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彈花鋪里掛張弓——不彈(談)了
【第2句】:【閻王好作,小鬼難當】指頭領清閑,手下人勞累。老舍《我 這一輩子》:“巡警一天到晚在街面上,不論怎樣抹稀泥,多 少能說會道,見機而作,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既不給官面 上惹麻煩,又讓大家都過得去;真的假的吧,這總得算點本 事。而作警官的呢,就連這點本事似乎也不必有。閻王好 作,小鬼難當,誠然!”
【第3句】:【老公、老婆】“老婆”是妻子的別稱,在這里新老不分,新娶媳婦也是老婆。“老婆”聽起來不怎么好聽,卻包含著丈夫對妻子的愛意呢!相傳,唐代有位名士叫麥愛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產生嫌棄老妻、再納新歡想法,于是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對聯中看到了丈夫棄老納新的念頭,于是便提筆續了一副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這副下聯,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新糧”與“新娘”、“老藕”與“老偶”諧音,饒有風趣。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寫下了下聯:“老婆一片婆心”。漸漸地,妻子的愛稱——“老婆”就被傳開了,一直沿用到今。“老公”也成了對丈夫的愛稱。
【第4句】:鵝卵石掉刺蓬——無牽掛;無牽無掛
【第5句】:數學測驗完畢,老師讓得90分以上的同學舉手,結果只有三四個人舉起了手。老師打趣說:“真是三個人兩根胡子,稀少稀少。”大家都笑了。(河南·洛陽)
【第6句】:【心寬出少年】(諺)心胸開闊,能使人保持年輕。指人樂觀豁達,無憂無慮,就不易衰老。
【第7句】:【魯班門前掄斧——不知天高地厚】(歇)指缺乏自知之明,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本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8句】:【把心掏出來】竭誠相見,說知心話。成語:披肝瀝膽。古 華《姐姐寨》:“我把心都挖給你了,你還不相信?當著龍老 師的面,我再給你起一次誓!”
【第9句】:【老虎掉進山澗里——傷人過重】(歇)山澗:山間的水溝。重:諧“眾”。指傷害的人太多。 也作“老虎掉在山澗里——傷人太重”。
【第10句】:釣魚要忍,拿魚要狠。
【第11句】:歪嘴講故事——斜(邪)說
【第12句】:【 他要我的心肝,我要他的五臟】指拼命,作殊死戰,成語: 勢不兩立。陳登科《活人塘》:“不要怕,他能殺我們,我們就 不能殺他?他要我肝花,我就要他肚腸。”
【第13句】:黃鱔斗泥鰍——滑頭對滑頭
【第14句】:提傀儡兒上戲場——少一口氣
【第15句】:蜘蛛做房子——牽線
【第16句】:犬守夜,雞司晨——各盡其能
【第17句】:【搖鵝毛扇】(慣)舊小說、戲曲里,軍師、謀士常常手拿鵝毛扇子。比喻在背后出謀劃策。
【第18句】:侏儒嫁人——你不說我長,我不說你短
【第19句】:【破蒸籠——不盛氣】(歇)盛:諧“成”。氣:諧“器”。指沒有出息。
【第20句】:我的表弟吃飯總愛掉米粒。他的媽媽生氣地問他:“要不要到外婆家捉幾只雞養到桌子下面?”他每次吃飯很慢,他的爸爸說他是“人前吃到人后,種麥種到收豆”。(江蘇·姜堰)
【第21句】:【有龍就有擒龍漢,有虎就有打虎郎】(諺)世上有龍有虎,也就有擒龍打虎的英雄好漢。指既有強者,就會有制伏強者的高人。
【第22句】:【人強命不強】(慣)指人很要強,命運卻不好。
【第23句】:【兩物相形,好丑愈見】(諺)人或物,只要兩兩放到一起比較,好的丑的,自會看得很分明。指比較是識別人與事物的最好辦法。
【第24句】:毛驢碰門——來的不是人
【第25句】:星期天,我也想炒個菜露一手,可媽媽卻怕我炒壞了,不答應。爸爸在一旁說:“不是撐船手,不來弄竹竿。他有心學學,就讓他試試!”(江蘇·丹陽)
【第26句】:【到鄉隨鄉,騎馬隨鞍】(諺)指到一個新的生活環境里,就要隨順著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和人情,這跟騎馬必須貼著馬鞍是一個道理。 也作“騎馬隨鞍,入鄉隨鄉”。
【第27句】:便壺沒鼻——不好捉摸;難捉摸
【第28句】:【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釋義:別人求自己容易,自己求別人困難。例句:桂遷恐怕又說,慌忙道:“足下來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間之,為吾之羞也。”說罷,先立起身來,施還只得告辭道:“暫別臺顏,來日再來奉候。”桂遷送至門外,舉手而退。正是: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第29句】:【開水煮,滾油煎】(慣)形容受著悲慘、痛苦生活的煎熬。
