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老壽星彈琵琶——老調(diào)重彈
【第2句】:【罐里養(yǎng)王八——越來越活】(歇)本指越來越有活力,轉(zhuǎn)指活動越來越厲害,越來越不像話。常含責(zé)罵或譏諷意味。
【第3句】:【咽不下這口氣】(慣)比喻不能忍受別人的欺侮或冤枉。 也作咽不下這口窩囊氣。 咽不下這口屈氣。
【第4句】:【拉到老虎當(dāng)馬騎】(慣)比喻把危險的事情看得過于簡單了。
【第5句】:學(xué)校成立了“微機(jī)興趣小組”,我怕自己笨,不敢報名參加。爸爸知道了,鼓勵我說:“刀鈍石上磨,人笨努力學(xué)。只要你認(rèn)真下苦功學(xué),還有什么學(xué)不會的呢?”(江西·贛州)
【第6句】:爸爸性格倔強(qiáng),做事說一不二;媽媽是火爆子脾氣,得理不讓。倆人常常“舌戰(zhàn)”不止。奶奶說:“這過日子比樹葉還稠,你倆天天石板上摔烏龜,硬碰硬,哪能行?”(河南·新安)
【第7句】:媽媽給我買的零食我總是一氣兒吃完,爸爸說我是狗窩里放不住剩饃。媽媽說:“那還是買得太少,要是給他一卡車他肯定吃不完。”爸爸說:“那叫杠頭。”(河南·鄭州)
【第8句】:病好遇良醫(yī)——晚了;遲了
【第9句】:【—網(wǎng)打盡滿河魚】做事干脆徹底。也指事情做得過分, 不留余地。成語:一網(wǎng)打盡。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李 左德說那不行,你這是一網(wǎng)打盡滿河魚。”
【第10句】:老鼠啃賬簿——吃老本
【第11句】:【咬人狗兒不露齒】釋義:比喻內(nèi)心兇狠的人,表面上不露形跡。例句:那廝卻有一二,咱家無三思,將那謊局段則向俺跟前使,那廝正是咬人狗兒不露齒。
【第12句】:【棉花耳朵風(fēng)車心】(慣)形容人耳軟心活,沒有主見,容易聽信他人。
【第13句】:十二歲進(jìn)敬老院——福享早了
【第14句】:【身上有屎狗跟蹤】人有弱點,被壞人利用。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wǎng)》:“得了吧!自個兒臉丑,別怨鏡子。要不是 你身上有屎,狗會跟著你?”
【第15句】:【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諺)兵:指軍隊。軍隊可以長期不打仗,但一天也不能放松備戰(zhàn)。
【第16句】:搬起石頭打天——辦不到的事
【第17句】:柏油馬路賽摩托——你追我趕
【第18句】:【屬螃蟹的——橫行慣了】(歇)本指螃蟹習(xí)慣橫著爬行,轉(zhuǎn)指一貫蠻橫不講理。 也作“屬螃蟹的——橫著走”。
【第19句】:大褂兒沒底襟——怎么做的
【第20句】:【狗咬狗】(慣)比喻壞人與壞人爭斗。
【第21句】:爸爸見我總和小剛一起,打趣說:“你們倆真是秤桿離不了秤砣。”(山東·臨的)
【第22句】:【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良心】天地作證,憑良心做事。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良心;我 要是三心兩意,叫我挨槍子兒。”
【第23句】:【揭老底】(慣)比喻揭露不愿讓人知道的內(nèi)情或底細(xì)。 也作揭底子。 揭根子。 翻老底。
【第24句】:【 兩條腿走路】互相配合,效率高。成語:雙管齊下。夏衍 文章:“我們一向主張兩條腿走路,就是既要大力提倡演現(xiàn) 代戲,又要整理、加工傳統(tǒng)戲和新編歷史劇。”
【第25句】:【虎死不倒威】(諺)指猛虎雖然死去,但威風(fēng)依然存在。比喻英雄豪杰身處厄運(yùn)之中,仍然表現(xiàn)出昂揚(yáng)的斗志,凜凜不可犯。 也作虎死不落架。 虎倒雄風(fēng)在。
【第26句】:【舌頭是扁的,說話是圓的】話可以說得很圓滿,很圓滑。 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你舌頭是扁的,說話是圓的, 能把狗屎吹出花兒來。”
【第27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諺)山羊性愛吃柳樹枝葉。比喻行為不檢點的男子,總愛和女人在一起廝混。
【第28句】:【 挖自己的肉,補(bǔ)人家的瘡】損害自己,幫助他人。成語:挖 肉補(bǔ)瘡。黃谷柳《蝦球傳》:“世界事,道理很漂亮,做起來全 不是那末一回事,挖自己的肉,補(bǔ)人家的瘡,我不干。”
【第29句】:鋼條做釘子——寧折不彎
【第30句】:【鼻子里插大蔥——裝象】(歇)象:諧“相”。指裝模作樣,欺騙人。 也作“鼻子插蔥——充象”。
【第31句】:鋼珠落玉盤——當(dāng)當(dāng)晌;響當(dāng)當(dāng)
【第32句】:【前有車,后有轍】釋義:前面有車走過,后面便留下車轍印痕。比喻前人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后人可作為借鑒。例句:萬一碰上鬼子偽軍跟他在一塊兒,也是一樣辦法,反正跑不了就光榮犧牲。前有車,后有轍,雙喜就是我的榜樣!
