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延佛大師:學會接受殘缺是人生的成熟。人無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態(tài)。人生,有成就有敗,有聚就有散,沒有誰能得天獨厚,只手遮天。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人生的無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對一切不完美,所以不強求,不執(zhí)著,凡事盡人事,隨緣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殘缺是美好的心態(tài)。
【第2句】:【禪心佛語】其基本轉化特征,是由濃轉淡,從混濁轉清朗,如是打坐、行禪等觀修用功,方得佛法真實功夫,如實智慧。此中修行的訣竅,須知用客觀的方式覺知它;正念地貫穿始終受持它;以平等心去觀照它。
【第3句】:【禪語人生】用微笑去應付生活,不如用行動來改變生活。躺在床上想得很遠,但畢竟沒有前行半步。腳踏實地的向前一小步,勝過夢幻中的萬里行程。
【第4句】:輸不起的人,往往就是贏不了人。不是生活決定品位,而是品位決定生活。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樂觀和悲觀對世界都有貢獻,前者發(fā)明了飛機,后者發(fā)明了降落傘。雨驟,打不濕鴨子的翅膀;狂風,吹不滅螢火的燈光。人最理智的時候,往往是別無選擇的時候。
【第5句】:【佛善良禪語】恒愚法師:凡事多一些體諒,以后就少許多后悔;我們的悲哀,不在于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陷在曾經(jīng)的記憶中,對一些人耿耿于懷,對一些事斤斤計較。人生一輩子,有時想想,還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閑事。
【第6句】:夏來,竹席睡起,人靜日長,讀一回陶淵明的逸趣小字,可以焚香,煮茗,清談,論道,話禪,這是古人的清古樂趣。這世上,最為難得的,是清趣,是雅致,是素心。我不是幽人,也不是雅士,但我一直追尋執(zhí)著的,是一種對清古禪意生活的態(tài)度,一種自持清醒的憬悟。———《小院閑庭話清閑》
【第7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一切眾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緣,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對象。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敬佛不敬眾,豈有此言教。”從修行所依助緣的角度而言,眾生與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和眾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們?yōu)槭裁粗蛔鹬胤鹜佣蛔鹬乇娚兀?/p>
【第8句】:【一日禪文案】人生的優(yōu)雅,是百千閱歷后的坦然;飽受滄桑后的睿智;無數(shù)沉浮后的淡泊。優(yōu)雅的人生,是一顆平靜的心、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一種平淡的活法,由此滋養(yǎng)出來的從容和恬淡。
【第9句】:【禪心佛語】孤獨,這是自由的孿生兄弟,他可以海闊天空、無拘無束,他可以沉默寡言、自生自滅。孤獨是自己看到內在脆弱時的無能為力,孤獨是自己不甘心墮落的埋沒,是傲慢之后的課間休息,是炎熱之時的一夜清雨。
【第10句】:【禪語人生】智慧是一種能量總在生活中體現(xiàn),是人生的一種胸襟,每個人都歷經(jīng)生活的喧囂,包括哪些綻放與凋零,生活更避免不了哪些煩惱憂傷,恰恰需要一份做人的從容,豁達與原諒,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規(guī)范別人,但一定要用別人的故事來提醒自己,智慧也是一種承擔,包容分歧,善待變幻。
【第11句】:【禪心佛語】人身非常難得。我們應下定決心修持佛法,不要把生命耗費在無意義的活動上。能終身修持佛法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能的話,起碼要好好皈依,因為皈依是佛法的精髓,同時可以關閉墮入下三道之門。
【第12句】:【禪語人生】有些東西會變,有些東西卻一直不變,比如我們骨子里的自己,那是再怎么磨,也磨不掉的。就像一條河流,也許時間長了,上面會有些許的漂浮物,但撥開狼藉,里面還是原來那股潺潺的清水。
【第13句】: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對你百依百順的人,能讓你如愿以償?shù)氖露己苌佟D闳舴且嬢^,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人活一世,求個心的安穩(wěn),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心寬一寸,路寬一丈。若不是心寬似海,哪有人生風平浪靜?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
【第14句】:【禪心佛語】人世間有些事情,你努力的看清,其實是一種失誤,看不清到是一種輕松,有些人說了,我眼里不揉沙子,那么你可以再理解一句,你除了不揉沙子,沙子以外的東西一樣不能揉。有人說我看不慣,有人說我想不通,那么你到底想得通什么。看的清是一場困惑、糾纏、煩惱,看不清是一種人生的藝術、智慧、收獲。
【第15句】:【禪心佛語】禪是世界上最不合理的,最不可思議的東西。這就是以前我為什么認為禪不能加以邏輯分析或理智處理的緣故。通常我們不知道自己握有那許多使自己快樂和互愛所必需的能力。我們在自己周圍所看到的一切掙扎都是來自于這種無知。禪希望我們張開“第三個眼睛”去看那由于自己的無知而從未想象到過的境界。
