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在福中不知福,天送春來不見春。和順滿堂添百福,平安康泰值千金。為人莫作千年計,卅年河東卅年西。神奇變化為腐朽,腐朽變化為神奇。
【第2句】:【圣經文案】356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后5:7)
【第3句】:孔子很欣賞仲由的孝順德行,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
【第4句】:【禪心佛語】佛說: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第5句】:現代人自我意識過度膨脹,缺乏自覺,只是把自己的心一味的向著外側,卻忘了覺悟出真正的自己。——-梅原諦愚禪師
【第6句】:【禪心佛語】拒絕別人是一種慣性,當被別人拒絕的時候,工作才開始。
【第7句】:【禪語人生】愿此法幢化度三界,統御福慧,赍持佛道,惠澤江城,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第8句】:一時失敗并不可怕,失去自我才值得擔憂;有時候,不曾有過掙扎的考驗,付出的代價更大。
【第9句】:擁有時愛惜,失去時便灑脫放手。對心愛之物不執著,即使心有不舍,也絕不為此生怒生恨。明云禪師的修養可謂非常深厚。
【第10句】:【禪心佛語】認清自己的第一點就是要注視著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注視著自己的缺點。
【第11句】:【禪心佛語】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何勝言哉。
【第12句】:【禪心佛語】人們不會在流動的水面上,去映照自己的形像,只有在清澈平靜的水面上,才可看清自己的容顏,也只有平靜才可平息躁動的心緒。
【第13句】:【佛心禪語】小和尚一愣,回答說:“小強聽不懂是很正常的,因為他是猴。可師弟他們是人,他們不應該聽不懂我說的道理。”
【第14句】:若學諸三昧,是動非是禪。心隨境界生,云何名為定?(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上
【第15句】:【禪心佛語】人活著應該盡情揮灑,即便這一生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往,也要讓它成為最閃亮的瞬間。
【第16句】:【禪語人生】修道要具足三種心:信心、精進心、長遠心。這三者缺一不可。
【第17句】:豈知有許多人過去曾顯赫過、富足過,但曾幾何時,卻淪為被救濟的對象。
【第18句】:【禪心佛語】到了晚上參禪的時候,東陽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后在師父的旁邊坐下。
【第19句】:【佛心禪語】不要太能“說”了,小心嚇著別人,說話注意把握分寸,過分恭敬等于警戒,恭維恰當,人人愛聽,不做沒有意義的爭論,抱怨連連,讓人忍無可忍。
【第20句】:【禪心佛語】行善并非責任,它是一種權利,可以讓我們擁有健康和快樂。
【第21句】:【禪心佛語】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隨緣,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脫。
【第22句】:執著是自縛的蠶繭該執著時執著,該放棄時放棄,一切隨緣,將來你才不會后悔!
【第23句】:沒有什么比活著更好,活著是最燦爛的輝煌,因為只有活著才有歡笑,才有幸福,才有靈動,才有感動和輝煌。人生,沒有下輩子,當不虛此生!
【第24句】:譬如火燒木,木盡火不留。見木若已燒,空火亦應滅。《大乘密嚴經》卷下,阿賴耶識微密品
【第25句】:【禪心佛語】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安樂國。
【第26句】:【禪心佛語】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實實去修行,不好虛名假利,不貪供養,就是正法住世。
【第27句】:印光大師說:“學佛的秘訣在于誠與敬。”誠就是真誠、不虛偽、不做作、不懷疑、有信心,即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第28句】:【禪心佛語】俗話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俗話又說:交淺勿言深,沉默是金。
【第29句】:【禪心佛語】或許有寺院和法師為此喊冤:門票的收取實屬受到官商鉗制而不得已而為之,參與門票分成也是為常住做實際考慮。
【第30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人生的最后,奉獻軀體作醫學教育,是生命的勇者。
【第31句】:【禪心佛語】佛像是傳統世間習俗,意思是要我們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以及安祥喜悅的意思。
【第32句】:【禪心佛語】活潑不放蕩,熱情不沖動,開放不瘋狂,好學不嫉妒,好強不逞強,聰明不傲慢,出色不張揚。
【第33句】:【禪語人生】心善:是大愛無疆的蔓延,心寬:是足智多謀的恬靜,心安:是知足常樂的最大內涵,心誠:是人們最終必須追逐的一種高風亮節。
【第34句】:凈土因緣有三事:一菩薩功德;二眾生;三眾生功德。三因既凈,則得凈土。(東晉)鳩摩羅什《注維摩經》卷一
【第35句】:【禪心佛語】超越我們生活的是什么?是“觀照”。它讓我們把生活全部交付出去,并在其中感到最終的平靜。怎么做?活在當下,愛在當下,只在當下。
【第36句】:清凈:水的本質是清凈,人的本質也是清凈的。水猶如我們的清凈心,煩惱污垢的沙石本來就未曾污染過水的本身。