【第33句】:王八背兩面鼓——人前一面,人后一面
【第34句】:曹操用人——唯才是舉
【第35句】:【以一當(dāng)十,以十當(dāng)百】(慣)當(dāng):抵擋,阻擋。一人抵擋十人,十人抵擋百人。形容軍隊士氣大振,士兵奮勇拼殺。
【第36句】:【耍骨頭】(慣)1指故意調(diào)皮搗蛋。 2指開玩笑。3指表示親熱。
【第37句】:【鐵將軍把門】(慣)鐵將軍:鐵鎖。指門鎖著,家里沒人。
【第38句】:【各打五十大板】(慣)比喻不論是非曲直,對當(dāng)事各方給予同樣的懲罰。
【第39句】:掃把寫字——大劃(話)
【第40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比喻強(qiáng)者相斗,終有一方失敗。明 代《三國演義》:“今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須誤了我大事。吾 與你二人勸解,休得再論。”
【第41句】:【人作千年調(diào),鬼見拍手笑】(諺)調(diào):謀劃,打算。人生不過幾十年,卻要作千年的謀算,其愚妄連鬼也會拍手譏笑。指人生苦短,只可做最切實際的事,莫作無聊的空想。
【第42句】:【嘴上掛得油瓶】(慣)形容人生氣時嘴巴高高噘起的樣子。
【第43句】:【千里井,不反唾】(諺)出遠(yuǎn)門在千里之外,飲過井里的水,不要以為再不路過此處,便朝井里吐唾沫。指為人要忠厚,不可做欺心的事。
【第44句】:【 指桑樹罵槐樹/指冬瓜罵葫蘆】借別的事情影射或攻擊他 人。成語:指桑罵槐。西戎《賴大嫂》:“立柱媽,你說話說清 楚,不要指冬瓜罵葫蘆,你看見我的豬吃了哪里的莊稼?你 們抓住了?是我的不是?”
【第45句】:【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諺)該采取果斷措施時卻優(yōu)柔寡斷,其結(jié)果是反而遭受禍亂。指處理問題,貴在果斷。 也作當(dāng)斷不斷,必留后患。 當(dāng)斷不斷,自遭其亂。 當(dāng)斷不斷,必惹麻煩。
【第46句】:【同病相憐,同憂相救】(諺)患同樣疾病的,互相之間最能體貼;有同樣愁煩的,互相之間自會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運(yùn)的人之間,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也作“同疾相憐,同憂相救”。
【第47句】:【大難不死,必有大福】(諺)指身遭大難而能保住性命,以后必定有享受不完的大福氣。 也作大難不死,必有后祿。祿:福祿。 大難不死,必有厚福。厚福:豐厚的福分。 大難過去有大福。
【第48句】:【青史】“青史”即史書。那么,歷史為什么被稱為“青史”呢? “青史”里的“青”指的是竹簡。制作竹簡其實并不容易,要選擇上等的青竹,其他竹不堪用,所以稱為“青”;“史”指歷史或史書。因為在還沒有發(fā)明紙張的古代,平常的書籍大都是用竹簡制成。制作竹簡還有個程序,就是將竹筒放到火上炙烤,經(jīng)火烤處理的竹簡不僅刻字方便而且能夠防蟲蛀,可長久保存。當(dāng)時人們把這種火烤的程序叫做“殺青”,也叫“汗青”。古人將這些竹簡編連成形狀像“冊”字的書,它是古代人用作書寫的工具,也用來記載歷史,所以后來就以“青史”或“汗青”作為史書的代稱了。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49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慣)指脾氣、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譏諷不好的人喜歡聚在一起。
【第50句】:【唱獨角戲】(慣)獨角戲:只有一個角色的戲。比喻一個人獨自去做通常不是一個人做的事。
【第51句】:麥稈吹火——小氣
【第52句】:【道三不著兩】(慣)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對。形容人說話不著邊際,語無倫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顛三倒四。 也作“著三不著兩”。
【第53句】:【大蝦燒三段,三節(jié)挨痛】釋義:大蝦分作三段燒,哪一段都疼。比喻多方受難為。例句:她總的意思,是不打算叫“女犯”去北平。這一來,把我夾在當(dāng)中,老鼠進(jìn)風(fēng)箱才兩頭受氣,大蝦燒三段,三節(jié)挨痛。一個“犯人”三家爭,龜喜要送,川島要命,瑞琪要縱,這差事昨伺候。
【第54句】:【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死受窮】(諺)吃飯穿衣等生活耗費(fèi)不會使人窮困,經(jīng)濟(jì)上不會計劃才會造成真正的窮困。指過日子最要緊的是籌劃周到。 也作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周一輩窮。 穿不窮,吃不窮,計算不到定受窮。
