋到一邊了。指人的立志很難持久,時間越長越懈怠。
【第20句】:媽媽給我們姐弟倆買了很多好吃的,姐姐堅持先讓媽媽嘗一嘗,媽媽笑得合不攏嘴,說:“要吃還是麻葉(一種油炸食品)
【第21句】:媽媽一邊忙著干家務,一邊說:“我這是腳篩羅,手和面,胳膊肘子帶搗蒜,眼里還得瞅著雞下蛋。彬彬,快來幫幫我!”(甘肅·平涼)
【第22句】:布機上的梭子——不打不走;直來直去;直進直出;直出直入;去了又來
【第23句】:【敲開場鑼鼓】見“打開場鑼鼓”。
【第24句】:【四六不懂】是一個俗語,在百姓當中比較流行。它是形容一個人不懂事理,形同“二百五”。 “四六不懂”源自駢文體。駢體文詞語,四字和六字相間,是為基本句式,俗名“四六文”,曾是撰文造句的經典參照。故此,說某人“四六”,指的是有文化素養,是對其行為規范的褒獎。如果在“四六”后面加上“不懂”二字,形成“四六不懂”句式,就是貶斥。“四六不懂”如同“不三不四”一樣,“三四”為好,三、四前面加上“不”字就是貶義。
【第25句】:【 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藕內有孔(窟窿),藕、偶諧 音。謂偶然(碰巧)遇到了一個機會。劉彥林《春風得意》: “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丁世宗頓時來了精神。”
【第26句】:菜地里圍籬笆——沒有不透風的墻
【第27句】:【揚州雖好,不是久戀之鄉】見“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鄉”。
【第28句】:我們靖城有一種名吃——蟹黃湯包。一位老大爺剛吃完,抹著嘴說:“這湯包鮮得打嘴巴子也不會丟碗啊!”(江蘇·靖江)
【第29句】:三嬸家人多,今春娶了媳婦,就分了家。有人說三嬸是“沒媳婦,想媳婦,有了媳婦又趕媳婦”。三嬸卻想得開,笑瞇瞇地回答道:“俺這是小鍋飯,吃著香,又有蔥花又有姜,澆點香油也明晃晃,怪美氣!”(河南·方城)
【第30句】:我要帶幾本字典去上學。爸爸說:“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喂了貓。帶那么多干啥?”(四川·彭州)
【第31句】:王叔又和賭友們玩了一夜的牌,回家后還找借口為自己開脫,氣得王嬸直嚷嚷:“你屁股上沒屎,狗咋光跟你?”(河南·新野)
【第32句】:【風匣板修鍋蓋——受了冷氣受熱氣】(歇)風匣:風箱。氣:本指氣體,轉指欺負、欺壓。指接連受氣。
【第33句】:【分一杯藍】(慣)比喻分得一份好處。
【第34句】:【得一尺進一步】(慣)容人貪心不足。 也作“得了一步進一步”。
【第35句】:晴天響霹靂——驚天動地
【第36句】:【天下錢哏兒都一樣】(諺)錢眼:錢孔,舊時銅錢當中有方孔。普天下的錢眼都一樣是方的。指人人對錢財都一樣地喜愛。也借指人的眼力、喜愛與追求都差不多。
【第37句】:我們班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很好,我心里有點嫉妒他們,總想找個比賽的機會賽過他們。媽媽知道了,對我說:“你不要米篩子里裝豬血,光眼紅別人,自己多下苦功就是了!”(廣東·龍門)
【第38句】:不吃羊肉沾羊臊——白背臭名
【第39句】:弟弟學電腦回來,驕傲地說會打字了。爸爸叫他表演一下,見他的指法并不熟練,就語重心長地說:“舟小不能闖大海,船大才能漂遠洋,正所謂寧做螞蟻腿,勿學麻雀嘴。你不要太驕傲了!”(廣東·龍門)
【第40句】:頭發絲上刻仕女圖——入細入微
【第41句】:二百錢一雙烏拉——賤皮子(不知羞恥)
【第42句】:井底砌房子——深造
【第43句】:【新箍的馬桶三日香】開始情況較好,但不能持久。類似 的:新蓋的茅房三日香。清代《何典》:“醋八姐看見,也未免 新箍的馬桶三日香,‘弟弟寶寶’的甚是親熱。”
【第44句】:【燒餅枕頭餓死人】見“守著餅挨餓”。
【第45句】:【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46句】:【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對手的方式,來對付對手。 魯迅《二心集》:“這并不錯,正是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入之 身,雖然也是一種‘報復’,而非為了自己。”
【第47句】:六月里的冬瓜——越大越不值錢
【第48句】:王叔叔最近做生意發了財,他漸漸厭倦了與他共同創業的李阿姨。鄰居張嬸勸他說:“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再思量思量吧!”(福建·邵武)
【第49句】:【敵不可縱,縱敵患生】(諺)縱:放縱,寬容。對于敵人,絕不能寬容,以免留下無窮的后患。指對敵對勢力不能心慈手軟,必須徹底消滅。
【第50句】:【醫有醫德,藥有藥品】(諺)行醫有行醫的道德,藥物有藥物的品位。指醫生要以醫德為重,用藥要以藥效為準。
【第51句】:【拉幫套】(慣)1比喻在一旁幫腔、幫忙。2比喻妻子的情人。
【第52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技藝要堅持練習,不堅持就要荒廢。 《北京短篇小說選》:“你也得好好練,干咱們這一行,總得拳 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行。”
【第53句】:【孔夫子打呵欠——滿嘴文氣】(歇)指說話文縐縐的,書生氣十足。常含責罵或譏諷意味。
【第54句】:【喊倒好】見“喝倒彩”。
【第55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釋義:比喻只要保住根本的東西,將來就能達到目的。后句也說“不愁沒柴燒”。例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第56句】:【軟硬不吃】硬不吃好歹都不行,無法對付。老舍《龍須 溝》:“你這個家伙,軟不吃,硬不吃,沒法兒辦!”