【第37句】:欲望橫陳,物欲橫流,物是人非。——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第38句】:“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事應當謙虛認真,不要滿足于現狀;學習要深入細致,不能心浮氣躁。
【第39句】:【圣經文案】3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1:27)
【第40句】:【佛心禪語】心胸太狹窄絕對是壞事,報復心太強烈只能害自己,會影響人的交際和事業。寬容別人不僅是自己的一種美德,更是讓自己健康長壽的秘訣。
【第41句】:【禪心佛語】俗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話又說: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第42句】:【禪語人生】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第43句】:好諸禪德,來來去去山中人,識得青山便是身,青山是身身是我,更于何處著根塵?——《宏智禪師廣錄》
【第44句】:【禪語人生】這是個七彩的世界,這是個晦暗的世界,這是個輕松的世界,這是個硬實的世界。
【第45句】:【禪心佛語】生命本身并沒有意義,你給他定位什么,他就是什么意義,意義是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
【第46句】:【禪心佛語】禪宗是大乘法門,禪宗是中國佛教發展的最高峰,禪宗是隋唐八大宗派頂上的一顆明珠,是至高無上的,在修行上非常特殊。
【第47句】:【禪心佛語】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上不可能生存一樣。
【第48句】: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窮滿,故名為佛。(隋)慧遠《大乘義章》卷二十六
【第49句】:【經典佛語】只有眾生舍棄明師,而沒有明師舍棄眾生。如果你能完全信任明師,他可以完全引領你直至證悟。學著把自己的身口意交給明師即是一種解脫.
【第50句】:【禪心佛語】人既要順任自然規律各歸其位,又要洞見自己的短長,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善于做什么。只有給自己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以后,才能真正明白自己人生的使命何在。
【第51句】:問:“如何是學人心?”師日:“盡十萬世界是你心。”——《長沙景岑禪師》
【第52句】:佛學修行不能日行千里,沒有速成的捷徑,若無耐心、恒心,且沒有誠意,便不能有所修為。只有內心充滿堅定的成佛愿力,再付出踏踏實實的行動,才能真正成就佛法。
【第53句】:【佛言禪語】每一個人出生,都不是空白的,而是帶著無數過去的業種子,有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這些種子遇到緣就會結果,于是構成了苦樂交織的人生。
【第54句】:【佛心禪語】若以負面的心態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態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實、且光明的。
【第55句】:人生的苦樂并非造物主的安排,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人們自己過去的行為決定的。現在所受,乃過去所作而引起的;未來所受,乃現在所作而引起的。——凈慧
【第56句】:【禪語人生】有一個西藏法王說:一個人經常把負面的情緒隱藏在心中,你很難去關心別人,你就很難發菩提心。
【第57句】:【禪語人生】修心很重要,如果心能篤行道德、監督嘴巴說好話、眼帶關懷、耳聽委屈,傾力遵守這四凈,將會得到好福報。
【第58句】:【禪心佛語】生命如薪盡火傳,是生生世世延續不斷的,盡管天上人間,來去不定,我們的真心佛性永遠不變。
【第59句】:【禪心佛語】人們對物質現象的認識,主要通過兩種渠道:一是通過顏色來認識,一是通過形象來認識。
【第60句】:修行,一要有信心,二要明理,兩者缺一不可。沒有信心,光憑理解,可能會落入邪見;沒有理解,光有信心,可能會變成迷信,增長無明。
【第61句】:人生短暫的幾十年莫不在因果輪回之中,只有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才能夠把握自己的生命節奏,才能夠悟禪機、得佛性。
【第62句】:【禪心佛語】當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高處。當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低處。
【第63句】:【禪語人生】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于是窮人。
【第64句】:學佛的人不能有這種見解,我們一定要超脫人與事,對彼此之間不同的觀念及習慣,要超然地對待。
【第65句】:【禪心佛語】夫道者,陶冶萬物,終始無形,寂然不動,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折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生有無之間也。
【第66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規則,那么輸贏就沒有意義,輸贏沒有意義,那么比賽就沒有意義。
【第67句】:空口說空話就是戲論。比如有些人口才很好,談起話來頭頭是道,法也講得很好,但卻不能拿來應用,這就是戲論。把佛法當道理來研究,只說而不能行也是戲論。