【第55句】:【把狼羔子當(dāng)親人】釋義:比喻把壞人當(dāng)成好人。例句:你這會兒迷著,回去趴在被窩里想想,你是個什么人,像不像個隊長,像不像個復(fù)員軍人,你別把狼羔子當(dāng)親人看。
【第56句】:【君子不見小人過】釋義:君子不計較小人的過失。例句:“如今你要放他,正是君子不見小人過,……咱們就把他放了罷。”
【第57句】:【刀不離手,弓不離身】釋義:形容處于戒備狀態(tài),警惕性高。例句:盡管這群人隊伍不齊整,有的站著,有的蹲著,卻都是刀不離手,弓不離身,準(zhǔn)備著隨時廝殺。
【第58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釋義:比喻碰到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辦法對付。“砍柴”又作“打柴”。例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到哪說哪。生死福禍有個天命管著哪!只要這會兒不被打死,到時候,咱哥倆就在一起混,你聽我的,不會叫你吃虧。
【第59句】:【一畝三分地】“一畝三分地”意為只注重個人小天地,利己主義嚴(yán)重,常常被大家譏諷,批評為“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為什么個人的小天地被說成是“一畝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農(nóng),這“一畝三分地”原來是皇帝耕種的。清朝皇帝耕種的這“一畝三分地”,位于永定門內(nèi)大街西側(cè)的先農(nóng)壇內(nèi)。在太歲殿南面的觀耕臺前,豎立著一塊“一畝三分地”的標(biāo)牌,上寫“一畝三分地為皇帝親耕祀的籍田,長11丈,寬4丈,分為12畦,中間為皇帝親耕之位,三公九卿從耕,位于兩側(cè),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執(zhí)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勸天下從農(nóng)。” 皇帝怎么親耕?藉耕儀式相當(dāng)隆重,皇帝在“一畝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戶部尚書跪進(jìn)農(nóng)具,順天府尹跪進(jìn)鞭子,皇帝左手扶持農(nóng)具,右手執(zhí)鞭,前面的老者牽牛,旁邊有兩名農(nóng)夫扶犁,后邊順天府丞捧裝種子的青箱,戶部侍郎負(fù)責(zé)播種,由禮部、太常寺和鑾儀衛(wèi)的六個官員導(dǎo)引護(hù)架,在一片樂聲中,往返三個來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親耕禮。皇帝親耕的目的,是以此勸民重農(nóng)務(wù)農(nóng),以示皇帝對農(nóng)耕的重視。久而久之,變成了親耕秀。
【第60句】:【王顧左右而言他】釋義:王:指梁惠王。顧:看。他:其他的,別的。指回避正面提問而扯其他的。例句:羅汝明總是笑而不答,或者是來一個“王顧左右而言他”。
【第61句】:星期天媽媽讓我到集上買菜,我問媽媽買什么好,媽媽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不要圖賤買老牛。”(山東·高密)
【第62句】:【把天放在頭上說話】(慣)指說話做事公平公正,不違天理。
【第63句】:【龍生九子不成龍】(諺)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形狀、性格都不像母龍的原樣。比喻同一母親所生的子女,志趣性情迥然不同。 也作龍生九種,九種各別。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
【第64句】:一個勢孤倆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第65句】:【賣油的娘子水梳頭】(諺)賣油的娘子有的是油,梳頭時卻只用水而不用油。指窮人為了生計極度節(jié)省。也指放下自家的物質(zhì)優(yōu)勢,卻求助于別人的微小援助。 也作賣鹽的喝淡湯。 賣鞋的赤腳跑。 賣油娘子水梳頭,賣肉兒郎啃骨頭。
【第66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釋義: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選擇。例句:“喂,牽走吧,一個豬的價錢。常言說: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憑你們柿樹溝生產(chǎn)隊,還能買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塊,您要不起!”