【第57句】:【虎門無犬種】出自名門的人,不會太差。相關的:將門出 虎子。茅盾《子夜》:“這就出山了!我原說的,虎門無犬 種!—一自然要請客羅!”
【第58句】:吃了豹子膽——什么也不怕
【第59句】:【人無前后眼,禍害一千年】(諺)前后眼:既能看清過去,也能遠瞻未來。指人處事待人如果只顧眼前,沒有遠見,就會造成無窮無盡的后患。
【第60句】:【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官尚且如此,貪官就更為嚴 重。反映封建社會官吏貪污受賄,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行。 三年,也說:一任。清代《儒林外史》:“王太守笑道:可見三 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而今也不甚確了。”
【第61句】:【打了盆說盆,打了碗說碗】(諺)打:打破。指發生了什么問題,就只討論與解決什么問題,不必拉扯別的事。 也作打了盆說盆,打了罐說罐。 打鍋說鍋,打碗論碗。
【第62句】:【疾風暴雨,不過寡婦之門】見“促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
【第63句】:好菜全憑炒,好畫全憑裱。
【第64句】:一馬不行百馬憂。
【第65句】:【好物不賤,賤物不好】(諺)好貨物價錢就不會便宜,價錢便宜的貨物必定不好。指貨物的質量和價格成正比,要買好貨就不要圖便宜。 也作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第66句】:【無禁無忌,黃金鋪地】(諺)禁、忌:封建迷信認為犯忌諱的行為或話語。黃金鋪地:發大財。指對那些迷信禁忌的一套撇開不管,放開手腳,就能發財致富。
【第67句】:屬刺猬的——誰碰扎誰手
【第68句】:【吃秤砣,鐵了心】鐵,名詞作動詞用,謂狠下決心,不動 搖。吃秤砣,或說:王八吃秤砣。浩然《山水情》:“劉三像吃 了秤砣鐵了心,一點兒也不松口:這一回,你就是去死,我也 不能答應。”
【第69句】:【打鐵要趁熱,治病要趁早】(諺)泛指辦事要抓緊時機,及時采取行動。 也作“趁熱打鐵,趁早治病”。
【第70句】: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第71句】:觀世音下凡——有救
【第72句】:媽媽不小心把飯撒了,爸爸正要說,就被媽媽笑著截住了:“大哥莫說二哥,臉上麻子一樣多。”(云南·大理)
【第73句】:拆東墻補西墻——湊合著過
【第74句】:【瘸子擔水,一步一步來】事情逐步進行,不可急躁。袁靜 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老人家別著急,咱們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鋤頭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槍就會打仗 啊?這可是瘸子擔水,得一步一步來么!”