【第16句】:人是生而不獨立的,生而與他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陽光、空氣、水,民族、國家、社會,以及世間的一切,被所有的人共享、爭奪,沒有誰能夠置身事外。唯有靈魂屬于個人,一個人能否堅持自己獨立的靈魂,自己要負全責,沒有任何理由推諉。崇尚獨立的人們,先要自問自己的靈魂是否已經(jīng)獨立。
【第17句】:莊子在談到人與物時,也提出類似的思想。《莊子》寫道:“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即叫人來去隨緣,而不是執(zhí)著地求取,要隨時放下,而不是貪念叢生。
【第18句】:放下苦痛,才能沐浴陽光。人生,最快樂的那莫過于奮斗。不管昨天有多風光榮耀,抑或苦澀不齒,都過去了,無可更改,無法再來。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們今天唯一的抉擇。
【第19句】:生命中的許多東西可遇而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在意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一切隨緣而坦然,不急進,不怠惰,不強求,不悲觀,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遇而安重在安心,心安則一切無所礙。
【第20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天性,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在這個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只要你保持了本色,生活同樣絢麗奪目。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實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為才有地位。政從正來,智從知來,財從才來,位從為來。
【第21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一個人,一輩子,一條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觀點,心態(tài)也隨之改變。不一樣的環(huán)境醞釀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風景影響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態(tài)度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只有攀得高,才會看得遠。
【第22句】:【禪語人生】我通常都會跟那些從商的先生女士說,有競爭精神不是壞事,只要心里想著:“我要盡最大的努力,像別人那樣爬到頂峰。”反過來說,如果為了得第一,就利用那些卑鄙的手段不讓別人成功,去欺騙他們,誹謗他們,甚至殺害他們,這就不能接受了。
【第23句】:【禪語人生】想埋怨的話放一放,負能量都收一收,把雞湯丟掉一些。運動,畫畫,做飯,踏青,看書什么的好,讓自己忙起來。人太頹廢是因為習慣了,習慣了是因為每天無病呻吟。把那些所謂的心里話都停一下,去習慣一個新的自己,陽光,正能量。太陽喜歡向日葵,人們也會喜歡上愛笑的你。習慣好的自己,一切都會好的。
【第24句】:【禪語人生】一半馨香,一半薄涼,一城秋色,一抹斜陽,一路希望,將所有的收獲裝入我的行囊。手握人間煙火,心素如簡靜默如蓮,坦然地接受稍縱即逝的美好光陰,笑對每一個平凡的瞬間。
【第25句】:【禪心佛語】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第26句】:【禪心佛語】人生處世四寶:對眾人而言,惟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別人而言,惟一的權力是寬容;對自己而言,惟一的權力是善良;對身體而言,惟一的權力是健康。
【第27句】:活著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多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第28句】:【禪心佛語】男人應該要滿足女人,女人也要滿足男人。如果雙方都不能達成對方的愿望,那么最后可能只有一條路:因為意見不合而分手。如果沒有小孩,那么還不算太慘,兩個人就去法院填一些表格,頂多浪費一些紙罷了;倒是有了孩子的話,他們一輩子都會因此不安而感到痛苦。
【第29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愛和幸福帶給別人,讓真情永恒、生命永恒、堅強永恒、美麗永恒。人生苦短,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遇到令人高興心情愉悅的事情,有時難免遇到空虛、無聊、痛苦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有點色彩,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須思考的問題。
【第30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重要的價值是心靈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運氣永遠不可能持續(xù)一輩子,能幫助你持續(xù)一輩子的東西只有你個人的能力;哪怕是最沒有希望的事情,只要堅持去做,到最后就會擁有希望。
【第31句】:佛教認為,人的生命不僅是從生到死,還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人的一生僅是這個大循環(huán)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佛教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超然,對文明的終極追求更透徹、更究竟。無論世界如何變換,佛教都有自己不變的真理。