【第67句】:【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歇)唱本:記錄曲藝或戲曲唱詞的小冊子。本指邊走邊看唱本,轉(zhuǎn)指事情結(jié)局如何,等著看以后的發(fā)展變化。 也作騎在毛驢上看唱本——走著瞧。 騎著毛驢看書——走著瞧。
【第68句】:【 走錯了廟門,敬錯了神】找錯了地方,求錯了人。劉紹棠 《鷓鴣天》:“當(dāng)年你爸爸自討苦吃,偏要學(xué)經(jīng)濟(jì),而且學(xué)的是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jì),真是走錯了腳步,進(jìn)錯了廟門。”
【第69句】:【做了皇帝想成仙】謂不知足,貪得無厭。類似的:做了宰 相望諸侯。《民國通俗演義》:“人心不知足,得隴又望蜀,做 了皇帝想登仙,同是中國人,何苦逼得人沒處走。”
【第70句】:熟透的癤子一不攻自破
【第71句】:【葫蘆牽到扁豆藤】釋義:比喻東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蘆牽到扁豆藤。”
【第72句】:【兩只船合使一篷風(fēng)】(慣)比喻兩人同時得到一人的幫助。
【第73句】:【水仙不開花——裝蒜】(歇)水仙: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似蒜頭,葉子形狀與顏色像蒜葉。本指裝成蒜的樣子,轉(zhuǎn)指人故意裝糊涂或裝模作樣。含譏諷或責(zé)罵意味。
【第74句】:【夏雨隔田晴】(諺)夏季下雨,往往是田壟的這邊下,田壟的那邊晴。指夏天的雨,尤其是猛雨,區(qū)域性很強(qiáng)。
【第75句】:牛吃筍子——胸有成竹
【第76句】:【 以不變應(yīng)萬變】謂拿定主意,沉著應(yīng)付。臺灣《吳濁流小 說選》:“思源的意思是,這個時候討論這些,實在無濟(jì)于事, 應(yīng)該等到接受后再計議,此際最好是冷靜,以不變應(yīng)萬變?yōu)?上策。”
【第77句】:【丈夫人前走,帶著老婆的手】見“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
【第78句】:【十年河?xùn)|,十年河西】釋義:比喻人生一世,興衰無常,變化很大。例句:十年河?xùn)|,十年河西,單家橋這幾年竟然轉(zhuǎn)了風(fēng)水,出現(xiàn)了令人想象不到的變化。
【第79句】:十月的桑葉——誰采你(誰睬你)
【第80句】:媽媽叫我去喂豬,可我嫌喂豬太臟,就說讓我去提水吧。媽媽說:“叫你上山你下河,叫你下河你非要上山。”(安徽·樅陽)
【第81句】:【拔出蘿卜帶出泥】釋義:比喻事情辦得不利落,不圓滿,或引起了別的麻煩。例句:“你快點去看看吧。”老七伯大喊,“可不能把這事辦砸了,不能離譜,咱們和他們的事。得論個清楚是非,可不能拔出蘿卜帶出泥呵!”