【第75句】:九牛去一毛——微不足道
【第76句】:【橫下一條心】(慣)指下了非常大的決心。 也作“橫下心”。
【第77句】:【東山看著西山高;真到西山,西山還不到東山的腰】(諺)人在東山,總羨慕西山高;到西山一看,卻比東山矮得多。借指不務實的人見異思遷,結果只落得個失望與悔恨。
【第78句】:奶奶叫小倩端爐灰,可一連催了幾次她都沒動。奶奶邊掃邊說:“我寧可少耕二畝地,也不跟你這牛慪氣。”(河北·冀州)
【第79句】:賣了鞋子買帽子一顧頭不顧腳
【第80句】:【寧跟叫花子娘,不跟做官的爹】(諺)寧可跟著討飯的娘,也不跟做官的爹。指親娘對孩子知冷知熱,最為關心。 也作“寧舍做官的爹,不舍叫街的娘”。叫街:沿街乞討。
【第81句】:床頭上拾錢一自己哄自己
【第82句】:大木匠鋸板——推來推去
【第83句】:【沒請來財神,卻請來太歲】(慣)太歲:傳說中的神名,迷信認為在太歲出現的方位掘土建屋,會遭受禍殃,后比喻兇惡的人。比喻沒得到好處,卻招來了壞人。
【第84句】:鴨子死了還有鵝——個頂一個
【第85句】:【水米不打牙】(慣)指沒吃飯、沒喝水或沒飯吃。 也作水米不沾牙。 水米沒打牙。 水米沒沾牙。
【第86句】:【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釋義:比喻對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徹。例句:后來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為,可真是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
【第87句】:買眼藥進了石灰店——認錯了門
【第88句】:【臭豆腐】“臭豆腐”(青方)是北方名吃,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那么,它是誰發明的呢?臭豆腐原名“青方”,起源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那時候,北京前門外延壽街有個叫王致和的人,開了一家豆腐坊,每天都做很多豆腐。沒曾想,有一天豆腐全剩了,而且受熱發了霉。王致和舍不得扔掉,就把這些豆腐抬到后院。過了幾天,他到后院去,看到豆腐長了黑毛,又有臭味,就撒了一些鹽。又隔幾天,他到后院去,看著這些豆腐實在可惜,用手摳開一塊,露出白瓤,用手指蘸一點一嘗,不由大吃一驚,原來的臭豆腐變香了,他又吃了點,越吃越香,于是他把這東西拿到集上去賣,大受歡迎,遂取名為“青方”。
【第89句】:【和尚跟著月亮走——借光】(歇)光:本指光亮,轉喻好處。指憑借某人或某事得到好處。 也作“和尚跟著月亮走——沾光”。
【第90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91句】:【萬萬歲】在古代,天子或皇帝稱為“萬歲”,諸侯或親王稱為千歲,“萬萬歲”稱誰呢?太上皇?顯然不是。“萬萬歲”不過是對皇上的阿諛奉承之詞。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 “萬萬歲”一詞,出現于唐朝。相傳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借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士搜腸刮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則天都不滿意,甚覺掃興。這時一位慣于拍馬屁的學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答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聽了十分滿意,推為杰作。從此,“萬萬歲”一詞就流傳于朝野,歷朝歷代如此。
【第92句】:【十個孩子九隨母】(諺)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緊隨母親的。指孩子跟隨母親的時間長,脾性、志趣等總是受母親的影響大。
【第93句】:【 背后罵皇帝/背地里罵朝廷】背后連皇帝都可罵,則背后 被人議論是免不了的。也指只能在背后罵,罵也沒有用。 類似的:二十五里罵知縣。申躍中《掛紅燈》:“什么叫人心 不服?人心多少錢一廳?只要你大權在手,就是他背地里 罵朝廷,當面你還是大爺。”
【第94句】:【連著藤,扯著蔓兒】釋義:比喻相互聯系著。例句:不能說,不能說!說了這個不要緊,可這個跟老賬連著藤哪,扯著蔓兒哪!
【第95句】:【人怕丟臉,樹怕剝皮】(諺)人要是丟失了臉面,就無法在人前立足;樹要是被剝了皮,就斷了根和梢的脈絡,無法存活。指人活臉面,絕不可做丟臉面的事。 也作人怕沒臉,樹怕沒皮。 人怕傷面,樹怕剝皮。
【第96句】:小紅姐出嫁了,鄰居們議論紛紛,說她是“高門不去,低門不進,結果挑來揀去找了個窮家兒”。快嘴二嬸卻在一旁反駁道:“高樓塌了一堆土,人要發了一只虎。我看那小伙兒挺能干。”(山西·清徐)
【第97句】:小姑要嫁人了,直嫌爺爺給她置辦的嫁妝少。爺爺的態度很堅決,說:“陪不盡的閨女,辦不盡的年。你甭挑剔了,就這了!”(江蘇·贛榆)
【第98句】:【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釋義:成家立業不容易,敗落家業卻容易。例句:先帝在世時曾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現今國賊當道,我們可不能消沉下去啊!
【第99句】:【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釋義:才:文才,才華。/\斗:形容知識多,有才學,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富:富有。五車:五車書,形容書多。形容人非常有才華有學問。例句:話說大唐德宗年間,有一位進士,姓鐘,名馗,字正南,終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學富五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