【第68句】:【禪語人生】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第69句】:【禪心佛語】所有人都想要快樂,但很多人被貪心所污染,自己走向絕路了。用錯誤的思想來做事,結果進退兩難,陷入困境。
【第70句】: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壇經·付囑第十》
【第71句】:【佛家禪語】健康的人,要照顧不健康的人;平安的人,要照顧有災難的人。
【第72句】:【禪心佛語】當心安住在某種寧靜時,你會發現識別快樂的心其實沒有那么挑剔;而當心離開這種清凈時,你又會發現得到快樂的心如此之艱辛。
【第73句】:【佛心禪語】本經宗趣,以明法界緣起,理事因果,不思議為宗;以真俗圓融、悲智兼修,契入一真法界為趣。
【第74句】:山盟海誓是一種經常讓高山和海洋領受尷尬的重量級承諾。不要同一個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第75句】:【禪語人生】我們嘲笑別人的缺陷,卻不知道這些缺陷也在我們內心,嘲笑著我們自己。
【第76句】:【禪心佛語】你喜歡鳥鳴聲卻厭惡車子的吵雜聲;你害怕人群和噪音卻喜歡在森林里獨處。放下聲音去注意「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你的修行。
【第77句】:【禪心佛語】好朋友的定義是:你混得好,他為你高興;你混得不好,他為你著急。
【第78句】:世間的覺悟始終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實現為目的,而佛法的覺悟則是強調在徹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礎上來達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
【第79句】:菩薩善能守護安住菩提之心,乃至夢中,一切結使不為其患,而是菩薩所有煩惱漸漸當盡,不應一生便盡結使。《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
【第80句】:猶如火上草愈多,則彼火力愈熾盛。如是菩薩惑愈多,則彼慧火愈增盛。《慧海請問經》
【第81句】:佛家禪語:布袋與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云頭。
【第82句】:【心靈禪語】慚愧,說到底是羞恥之心。人若無羞恥之心,任何壞事都可以肆無忌憚地去做。若有羞恥之心,就會遠離惡的影響和蠱惑,就會善良正直,行為端正。
【第83句】:【禪語人生】一切苦的主要原因,還是自我珍愛的心,它的解藥就是珍愛別人。
【第84句】:【佛心禪語】被人責罵心尊敬,他人誹謗心無諍;說我短處心承認,若來打我心中清。
【第85句】:【禪心佛語】當人們浮躁的時候,應該想想那浩繁飄渺無窮無盡的宇宙,為什么它能夠數億年的時間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法則,遵循自己的規律不動搖。
【第86句】: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我們的前世已經來不及參加了,讓他去吧!我們希望有什么樣的來生,就把握今天吧!
【第87句】:趨利避害,這也正是放棄的實質。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是一種超脫,一種氣度,更是一種升華,一種境界。
【第88句】:禪宗一直在講不要有心念的活動而是行動,這個行動本身就是一種解脫。當然行動也代表覺知,還有立即采取行動。
【第89句】:忽然之間,大家都變成了思考者。生活是讓人尖刻的東西。謙虛但不自卑,自信但不自大,自由但不放縱,人一生很難到這三點。
【第90句】: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話語秤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卻會重重地壓到別人的心。反求諸已,我們也要自我訓練,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刺傷。
【第91句】:【禪心佛語】當生命中的形形色色不再支離破碎,當情緒中的波動不再影響自己,一種徹底的生命內涵頓現無遺。
【第92句】:與其悠回九轉拿不起放不下,內心糾結,不如靜守時光心無雜念豁然開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禪心如蓮,摒棄內心的掙扎與虛榮,你會發現生活永遠美好。
【第93句】:【禪心佛語】名相是世俗社會使用的方便,內心不要被它障礙、束縛。一個境界對自己的影響,意味著自己內心對它的認知;如果能夠解開內心的執著,便可自在于外境。
【第94句】:【佛心禪語】作為一個佛弟子,做人的修養、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內心的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要減少,這才是修行的目的。吃素應該從修心開始做。
【第95句】:【禪語人生】學佛最重要的是學大地的謙虛,學虛空的如幻、包容。人之偉大是由心量大小而定。
【第96句】:佛說:“人人應學和敬合群之法,諸賢者亦皆贊嘆和敬之善。若能互相和敬,住于正法,則必得瑜伽之樂,即相應佛法之樂。”
【第97句】:【禪語人生】整天為世間的得失忙忙碌碌的人,根本不會體驗到人生還會有一種東西叫孤獨;沉湎與浮澡的人,是無法體會到孤獨所擁有的那獨特的滋味。
【第98句】:四、定——攝心正道,一心寂定,相應不散。若“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事理圓融。
【第99句】:【圣經文案】354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后4:17)