【第32句】:【佛心禪語】不殺生在佛教徒看來,落實在吃長素,如果萬一吃不了長素,吃花素——六齋日、十齋日或者初一、十五。那即便說你連長素、花素都吃不了,煩惱很重,離開肉就下不了飯,那善巧方便,你最低限度,不能在家里殺生,你就買現(xiàn)成的來吃。總之,要過渡到保護一切生命。
【第33句】:【禪心佛語】佛陀說:“功德的大小,在于信心的大小。”有些人對于三寶、對于某些上師有信心,只是因為“我很喜歡他”,這是不對的;要對正法有了解后,這種信心才是正確的。因此現(xiàn)在許多人覺得自己對三寶有信心,對某位上師有信心,但實際上只是因為“我很喜歡這人”,這種信心并不是正信。
【第34句】:如果你每天從內心里吶喊三七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fā)現(xiàn),你心里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內心會霍然強大起來。
【第35句】:多少的悲觀把人世活成一場乏味的旅程,甚至是一場傷痛的陪伴,那些對生活中的目標,所有的奢望與期待,把人生活成了一場疲于奔命辛苦應付,生活并不是用一份麻木沉迷其中,它需要一份細細的體味,排遣抑郁,糾正短視。
【第36句】:【古賢文教兒經(jīng)37-10】莫把雞犬看輕了,犬守夜來雞司晨。槽內有豬過細喂,半年豬兒過百斤。于人世上人眼淺,只重衣冠不重人。穿得齊整人欽敬,穿得襤褸被人輕。紡綿織布興家事,男男女女一條心。逢時過節(jié)多吉慶,做件新衣出人情。綾羅緞疋雖然好,不及青藍布衣巾。這是居家真實話,說于兒孫仔細聽。
【第37句】:【禪語人生】這是一個眾緣和合的人世間,世間的一切故事不會隨順誰的主觀愿望和設定,那些自我固執(zhí)的應該和必須,其實是誤會了生活,佛法是尋找心靈平和的活法,無論那些固執(zhí)的情緒和想法,都必須接受一個客觀,人生是一個過客,請和所有的我執(zhí)保持距離。
【第38句】:【禪語人生】有的人位置高但是他在趴著,有的人位置低但是他在站著。有的人怎么扶也扶不起,有的人怎么壓也壓不倒。有的人想記總是記不住,有的人想忘總是忘不了。
【第39句】:【禪語人生】有一種感覺總是在失眠時,才承認是“相思”;有一種緣分總是在夢醒后,才相信是“永恒”;有一種目光總是在分手時,才看出是眷戀;有一種心情總是在離別后,才明白是失落。
【第40句】:我們習慣了有人陪,但沒有人會陪我們走完全程。人生,總有一些路,要獨立去走;總有一些事,要獨立去做。每一種經(jīng)歷都是一次自我修煉的機會,當感受了酸甜苦辣之后,心最終會變得強大。無論坦途,還是坎坷,無論鮮花,還是荊棘,擁有一份淡然的心境和一份堅定的信念,才會生活得踏實和愉悅。
【第41句】:生命,是一段旅途,生活,便是其中的過程,翻山越嶺,還是涉水乘舟,一切全憑自己。走在生活的阡陌中,不必讓自己背負太多,淡淡聽風,才會走得更輕松。一些得到,不一定會長久;一些失去,未必不會再擁有。重要的是:讓心,在陽光下學會舞蹈;讓靈魂,在痛苦中學會微笑。向前走,瀟灑心情,收獲淡定。
【第42句】:是壽命常為無量冤仇所繞,念念損減,無有增長。猶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牽牛羊,詣于屠所。《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十八,迦葉菩薩品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何處不套牢。第一種套牢就是容易被自己最為得意的長處套牢。第二種容易被套牢的就是每一個人多年的生活習慣,使自己養(yǎng)成一套固定的思惟定勢和行為定勢。第三種容易出現(xiàn)的套牢就是總是以習以為常的常識來推測世間的事物,習焉不察,看起來最不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往往最容易出問題。
【第44句】:生活本身就需要抱定幾分達觀,糾正自己對生活存在的偏見與誤差,更不能陷入一種自怨自艾,世間過往,浮云過眼,既然人活的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無論走到哪里,最不起眼的微笑,也能協(xié)調自己內心那些不確定的低沉。
【第45句】:世上最大的騙子就是如果。如果真的有那么多如果,那又哪來那么多是非對錯。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樣。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成熟,就是用微笑來面對一切小事。
【第46句】: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與量都會提高。
【第47句】:【佛家經(jīng)典禪語】人生路上,有一種懂得叫珍惜,有一種幸福叫簡單,少一份煩惱,少一份狹隘,多一份快樂,多一份寬容,人生路上讓我們慢慢學,細細品,要記住開心快樂最重要。一份好的心情,會給你帶來好運,即使心中有太多的苦澀,也不要眉頭緊鎖,人生何其短暫,要相信,風雨過后,終會出現(xiàn)美麗的彩虹。
【第48句】:一個人要樹立正確的“立場”,才能遵從自然規(guī)律,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人際關系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能否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
【第49句】:【佛心禪語】恒易法師:人生這一場炎涼穿梭,遭遇那些花樣百出的故事,相逢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群,生活只是在提示善意的面對過往,這不是生命的一種妥協(xié),而是生命內在的光明,自己活在自己經(jīng)過的時光,記住一句忠告,善待一切,彼此不傷。#延參法師禪修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