【第82句】:【海上飄白云,海底藏黃金,只要海不干,魚蝦便成群】釋義:形容大海美麗富饒。例句:“對,又大又美,而且非常富饒。俗話說:‘海上飄白云,海底藏黃金,只要海不干,魚蝦便成群。’”接著紀(jì)洪濤又興致勃勃地給她講怎么看水紋,辨流向,避暗礁,識魚群。
【第83句】:【一招鮮,吃遍天】(諺)一招:本指武術(shù)上的一個拳式動作,此處指技藝行業(yè)的一手絕活。天:天下各地。指在技藝方面有一手絕活,無論走到哪里都很吃香。
【第84句】:【泡蘑菇】(慣)1比喻拖延時間。 2比喻故意糾纏。
【第85句】:【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表示堅決鎮(zhèn)壓。巴金《探索 集》:“他們將我‘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要叫我.永世不 得翻身’。”
【第86句】:【吃個雞蛋還得挑四棱的】(慣)棱:棱角。形容過分挑剔苛求。
【第87句】:【松花蛋】松花蛋是大眾美食,俗稱皮蛋,切開以后,蛋清像松香一樣晶瑩剔透。關(guān)于它的起源,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江南三江口河埠頭住有夫妻二人,男人姓厲。夫妻二人都年過半百,靠擺茶攤過日子。他們家養(yǎng)有兩只母鴨,鴨子一天下倆蛋,非常準(zhǔn)時。可是好景不長,鴨蛋竟然拾不到了,夫妻倆十分煩悶。十幾天以后,他們收拾茶具,還像往常一樣,把剩茶倒入屋外的桑樹灰堆里。忽然看見灰里露出了圓滾滾的東西來,拾起一看,正是他們要找的鴨蛋。原來,鴨子把蛋下到桑樹灰里了。可是這鴨蛋在桑樹灰里埋了這么些天,又天天澆剩茶葉,是否已經(jīng)壞了呢?他們磕開一個蛋,只見蛋清已經(jīng)變成黃褐色,像水晶一樣,蛋黃也變成綠瑩瑩的實心蛋。一嘗,這蛋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這就是最初的松花蛋。以后加工制作的松花蛋也離不開最初的原理。
【第88句】:【吃豆腐】“豆腐”人人愛吃,可這里所說的“吃豆腐”,你可不要沾邊,繞開它,躲著走。這里所說的“吃豆腐”,與吃不沾邊,是占女人便宜的意思,有時候甚至可以視為“性騷擾”的含蓄說法。雖說不是真吃,但跟食用豆腐暗有關(guān)聯(lián)。有人認(rèn)為“吃豆腐”的說法與民間常有“豆腐西施”的戲稱有關(guān):豆腐店老板娘因常食豆腐而細(xì)皮嫩肉,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fēng)情之舉,便引得周圍男人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板娘調(diào)情,且動手動腳。于是,“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第89句】:【好鼓不用重錘敲】(諺)響亮的鼓用不著重錘敲打。比喻聰明人悟性高,一點就明,不用多說。 也作“響鼓不用重錘”。
【第90句】:【嘴硬骨頭酥】(慣)形容說話強(qiáng)硬,卻膽小心虛。 也作“嘴硬骨頭松”。
【第91句】:【話不投機(jī)半句多】謂沒有共同語言,談不到一塊兒去。 海外於梨華《三人行》:“可是小傅這時真有話不投機(jī)半句多 的感覺,說著就要走。”
【第92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釋義:比喻老實人被逼急了,也要反抗,采取行動。例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到了這個關(guān)節(jié),只有一個拼字。
【第93句】:【褲兜子里的跳蚤,亂咬】釋義:比喻不顧事實,毫無根據(jù)地隨便供認(rèn)別人干了壞事或說了壞話。例句:高百尺反駁說:“得!工農(nóng)干部就這樣——褲兜子里的跳蚤,亂皎……像你們知識分子,一套一套的?”
【第94句】:火燒嶺上找螺頭——難尋
【第95句】:【知恩不報,非為人也】(諺)指只有知恩圖報,才算是有良心講道義的人。 也作“知恩不報恩,枉為世上人”。
【第96句】:【他弓莫挽,他馬莫騎】(諺)挽:拉動。別人的弓不要拉,別人的馬不要騎。指為人要守本分,不屬于自己所有,不可貪愛貪占。
【第97句】:【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見“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樣樣全”。
【第98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諺)舍不得用孩子作誘餌,就套不住惡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風(fēng)險、不付出大代價,就難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獲。 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第99句】:【一朝權(quán)入手,看取令行時】(諺)一朝:一旦。一旦執(zhí)掌大權(quán),即可發(fā)號施令。指不掌權(quán)則已,只要權(quán)力到手,就要充分施展職權(quán)的威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