【第30句】:【好話說三船,不如攥起拳】(諺)好話說得再多,也不如握起拳來用強硬的手段奏效。指對待不講道理的人,用強制手段比說好話管用。 也作“好話敵不住好拳”。
【第31句】:【井底蛤蟆——沒見什么天日】(歇)生活在深井里的蛤蟆,沒見過天,不知天有多大。形容人眼界窄,沒見過大世面。 也作井底的青蛙——只看見碟子大的天。 井里的青蛙——沒見過簸箕大個天。
【第32句】:廳堂里的老古董——擺設
【第33句】:【登鼻子上臉】(慣)比喻越來越放肆。 也作踩著鼻子上臉。 踏著鼻子上臉。
【第34句】:三十三頭牦牛拉不回——倔脾氣
【第35句】:牛皮紙上雕花——刻薄
【第36句】:【喝粥要等豆兒熟】(諺)要喝粥,必須等到粥里的豆子煮熟方可。 比喻做事不能性急,必須耐心等到條件具備、時機成熟。
【第37句】:中午放學回家,我問媽媽吃啥飯,媽媽說:“燉豬骨頭。”我一聽,不高興地說:“豬骨頭有啥好吃?”媽媽笑了說:“豬的骨頭羊的髓,吃過死都不后悔。”(陜西·橫山)
【第38句】:人”,哥哥說她“要風度不要溫度”,媽媽說她“要俏不穿棉,凍死也不嫌”。(山東·沂水)
【第39句】:口袋里裝釘子一個個想出頭
【第40句】:叔叔想調動工作,整天跑事不在家。奶奶說:“嫁一處不如守一處,不要跑了。”叔叔卻說:“樹挪死,人挪活,換換環境有什么不好?”(河南·內鄉)
【第41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釋義:比喻自尋死路。也比喻人的困難或危險是自己造成的。例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和我無關!
【第42句】:【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廢】(諺)沒有先例的,不可隨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隨便廢止。原指舊時衙門辦案,以有無先例為依據;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無例不興,有例不廢”。
【第43句】:【為驢扭棍,傷了紫荊樹】(慣)紫荊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紫紅色,供觀賞,樹皮、木材可入藥,為較名貴樹種。為了折一根趕驢的棍子,損壞了紫荊樹。比喻因小失大。
【第44句】:【好飯不怕晚】(諺)指只要飯好,推遲就餐會吃得更有滋味。也泛指任何美好的事物,早得到反不如遲得到更有意義。 也作“好飯不怕晚,趣話不嫌慢”。 趣話:幽默、風趣的言談。
【第45句】:【垂簾聽政】在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的皇后、太后屢見不鮮。但垂簾聽政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當屬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實際掌控清朝的大權達48年之久,她死后三年清朝滅亡。那么,“垂簾聽政”始于何時,是誰的“發明”呢?歷史上國君或皇帝因種種原因無力親政時,權力旁落王(皇)后或太后手中的情況,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但,真正垂簾聽政則始于武則天。《舊唐,書,高宗紀下》記載:“時帝(唐高宗)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后(武則天)……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圣’。” 自此,多有皇后、太后效法,但都未稱帝,中國的女皇,只有武則天一人。
【第46句】: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塊兒
【第47句】:我吃雞蛋老是過敏,滿身都起癢疙瘩,可還光想吃。我對姥姥說我吃著什么東西都沒有雞蛋好吃,姥姥說:“你呀,寧叫身受疼,不叫嘴受窮。”(河南·蘭考)
【第48句】:【不到火候不揭鍋】釋義:比喻要抓住適當的機會。例句:袁堅呢,喜歡仔細觀察,理出個頭來,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49句】:姥姥和媽媽在說下了崗又不去找工作的小舅。姥姥嘆了一口氣說:“唉!你呀,真是爛泥糊不上墻喲!”(廣西·柳州)
【第50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見“人上有人,天上有天”。
【第51句】:【恨鐵不成鋼】(慣)比喻恨所期望的人不長進、不成材。 也作“恨木不成梁,恨鐵不成鋼”。
【第52句】:【貧不學儉,卑不學恭】(諺)貧窮的人,不學儉省自然儉省;卑賤的人,不學謙恭自然謙恭。指人的習性受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制約。
【第53句】:【放禿尾巴鷹】(慣)比喻借出去的錢和物收不回來。
【第54句】:【登龍門】“登龍門”一詞,比喻得到權威人士的引進或提拔而抬高身價,增長聲譽;又比喻舊時科舉考試,殿試得中。一般辭書都認為,“登龍門”一詞出自宋代《太平廣記》,相傳,黃河流經陜西、山西交界的龍門山時,水流湍急,每年春季,有大批鯉魚從江海游來,跳躍龍門。一年之中,登上龍門的魚只是少數,而魚一登龍門,魚就變成了龍。那些登不上龍門的魚只能仍然做魚。但《太平廣記》成書于宋代,而早在漢、唐就有了“登龍門”之說。在漢代魚躍龍門的傳說與宋代不同的是,宋代是鯉魚,而漢代是鮪魚。高誘注《淮南子》說:“鮪,大魚,長丈余。仲春二月,從西河上,得過龍門,便為龍。”《漢書》李奇注云:“鮪出鞏縣穴中,三月溯河上,能渡龍門之浪,則得龍矣。”由此可見,“登龍門”一詞的淵源,可追溯到漢代。但把“登龍門”比喻殿試得中,則是在唐代,唐封演《封氏聞見錄》卷三《貢舉》日:“故當代以進士登科為登龍門。”
【第55句】:【家有患難,鄰保相助】鄰里街坊,會互相幫助。明代《金瓶 梅》:“大官人沒奈何,不看僧面看佛面。常言道:家有患難, 鄰保相助。”
【第56句】:一桿沒星的秤——掂不出輕重
【第57句】:【民以食為天】釋義:比喻吃飯問題很重要。例句: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不讓土地生產出五谷雜糧,靠什么活著?
【第58句】:【半天下雨——不知來頭】(歇)本指不知雨滴來的地方,轉指不知事物的來歷或根由。
【第59句】:老貓看游魚——干著急
【第60句】:【開船便遇打頭風】謂事情開始就遇到阻力。成語:出師 不利。清代《兒女英雄傳》:“屋漏更遭連夜雨,船行又遇打 頭風。偏偏從工完這日下雨起,一連傾盆價的,下1 的大雨。”
【第61句】:獾狼下耗子———代不如一代
【第62句】:表妹是姑媽家的獨生女兒,被視為掌上明珠。她在我家住了幾天,特別淘氣,全家人都得事事讓著她。奶奶也無奈地說:“人家是十畝地里的一棵苗,挨著鋤頭不敢刨啊!”(山西·壺關)
【第63句】:三伏天的高粱苗——節節上升
【第64句】:耗子見了貓——魂飛魄散;難逃;怕得要命
【第65句】:爸爸怕我用腦過度,常勸我要勞逸結合,我卻因此而貪玩起來。媽媽怨爸爸不該這樣,說:“馬兒都很怪,騎著比牽著跑得快。孩子沒一點壓力,怎么會學好基礎知識啊!”(山西·萬榮)
【第66句】:【膏胸膛不挺背會駝】謂精神要振作起來。《香港小說選》: “山歌不唱忘得多,大路不行草成窩,菜刀不磨成死鐵,胸膛 不挺背會駝。”
【第67句】:有一次,我生病了,不能上學,天天呆在家里,很無聊。奶奶嘆著氣說:“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文化。”(山西·陽泉)
【第68句】:【被窩里放屁——獨吞】(歇)譏諷人獨占財物或好處。 也作“蒙被子放屁——獨吞”。
【第69句】:褲襠底下插扁擔——自己抬自己
【第70句】:六月里的蛤蜊——死不開口
【第71句】:【的】“的”本是助詞,不和其他詞語結合無意。這里講的“的”,已經在20世紀初左右升任成名詞了。這個“的”字,源于“的士”,其發音也發生了變化,發“di”音。它是“的士”的簡化,港語用于計程車(內地叫出租汽車)的音譯之字。內地人先是將“的士”拿去照用,能彰顯特殊的時髦就行了。接著,令香港人吃驚的“打的”(乘坐的士)發明出來,而且傳遍全國。可見“打”字的特殊功能,一有機會就“打”一下,不僅打醋、打醬油、打酒、打電話,這不,又開始“打的”了。開“的士”的人,被人們稱作“的哥”、“的姐”,這新名詞傳播速度也頗快,人們興致勃勃地使用時,又創造了“的士”的不同分類簡稱呢。他們把充當“的t”的小型客車起名“面的”(意思是面包車的士);內地還有摩托車載人的收費服務,被人們稱為“摩的”;自行車載客收費服務也開始叫“單的”了。面包車稱“的”還接近“的士”,摩托車、白行車稱“的”也真的是太絕妙了,發明者是太有才了。
【第72句】:【金榜】科舉時代俗稱殿試錄取的榜為“金榜”。金榜是相對于桂榜、杏榜而言的,沒有前二榜,也不會有金榜,因為鄉試、會試、殿試是層次遞進的。古代科舉考試先后有三榜:桂榜、杏榜和黃榜。桂榜是鄉試錄取舉人的公告榜,因為放榜時正值桂花盛開而得名;杏榜是會試錄取貢士的公告榜,因放榜時正值杏花盛開而得名;黃榜則是殿試之后朝廷發布的錄取進士的公告榜,因該榜用黃紙書寫而得名。黃榜也叫金榜,且有大小之分。小金榜由奏事處進呈于內,大金榜則由內閣學士加蓋“皇帝之寶”的大印后張掛于外。大金榜就是通常所說的黃榜。
【第73句】:【 狗咬狗,爭骨頭】為了爭奪權利,而互相傷害。成語:爭 權奪利。古華《浮屠嶺》:“山外邊那花花綠綠、亂亂轟轟、狗 咬狗,爭骨頭的地方去不得!”
【第74句】:玉器店里的珍品——精雕細刻
【第75句】:【說風就是雨】(慣)比喻說到什么,馬上就要干什么。 也作“說起風就來雨”。
【第76句】:紅布包柑橘——里外都紅
【第77句】:【掉入五里霧中】見“墮入五里霧中”。
【第78句】:三代人出門——扶老攜幼,有前有后
【第79句】:【有錢能使鬼推磨】(諺)只要有錢,就連買得鬼推磨這樣的奇事也能成為現實。舊指金錢萬能,人們不敢想象的事,用金錢都能辦成。 也作有錢使得鬼推磨。 有錢使得鬼挑擔。
【第80句】:【穿釘鞋走泥路——步步落實】(歇)釘鞋:一種舊式雨鞋,鞋幫用桐油油過,鞋底釘有大帽釘。本指行走時腳步很穩,轉指做事扎實、穩妥。
【第81句】:親鄰互助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
【第82句】:【地無一垅,房無一間】見“房無一間,地無一垅”。
【第83句】:【走獨木橋】見“過獨木橋”。
【第84句】:臉上寫字——表面文章
【第85句】:【各人腳下都有一條路】(諺)每個人的腳下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借指人的生命歷程,要靠自我選擇,自我奮進。
【第86句】:【牙對牙,眼對眼】(慣)比喻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第87句】:花木蘭從軍——冒名頂替
【第88句】:扁擔墊坐——不是久留之客
【第89句】:【上卦不靈下卦靈】釋義:這次不行下次行。例句:“闖蕩江湖總得冒點風險,免不了有個三長兩短。上卦不靈下卦靈,只要實權在手。”
【第90句】:【家常飯,粗布衣,知寒知暖自己的妻】(諺)家常飯吃得飽,粗布衣穿著暖;自己的妻子最能知熱知冷,體貼入微。指不要羨慕山珍海味,不要貪圖綾羅綢緞,更不要眼熱那些妖艷的女色。 也作“家常飯,粗布衣,知熱知冷結發妻”。結發妻:原配妻。I
【第91句】:【風里言,風里語】私下非正式的議論。成語:風言風語。 海外張愛玲《沉香屑》:“可是你知道世人的嘴多么壞,指不 定你還沒到家,風里言,風里語,倒已經吹到你爸爸耳朵里 去了。”
【第92句】:【騎著馬,好找馬】一方面保留,一方面再選擇。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有人在一個單位玩不轉了就托人找關 系,一走了之。這就助長干部身在曹營心在漢,騎著馬找 馬。”
【第93句】:【發國難財】(慣)指趁國家陷入危難而大發其財。
【第94句】:下了十八層地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第95句】:【前頭狐貍跌下井,后頭狐貍沒有醒/前頭烏龜爬壞路,后頭烏 龜照舊爬】狐、糊諧音。借指人糊里糊涂,不能吸取前人的 教訓。烏龜會縮頭,行動緩慢,象征因循守舊,不思進取。 語文圖書:“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前有車后有轍,就是 指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前頭烏龜爬壞路,后頭烏龜照舊 爬,前頭狐貍跌下井,后頭狐貍沒有醒,就是指不接受別人 經驗教訓的危害。”
【第96句】:【拔了蘿卜地皮寬】(諺)比喻趕走或除掉了心頭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輕松愉快。
【第97句】:【新葫蘆裝舊酒】釋義:比喻只改變形式,不改變內容,表面變了,實質未變。例句:舊支部也沒撇開.中農也參加運動;支部書記王二合當上了貧農團的主任,村長劉老迫和個浪蕩寡婦也選進主席團,換湯不換藥,新葫蘆裝舊酒。
【第98句】:【常抱的娃娃不會走】(諺)比喻對年輕人不敢大膽任用,只會妨害他們的成長。
【第99句】:【借給他點兒膽子斷定他不敢。】浩然《艷陽天》:“那倒 是,借給他個膽子讓他反,他也不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